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7 毫秒
1.
目的观察视网膜母细胞瘤的CT及MRI表现,探讨CT及MRI对视网膜母细胞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视网膜母细胞瘤的CT与MRI表现,15例均行CT扫描,其中10例同期行MRI扫描。结果15例CT表现均可见眼球后部软组织肿块,其中13例肿块显示有钙化,大团块状钙化10眼,砂粒状钙化3眼,伴有视网膜脱离形成积液5例5眼,3例伴视神经增粗。MRI检查显示:10眼中有5眼肿块内可见钙化,6例伴有视网膜下积液,视神经增粗3例,肿瘤沿视神经向颅内发展2例。结论CT和MRI对视网膜母细胞瘤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在显示肿瘤内钙化这一特征性改变方面CT优于MRI,而在观察视神经及颅内侵犯方面,MRI优于CT。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视网膜母细胞瘤的CT和临床特征。方法对11例11眼经病理检查证实的视网膜母细胞瘤CT和临床表现作回顾性总结。结果典型的临床表现为白瞳症、玻璃体内可见大小不等的黄白色混浊、眼压升高等;CT检查病灶区100%有斑点状或团块状钙化,眼球壁上还可见密度增高的软组织肿块隆起。结论CT检查发现钙化灶是视网膜母细胞瘤的特征性改变,CT改变与临床特征相结合可为视网膜母细胞瘤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3.
CT诊断视网膜母细胞瘤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CT在诊断视网膜母细胞瘤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资料完整的视网膜母细胞瘤CT检查病例。结果:视网膜母细胞瘤的典型临床表现为白瞳、青光眼等,CT表现为球内软组织高密度肿块,有轻度增强。95%有钙化;视神经增粗,眼环增厚,提示球外蔓延。结论:CT对视网膜母细胞瘤的诊断及分期有重要价值。瘤体内钙化斑是视网膜母细胞瘤的特征性表现。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儿童视网膜母细胞瘤CT、MRI影像特征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在本院收治的33例视网膜母细胞瘤患者,所有患者都进行CT及MRI检查。对患者所得图像进行分析,以病理或手术结果基准,对CT、MRI检查对视网膜母细胞瘤诊断符合率进行比较。结果 以病理学检查为基准,CT检查对视网膜母细胞瘤诊断符合率为96.96%,MRI为84.84%,与病理学结果一致性较高(P>0.05)。MSCT图像表现:可见眼球玻璃体内后部肿块样高密度影,肿瘤内可见斑点、斑片或者团块状钙化。CT值大多在100HU以上;增强扫描后可见未钙化瘤体有不同程度强化。MRI图像表现:T1WI呈低或中等信号,T2WI为中等或高信号,增强后显著强化;在钙化较多肿瘤内,可见T1长、T2短信号。结论 CT、MRI影像检查对儿童视网膜母细胞瘤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肿瘤钙化是此病诊断要点,通过影像学表现可对患者预后及治疗计划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儿童视网膜母细胞瘤的CT表现及其鉴别诊断。方法 分析2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儿童视网膜母细胞瘤的CT表现。结果 所有病例均有部分或全部玻璃体密度增高。钙化20例;视神经受累7例;眼球增大7例:异位者2例。结论 CT对儿童视网膜母细胞瘤可做出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视网膜母细胞瘤的CT与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视网膜母细胞瘤的CT、MRI、临床及病理资料。10例均行CT检查,其中3例配合MRI检查并增强扫描。结果CT显示软组织肿块并钙化8例,眼球后壁增厚2例。3例行MRI检查者,均见软组织肿块,T1WI信号高于玻璃体,T1WI信号低于玻璃体,其中2例视神经增粗。结论CT对肿瘤定性诊断具有重要意义,MRI对肿瘤的分期较CT优越。  相似文献   

7.
联合化疗和放射治疗颅内生殖细胞瘤的远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Jia G  Luo SQ  Li CD  Ma ZY 《中华医学杂志》2003,83(3):198-200
目的:探讨颅内生殖细胞瘤经过化疗并辅以中低剂量放疗后的远期疗效。方法;对1993-1996年收治的45例颅内生殖细胞瘤患者进行静脉化疗并辅以中低剂量放疗,获得随访39例。其中肿瘤位于松果体区24例,松果体区并鞍区8例,鞍区4例,松果体区并脑室内3例。化疗4d为一疗程,使用药物为长春新碱、甲氨蝶呤、平阳霉素及顺铂。用药后每周化验2次血常规,1次血生化,以观察周围血象变化及心、肝、肾功能,并进行针对性治疗。4周后如血常规及血生化的各项指标均正常,再行第二疗程化疗。两个疗程结束后1个月,在肿瘤病灶局部补充中低剂量(25-35Gy)的放疗。每个疗程间进行CT或MRI检查,观察肿瘤消退的情况。结果:39例患者随访5-8年,1例为手术加全剂量放疗后2年肿瘤复发,此次化疗进行2个疗程,但化疗后未再补充放疗,4年后肿瘤复发,家属放弃治疗,患者死亡。1例化疗、放疗后5年肿瘤复发,再行2个疗程化疗,肿瘤消退80%,目前每半年接受1次化疗,病情平稳,生活自理。其余37例(95%)化疗、放疗后5-8年,复查MRI显示肿瘤无复发,患者生存质量良好,其中30例学龄儿童生长发育及智力均未受影响。结论:静脉化疗辅以中低剂量放疗应以治疗颅内生殖细胞瘤的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8.
目的提高对视网膜母细胞瘤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的认知程度。方法回顾分析14例经病理或临床证实的视网膜母细胞瘤的CT表现,结果以眼球后部软组织肿块为特征,其中11例肿块内伴钙化。结论MSCT可以清晰显示肿瘤的形态、大小、内部特征及累及范围,CT分期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重要的影像依据。  相似文献   

9.
视网膜母细胞瘤的CT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思李  邹文远  朱新枝 《西部医学》2010,22(7):1306-1307
目的探讨视网膜母细胞瘤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视网膜母细胞瘤的CT表现特点。结果视网膜母细胞瘤CT表现为眼球后半部实质性肿块29例,肿块内有钙化25例,玻璃体密度增高4例,合并视神经增粗2例。结论视网膜母细胞瘤的CT表现具有特征性,CT对视网膜母细胞瘤的定性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视网膜母细胞瘤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视网膜母细胞瘤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1997年7月至2005年3月本院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视网膜母细胞瘤23例,对其CT、临床和病理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3例视网膜母细胞瘤发病年龄在4个月至9岁,平均年龄2.4岁.CT表现均以眼球后部软组织肿块为特征,显示为局限结节形、新月形、甚至充满整个眼球.19例肿块(82.6%)显示有钙化,其中呈不规则或细小点状钙化12例,斑片状或斑块状7例.5例(21.7%)伴视神经增粗,且1例沿视神经孔侵犯颅内.增强扫描显示肿瘤呈中等不均匀强化.结论CT可以显示肿瘤的形态、大小、内部特征及其累及范围,有助于视网膜母细胞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提高对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简称甲旁低)的临床与CT诊断水平,减少误诊和漏诊。方法:对25例经临床拟诊甲状旁腺机能减退症患者进行颅脑CT扫描,分析颅内钙化灶的特点。结果:颅脑CT可清晰显示颅内钙化灶的大小、范围、形状;大脑叶和(或)基底节对称性钙化是特发性甲状旁腺机能减退的CT特征;钙化灶的数目、大小与病程成正相关。结论:颅脑CT检查是甲状旁腺机能减退症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手段,可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2.
背景和目的:报道视网膜母细胞瘤眼球摘除术后多孔性聚乙烯移植物暴露的特点和处理办法。患者和方法:回顾33例因视网膜母细胞瘤而行眼球摘除术和多孔性聚乙烯植入术的患者的医疗记录。结果:行眼球摘除术时平均年龄为24个月(极差2~85个月),术后暴露发生率为33%(11例),从眼球摘除至暴露发生的平均时间为15个月(极差7~29月)。1例患者仅通过支持治疗得以解决,其他10例通过巩膜修补片得以成功治疗,在平均随访的15个月内一直保持良好。年龄、性别、移植物大小和化疗情况对移植物暴露无显著影响。结论:多孔性聚乙烯移植物暴露不能通过保守治疗得以…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CT对小儿眼球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小儿眼球病变30例中视网膜母细胞瘤12例,Coat's3例,原始永存玻璃体增殖症3例,早产儿视网膜病变4例,小眼球6例,眼内炎2例,对其影像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视网膜母细胞瘤中显示钙化11例,肿块7例,4例仅显示玻璃体内钙化影,4例视神经增粗、眼环外缘不规则,2例颅内转移。(2)Coat's眼球玻璃体后方显示新月形略高密度影,无钙化。(3)原始永存玻璃体增殖症眼球均较小,前后径变短,晶状后玻璃体内见软组织影,未见钙化,1例软组织影呈典型梭形改变。(4)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均见“V”形视网膜剥离影,未见钙化。(5)小眼球,眼球及附属结构均较小,玻璃体密度正常或增高。(6)眼内炎示眼环增厚,玻璃体密度增高。结论:CT对大多数小儿眼球病变能做出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儿童视网膜母细胞瘤的临床特点及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2015年7月于我院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视网膜母细胞瘤的35例(36只眼)患儿的临床资料及CT检查结果,总结儿童视网膜母细胞瘤的临床特点及CT特征。结果本组Ⅰ期25例(26眼),占72.22%(26/36),Ⅱ期10例(10眼),占27.78%(10/36),Ⅲ期1例(1眼),占2.78%(1/36);以肿块内钙化为视网膜母细胞瘤的典型CT征象。结论儿童视网膜母细胞瘤以眼球内肿块并钙化为特点,CT诊断对视网膜母细胞瘤钙化敏感度高,是其临床诊断的首选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测量眼眶容积在临床的运用。方法 应用多层螺旋CT测量软件对先天性小眼球或眼球发育不良者1 1例和幼年外伤致眼球萎缩4例,视网膜母细胞瘤眼球摘除术15例,眼眶爆裂骨折64例患者行眼眶CT平扫,并进行患眼和对侧健康眼的眼眶容积测量。结果 较客观、准确测量出眼眶容积数据,先天性小眼球或眼球发育不良者23例或幼年外伤致眼球萎缩失明者、视网膜母细胞瘤眼球摘除术者眼眶容积均小于对侧健康眼;眼眶爆裂骨折患者眼眶容积测定大于对侧健康眼。结论 通过眼眶容积监测,可以判断患儿眼眶发育的情况,所置内容物对眼眶发育的影响及功效;对眼眶爆裂骨折患者进行容积测量,可预测眼球内陷情况,指导临床治疗,并术前术后进行比较,判断疗效。  相似文献   

16.
黄锋  胡彦卿  杨书茂  黄娇娇  周晓霞 《基层医学论坛》2013,(31):4102-4103,F0003
目的评价CT、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在视网膜母细胞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经临床和手术病理证实为视网膜母细胞瘤患者的CT、CDFI表现特点。结果20例患者均发现球后壁肿块,并伴有钙化。CT、CDFI检查分别显示不规则型软组织肿块9眼(42.85%)、7眼(33.33%),圆形或半圆形软组织肿块11眼(57.15%)、14眼(66.67%),显示有钙化斑的21眼(100%)、19眼(90.50%),显示视神经增粗的5眼(23.80%)、5眼(23.80%),显示有向眶内蔓延的3眼(9.50%)、4眼(19.47%)。结论CT及CDFI检查在视网膜母细胞瘤诊断中各有所长,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CT和MRI对永存原始玻璃体增生症(PHPV) 诊断价值,为PHPV提供有效的检查方法和影像学诊断依据。方法: 收集行MRI和CT检查并经术后病理确诊的42例白瞳症患者(其中PHPV 32例,视网膜母细胞瘤10例),综合分析MRI和CT表现,对MRI和CT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计算两种方法对PHPV诊断的阳性率。结果:MRI对PHPV诊断的阳性率为77.8%,CT诊断的阳性率为42.9%,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PHPV在MRI上的特征性影像表现为小眼球、玻璃体内沿Cloquet管走形的异常信号,呈漏斗状、蘑菇状、高脚杯形或雏形,T1WI和T2WI呈中等信号,增强扫描异常信号呈明显强化。PHPV在CT上的特征影像表现为小眼球,玻璃体内见有不同形状的软组织密度影位于眼球后极与晶状体之间,增强扫描强化明显。结论:MRI对PHPV的诊断有重要意义,由于其高诊断率和多方位成像可清晰显示球内病变组织,成为永存原始玻璃体增生症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8.
视网膜母细胞瘤的CT及MRI表现与病理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视网膜母细胞瘤的CT及MRI表现,提高其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5例儿童视网膜母细胞瘤的CT及MRI表现,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视网膜母细胞瘤CT表现为软组织肿块影,CT值36-58HU,呈不规则扁平状或乳头状;在T1WI信号强度等于或稍高于玻璃体,聊呈中等信号。钙化是其特征性表现,增强扫描示肿块呈不同程度强化。结论 有助于CT及MRI诊断及鉴别诊断,CT对钙化的显示优于MRI,而MRI多轴住成像对显示肿瘤大小范围及周围临界组织的解剖关系较CT有明显优势,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信息。  相似文献   

19.
白瞳症,最多见于视网膜母细胞瘤(RB),典型病例诊断并不困难,但一些罕见的白瞳症易与之混淆,现将1例白瞳症──球内囊虫症报道如下。患儿,男,6岁,发现左眼猫眼一周,以左眼视网膜母细胞瘤收入院。否认高热,眼外伤、早产吸高压氧史。眼科检查:右眼正常,左眼无光感、瞳孔区黄白色反光,眼球外形略小于右眼,外斜10°,眼球运动正常。结膜、角膜,前房,虹膜正常,瞳孔正常大小,晶体无混浊,玻璃体黄白色反光,细尘状颗粒状灰白色炎住混浊,视轴区较密集。裂隙灯下未见瘤体,眼底鼻下方用十16D见黄白色病灶有少量血管爬行,颞下…  相似文献   

20.
儿童视网膜母细胞瘤53例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儿童视网膜母细胞瘤的临床特点。方法:就我院53例视网膜母细胞瘤门诊患儿年龄、性别、发病年龄、眼别、临床症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儿的平均诊断年龄为2岁3个月,没有明显性别差异。初次就诊临床症状:白瞳症(黑朦性猫眼)24例,斜视11例,角膜增大、角膜浑浊8例,眼球突出6例,眼球震颤1例,前房出血2例,健康体检检出1例。视网膜母细胞瘤单眼病例居多,占85%,双眼病例占15%。结论:随着眼保健意识的加强,平均发病年龄减小;临床仍以“猫眼”为本病主要首诊症状,但临床特点具有多样性,隐蔽性,迷惑性,易漏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