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朱晶 《药物与人》2014,(9):182-182
目的:探讨心电图与冠状动脉造影在诊断冠心病方面的临床价值,精确冠心病的诊断。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2月我院收治入院的、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362倒,均对其行12导联静息心电图及冠状动脉造影术(CAG)检查,对比两种检查的结果,分析二者在冠心病方面的诊断价值。结果:CAG阳性者285侧,阴性者77例,与冠脉造影对照,心电图敏感性为75.6%,特异性为80.4%。结论:临床上,结合患者主诉及症状,加之心电图及CAG可帮助确诊为冠心病,但不能单凭某一依据即下诊断,避免造成漏诊和误诊。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心电图ST-T改变对女性冠心病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根据临床症状及心电图将53例女性患者分为两组,A组:ST-T改变伴典型心绞痛发作者25例;B组:ST-T改变伴非典型心绞痛发作或无症状者28例。两组均行冠状动脉造影(CAG),两组CAG阳性例数行X^2检验。结果:A组:CAG阳性17例,阳性符合率68%,B组:CAG阳性6例,阳性符合率21.4%,两组结果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单纯心电图ST-T改变不能作为女性冠心病诊断的首要条件,尤其是绝经前期女性,对这类病人行冠状动脉造影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在冠心病(CHD)的临床诊断中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的价值及适应征。方法对50例冠心病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并与临床对比分析。结果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率50%,其中心肌梗塞组88.9%,典型心绞痛组70.4%,不典型心绞痛组仅为12.5%。结论冠心病的诊断中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最为可靠,但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对不稳定型心绞痛诊断偏差较大极容易造成误诊。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临床有不典型症状患者应用平板运动试验(TET)筛选冠心病的临床价值以及相关影响因素的分析。方法:对我院近1年来有心悸、胸闷无典型胸痛症状的疑似或者未经冠脉造影(CAG)证实的冠心病的患者,年龄18~75岁,应用Bruce方案进行测试,同时给以CAG检查明确诊断。结果:入选156例病人,TET阳性84例,经CAG检查诊断冠心病72例,需行手术治疗53例。结论:TET筛选冠心病的临床价值较高,且简单易行,结合高危因素诊断价值更高,是目前最可靠的冠心病无创检查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心电图ST-T改变者与冠脉造影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对疑诊为冠心病患者的症状及心电图ST -T改变 ,结合冠脉造影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探讨其在诊断冠心病中的价值。方法 将 15 3例患者按照有ST -T改变伴典型胸痛和有ST -T改变合并不典型胸痛或无症状者分为A、B两组 ,行冠脉造影 ,其中至少有一支冠脉狭窄且≥ 5 0 %为阳性 ,最后做统计学处理。结果 冠脉造影阳性 ,A组占 81.5 % ,B组占 36 .1% ,两组阳性率对比 ,P <0 .0 0 1。结论 心电图ST -T改变伴胸痛在诊断冠心病中的价值要优于仅有ST -T改变者 ,单独的ST -T改变不能作为诊断冠心病的依据。将两者结合起来考虑 ,可提高诊断冠心病的阳性率及准确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讨心电图对高血压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甄选本院122例高血压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根据开展的诊断方案不同,将其划分不同小组.对照组(61例):对患者实施心脏彩超诊断;实验组(61例):对患者开展心电图诊断.分析不同诊断方案对高血压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检出率以及具体疾病类型.结果:实验组对高血压性心...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怀疑为冠心病病人的症状和心电图ST-T改变,结合冠脉造影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探讨其在诊断冠心病中的价值。方法:将148例患者按照有ST-T改变伴典型胸痛和ST-T改变不伴典型胸痛或无症状者分为甲、乙两组,进行冠脉造影,其中至少有一支冠脉狭窄且≥50%为阳性,最后做统计学处理。结果冠脉造影阳性,甲组占82.1%,乙组占35.8%, 两组阳性率对比,P<0.001。结论:心电图ST-T改变伴胸痛在诊断冠心病中的价值要优于仅有ST-T改变者。单独的ST -T改变不能作为诊断冠心病的依据。将两者结合起来,可提高诊断冠心病的阳性率及准确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甲板运动试验(TET)阳性在冠心病(CAD)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平板运动试验阳性经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者14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平板运动试验阳性患者分为有胸痛组38例和无胸痛组110例,男95例,女53例,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对照分析,对冠心病的诊断进行评估。结果冠状动脉造影阳性患者共85例(57.4%)。从有无胸痛分析,平板运动试验有典型胸痛者38例,冠状动脉造影阳性33例(86.8%);平板运动试验无典型胸痛者110例,冠状动脉造影阳性52例(47.3%);两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性别上分析,平板运动试验阳性男性患者95例,冠状动脉造影阳性66例(69.5%);平板运动试验阳性女性患者53例,冠状动脉造影阳性19例(35.8%);两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平板运动试验阳性并且在运动过程中有典型胸痛者比无典型胸痛者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率高,平板运动试验阳性男性患者比女性患者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牢高,对冠心病的诊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女性患者假阳性率高。因此,对平板运动试验阳性的女件患者冠心病诊断要慎重。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心电图T波异常的可疑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的分析,探讨心电图T波异常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0~2011年486例心电图T波异常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检查资料,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阳性组(104例)和阴性组(382例)。比较两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和是否抽烟。分析各因素对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的影响。结果 (1)造影阳性者104例,阳性率为21.4%。(2)T波异常时,男性较女性患者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率高(27.0%vs15.9%),特异性62.5%,敏感性53.9%。(3)T波异常时,心率偏慢的患者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率高(27.9%/17.6%),特异性48.1%,敏感性66.2%。(4)联合性别和心率对冠状动脉造影阳性预测敏感性27.9%,特异性83.5%。结论单独心电图T波异常对冠心病诊断的敏感性低,但联合性别和心率可以提高对冠心病诊断的特异性,有助于临床初步筛选冠心病。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平板运动试验(TET)结合动态心电图(DCG)检测早期复极综合征合并冠心病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早期复极综合征患者280例。将患者按照诊断方法分成三组,TET组:进行TET诊断;DCG组:进行DCG诊断;TET+DCG组:进行TET结合DCG诊断。采用冠脉造影(CAG)作为标准,比较各组检查的阳性率。结果:TET试验和DCG两种方法和CAG对比发现两种方法对早期复极综合征合并冠心病均存在一定程度的诊断意义,但比较两者的检出阳性率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TET结合DCG进行检测可明显提高检出阳性率(88.89%),与其他两种方法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其检测结果与CAG的诊断结果极为相近。对比TET、DCG以及TET+DCG检查对血管病变的敏感性,发现TET+DCG检查阳性例数96例最接近CAG检查阳性病例为110例。反映的病变血管支数也最为接近。结论:应用TET结合DCG对早期复极综合征合并冠心病患者进行检测,其检测效果更好,以CAG为标准,其检测阳性率更高,敏感性更高,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对60例临床疑诊冠心病的患者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和24h动态心电图监测,后者在检查时行症状限制性运动,同时结合病人年龄、性别、危险因子、ST—T改变及运动时峰值心率、有无心绞痛等多变量进行分析。结果24例选择性冠脉造影阳性的患者,动态心电图多变量分析均诊断心肌缺血。6例假阳性患者临床诊断冠状动脉微血管病变(X综合征)。诊断准确度为90%,特异性83%,敏感性100%。结论在动态心电图检查时,加做症状限制性运动,结合多变量分析,可进一步提高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的检出率和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心脏B超和心电图对高血压性心脏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10月~2022年10月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100例,依据不同诊断检查方式分为观察组(心脏B超诊断)和对照组(心电图检查),各50例。对比两组对不同症状检出率、心脏B超与心电图诊断正确率、生存质量评分等。结果:观察组的主动脉扩张、主动脉弹性减弱,以及左心室肥厚、扩大,左心房扩大等症状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高血压性心脏病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社会、环境、躯体、心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通过分别采用心脏B超、心电图诊断检查,心脏B超可明显提高疾病检出率和诊断正确率,数据信息可靠性更高,获取到更加可靠的诊断结果,保证疾病治疗参考性,具有更高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造影与心电图对冠心病室壁节段性运动异常的诊断价值。方法挑选临床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52例,均于造影前一周内行心电图检查。结果52例CAG检查正常患者ECG检查42例阳性,检出率为80.8%。ECG的异常表现为左心室肥大伴劳损、左前分支传导阻滞等。结论CAG对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都较高,能够客观、更全面地反映心脏供血情况,为目前较理想的诊断冠心病的非创伤性检查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4.
张振威 《现代保健》2010,(34):136-137
目的探讨心电图和X线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诊断价值。方法以临床病史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为诊断标准,通过对100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ECG和X线的对比研究,比较心电图、X线及两者结合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检出率。结果X线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诊断的检出率高于心电图(P〈0.05),亚组分析考虑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等心肺疾病掩盖了ECG的结果相关。心电图和X线两者结合能提高肺源性心脏病的检出率(64%)。结论临床诊断慢性肺源性心脏病需结合临床病史、心电图和X线,并参考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心电向量图、肺阻抗血流图、动脉血气分析、肺功能等其它检查结果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5.
孙健  杨扬 《现代保健》2009,(7):31-31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与常规静息心电图ST改变和平板运动试验的关系,以提高冠心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对65例行冠脉造影的非心肌梗死患者的常规静息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以选择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为标准,对高血脂26例(40%),高血压19例(29%),吸烟20例(31%),有明显临床症状的患者进行检查,静息心电图正常,平板运动试验阴性,但冠状动脉造影都存在着单支或双支甚至三支病变。结论如果患者有明显临床症状,高度怀疑冠心病的患者应及早行冠状动脉造影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比较冠状动脉造影(CAG)与常规心电图检查(ECG)诊断冠心病的效果,探讨冠状动脉造影与常规心电图的临床使用价值.方法选取进行冠状动脉造影的438例住院患者,将其常规心电图检查结果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灵敏性为77.7%,特异性为52.2%,假阳性率为47.8%,假阴性率为22.3%,阳性预测值为64.1%,阴性预测率为68.1%.ECG检查对冠状动脉狭窄单支病变检出率为64.8%,双支病变为87.9%,三支病变率88.7%.结论常规心电图检查是诊断筛选冠心病的首要有效手段,具有实用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心磁图(MCc)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110例疑似缺血性胸痛患者接受MCG检查后24小时内行冠状动脉造影术(CAG)。将MCG结果与CAG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MCG检查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为88.0%,特异性为90.2%,准确性为89.1%。结论MCG对静息心电图表现正常或呈非特异性改变的冠心病患者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且安全易行。  相似文献   

18.
在临床诊断为冠心病患者中约 10 %~ 30 %冠脉造影正常[1] ,我们试对其病因及原因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病例选择 参照国际心脏病学会和协会关于缺血性心脏病命名及诊断标准临床诊断为冠心病并行冠脉造影 ,结果阴性患者 4 6例 ,男 2 5例 ,女 2 1例。年龄 36~ 78岁 ,平均 ( 56.0± 6.7)岁 ,其中合并高血压 32例、糖尿病 18例、高血脂 2 9例、吸烟 2 0例。本组病人均有胸痛 ,具典型心绞痛症状 30例 ,常规心电图见心肌缺血改变 32例 ,室早 6例 ,右束支阻滞 8例 ,左前分支阻滞 9例 ,Ⅰ度房室阻滞 3例。 38例行运动平板试验 ,阳性 32例 …  相似文献   

19.
鱼亚妮 《时尚育儿》2016,(3):110-110
目的:探讨冠心病诊断中运用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和动态心电图的临床价值,从而为临床进一步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我院心内科接受可疑冠心病患者78例,分别对其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及24h动态心电图,以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为标准,统计分析动态心电图与平板运动试验诊断阳性率。结果:78例可疑冠心病患者检查,平板运动试验心电图诊断敏感性为88.7%,明显高于动态心态图检查敏感性(71.7%),且两组之间的敏感性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平板运动试验诊断与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特异性分别为64.0%、68.8%,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在冠心病诊断中具有较大优势,可以作为冠心病辅助诊断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20.
动态心电图(DCG)能够为多种心脏病的诊断提供精确可靠的依据。本文通过54例病人普通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的检查结果比较,结果证明将动态心电图与普通心电图进行有效结合,能够对不典型症状及疑似冠心病取得较高的检出率,而动态心电图在此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要高于普通心电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