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今日所见的《神农本草经》资料,其来源一是各种本草所录的《神农本草经》资料,二是各种类书及其他诸书所引《本草经》资料。 现今各种本草所录的《本草经》资料,其来源皆出于宋代唐慎微《经史证类备急本草》(以下简称《证类本草》)黑底白字的文字。 《证类本草》白字《本草经》文的来源,向上追溯,是由陶弘景《本草经集注》中的朱字通过唐代苏敬《新修本草》、宋代马志等《开宝本草》、宋代掌禹锡《嘉佑本草》而被保存在《证类本草》中的。  相似文献   

2.
《证类木草》是《大观本草》、《大全本草》、《政和本草》的统称。它们的版本极多,因版本不同,其黑字白字分书则难免互有出入。本文选用以下几种《证类本草》版本研究之。 《大观本草》用日本安永四年(1775)望草玄据元大德六年宗文书院刊本翻刻,简  相似文献   

3.
《绍兴本草》是继《大观本草》、《政和本草》之后,对唐慎微《经史证类备急本草》的又一个校定整理本。由于此书仅存两种残卷本,又都在日本(见龙伯坚《现存本草书录》),学人未易得睹,加之有关史料记载零散,且多牴牾,故有关此书的校定编撰年代、卷数、所载药品数、所用底本及编撰整理者等问题,还不十分明瞭,笔者查阅到有关史料,似可借以弄清上述问题,谨述如次。一、校定编撰年代问题关于《绍兴本草》的编撰年代,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作“绍兴二十九年  相似文献   

4.
《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晦明轩本)所列的"证类本草所出经史方书"为我们统计《证类本草》引述的文献资料提供了方便。但这个书目存在缺漏现象,据笔者考察,有47条之多。通过补遗,我们可以更客观地评价宋代本草及以后《本草纲目》的成就。  相似文献   

5.
两宋时期巴蜀医学在本草学、脉学、产科学、内科及养生学等方面达到当时国内先进水平。唐慎微著《经史证类备急本草》为本草学代表作,史堪《史载之方》有多篇论述脉学,杨子建的《十产论》为论述伤产和难产的专著,《史载之方》等书论述了常见内科疾病的症状、脉候和治疗等,而苏轼等人则对养生学有独到见解。  相似文献   

6.
《证类本草》“墨盖”下引“唐本”“唐本注”讨论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证类本草》“墨盖”下所引“唐本”、“唐本注”文,不见于《新修本草》目录及残卷中,而见于掌禹锡所引“蜀本注”中。从而证实《证卷》“墨盖”下引“唐本”、“唐本注”文,实出于《蜀本草》。《蜀本草》原名《重广英公本草》,所谓英公即奉Su修《唐本草》的李Ji。李Ji在唐高宗时封为英国公,故称英公。《重广英公本草》也是重修的《唐本草》之义。唐慎微在《证类本草》中,将《蜀本草》迳称为《唐本草》,盖原于此。  相似文献   

7.
灵芝是一类大型真菌。我国人民把它用作药物已有两千余年的历史。历代主要本草如东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宋朝唐慎微的《重修政和经史证类本草》、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等都有关于灵芝的种类、产地、药性、功用等记载。历代医药学者都认为灵芝能治疗多种疾病,是滋补强壮、扶正培本的珍品。  相似文献   

8.
杨树花抑菌有效部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树花为杨柳科植物(加拿大杨Populus canadensis Moench、毛白杨P.tomentosa Carr)或同属其它多种植物的干燥雄花序,又名杨构花,全国各地均有种植,资源极为丰富。 唐慎微:《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和李时珍:《本草纲目》均记载白杨树皮煎汤能止孕痢,但未见杨树花入药。1971年3月出版的《北京市中药手册》开始收载杨树花作为治疗  相似文献   

9.
考历代综合本草,不难发现一个很明显的规律,即:我国古代本草学基本上采取累积方式,形同滚雪球一样不断向前发展的。新的本草著作往往保存了旧本草的内容,並比原有的更加丰富完善,从而取代旧的本草。比如《本草经集注》出现后,《神农本草经》就失传了,《新修本草》出现后,《本草经集注》也就失传了;《经史证类备急本草》(简称《证类本草》)出现后,宋以前的本草,甚至宋初期的《开宝本草》、《嘉祐本草》也都失传了。然而不同的是,《证类  相似文献   

10.
《证类本草》在流传过程中形成多种版本系统,其中有《大全本草》版本系统。《大全本草》始刻于金代。其后,元、明、清皆有刊刻,形成了金·贞祜二年刊本、元·大德壬寅宗文书院刊本、明·王秋尚义堂刻本、明·籍山书院刻本、明·彭端吾重印本、清·杨必达补刻本、清·柯逢时刻本等一系列版本。其中以王秋尚义堂《重刊经史证类大全本草》为代表。王氏刻本以元宗文书院刻本为底本,药图则承袭自《政和本草》。  相似文献   

11.
《神农本草经》七情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什么叫做“七情”?古人把单味药的应用以及药与药之间的配伍关系,总结为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恶、相反、相杀等七个方面,称为药物的七情。 七情从什么时候开始记载的?是从《神农本草经》(简称《本经》)开始的。《本经》序例中有七情的记载,由于原书已佚,它的内容还保存在今日《证类本草》的白字中。兹以1957年人民卫生出版社所出《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以下简称《证类》)中的白字研究之。  相似文献   

12.
考证现存重要本草著作《神农本草经》、《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本草纲目》三书之著者、成书年代、版本及内容所及等问题。可知《神农本草经》非出于一人一时之手,最终成编疑在后汉末期;蒙古定宗钦淑皇后元年平阳府张存惠晦明轩刊印之《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一书,为今存宋本草中之最佳本;明万历年间金陵版《本草纲目》,较好地保存了李时珍著本的原貌,当为诸刊本之祖本。  相似文献   

13.
《政和本草》在明代曾大量刊行,其中有文献记载的书坊刻本有正德十四年书林刘氏日新堂刊本、万历六年书林归仁斋杨先春刻本和金陵唐氏富春堂刻本。其中,日新堂刻本以成化四年本为底本;杨先春归仁斋刻本又以日新堂本为底本,承袭了成化本的错讹、脱漏,其校勘粗滥,讹误百出;唐氏富春堂刻本以归仁斋本为底本,但校勘更为粗滥,几乎每页均有错讹。除校勘粗滥之外,书坊为招揽顾客,每标新立异,改头换面,去《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之名,改为《大观本草纲目全书》或《大观本草》等。  相似文献   

14.
金陵版《本草纲目》引《孟诜食疗本草》出处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草纲目》所引《孟诜食疗本草》资料多数来源于《大观本草》、《政和本草》。用《大观本草》、《政和本草》同《本草纲目》核对,发现《本草纲目》引《孟诜食疗本草》有些资料出处,与《大观本草》、《政和本草》不尽相同。表现为《本草纲目》注“孟诜食疗”文为其他文;《本草纲目》注其他文为“孟诜食疗”文,《本草纲目》所引“孟诜食疗”文不见于《证类本草》。这可能由于当时李时珍所参考《本草大观》、《政和本草》版本不同所致。  相似文献   

15.
《本草纲目》所引《孟诜食疗本草》资料多数来源于《大观本划》。用《大观本草》、《政和本草》同《本草纲目》核对,发现《本草纲目》引《孟诜食疗本草》有些资料出处,与《大观本草》、《政和本草》不尽相同。表现为《本草纲目》注“孟诜食疗”文为其他文:《本草纲目》注其他文为“孟诜食疗”文,《本草纲目》所引“孟诜食疗”文不见于《证类本草》。这可能由于当时李时珍所参考《本草大观》、《政和本草》版本不同所致。  相似文献   

16.
矿物药是中药学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就载矿物药41种。唐《新修本草》矿物药又增加14种。至宋代唐慎微的《证类本草》。收载的矿物药已达139种。 李时珍编著的《本草纲目》52卷,收药物分为61部,60类,共收载药物1897种,附方万余首。该书把矿物药分别记述在土部、金石部,特别在金石部中载述比较完整,“乃集其可以济国却病者一百六十一种”。现就关于该书中矿物药的分类与鉴定方法谈谈窥斑之见,不妥之处,祈望同道教正。 一、分类方法 李时珍将矿物药金石部分为四类,即金、玉、石、卤。《本草纲目》161种矿物药分类排列和现代矿物学的分类有许多相同之处:  相似文献   

17.
《证类本草》毒药粗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证类本草》毒药粗论万芳(中国中医研究院医史文献所100700)钟赣生(中药教研室)关键词:《证类本草》;毒药;临床应用;解毒方法《证类本草》是集来以前本草大成之巨著,保存了《神农本草经》以下的主要本草文献。书中有关毒药的内容甚为丰富,本文试图就《证...  相似文献   

18.
在唐·《新修本草》中,椿皮就分椿木与樗木。宋·《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椿叶项下分别收载樗木、椿木,并指出:“樗木根叶尤良”。明·《本草纲目》谓“香者为椿,臭者为樗”。辞书上多称樗即臭椿。可见,古代称臭椿皮为樗皮,香椿皮称为椿皮。《中药大辞典》亦将苦术科植臭椿 Ailanthus altis sima(Mill)swingle  相似文献   

19.
《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凡三十卷,载药一千七百四十多种,集唐宋以前各家医药名著以及经史传记、佛书道藏等书中有关本草学的知识,在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刊行以前,上下五百年间,一直被作为研究本草的范本。  相似文献   

20.
北宋本草学巨著《证类本草》,历来被视为《本草纲目》的蓝本,但其初刊者及初刊时间尚存争议。文章辨驳了诸家观点,考证出《证类本草》的刊刻者"集贤孙公"并非孙觌而是孙升。孙升于元祐五年(1090年)至元祐八年(1093年)间刊刻了《证类本草》,他是《证类本草》的初刊者而非重刊者。从《孙公谈圃》所载本草学内容来看,孙升对于本草学具有良好的修养及学术兴趣,这是他发现并刊刻《证类本草》的重要缘由。王继先、李时珍等人关于《证类本草》的撰成时间及初刊时间的认识,应据此修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