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中药材》2016,(12)
目的:研究印度獐牙菜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UV、IR、MS、~1H-NMR和~(13)C-NMR等波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利用MTT染色法对Hep G-2、A549、PC12进行体外细胞毒活性测定。结果:从印度獐牙菜中分离鉴定了15个酮类化合物,分别为:8-O-[β-D-吡喃鼠李糖-(1→6)-β-D-吡喃葡萄糖]-1,7-二羟基-3-甲氧基酮(1)、1-羟基-3,5,8-三甲氧基酮(2)、1-羟基-3,7,8-三甲氧基酮(3)、1,3-二羟基-7-甲氧基酮(4)、1,3-二羟基-7,8-二甲氧基酮(5)、1,5-二羟基-3,8-二甲氧基酮(6)、1,6-二羟基-3,7,8-三甲氧基酮(7)、1,7-二羟基-3,8-二甲氧基酮(8)、7-O-β-D-吡喃葡萄糖基-1,8-二羟基-3-甲氧基酮(9)、1,3,7-三羟基酮(10)、1,2,3,4-四氢-1,4,8-三羟基-6-甲氧基酮(11)、campestroside(12)、1,2,3,4-四氢-1,4,6,8-四羟基酮(13)、1,3,7,8-四羟基酮(14)、1,3,5,8-四羟基酮(15)。结论: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4、5、7、9~1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6、10、13~15具有较好体外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2.
《中草药》2017,(6)
目的研究黄花獐牙菜Swertia kingii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法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化合物理化性质和MS、NMR等波谱数据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从黄花獐牙菜根部95%乙醇提取部位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去甲基雏菊叶龙胆酮(1)、β-谷甾醇(2)、1,3,7-三羟基酮(3)、当药醇苷(4)、1,3,7-三羟基-8-甲氧基酮(5)、1,5,8-三羟基-3-甲氧基酮(6)、1,3,7,8-四羟基酮-1-O-β-D-葡萄糖(7)、1,3,7,8-四羟基酮(8)、1-羟基-3,7,8-三甲氧基酮(9)和1,2,6,8-四羟基酮(10)。结论除化合物2外,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宾川獐牙菜Swertia binchuanensis的化学成分。方法宾川獐牙菜95%乙醇提取物采用硅胶、凝胶柱和重结晶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羟基-3,7,8-三甲氧基酮(1)、1,8-二羟基-3,7-二甲氧基酮(2)、1,7,8-三羟基-3-甲氧基酮(3)、1,3,5,8-四羟基酮(4)、1,3,8-三羟基-5-甲氧基酮(5)、1,2,6,8-四羟基酮(6)。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张海涛  张小龙  代东海  纪兰菊 《中草药》2010,41(9):1430-1432
目的研究黄花獐牙菜Swertia kingii的化学成分。方法用各种色谱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解析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从黄花獐牙菜中分离到15个化合物,鉴定了其中的11个化合物,分别为β-谷甾醇(-βsitosterol,1)、1,8-二羟基-3,7-二甲氧基酮(甲基獐牙菜宁,methylswertianin,2)、1,7-二羟基-3,8-二甲氧基酮(gentiacaulein,3)、1,8-二羟基-3,5-二甲氧基酮(印度獐牙菜素,swerchirin,4)、8-O-β-D-吡喃葡萄糖-1,3,7-三羟基酮(8-O-β--Dglucopyranosyl-1,3,7-trihydroxanthone,5)、芒果苷(mangiferin,7)、1-O-[β-D-吡喃木糖(1→6)-β-D-吡喃葡萄糖]-7-羟-基3,8-二甲氧基酮(1-O-[β--Dxylopyranosyl-(1→6)-β-D-glucopyranosyl]-7-hydroxy-3,8-dimethoxyxanthone,8)、8-O-[β-D-吡喃木糖(1→6)-D-吡喃葡萄糖]-1,7-二羟基-3-甲氧基酮(8-O-[β-D-xylopyranosyl-(1→6)-glucopyranosyl]-1,7-dihydroxy-3-methoxy-xanthone,9)、1-O-β-D-吡喃葡萄糖-7-羟基-3,8-二甲氧基酮(1-O-β-D-glucopyranosyl-7-hydroxy-3,8-dimethoxyxanthone,10)、异荭草苷(isoorientin,11)、8-O-β-D-吡喃葡萄糖-1,3,5-三羟基酮(8-O-β--Dglucopyranosyl-1,3,5-trihydroxanthone,13)。其余4个还在结构鉴定中。结论所有化合物1~11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5.
双斑獐牙菜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双斑獐牙菜Swertia bimaculata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D101大孔吸附树脂、Sephadex LH-20、半制备HPLC等色谱方法分离纯化,结合理化性质和MS、NMR等波谱学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双斑獐牙菜全草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萃取部位分离得到3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3,6-三羟基-4,7-二甲氧基酮(1)、1,8-二羟基-2,3,4,5-四甲氧基酮(2)、1,3,5-三羟基-4-甲氧基酮(3)、1,3-二羟基-5-甲氧基酮(4)、1,3,5-三羟基酮(5)、1,3,7-三羟基-4-甲氧基酮(6)、2-(3′-O-β-D-吡喃葡萄糖基)苯甲酰氧基龙胆酸(7)、金不换苷元(8)、去甲基雏菊叶龙胆酮(9)、异雏菊叶龙胆酮(10)、1,3,8-三羟基-4,5-二甲氧基酮(11)、1,3-二羟基-4,5-二甲氧基酮(12)、甲基雏菊叶龙胆酮(13)、1-羟基-2,3,4,7-四甲氧基酮(14)、芒果苷(15)、紫云英苷(16)、异槲皮苷(17)、烟花苷(18)、芦丁(19)、7,3′-二甲氧基异荭草素(20)、当药黄素(21)、日本当药黄素(22)、异荭草素(23)、8-甲氧基异黄芩素(24)、8-甲氧基木犀草素(25)、山柰酚(26)、木犀草素(27)、槲皮素(28)、β-谷甾醇(29)、齐墩果酸(30)。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双斑獐牙菜酮A;化合物2~7、16~20、24~26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11、16~2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藏药大籽獐牙菜(Swertia macrosperma C.B.Clark)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解析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从大籽獐牙菜的脂溶性部分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8-二羟基-3,5-二甲氧基酮(swerchirin,Ⅰ)、1-羟基-3,5-二甲氧基酮(Ⅱ)、1,8-二羟基-3,7-二甲氧基酮(methylswertianin,Ⅲ)、1-羟基-3,7,8-三甲氧基酮(decussatin,Ⅳ),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Ⅴ)和1,5,8-三羟基-3-甲氧基酮(bellidifodin,Ⅵ)。结论化合物Ⅰ~Ⅴ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采用各种柱色谱以及重结晶等方法对印度獐芽菜石油醚萃取部位进行化学成分研究。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分析鉴定了15个化合物,包括8个酮,2个三萜,1个裂环烯醚萜,1个香豆素和3个其他类化合物,分别为1,8-二羟基-3,5-二甲氧基酮(1)、1-羟基-3,7,8-三甲氧基酮(2)、1,8-二羟基-3,5,7-三甲氧基酮(3)、1-羟基-3,5,7,8-四甲氧基酮(4)、1,5,8-三羟基-3-甲氧基酮(5)、1-羟基-3,7-二甲氧基酮(6)、1,8-二羟基-3,7-二甲氧基酮(7)、1-羟基-3,5-二甲氧基酮(8)、古柯二醇(9)、齐墩果酸(10)、(±)-龙胆内酯(11)、东莨菪内酯(12)、芥子醛(13)、丁香醛(14)、β-谷甾醇(15)。其中化合物3,4,9,11~14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9和12为首次从獐芽菜属中发现。对5个量大酮1,2,5,7,8进行体外活性测试,结果显示其在最高浓度50μmol·L~(-1)对胰腺癌细胞SW1990和Bx PC-3的增殖和过氧化氢(H_2O_2)诱导的人脐静脉融合细胞EA.hy926氧化应激损伤均无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8.
张小龙  张海涛  纪兰菊 《中草药》2011,42(10):1933-1935
目的研究苇叶獐牙菜Swertia phragmitiphylla的化学成分。方法用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解析鉴定化学结构。结果从苇叶獐牙菜中分离到17个化合物,鉴定了其中的9个化合物,分别为β-谷甾醇(1)、1,7-二羟基-3,8-二甲氧基呫吨酮(2)、1,3,8-三羟基-7-甲氧基呫吨酮(4)、1,7,8-三羟基-3-甲氧基呫吨酮(5)、1,5,8-三羟基-3-甲氧基呫吨酮(6)、1,3,5,8-四羟基呫吨酮(7)、8-O-β-D-吡喃葡萄糖-1,5-二羟基-3-甲氧基呫吨酮(8)、8-O-β-D-吡喃葡萄糖-1,3,5-三羟基呫吨酮(9)、芒果苷(10)。其余8个还在鉴定中。结论化合物1~10均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9.
川东獐牙菜醋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川东獐牙菜Swertia davidii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多种色谱方法进行化学成分的分离纯化,通过NMR光谱数据分析和与已有物质对比分析进行化合物结构鉴定。结果从川东獐牙菜70%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部位中,分离鉴定了17个已知化合物,包括3个少见的内酯烯胺酮、5个酮、5个环烯醚萜苷和4个其他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gentiocrucine(1)、gentiocrucine A(2)、gentiocrucine B(3)、junipediol A(4)、1-羟基-3,4,7,8-四甲氧基酮(5)、1,7,8-三羟基-3-甲氧基酮(6)、1,8-二羟基-3,4,7-三甲氧基酮(7)、1,5,8-三羟基-3-甲氧基酮(8)、当药醇苷(9)、去乙酰德苦草苦苷(10)、苦龙胆酯苷(11)、羟基当药苦酯苷(12)、獐牙菜苦苷(13)、龙胆苦苷(14)、齐墩果酸(15)、胡萝卜苷(16)、β-谷甾醇(17)。结论化合物1~6、10、12、16和1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川西獐芽菜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川西獐牙菜Swertia mussotii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解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川西獐牙菜7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羟基-3,4,7,8-四甲氧基呫吨酮(1)、1,7-二羟基-3-甲氧基呫吨酮(2)、1,3,7-三羟基呫吨酮(3)、1,3,7,8-四羟基呫吨酮(4)、1,3,8-三羟基-7-甲氧基呫吨酮(5)、1,3-二羟基-7,8-二甲氧基呫吨酮(6)、1,5,8-三羟基-3,4-二甲氧基呫吨酮(7)、1-羟基-3,4,5,8-四甲氧基呫吨酮(8)、1-羟基-3,5,8-三甲氧基呫吨酮(9)、(S)-(+)-龙胆内酯(10a)、(R)-(-)-龙胆内酯(10b)、1,8-二羟基-3,7-二甲氧基呫吨酮(11)、1-羟基-3,7,8-三甲氧基呫吨酮(12)、1,7-二羟基-3,8-二甲氧基呫吨酮(13)、1,7,8-三羟基-3-甲氧基呫吨酮(14)、1,3,5,8-四羟基呫吨酮(15)、1,7-二羟基-3,4,8-三甲氧基呫吨酮(16),芒果苷(17)、齐墩果酸(18).结论 化合物1~9均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0a和10b为首次从獐牙菜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分心木Diaphragma Juglandis Fructus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正相硅胶、反相ODS、中压制备液相色谱和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等多种色谱技术和手段进行分离和纯化,通过1D和2D-NMR、HR-ESI-MS等谱学数据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分心木中共分离得到5个脂肪酸类成分,分别鉴定为胡桃酸...  相似文献   

12.
地骨皮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2,自引:7,他引:5  
孟令杰  刘百联  张英  周光雄 《中草药》2014,45(15):2139-2142
目的研究地骨皮Lycii Cortex(root bark of Lycium chinense)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ODS等多种色谱学方法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地骨皮95%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部位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反式-N-对羟基香豆酰酪胺(1)、反式-N-阿魏酰酪胺(2)、二氢咖啡酰酪胺(3)、芹菜素(4)、阿魏酸(5)、对羟基香豆酸(6)、3-羟基-1-(4-羟基苯基)-丙基-1-酮(7)、3,4-二羟基苯丙酸(8)、3,4-二羟基苯丙酸甲酯(9)、对羟基苯甲酸(10)、4-甲氧基水杨酸(11)、烟酸(12)。结论化合物8和9为新的天然产物,化合物1、6、11及12为从该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茶芎地上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魏倩  杨建波  王爱国  吉腾飞  苏亚伦 《中草药》2014,45(14):1980-1983
目的 研究藁本属植物茶芎Ligusticum sinense cv. chaxiong地上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 综合采用硅胶柱色谱、反相柱色谱及制备HPLC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利用紫外、质谱及核磁共振谱等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茶芎地上部位的95%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和二氯甲烷萃取部位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5-羟基正丁基苯酞(1)、3-hydroxy-octa-1, 5-dien-7-one(2)、伞形花内酯(3)、pumbinernoid A(4)、crocinervolide(5)、(3R, 6R, 7E)-3-hydroxy-4, 7-megastignadien-9-one(6)、洋川芎内酯G(7)、莨菪亭(8)、(2Z)-3-(3, 4-二羟基苯基)-2-丙烯醛(9)、(3S, 5R, 6S, 7E, 9R)-5, 6-epoxy-3, 9-dihydroxy-7-megastigmene(10)、吐叶醇(11)、二氢猕猴桃内酯(12)、7-羟基正丁基苯酞(13)、洋川芎内酯A(14)。结论 化合物11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246913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首次作为天然产物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皂角刺醋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研究皂角刺Gleditsiae Spina醋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Toyopearl HW-40C、Sephadex LH-20、MCI Gel CHP-20和ODS柱色谱法及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其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皂角刺醋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1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莨菪亭(1)、(-)-(7R,8S)-赤式-愈创木基丙三醇(2)、5-甲氧基-愈创木基丙三醇(3)、(-)-(7R,8R)-苏式-愈创木基丙三醇(4)、3,4′-dihydroxypropiophenone(5)、二氢阿魏酸(6)、对羟基苯甲酸(7)、indole-3-carbaldehyde(8)、原儿茶酸甲酯(9)、原儿茶醛(10)、丁香酸(11)、2-guaiacylpropane-1,3-diol(12)、(2R*,3R*,4S*)-2,3-二脲基-4-羟基四氢呋喃(13)、3-(2-羰基-丙基)-3-羟基-吲哚啉-2-酮(14)、核桃素D(15)、C-藜芦酰乙二醇(16)、3-(4-hydroxyl-3-methoxyphenyl)-propan-1,2-diol(17)、(-)-丁香脂素(18)。结论 18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瑶药石柑子Pothos chinensis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各种柱色谱及制备液相色谱等分离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石柑子全草甲醇提取物中共分离得到1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N-反式桂皮酸酰对羟基苯乙胺(1)、N-反式香豆酰酪胺(2)、N-顺式香豆酰酪胺(3)、N-反式阿魏酸酰对羟基苯乙胺(4)、N-顺式阿魏酸酰对羟基苯乙胺(5)、黑麦草内酯(6)、去氢催吐萝芙木醇(7)、(3S,5R,8R,9R)-5,8-epoxy-6-megastigmene-3,9-diol(8)、(3R,6R,7E)-3-hydroxy-4,7-megastigmadien-9-one(9)、(3R)-4-[(2R,4S)-2-hydroxy-2,6,6-trimethyl-cyclohexylidene]-3-buten-2-oneiol(10)、7-甲氧基香豆素(11)、欧前胡素(12)、7-羟基-8-甲氧基香豆素(13)、6-羟基-7-甲氧基香豆素(14)、吲哚-3-醛(15)、(-)-杜仲树脂酚(16)和大豆苷元(17)。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桂枝Cinnamomi Ramulus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现代分离方法和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桂枝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5个羧酸及其衍生物,分别鉴定为桂枝酸A(1)、二氢红花菜豆酸(2)、rel-5-(3S,8S-dihydroxy-1R,5S-dimethyl-7-oxa-6-oxobicyclo[3,2,1]-oct-8-yl)-3-methyl-2Z,4E-pentadienoic acid(3)、香草酸(4)、丁香酸(5)、对羟基苯甲酸(6)、反式肉桂酸(7)、反式邻羟基肉桂酸(8)、erythro-guaiacylglycerol-8′-vanillic acid ether(9)、水杨酸(10)、decumbic acid(11)、邻羟基苯丙酸(12)、原儿茶酸(13)、邻香豆酸葡萄糖苷(14)、cryptamygin-B(15)。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3、9~1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多枝雾水葛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多枝雾水葛Pouzolzia zeylanica var. microphylla醋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95%乙醇回流提取,系统溶剂法对醇提物进行萃取,醋酸乙酯萃取部位通过正相、反相柱色谱,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化合物通过波谱解析法确定结构。结果从多枝雾水葛醋酸乙酯部位分离鉴定了10个化合物,分别为(2R,3S,4R,5S)-2,5-二-(4-羟基-3-甲氧基苯基)-3,4-二-(3,5-二羟基苯基)四氢呋喃(1)、pouzolignan K(2)、saropeptide(3)、去氢吐叶醇(4)、对羟基苯甲酸(5)、异香兰酸(6)、原儿茶酸(7)、丁香酸(8)、原儿茶醛(9)、原儿茶酸乙酯(10)。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异雾水葛木脂素K,化合物3~10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马延蕾  赵婉慧  张盼  施诗  刘晓红  刘艳萍  付艳辉 《中草药》2017,48(21):4387-4392
目的研究黄皮属植物海南黄皮Clausena hainanensis枝叶中的化学成分。方法综合运用硅胶柱色谱、反相硅胶柱色谱和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以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系统分离,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及其波谱学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海南黄皮枝叶的9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1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mukonine(1)、methyl carbazole-3-carboxylate(2)、lansine(3)、murrayanine(4)、3-甲酰基咔唑(5)、3-甲酰基-6-甲氧基咔唑(6)、lansamide4(7)、4-methoxy-N-methyl-2-quinolone(8)、(E)-N-(4-methoxyphenethyl)-2-methylbut-2-enamide(9)、(E)-N-甲基肉桂酰胺(10)、N-(2-羟基-2-苯乙基)肉桂酰胺(11)、N-苯甲酰酪胺(12)、aurantiamide(13)、N-methyl-2-pyrolidinone(14)、香豆酸(15)、6,8-dimethoxy-4,5-dimethyl-3-methyleneisochromanl-one(16)、8-甲氧基补骨脂素(17)和异黑麦草内酯(18)。其中化合物1~14为生物碱类化合物,15为酚酸类化合物,16为异香豆素类化合物,17为香豆素类化合物,18为倍半萜类化合物。结论首次对海南黄皮中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研究,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海南黄皮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2~16为首次从黄皮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何珊  姜勇  屠鹏飞 《中国中药杂志》2015,40(18):3598-3602
采用硅胶柱色谱、ODS反相柱色谱、Sephadex LH-20及制备HPLC等多种色谱分离技术对肉桂乙醇提取物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运用NMR、MS等波谱方法并结合已有文献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肉桂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R, 3R)-5,7,3',4'-四甲氧基黄烷醇(1),(2R, 3R)-5,7-二甲氧基-3',4'-亚甲二氧基黄烷醇(2),香豆素(3),肉桂酸(4),(E)-2-羟基苯丙酸桂酯(5),3, 3', 4, 4'-四羟基联苯(6),methylstictic acid(7),epi-boscialin(8),(1R,2S,3S,4S)2,3-环氧-1,4-二羟基-5-甲基-5-环己烯(9),4,5-二羟基-3-甲基-2-环己烯酮(10),顺式-4-羟基-蜂蜜曲菌素(11),2-羟基-4-甲氧基肉桂醛(12),其中化合物 5~11 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0.
羌活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目的对羌活Notopterygium incisum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HPLC以及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结合现代波谱学技术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羌活的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7-羟基香豆素(1)、5,7-二甲氧基香豆素(2)、紫花前胡内酯(3)、佛手酚(4)、佛手柑内酯(5)、异虎耳草素(6)、比克白芷内酯(7)、(+)-顺式凯林内酯(8)、(-)-反式凯林内酯(9)、茴香酸对羟基苯乙酯(10)、5-甲氧基-8-羟基补骨脂内酯(11)、阿魏酸(12)、异欧前胡素(13)和异补骨脂素(14)。结论化合物2、7~9和11为首次从羌活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