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心性脉络膜视网膜炎,病因尚未明确,日人石原忍氏认为大多数与结核过敏有关。祖国医学无此病名,但可属于视瞻昏迷、视瞻有色等范围內。在病因方面,有肝肾阴亏、精血耗损;饮食不节,劳伤过度;或七情郁结,木失条达;心营亏损,精气虛耗等。因而需要灵活治疗。我院于临床工作中,曾纯以中药治疗本病3例,收到满意效果。现报导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中心性视网膜脉络膜炎,是内眼病变,以青壮年发病率较高,男多于女。其特点为患者早期出现视力下降,有变视,小视,视物变色等,部分患者还伴有全身症状。本病的病因目前尚无确切定论,但可能与结核、变态反应、毒血症或血管运动经神不稳定导致血管痉挛等因素有关。从祖国医学有关眼科文献的论述,我们认为应属“视瞻昏渺”、“视瞻有色”的范畴。其病机大致归纳为四:一,肝肾不足,精血耗损;二,心营亏损,神气虚耗;三,饮食不节,损伤脾胃;四,七情郁结,气血瘀滞。由于本病早期眼底变化主要是黄斑区视网膜水肿和病理产物的渗出,使眼轴缩短和改变了网膜视细胞的排列状态,遂产生视力下降(视瞻昏渺),小视(视大为小)、变视(视直为曲)、色视(视瞻有色)和中心暗点等自觉症状。同时由于眼底血管痉挛、网膜水肿和渗出,造成眼底血液循环障碍,严重  相似文献   

3.
传染性肝炎,是临床常见的传染病之一,一般可分为有黄疸和无黄疸两型,均属于中医“黄疸”、“肋痛”的范畴。祖国医学认为本病多由于七情所伤,饮食不节,内伤肝脾或外感湿热毒邪乘虚而入,郁结肝胆,气滞血瘀而成。 44例中男19例,(占43.18%),女25例,(占56.82%),发病年龄在4~56岁之间。辨证分型 44例中黄疸型9例,又分阴黄  相似文献   

4.
癫病是以精神抑郁,表情淡漠,沉默痴呆,语无伦次,静而少动等为特征。多由禀赋不足、七情内伤等因素导致脏腑功能失调,气滞痰结血瘀,蒙塞心神,神明失用而成。
  1 病因病机
  1.1病因
  1.1.1禀赋不足禀赋素虚,心胸狭隘,患得患失,性格内向,遇有人事拂意,意志不遂,则易七情内伤,阴阳失调,痰气郁结,蒙蔽心窍而发为本病。患者家族中往往有类似病史。如若禀赋素足,体质健壮,阴平阳秘,性格活泼开朗之人,虽受七情刺激亦只有短暂的情志失畅,并不易发本病。  相似文献   

5.
“乳癖”是七情郁结之症,它的严重性在乳房疾患方面,仅次于“乳岩”。同时,本症的发展和恶化,有转向“乳岩”的可能,所以一向被人重视。近年,从实践摸索中,根据疏肝理气化核法则,自拟“三核汤”治疗8例,收到一定效果,现报告于后,希同道指正。  相似文献   

6.
病例1 李某 男性 51岁以"左眼突然视物不见一天"入院.患者于一天前无明显诱因自觉左眼视物不见,无其它不适.于我院就诊,我院以"左眼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收入院.入院查右眼前节及后节未见异常.左眼V指数/1米,不能矫正,前节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孙思邈养性篇中涵养道德,清静虚无之道,饮食起居、七情房事有节,顺应自然,服食药物,调气按摩等气功养生的学术思想进行了归纳分析。  相似文献   

8.
<正>1临床资料患者男,17岁,因右眼视物不清伴中央遮挡2周于2014年6月14日来我院就诊。患者于2014年6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右眼视物不清、视物时中央遮挡感,未进行任何治疗,此后症状逐渐加重。既往有双眼近视病史6年。眼部检查:视力:右眼0.05,-4.75 DS=0.8,左眼0.2,-4.25 DS=1.0。眼压:右眼14 mm Hg,左眼:13 mm Hg。双眼眼前节正  相似文献   

9.
慢性咽炎者,咽中不利,如有炙脔,吐之不出,吞之不下,虽饮食无碍,而病家颇恶之,昧者以食道癌视之,陋矣。虽曰炎症,原不红肿,启日视之,间有红丝而已。《金匮》谓妇人有之者,以其病涉七情,多着忧思之辈也,实则男子亦多有之。以其病关情志,气郁  相似文献   

10.
重读四磨饮     
<正>人生于人际,基于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互作而生的多态的众生性格和欲望,自有许多难以尽述的七情感伤。然七情感于身心,如同"圣人啬气如持至宝,庸人役物而反伤太和",壮者气行而愈,弱者则气着为病。在人类文明演化和进化的历史长河中,大概中医药学是最早认识到七情可以感伤致疾的古典科学。利用"身心一元"的思维和认知方式,中医药学创造和建立了系统的关于七情  相似文献   

11.
正慢性胃炎是消化内科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主要由幽门螺旋杆菌引起的胃粘膜慢性炎症。主要症状有胃脘疼痛,痞满,反酸,嗳气,恶心,纳呆等。根据慢性胃炎的临床表现,可将其归属于中医"胃脘痛""痞满"等范畴。肝胃不和为其常见的病机之一。脾胃的收纳运化,中焦气机的升降,有赖于肝之疏泄。若七情郁结,肝木失于疏调,横逆犯胃,气机阻塞,  相似文献   

12.
郁症     
一、定义郁症乃七情郁结造成之疾病也。严格言之,即肝气郁结,是内因病。它和《内经》所说“木郁达之,火郁发之,土郁夺之,金郁泄之,水郁折之”等外因形成的五郁,有所区别。二、原因肝喜条达。其性善怒。人遇到不适意的事情,既不得伸,则郁而成病,是为肝郁。但也有当时不表现病态,迨忧愁郁闷  相似文献   

13.
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病变是一种常见的眼底病。该病以单眼发病较多,亦有双眼受累,易复发。其受累部位主要为黄斑区。本病发作常以精神紧张和过度疲劳为诱因。中医则认为七情郁结,气血不足,肝肾亏虚为其因。治疗一般采用抗生素、激素、血管扩张剂、维生素和激光封闭等方法,但疗效不够满意。我科门诊1999-01/2001-01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病变共19例,疗效显,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理气法主要用于气机郁滞运行不畅的病理状态。气滞致痛多由七情内伤,气机郁结,或痰湿、食积、瘀血等阻滞气机,影响气的流通运行,形成局部或全身的气机不畅,导致某些脏腑经络的功能障碍所致。应用该法治疗多种痛症,确有效验,故叙述于后,以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15.
四磨汤原方主治正气素虚,肝气横逆,上犯肺胃而致气逆喘息胸隔不舒,烦闷不食之证。现代医家多用此方治疗胃肠道疾病,笔者运用此方治疗七情郁结、正虚邪实所致疾病,如:肠梗阻、乳腺炎、膈肌痉挛、慢性胃炎等病症均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6.
逍遥散治疗郁证临证举隅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郁证是由于情志不舒 ,气机郁结所引起的一类病证。临床常表现为心情抑郁 ,情绪不宁 ,胁肋胀痛 ,太息或心烦易怒善哭 ,失眠等。《丹溪心法·六郁》中云 :“气血冲和 ,万病不生 ,一有怫郁 ,诸病生焉 ,故人身诸病 ,多生于郁。”临床中笔者常以逍遥散为基本方治之 ,效果满意。郁证与情志怫郁的关系极为密切 ,首先是气机失调 ,然后影响至血 ,气血失调与肝的疏达有着密切的关系。郁证的病理基础是肝气郁结 ,气机不畅。肝性喜条达 ,主疏泄。肝以愉悦舒畅为德 ,忧愁恼怒为病。七情的变化 ,首先肝失条达之性 ,疏泄失职 ,气机郁结不畅。所谓“当升不升…  相似文献   

17.
从肝调洽睡眠障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的情志活动是大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由于肝主疏泄,能调节精神情志,故心、脑、神之变,与肝的疏泄状况密切相关。睡眠障碍属心神疾病,七情郁结是导致心神病变的主要原因。作者据此提出从肝调治睡眠障碍,并提出调肝四大法及相应的常用方剂。  相似文献   

18.
关于七情现代研究有待解决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七情学说的现代研究中遇到了很多难题,如七情因有随意性而难以量化,七情的时空变化如何定格测试,如何使中医脑心神说与现代科学认识相结合,如何把近现代的“情绪中枢”及“评估—兴奋”学说用于七情研究中,如何创制理想的七情动物模型和排除非七情因素对试验的干扰,如何客观评价七情研究等。妥善解决这些问题,才能展拓思路,提高七情研究水平。  相似文献   

19.
论传统文化对人格形成及心身疾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祖国医学视七情变化为诱发疾病的内因,所谓:“七情为人之常性,动之则先自脏腑郁发,外形于肢体,为内所因。”然而,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看到有着不同人格特质的人在面对同一紧张刺激时会表现出不同的情志反应。如有的可若无其事,有的则反应强烈,有的甚或致病。这就说...  相似文献   

20.
半夏厚朴汤可广泛适用于七情郁结之证,为肺、肝、脾同治之方,不能局限于治疗梅核气,该方偏辛温散,最适于气郁痰凝之证。故可在半夏厚朴汤基础上加减药物治疗多种疾病,临床运用非常广泛,因塞、噎膈、呕吐、眩晕、健忘、糖尿病、肠炎等也可以本方适当加减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