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在乳腺癌腋窝清扫术中利用上肢淋巴结反转定位ARM的技术对引流上肢的淋巴管及淋巴结进行定位,分析其转移可能性及对上肢淋巴水肿的影响。方法:选取乳腺癌改良根治术20例。美兰法进行术前定位。术中行淋巴结清扫,蓝染淋巴结单独分组,行免疫组化方法病理检测。结果:在20例患者中术中发现16例患者存在蓝染淋巴管及淋巴结,4例未发现蓝染的淋巴管或淋巴结。术中发现蓝染的上肢淋巴结均位于腋静脉下方,肋间臂神经上方这一区域内;在施行上肢淋巴结清除的患者中,术后短期内上肢水肿的发生率高于未进行上肢淋巴结清扫的患者;上肢淋巴结可能出现转移。结论 利用美兰法能够对腋窝处的上肢淋巴结进行定位;上肢淋巴结在腋窝的位置相对固定;肿瘤如仅在Level I 水平淋巴结发生转移,上肢淋巴结可能不会受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行腋窝淋巴结清扫(axillary lymph node dissection,ALND)过程中,染料法腋窝反向淋巴作图(axillary reverse mapping,ARM)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接受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浸润性导管癌患者60例,在术前于患侧上臂内侧注射亚甲蓝进行ARM,术中记录蓝染淋巴管网系统,将所有蓝染淋巴结单独取出与大体标本分别进行常规病理检查,以了解上肢淋巴结转移及腋窝淋巴结分期情况。结果:60例行ARM患者中,上肢淋巴管及淋巴结成功染色者56例(93.3%),其中N0期18例未见合并上肢淋巴结转移,N1期22例中1例合并上肢淋巴结转移癌(转移率为4.5%),N2期10例中2例上肢淋巴结检出转移癌(转移率为20.0%),N3期6例中5例上肢淋巴结检出转移癌(转移率为83.3%)。结论:对于不同腋窝淋巴结分期的乳腺癌患者,在ALND过程中以染料法行ARM是可行的,腋窝淋巴结阳性患者有合并上肢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性,其安全性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初步探讨用蓝色染料上肢淋巴定位辅助腋窝淋巴清扫,预防乳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07年7月-2008年4月24例行乳癌根治术患者,用蓝色染料上肢淋巴定位辅助腋窝淋巴清扫。收集术中淋巴引流情况、病理结果、术后上肢臂围等数据。结果24例中,施行改良根治术21例,保乳手术3例,均在腋区成功定位引流上肢淋巴液的淋巴管及淋巴结。最初16例切除的蓝染淋巴结病理均为阴性,术后均发生上肢淋巴水肿,后8例保留蓝染淋巴结的患者均未发生淋巴水肿。结论该方法可有效鉴别上肢来源的淋巴引流并加以保护,从而预防淋巴水肿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上臂淋巴示踪技术(axillary reverse mapping,ARM)在乳腺癌腋窝选择区域淋巴结清扫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至2021年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孝感医院(孝感市中心医院)甲状腺乳腺外科收治的138例乳腺癌患者资料,均行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axillary Lymph Node Dissection,ALND),其中联合行上臂淋巴示踪46例(ALND+上臂淋巴示踪组,均为示踪成功的患者),单纯行ALND者92例(ALND组)。分析上臂淋巴结与腋窝淋巴之间的解剖关系。对两组乳腺癌患者术后腋窝引流量、腋窝引流管置管时间、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发生情况及上臂淋巴示踪的并发症等进行分析总结。结果上臂淋巴示踪+ALND组术后第1天、第2~4天、第5~7天的引流量较ALND组术后引流量有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上臂淋巴示踪+ALND组术后总引流量显著少于ALND组(P<0.05)。ALND组术后腋窝引流管留置时间为(10.65±2.08)d,上臂淋巴示踪+ALND组术后腋窝引流管留置时间为(7.85±1.25)d,上臂淋巴示踪+ALND组腋窝引流管置管时间较ALND组明显缩短(P<0.05)。84.8%(39/46)的患者上臂淋巴结在D区被识别。术后上臂淋巴示踪+ALND组淋巴水肿发生率为15.2%(7/46),显著低于ALND组的38.0%(35/92)(P<0.05)。结论上臂淋巴示踪技术可以保护患侧上臂淋巴通道,减少术后腋窝引流量,降低淋巴水肿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及腋窝逆向淋巴示踪术(axillary reverse mapping,ARM)的应用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黑龙江牡丹江市肿瘤医院实施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的100例女性乳腺癌患者,根据入院顺序奇偶性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行常规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分别标记吲哚菁绿荧光染色回流区、亚甲蓝染色淋巴回流区淋巴结,并送至病检;观察组对亚甲蓝染色淋巴回流区进行清扫,保留吲哚菁绿荧光染色回流区的淋巴结并进行快速细胞病理学检查。比较两组ARM淋巴结检出率、上肢水肿发生率、上肢注射斑点消失时间、住院时间。根据术后病理检查是否存在腋窝淋巴结转移将100例患者分为转移组(64例)和未转移组(36例),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 观察组ARM淋巴结检出率(96%)高于对照组(60%),上肢水肿发生率(6%)低于对照组(28%),上肢注射斑点消失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分期、组织学分级、肿...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乳腺癌病人行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及腋窝淋巴结清扫术(ALND)中,保留上臂淋巴回流,减轻上臂淋巴水肿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对20具成人女性尸体的40侧腋区及近侧上臂区进行解剖,观察腋区各组淋巴结的数量、位置及近侧上臂浅表淋巴回流与腋区淋巴结、腋静脉三者的关系。结果外侧群淋巴结数目为(3±1.3)个,肩胛下群淋巴结数目为(4±1.8)个,胸肌群淋巴结数目为(4±1.1)个,中央群淋巴结数目为(5±1.3)个,尖群淋巴结数目为(2±1.3)个,上臂浅层淋巴管有分支汇入贵要静脉12例(30.0%),至腋窝主要汇入外侧群淋巴结25例(62.5%),中央群淋巴结13例(32.5%);并有分支直接汇入液静脉20例(50.0%)。结论ALND和SLNB术中保留反向淋巴作图淋巴管及淋巴结可有效保障上臂淋巴回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乳癌患者哨兵淋巴结组织学状态同腋窝淋巴结状况的一致性及哨兵淋巴结活检替代腋窝(SLN)(SLNB)淋巴结清扫的可行性。方法:用美蓝染色法对例乳癌患者行腋窝淋巴作图,凡腋清扫术中发现蓝染的淋巴结均被确定为50,予以切除并行常规病检,其阴性行连续切片及免疫组化检查;同时对相应腋窝行清扫,所得非蓝染淋巴SLNSLN(SS)(IHC)结即非哨兵淋巴结,予以常规病检,将及之病检结果相比较。(NSLN)SLNNSLN结果:例中发现例,检出率为,50SLN4590%常规病检例阳性例阴性经采用和检查后,又发现例呈阳性,阳性患者占总检测患者的(16SLN;29SLNSSIHC7SLN51.1#/)。故的准确率、灵敏度、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和。例病检阴性而阳性,45SLNB91.1?.70?%4SLNNSLN假阴性率为。8.9%结论:可准确反映乳癌患者腋窝状况,替代腋窝淋巴结清扫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亚甲蓝示踪T2乳腺癌腋窝前哨淋巴结(SLN)的可行性及临床意义。方法对临床腋窝淋巴结触诊阴性T2浸润型导管癌患者83例,乳晕下注射4ml亚甲蓝,10min后在腋窝找出蓝染淋巴结(前哨淋巴),然后行乳腺扫除加腋窝淋巴结LevelⅠ、Ⅱ、Ⅲ清扫。结果79例找到前哨淋巴结,成功率95.1%;37例腋窝淋巴结阳性,有35例可被前哨淋巴结预测,假阴性为5.4%;反映腋窝状态的准确性达97.4%。结论设备技术简单的亚甲蓝示踪乳腺癌腋窝前哨淋巴结成功率高,准确性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腋窝反向淋巴作图(axillary reverse mapping,ARM)联合术中冰冻切片分析(intraoperative frozen section analysis,IFS)预防腋窝淋巴结清扫(axillary lymph node dissection,ALND)术后乳腺癌相关淋巴水肿(breast cancer-related lymphedema,BCRL)的远期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6月在揭阳市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103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时腋窝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常规ALND,53例)和实验组(ARM联合IFS,50例)。术后随访时间至2022年6月,比较对照组和实验组远期局部复发率、区域淋巴结复发率、无病生存率、总生存率、BCRL发生率、数字分级评分法疼痛评分等指标,评估ARM联合IFS的远期安全性及疗效。结果:对照组与实验组患者的年龄、体重指数、TNM分期、病理分级和免疫组化分型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 0.05)。实验组的区域淋巴结复发率和BCRL发生率分别为0和16.0%,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逆行腋窝淋巴结示踪术(ARM)在乳腺癌手术中的临床可行性及肿瘤安全性。方法系统检索2009年8月1日至2019年8月1日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和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中关于乳腺癌腋窝手术中使用ARM的研究,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对研究中的上肢淋巴水肿率、淋巴结识别率、臂节交叉率、上肢淋巴结转移率采用Stata 1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4篇文献,包括3 651例患者,其中随机对照试验研究5篇,前瞻性队列研究19篇。单组率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ARM中,腋窝淋巴结清扫术(ALND)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率为5%(95%CI 3%~7%),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率为1%(95%CI 1%~2%); SLNB淋巴结/淋巴管识别率为44%(95%CI 34%~54%),ALND淋巴结/淋巴管识别率为83%(95%CI 78%~88%),前哨淋巴结-逆行腋窝淋巴结示踪术臂节交叉率为6%(95%CI 4%~7%);上肢淋巴结转移率为18%(95%CI 13%~23%)。结论 ARM能明显降低乳腺癌相关淋巴水肿发生率,但存在上肢淋巴结转移的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临床T1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方法:对156例诊断为T1乳腺癌患者的完整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156例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对11项临床和病理指标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妊娠次数、肿瘤大小、肿瘤部位、病理类型、肿瘤分化程度、微淋巴管浸润、癌周浸润方面与腋窝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大小、肿瘤分化程度、微淋巴管浸润和癌周浸润是预测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结论:肿瘤大小、肿瘤分化程度、微淋巴管浸润和癌周浸润是预测临床T1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2.
乳腺癌是全球女性发病率最高的癌症,手术治疗是早期乳腺癌最重要治疗,常见的前哨淋巴结活检术(SLNB)及腋窝淋巴结清扫术(ALND)均会导致乳腺癌相关淋巴水肿(BCRL),出现上肢肿胀等并发症,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因此预防水肿发生的腋窝逆向淋巴显影(ARM)成为人们研究的一大热点,旨在保留上肢淋巴引流系统,减少患肢水肿发生。本文就常见ARM显影技术进行分析,并讨论ARM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从而寻找ARM的适宜患者。  相似文献   

13.
杨崧  关健华  梁伟兵   《中国医学工程》2013,(8):26-26,28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对提高乳腺癌患者生存质量的效果。方法将100例需行乳腺改良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术后行常规腋窝淋巴结清扫,观察组术后行改良腋窝淋巴清扫,对比分析2组患者于治疗前、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分别应用疼痛数字表(NRS)以及睡眠质量评分表(QS)对患者上臂内侧疼痛程度以及睡眠质量进行评分,并两组患者疗效进行评价。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1周NRS评分以及QS评分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改良腋窝淋巴结清扫术能有效降低患者上臂内侧疼痛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有利于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4.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是乳腺外科领域在20世纪90年代中的一个里程碑.淋巴转移是乳腺癌重要的转移方式,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是淋巴转移必经的第一站淋巴结.以SLNB评价腋窝淋巴转移的情况为乳腺癌的手术提供了全新的思路.通过这种微创方法可以筛查出腋窝淋巴结无转移的患者,避免不必要的腋窝清扫,保证了患者的美观和上肢功能.SLNB的活检方法主要有蓝染技术、淋巴放射显影技术、蓝染与淋巴放射显影结合技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早期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阴性者仅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SLNB)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选取甲乳外科行SLNB患者62例,选择其中56例最终行SLNB的病例资料作为研究组,并选择同期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ALND)术后病理提示淋巴结转移≤1枚、并有完整随访资料的88例早期乳腺癌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56例仅行SLNB的乳腺癌患者术后并发症在患侧上肢淋巴水肿、疼痛、肌力减退、感觉障碍、上臂臂围差、肩关节活动受限等方面的对比中,研究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前哨淋巴结活检术组相比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组,手术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有较高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上世纪初期,乳腺癌渐进转移学说被Halsted提出,即乳腺癌肿瘤细胞首先经淋巴管扩散至区域淋巴结,然后出现全身转移[1]。在此理论指导下,Halsted开创了乳腺癌标准根治术,局部外科清扫全腋窝淋巴组织,甚至包括锁骨上淋巴结。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前哨淋巴结假阴性患者腋窝阳性淋巴结的分布情况,在腋淋巴结清扫和替代腋淋巴结清扫术以外,探寻一种既可保留腋窝功能,又可不遗漏腋窝阳性淋巴结的新术式的可能性。方法:选取80例前哨淋巴结阴性患者同时行腋淋巴结清扫,将腋窝标本以肋间臂神经最上支为标志分成腋上下两区,并分别病检。结果:术后病理证实前哨淋巴结假阴性5例,腋窝阳性淋巴结9枚,均位于腋下区。结论:本研究显示前哨淋巴结假阴性遗漏的腋窝阳性淋巴结均位于腋下区,对前哨淋巴结阴性患者补充施行低位腋淋巴结清扫,既可保留肋间臂神经在内的腋窝功能,又可全部清除前哨淋巴结假阴性遗漏的腋窝阳性淋巴结。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乳腺外侧癌首先行腋窝淋巴结清扫的价值。方法:35例乳腺外侧癌患者采用首先清扫腋窝淋巴结,阻断胸外侧动静脉,后切除乳腺的手术方法。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血管及神经损伤。术中2例输血4U,3例输血2 U,34例术后血红蛋白下降1~39g/L,皮缘坏死3例,皮下积液1例,皮肤延迟愈合1例,患肢轻度淋巴水肿4例,伤口局部癌复发1例。15例术中腋窝未及肿大淋巴结者,病理报告2例淋巴结转移,未行锁骨下淋巴结清扫。20例腋窝可及肿大淋巴结者,行腋窝及锁骨下淋巴结清扫,病理证实14例腋窝转移,6例锁骨下淋巴结转移。经1~4年随访,死亡1例,失访9例,存活25例,复发1例。结论:乳腺外侧癌,首先经腋窝清扫是安全的,关键是腋鞘定位,并根据腋窝淋巴结有无转移决定是否行锁骨下淋巴结清扫,阻止经淋巴管及静脉的癌细胞转移。  相似文献   

19.
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分析接受腋窝淋巴结清扫的乳腺癌患者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发生情况,并探讨与水肿发生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261例沈阳市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可能与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相关的13个因素:发病年龄、体质指数、肿瘤大小、临床分期、前哨淋巴结活检、腋窝清扫范围、淋巴结病理分期、腋窝淋巴结清扫数量、放疗、化疗、内分泌治疗、优势侧上肢、术后愈合并发症,对所得数据采用SPSS13. 0软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全组261例患者中52例(19.9%)术后发生了上肢淋巴水肿,其中轻度水肿26例(50.0%),中度水肿19例(36.5%),重度水肿7例(13.5%)。与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发生有关的危险因素有5项,分别为年龄(OR=3.196)、体质指数(OR=2.211)、腋窝清扫范围(OR=3.582)、放疗(OR=3.689)和伤口愈合并发症(OR=3.263)。结论 术后放疗、腋窝清扫范围、术后愈合并发症(包括延迟愈合、感染、积液等)、年龄、体质指数为接受腋窝淋巴结清扫的乳腺癌患者术后发生上肢淋巴水肿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中保留肋间臂神经的价值。方法:选择I、Ⅱ、Ⅲa期乳腺癌病人65例行改良根治术,术后对患者进行观察并随访。结果:成功保留肋间臂神经60例(成功率为92.3%),随访无局部复发和转移,保留肋间臂神经病人能明显减少术后患侧上肢内侧及腋部皮肤感觉障碍及疼痛。结论:对乳腺癌腋窝清扫术保留肋问臂神经可明显减少上臂内侧和术区皮肤感觉障碍及疼痛,也不增加腋窝肿瘤的复发,提高了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