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随访4年(平均55.8±28.6月)的腔隙性梗塞患者发生痴呆例数进行了评价,并在痴呆和无痴呆患者间对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局灶性脑血管症状发生率、白质疏松症(LA)发生率、脑室及蛛网膜下腔的大小以及病灶体积及部位作了比较。1979年1月~1984年1月,从脑局部缺血而住院的750例患者中,选出患腔隙性梗塞者108例,所有患者都接受了常规实验室检查、一般性查体、神经及精神检查、脑电图、心电图、B 型超声心动图及多普勒超声检查。若患者的痴呆分级<8,简易智能状态检查级别<24时,即诊为痴呆。选择了同期住院的无脑病损、年龄及性别配对的非痴呆者30例作为对照组进行 CT 检查估价脑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头颅磁共振(MRI)及单光子发射断层扫描(SPECT)对阿尔茨海默病(AD)及血管性痴呆(VD)早期诊断的应用价值,探讨局部脑萎缩程度及局部脑缺血程度与老年期痴呆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对36例AD患者、32例VD患者及年龄、性别相匹配的30名非痴呆老年人(NC)进行MRI脑局部萎缩定量检测,并同时应用SPECT对脑局部血流灌注情况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头颅MRI显示,AD组较VD组及NC组海马萎缩程度明显,AD患者左侧海马高度为(9.27±3.43)mm,VD组为(11.62±5.72)mm,NC组为(12.13±2.97)mm(均为P<0.01)。SPECT显示,AD组及VD组均有认知相关部位的血流灌注减低,AD患者左侧颞叶每像素计数与小脑每像素平均计数的比值(RAR)值为0.60±0.07,VD组为0.67±0.11,NC组为0.89±0.09,AD与VD组局部脑缺血情况明显较NC组严重(均为P<0.01)。早期轻度AD患者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评分22~26分,MRI左侧海马高度为(12.05±2.14)mm,与NC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SPECT显示有明显脑局部缺血,左侧海马的RAR值为0.61±0.07,低于NC组(P<0.01)。MRI测量的脑局部萎缩程度(左侧海马高度)及SPECT检测的脑局部缺血程度(左侧颞叶)均与痴呆的严重程度(MMSE评分)呈正相关(r=0.96及0.98,均为P<0.01)。结论MRI对AD有辅助诊断作用。对轻度的AD患者,MRI不如SPECT敏感。局部脑萎缩、局部脑缺血程度与痴呆的严重程度及病程相关。AD患者SPECT上均有缺血改变,提示AD的发生可能与局部脑血流灌注减低相关。  相似文献   

3.
老年性痴呆和血管性痴呆老年患者的镜像书写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老年性痴呆和血管性痴呆老年患者的镜像书写。方法共测定老年性痴呆患者33例和血管性痴呆患者30例,并分别以文化程度和年龄相匹配的健康老年人作为对照组。全部进行利手测定及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和总体衰退量表测定,并采用汉语失语症检查法(草案)中书写部分进行检查。老年性痴呆组和血管性痴呆组用Hachinski缺血量表进行检测。结果老年性痴呆组有镜像书写者17例(51.51%),血管性痴呆组中有镜像书写者23例(76.60%),相对应的对照组镜像书写分别为2例(6.06%)和7例(23.30%)。老年性痴呆组与血管性痴呆组镜像书写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老年性痴呆组的镜像书写程度〔(5.69±3.74)%〕比血管性痴呆组〔(3.75±2.99)%〕重(P<0.05),但前者的文化水平比后者高,受教育年限分别为(12.52±4.12)年和(9.97±3.53)年。结论老年性痴呆和血管性痴呆患者镜像书写的发生率较健康老年人高。镜像书写可作为脑功能衰退的筛选检查,其结果可提示痴呆的程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血清Tau蛋白水平对老年期痴呆患临床诊断的意义。方法 应用单克隆抗Tau蛋白抗体(Anti—Tau 1)和免疫狭缝印迹(ISB)技术对112例老年期痴呆患[Alzheimer病(AD)75例、多发性梗塞性痴呆(MID)37例]和24名年龄配对的老年健康人的血清测定Tau蛋白水平,用分子分析仪并联计算机(IBM)扫描进行分析,血清Tau蛋白的相对浓度以校准强度(CI)表示。结果 研究显示老年期痴呆患组的血清Tau蛋白含量(CI值:总计=0.114±0.03.AD=0.110±0.03,MID=0.123±0.04)与对照组(CI值为0.116±0.04)的差异无显性(P值均>0.05),也不受有或无apo E4等位基因(ε4)的影响。结论 在临床上诊断老年期痴呆时,有必要采用相同技术对脑脊液(CSF)中的和血清中的Tau蛋白进行同步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5.
阿茨哈默型痴呆(DAT)长期以来被队为是病理性诊断,而在临床其误诊率为27~57%。脑血管综合征、抑郁症的痴呆综合征、罕见痴呆性障碍(如白质脑病、慢性炎症、不寻常的代谢障碍)以及发生于锥体外病变病程早期的智力丧失均可能误诊为DAT。临床上认识DAT的主要困难是缺乏鉴别DAT和其他痴呆疾病的诊断标准。最近采用一系列检查方法有助于痴呆和DAT的临床诊断,如最低限度心理状态检查(MMSE)、Bleed、Tomlinson和Roth氏痴呆量表、山道士老年学临床评定简短手携心理状态问卷、伦敦老年心理学评定量表、扩充的痴呆量表、临床痴呆评定量表、完全性衰退评定量表、定向—记忆注意测验和阿茨哈默病的评定量表。每一量表所提供的功能指标  相似文献   

6.
本文旨在测定缺血性卒中后痴呆的发生率和临床决定因素。方法 453例[年龄(72.0±8.3)岁]缺血性卒中后3个月的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修定的精神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第3版)(DSM-MD)诊断痴呆。所有病人均行最低限度精神状态检查(MMSE评估)、功能活动性评分(BFAS)及Barthel指数测定。  相似文献   

7.
缺血性卒中后痴呆的发生率及临床决定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期研究提示 ,卒中后痴呆的发生取决于一组复杂的因素 ,包括梗死特征、血管危险因素及患者特征。痴呆患者的病理学研究已发现脑血管疾病及Alzheimer病 (AD)常常共存 ,且患者伴随的脑血管病有助于确定AD痴呆的严重性 ,同时提示“混合性”痴呆比先前认识的更常见。为调查卒中后痴呆的发生频率及临床决定因素 ,作者对 1988~ 1997年收集的 45 3例缺血性卒中患者进行全面临床评估分析。入选患者年龄≥ 6 0 (72 0± 8 3)岁 ,30天内由脑影像检查证实为缺血性卒中。卒中后 7~ 10天进行最初评估 ,评估包括简易智能状态检查 (MMS…  相似文献   

8.
通常认为肠道疾病可此起周围神经病和小脑疾病,但痴呆则常作为独立疾病来认识,作者对5例60岁以前患痴呆的病人进行追踪观察研究,发现肠道疾病可引起脑萎缩和早老性痴呆。病人和方法本组病人诊断时年龄为37~58岁。所有病人均作了有关诊断痴呆的实验室检查,包括甲状腺、肝、肾疾病的检查和血浆生心肌磷脂、维生素 B_(12)、铁含量和红细胞叶酸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银丹心脑通软胶囊联合尼莫同片治疗血管性痴呆(V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VD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4例,服用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和尼莫同片;对照组34例,服用尼莫同片。两组均进行常规综合治疗,总疗程均为4个月。结果治疗组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疗效、长谷川痴呆量表(HDS)检查疗效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丹心脑通软胶囊联合尼莫同片治疗血管性痴呆具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0.
一过性 ST 段改变是最广泛应用的非侵入性的急性心肌缺血的指征。本文通过运动负荷试验和动态心电图监测来研究一过性心肌缺血期间的 S 波振幅改变。研究组为慢性稳定型劳力性心绞痛病人50例,平均年龄60±8(43~69)岁,男40例,女10例。对照组为无心脏病男性志愿者10名,年龄平均24±2(22~29)岁。两组病例均行平板运动试验。心绞痛组10例,对照组4名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21例行潘  相似文献   

11.
已证实 Alzheimer 病(AD)有各种免疫异常,包括免疫调节缺陷伴(或)自身免疫缺陷,本文研究 AD和血管性痴呆(VD)血清中非中枢神经组织的自身抗体,并以此来推测脑组织的自身免疫过程。40名年龄匹配受试者,10例为 AD 组;10例为AD 伴脑血管病组(AD-CVD);10例为 VD 组;10例为非痴呆对照组。受试者均作临床基础性疾病检查、  相似文献   

12.
在CT和MRI诊断中发现老年人和血管性痴呆患者脑白质出现散在损害引人注目。近来功能影像的发展使它有可能测定这些病人局部脑血流量,但是在脑白质区域髓质供血A的病理研究缺乏。本研究评价硬化的髓质A和缺血性脑白质变化以及衰老和高血压中痴呆和非痴呆患者之间关系。检查来自四所医院150例脑尸解标本。不同年龄的非神经精神病患者110例。20例脑标本是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SAE)患者,12例男、8例女性,  相似文献   

13.
银杏叶提取物治疗血管性痴呆118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丽  王岭  李从真 《山东医药》2001,41(19):48-49
痴呆在老年人群中发病率高 ,血管性痴呆 (VD)是老年期痴呆的一种常见类型 ,其发病率仅次于老年性痴呆(Alzheimer病 )。 1997年 7月至 2 0 0 0年 10月 ,我们采用银杏叶提取物 (EGb76 1)治疗 VD患者 118例 ,取得较好疗效 ,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观察对象为 198例 VD患者 ,均符合美国加利福尼亚州 Alzheimer病诊断和治疗中心制订的 VD诊断标准 ,均有 CT或 MRI检查资料。将其随机分为两组 ,A组 118例 ,男76例 ,女 42例 ,年龄 6 0~ 85岁 ,平均 6 7.8± 6 .5岁 ;其中多发梗死性痴呆 (MID) 82例 ,大面积脑梗死性痴呆 12例 ,皮层下动…  相似文献   

14.
研究表明抗利尿激素与记忆过程,特别是与长时记忆有关,并认为该激素具有神经调节剂作用(持续抑制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本文研究老年前期痴呆6例(平均年龄65.5岁)、老年性痴呆10例(平均年龄70.7岁)、对照组8例(平均年龄63岁)。分别测定其脑脊液内抗利尿激素和环状核苷酸(cAMP和cGMP)的浓度,并研究了抗利尿激素与记忆的关系。结果痴呆组脑脊液内抗利尿激素浓度16例中仅3例低于0.5μU/ml,而对照组8例均在该浓度以下,痴呆组抗利尿激素浓度比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痴呆组和对照组全部受试者(24例)抗利尿激素浓度与年龄无明显关系。脑脊液内cAMP浓度痴呆组为23.1±8.9pmole/ml,对照组为26.4±7.2pmole/ml,两者无明显差异;而  相似文献   

15.
阿尔茨海默病和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神经心理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的神经心理学特点。方法52例AD、26例MCI患者及24例正常认知者分别接受临床评估和多项神经心理学检查,包括简易精神状态检查法(MMSE)、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DR)、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临床记忆量表(CMS)。结果AD组、MCI组、正常认知组总成绩MMSE分别为(18.9±5.1)分、(26.9±2.1)分、(29.0±1.1)分;ADL分别为(48.3±17.7)分、(26.7±9.3)分、(22.1±4.1)分;MQ分别为(52.5±26.7)分、(811.3±10.8)分、(101.8±11.6)分;CMS分别为(52.5±26.7)分、(81.3±10.8)分、(101.8±11.6)分。与正常认知组比较,MCI除ADL成绩外,其余各量表值均显著降低;与AD组比较,MCI组MMSE、ADL、记忆商(MQ)和CMS中各项成绩均优于AD(P<0.05)。CMS测验中的图像自由回忆分随痴呆程度加重而明显下降,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本研究设立的诊断标准所确立的MCI,其认知功能介于痴呆和正常认知老年人之间,并与早期AD具有相似的认知功能改变。神经心理学检查对于MCI、痴呆的早期诊断和客观反映痴呆严重程度具有重要价值,图像自由回忆是筛选MCI、早期诊断痴呆、评定痴呆程度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估血清尿酸水平对血管性痴呆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5月上海市杨浦区控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血管性痴呆患者47例(观察组)和同期健康志愿者46名(对照组)。血管痴呆的严重程度通过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DR)进行评定。采用SPSS 24.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数据类型,组间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及χ2检验。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患者血管性痴呆的危险因素,通过Spearman 相关性分析测定血清尿酸水平与CDR评分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尿酸水平对血管性痴呆的预测价值。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血清尿酸水平显著增高[(314.03±118.49)和(228.20±65.24)mmol/L, P<0.01]。血清尿酸水平与CDR评分呈正相关(r=0.797, P<0.01)。患者血清尿酸水平(OR=1.025,P=0.000,95%CI 1.014~1.036)和颈总动脉内膜中层的厚度 (OR=0.055,P=0.003,95%CI 0.008~0.369)是影响患者血管性痴呆的危险因素。血清尿酸对血管性痴呆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ROC曲线下面积为0.768,最佳截断点为284.52mmol/L,灵敏度为53.29%,特异度为91.31%。结论 血清尿酸水平可作为血管性痴呆的预测指标,且与血管性痴呆的严重程度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脑血管疾病是除 Alzhcimer 病(AD)外痴呆的最常见原因,其中多发性梗塞性痴呆(MID)又是最常见的一种。“血管性痴呆”指缺血、出血或缺氧等血管性疾病引起的痴呆,但通常该概念却局限于缺血性血管性痴呆(IVD)。从病理和临床表现来看,IVD 可有两种不同的情况,一是多次缺血性脑梗塞导致的进行性精神异常,传统称为 MID;二是慢性缺血而小伴明显脑梗塞造成的认知障碍。本文将主要讨论  相似文献   

18.
血管性痴呆病人往往被不适当地评价,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诊断不准确,二是有关血管病变与痴呆之间的因果关系尚存在诸多问题。作者以病程平均在4年以上的腔隙性梗塞(LI)病人为研究对象,评估发展为痴呆的病人数,并比较有痴呆和无痴呆病人的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局部脑血管症状发生的频率,白质疏松(leukoaraiosis,LA)的频率以及脑室和蛛网膜下腔的大小和病变的部位与容积。在750例脑缺血入院病人中,依次选择108例LI病人,平均年龄65.1±9.5岁,其中男性89例女  相似文献   

19.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糖尿病(DM)组按1999年WHO标准,选住院或门诊2型糖尿病患者61例,男28例,女33例,年龄(53.67±11.31)岁。入选条件除外各种急慢性感染性疾病、急性代谢紊乱及其它器质性疾病。除外发热剧烈活动等影响因素。24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30mg,经心电图、下肢血管彩超等检查除外大血管病变。经眼底检查或荧光照影确诊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组28例,男13例,女15例,年龄(53.82±12.24)岁;眼底无改变(NDR)组33例,男15例,女18例,年龄(53.34±11.61)岁。正常对照组(CON)自健康人群中,选择年龄、性别相匹配的24名,男11名,女13…  相似文献   

20.
作者曾发现肾病综合征病人尿激肽释放酶(UK)排出超过正常,部分病人伴有血浆肾素活性(PRA)升高。本文进一步研究肾病综合征患者 UK 和 PRA 的关系。病人和方法作者将16例肾病综合征按其 PRA分成高肾素(12.1±3.7ng/ml)和正常肾素(1.2±0.3ng)组,并以22名健康人(PRA1.45±0.22ng/ml)作为对照,测定 UK 并作比较。肾病综合征两组间除正常肾素组年龄(58.4±6.2岁)大于高肾素(33.8±5.3岁)组外,内生肌酐清除率、尿蚤白排泄量、血清白蛋白和尿钠排泄率均无差别。肾病综合征者在研究期间钠呈正平衡,体重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