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中西医周期疗法治疗无排卵性不孕症体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无排卵性不孕症的治疗方法。方法:对35例无排卵性不孕症病人首先采用小剂量雌、孕激素周期疗法治疗3个月经周期使体内维持一定水平的雌激素,并于第3次月经来潮后的第5天服用克罗米酚促排卵,同时按人工周期给予中药治疗以调整肾阴、肾阳间的平衡,促进肾的功能及卵泡成熟。结果:受孕率达68.6%。结论:本疗法治疗无排卵性不孕症受孕率高,副作用少,是治疗无排卵性不孕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排卵障碍性不孕辨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排卵障碍包括无排卵和黄体功能不全。其中无排卵主要是由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性或器质性异常所致,临床表现为月经初潮年龄较大,月经量少,月经后推或稀发,或闭经,或崩漏不止,或溢乳、不孕等,属中医学“闭经”、“崩漏”、“月经后期”、“月经过少”、“不孕症”等范畴。黄体功能不全是指黄体分泌孕酮不足或黄体过早萎缩,  相似文献   

3.
无排卵是引起女性不孕的主要原因,约占不孕症的7.3~8.6%.无排卵指的是卵子发育成熟障碍和卵子排出障碍.以上两方面有一方面异常都会引起排卵障碍而导致不孕.临床主要表现就是月经量少,月经后期.主要见于以下疾病:月经稀发或闭经,无排卵性功血,多囊卵巢综合征,垂体肿瘤除外的高泌乳素血症,卵泡黄素化综合征,希恩综合征,神经性厌食症,高雄激素血症,卵巢早衰和卵巢不敏感综合征,以及甲状腺,肾上腺等功能失调所致的无排卵疾病如甲低、甲亢、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等.  相似文献   

4.
高泌乳素血症是一种常见的下丘脑疾患,由于泌乳素升高而干扰了性腺的功能。在妇女表现为黄体功能不足、月经失调、无排卵性月经、月经稀发、闭经、溢乳、性欲减退、子宫萎缩、不孕症等。笔者经临床研究发现,高泌乳素血症的发病与痰浊关系密切,宜从痰浊进行辨治。  相似文献   

5.
女性不孕症主要原因是排卵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黄体功能不全、月经失调、子宫发育不良伴月经失调及多囊卵巢综合征和高催乳素血症.现将1997年1月-2004年1月经中西结合治愈的302例排卵功能障碍患者资料回顾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浅谈中药人工周期治疗女子不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不孕症在临床上屡见不鲜,多有月经不调、无排卵性月经、输卵管不通,或黄体功能欠佳等多种症型,现将十余年来临床上所见原发不孕、继发不孕及上述症型采用中药人工周期疗法治疗的点滴体会草成此文,敬请同道不吝赐教。不孕症与月经不调有密切的关系,治疗当先调理月经,...  相似文献   

7.
无排卵性不孕症,临床较多见,占女性不孕症的25%[1].西医认为无排卵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失调导致无排卵,常见疾病为先天性卵巢发育不良、无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多囊卵巢综合征、高催乳素血症等.  相似文献   

8.
促排卵汤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3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排卵功能障碍是造成女性不孕的主要原因之一,占不孕症的25%~40%。所谓的排卵功能障碍包括持续无排卵、稀发排卵和黄体功能不健全。近年来,由于生活节奏加快,人们工作压力大,导致女性排卵障碍性不孕症发病率有上升趋势。促排卵是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主要治疗方法,药物和方法很多,  相似文献   

9.
中医古籍虽无排卵障碍之记载 ,但对最易受孕的排卵期有一定的认识 ,称之为“的候”、“真机”。古代医家限于当时的科技水平 ,不可能观察到卵泡的成熟和排卵。但月经状态对排卵的监测有重要意义 ,95 %的月经周期规则、伴有经前期症状及痛经的妇女有排卵。反之 ,有排卵障碍的女性 ,在不孕的同时常伴发月经失调、闭经等症。故古代医家在治疗不孕症、闭经、月经失调的实践中创造了不少能治疗排卵障碍的方剂 ,毓麟珠即为其中之一。笔者在 4 0余年的临床实践中 ,运用该方治疗排卵障碍获显著疗效。毓麟珠出自《景岳全书·妇人规》 ,原为治疗不孕症…  相似文献   

10.
引起女性不孕的原因诸多,临床常见的有排卵功能障碍、输卵管阻塞、子宫内膜异位等症。许润三教授集40余年的临床经验与科研实践于一体,其对不孕症的治疗有独特见解。现将导师许润三教授治疗不孕症之经验总结并介绍于下。1 排卵功能障碍 排卵功能障碍多伴发月经不调,如闭经、崩漏、月经先期、月经后期、经期延长等。许老认为,此病证主要责之于肾虚,治宜调经种子。肾主生殖,在肾气——天癸——冲任之性腺轴中,肾气起主导作用。肾虚则性腺轴功能失调,引起排卵功能障碍而不孕。因肝肾同源、脾肾互根,故其治既要突出肾,又要兼顾肝脾。临床可分三型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不同类型不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不孕症病因分为排卵功能障碍、子宫内膜异位症、输卵管炎、子宫腺肌病、宫腔粘连、免疫性不孕等,分别给予滋阴补肾、活血化瘀、清热利湿、消痰化结等相应中药汤剂随症加减口服,同时配以西药治疗。结果:52例不孕症患者全部治愈。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不孕症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中医药内、外配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的疗效。方法:应用自拟疏通汤方一方三用即内服、保留灌肠、药渣热敷下腹部并配合复方鱼腥草注射液宫腔灌注治疗本证60例。结果:治愈率73.3%,总有效率总有效率91.6%。结论:采用疏通汤方一方三用及宫腔灌注四种方法联合治疗本症,安全且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异位停配合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的疗效。方法:对215例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合并不孕患者采用随机单盲的研究方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异位停配合腹腔镜手术)104例和对照组(单纯腹腔镜手术)109例。治疗组术后给予异位停中药汤剂口服,连续用2个疗程。对照组术后未进行其他药物干预。结果:用药2个疗程后两组临床疗效及治愈率比较(P〈0.05),差异有显著性;术后随访1年,两组半年内妊娠数比较(P〈0.05),差异有显著性;术后3个月内妊娠数、1年内妊娠数及总妊娠率比较(P〉0.05),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腹腔镜术后配合异住停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能明显提高术后半年内妊娠率。  相似文献   

14.
中西医结合治疗男性免疫性不育症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调查男性免疫性不育的发病人群,采用中药消杭灵与低剂量强的松联合治疗男性免疫性不育症。方法:499例病人随机分别采用中西医结合和单用强的松进行三个月治疗和三个月随访的平行对照试验。结果:中西医结合组妊娠率为29.46%,总有效率为93.75%,单用强的松组妊娠率为13.5%,总有效率为89.57%,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结论:消抗灵配合低剂量的强的松治疗男性免疫性不育症可有效增加妊娠率,值得进一步研究与推广。  相似文献   

15.
通过回顾分析近10年针灸治疗排卵性不孕症的的文献,总结出针刺法,灸法,针、灸并用法,电针法,穴位注射法,穴位埋线,针挑治疗,填脐灸法,针药配合疗法治疗排卵性不孕症的临床治疗概况与研究现状.指出针灸对本病疗效肯定.可作为配合现代助孕生殖技术的有效手段,而治疗本病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则是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抗苗勒氏管激素对精子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人精浆中是否存在抗苗勒氏管激素(AMH),并分析其与精子密度、活动率及活力的关系。方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150对不孕症患者男方精浆AMH水平,精液分析异常者治疗后再次检测AMH,观察治疗前后精浆AMH水平的变化。结果精浆中存在AMH,明显高于血清中水平(P<0.01),精液分析正常者精浆AMH水平高于精液分析异常者(P<0.01),AMH水平与精子密度及活动率呈正相关。结论精液中存在AMH,AMH对精子密度及活动率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阴道B超对试管婴儿周期中卵巢储备功能的预测价值。方法对48例不孕症妇女于自然月经周期第3天测定血促卵泡素、促黄体生成素、雌二醇浓度,然后经阴道B超测定试管婴儿周期中月经第3天的窦卵泡数、卵巢直径,HCG注射日成熟卵泡数目、卵巢直径。结果依据患者的基础激素测定结果将患者分为卵巢储备功能正常组和低下组,卵巢储备功能下降者窦卵泡总数、注射HCG日的卵巢直径及成熟卵泡数明显低于卵巢储备功能正常组(P<0.05)。结论应用经阴道B超能有效地评估试管婴儿周期中的卵巢储备功能。  相似文献   

18.
求嗣丹治疗排卵功能障碍性不孕症的前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求嗣丹治疗无排卵致不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53例无排卵致不孕症患者随机分为以求嗣丹治疗的治疗组(129例)和以氯米芬治疗的对照组(124例).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促排卵疗效无差异(P>0.05),而痊愈(妊娠)疗效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求嗣丹对气虚而又肾精不足所致无排卵致不孕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用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强体质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毓麟珠治疗不孕症临床效果。方法:将8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应用毓麟珠加味及克罗米酚治疗。结果:治疗组62例,有效率91.94%,对照组24例,有效率58.33%。两组疗效差别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毓麟珠加味治疗不孕症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随着对情志因素和有关疾病相关性研究的深入,在男科学领域,提出了“情志性不育症”这一全新的概念并期待能成为男科学的一个研究方向,从其概念内涵、发病机理、陆床诊断、综合治疗诸方面对“情志性不育症”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