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目的探讨屏障系统内安放独立通气笼盒(Individually Ventilated Cages,IVC)双保险模式饲养实验啮齿类动物,力求动物饲养、实验的全过程达到SPF级;降低动物实验室硬件建造费和维持费(节能)。方法通过改建一间屏障环境动物实验室,对空气洁净度等相关项目数据按GB14925-2001方法检定,并在该实验室内安放SPC级IVC饲养动物;在超净工作台内做打针投药等动物实验。结果改建的屏障环境动物实验室和IVC,各项检测数据均达到新国标要求。结论医学实验动物屏障环境内安放IVC饲养啮齿类动物、做动物实验,这种双保险模式能全过程达到SPF级要求;饲养、实验人员操作较简便,节能。  相似文献   

2.
清洁级和SPF级实验动物的动物实验都必须在屏障系统环境中进行,因此,屏障系统成为高级别动物实验的基础条件。屏障系统若管理不严,遭到病原微生物的污染,相应等级的动物实验结果准确性就会受到影响。作者经过实践和探索,结合省实验动物中心动物实验屏障系统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不同微生物等级控制Wistar大鼠部分生物学特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不同微生物控制程度(屏障环境和普通环境)对Wistar大鼠的部分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40只SPF级Wistar大鼠分别饲养于屏障环境和普通环境内,每周测量体重,35 d后,测定15项血液学指标、14项血液生化指标和9个脏器的相对重量。结果:屏障环境内的Wistar大鼠体重增长明显快于饲养于普通环境的大鼠,普通环境饲养大鼠的血液RBC、WBC、PCT、PLT、GOT、GGT、GPT、CK、TB值高于屏障环境大鼠(P(0.05),而CHO、LDL-C和HDL-C值低于屏障环境大鼠(P(0.05),各脏器相对重量除肾外未见明显差异;结论:饲养于屏障环境和普通环境的Wistar大鼠在体重增长、血液学和血清生化指标等生物学特性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屏障环境中实验鼠微生物质量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确保屏障环境中实验大、小鼠微生物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必须坚持加强对员工素质和技能的培训,制订并严格执行标准操作程序(SOP)和工作制度,维持性合理消毒、灭菌屏障环境及各种物品,定期维护保养屏障环境内各种仪器设备,定期自检大、小鼠微生物质量等综合性方法,才能保障屏障环境及实验大、小鼠的微生物质量。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SPF环境及所需材料进行科学地消毒和灭菌,加强对员工素质和技能的培训,制订并严格执行标准化操作规程(SOP)和工作制度,定期维护保养屏障环境内各种仪器设备,定期对SPF环境及所饲育实验动物进行微生物质量检测等综合性方法,确保SPF环境及所饲育实验动物微生物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6.
洁净动物饲养柜洁净度检测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洁净动物饲养柜是饲养SPF级动物及动物实验的洁净设备。洁净度是指洁净空气环境中空气含尘量的程度,含尘浓度高则洁净度低,含尘浓度低则洁净度高[1]。目前使用屏障系统的维持费用较高,长期控制比较困难,在不可能有大量资金用于建造高标准实验动物室的情况下,采用室内环境基本控  相似文献   

7.
为保障遗传工程小鼠的安全,降低屏障系统内氨气浓度、改善饲养人员的工作条件,我们在SPF设施内设计并安装了单向气流排气式层流架。经过一年半的运行,证明整个系统在保证动物饲养的SPF环境的同时,还显著降低饲养室内氨气浓度和尘埃粒子,达到了设计的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动物实验麻醉药物对大鼠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方法:采用BioPac MP150动态记录四种麻醉药物麻醉后大鼠的心电图、血压,采集麻醉后不同时间点大鼠的血糖以及实验终点肝肾功能、心肌酶、电解质。结果:水合氯醛可引起严重的室性心律失常,异氟烷对心率有抑制作用,戊巴比妥钠可引起大鼠心电图P波增高,乌拉坦可引起大鼠心电图J点抬高。乌拉坦、戊巴比妥钠均有升高动脉收缩压的作用。戊巴比妥钠、异氟烷有降低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的作用,水合氯醛可引CK升高,异氟烷可降CK、CKMB,水合氯醛、戊巴比妥钠、异氟烷有降低肌酐的作用,四种麻醉药物均有降低尿酸、血钠、血钾的作用。结论:水合氯醛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明显,不适合用于心血管病的动物实验研究,戊巴比妥钠、乌拉坦、异氟烷可适当选择作为心血管病的动物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微生物控制在SPF动物生产中的应用。方法建立SPF动物生产的管理制度并进行微生物监测。结果屏障系统经初始消毒后采样作细菌培养显示阴性,饲料、垫料不同消毒方法、包装方式其无菌保存时间不同,饮水经臭氧消毒后无菌状态不超过1周。结论合理的屏障系统设计、布局和严格的日常运行管理制度能保障以及定期的微生物监测体制是SPF动物微生物质量控制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本实验以大型实验动物屏障设施为研究对象,分析屏障设施的环境微生物及尘埃粒子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测定屏障设施各功能区域不同时间及不同工作状态下空气落下菌和直径≥0.3 μm尘埃粒子的数量变化.结果 屏障系统落下菌与尘埃粒子变化规律如下:屏障系统内空气落下菌与尘埃粒子在饲养工作后显著升高,喷雾消毒后明显降低;大、小鼠饲育室空气落下菌与尘埃数在凌晨时明显升高,而兔饲育室在凌晨时间段则较低;清洁走廊和污染走廊在工作状态时细菌含量明显上升,非工作状态时细菌含量一直处于较低的水平.结论 实验动物屏障系统的环境微生物与尘埃粒子的动态数量变化与动物品种、空气消毒、人员进出及动物室内的饲养操作等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进一步加强实验动物从业人员管理,提高实验动物从业人员专业技术和实际操作能力。方法依托高校实验动物专业机构及其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打造优质的省级实验动物从业人员培训基地。结果基地以实验动物的相关法规为依据,根据培训对象的不同编写深浅适度的教学大纲、培训教材和考试题库,举办不同类型的培训班,从而建立完整的具有较高公信力的实验动物从业人员培训考核体系。培训注重实验教学,突出动手能力和操作技能的提高。结论基地化培训以及由此建立的培训考核体系,极大规范了实验动物从业人员培训活动,并由此提供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开发一个应用于实验动物繁育场的综合管理软件。方法 与结果采用Microsoft Visnal Studio6.0作为开发系统的主要平台,采用COM技术设备,使系统具有高稳定性和扩展性。嵌入HTLM/XML WEB技术,提高系统操作的随意性,使系统使用更加流畅。采用XML/HTLM进行数据报表和数据格式化,提高数据的透明性。数据报表和文件可直接在Microsoft Office2000中进行编辑、加工和Web发布和传真。该系统采用Web技术和新概念的搜索引擎和透视技术,全面提高系统的可用性。利用Windows的OLE技术实现数据的自由拖拽,软件盘和数值计算器可有效的减少操作员的操作步骤。结论 综合管理系统软件非常适用于实验动物繁育场的综合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3.
实验动物的最大的价值体现在于动物实验,动物实验的最高境界在于与临床相结合。动物实验管理体系的建立能够将实验动物与临床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为实验动物管理工作增加一个坚实的支点,从而极大地推动生命科学的发展。因此,建立一个良好的动物实验平台,必须配套建立一套完善的动物实验管理体系,方能使之良好运营。本研究的意义在于完善医研院所动物实验管理之中的相关环节,能够为国内实验动物中心/动物室等同类运行平台提供切实有益的参考,与此同时能够拓展学科的外延,为学科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4.
实验动物专家咨询系统是为行业专家和用户搭建的一个互动交流平台。平台以"互联网+实验动物"相结合,主要是基于智能移动终端为应用载体,充分发挥实验动物界的专家智力资源,破除空间和时间上的距离和障碍,克服当前实验动物咨询服务时效性差、知识数据静态化、不能合理利用网络实现快速咨询服务等问题,满足行业用户的实时求助需求,为行业专家与用户之间起到桥梁和纽带作用。同时,通过平台知识源的不断积累,进一步实现专家知识的转移,从而加快知识向产业的转化。文章重点介绍系统的特点和主要框架结构、功能模块设计以及系统的实现。  相似文献   

15.
随着对艾滋病致病机制的深入研究,越来越多新的抗艾滋病病毒(HIV)药物进入临床试验,但大量抗HIV药物的应用也导致了耐药性问题的出现。因此,建立高通量快速的抗HIV药物筛选平台对研究新的抗HIV药物非常重要。本文综述了目前抗HIV药物研究中常用的体外和体内筛选模型,重点阐述了体外以病毒复制特异性功能活动或特定结构作为靶点的筛选系统及其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深圳市南山区动物致伤的发生特点和规律,为进一步开展动物致伤干预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2012年南山区伤害监测信息系统,利用全国统一的伤害监测报告卡,由经过培训的急诊科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询问调查。结果动物致伤在南山区伤害构成中排在第2位,患者年龄主要集中在20-40岁,发病时间以第三季度最高,发生地点主要在家中,伤害部位主要在上肢和下肢。结论南山区动物致伤发病形势严峻,应及时开展有关综合干预工作。  相似文献   

17.
运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确立实验考核指标以及指标权重值,建立实验动物学实验考核指标体系,以期提高实验考核结果的准确性、科学性,实现以考促学,以考促教。  相似文献   

18.
认知功能障碍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动物模型的研究为筛选具有改善认知功能的药物和防治认知损伤提供研究载体。综述近年来认知损伤动物模型的常见制备方法,包括化学物质损伤、物理损伤、转基因鼠模型、老化鼠模型等。化学物质如东莨菪碱造成的获得性记忆障碍模型已成为筛选改善认知损伤药物的公认模型,物理损伤模型为创伤性脑损伤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研究基础,其中缺血缺氧性脑损伤模型是预防和研究脑血管疾病导致的认知损伤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陈悦  聂晓兰  徐晓  谢振兴 《医学争鸣》2007,28(20):1845-1847
目的:为研究慢性酒精中毒性周围神经病提供合适的动物模型.方法:Wistar健康成年大鼠30只随机分为白酒灌胃组和盐水对照组,白酒灌胃组给予600 mL/L白酒,按5mL/kg灌胃,1移/d;盐水对照组用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16wk后进行肌电图检测和观察坐骨神经的髓鞘、微管、微丝等结构变化.结果:肌电图检测显示白酒灌胃组大鼠均出现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波幅降低,伴轻中度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减慢.电镜检查发现白酒灌胃组大鼠坐骨神经髓鞘结构异常,微管和微丝数量减少,多数线粒体呈空泡样改变.结论:高浓度白酒灌胃16 wk,大鼠肌电图和坐骨神经的病理改变均符合轴索性周围神经病变,这种改变与人类慢性酒精中毒性周围神经病相似.因此高浓度白酒灌胃建立大鼠慢性酒精中毒性周围神经病模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