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FW环的临床应用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寻求更好的治疗继发性三尖瓣反流的方法。方法 在术中食管超声监测下置入FW三尖瓣环行环缩术 ,并用DeVega环缩术和Carpentier环成形术作对照研究。结果 弹性测试显示FW环较Carpentier环有更好的弹性 ;16例临床研究显示 ,DeVega环缩术和Carpentier环成形术分别有 5 0 %和40 %残留反流 ,而FW环成形术组中仅 1例残留轻微反流 ;平均随访 (43 2 1± 12 2 7)个月 ,DeVega环缩术组中 1例发展为三尖瓣大量反流和右心衰。结论 FW环在消除三尖瓣反流的同时 ,可避免形成狭窄 ;术中食管超声指导了FW环的成形 ,拓宽了超声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2.
三尖瓣硬质人工瓣环成形术的中期效果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硬质三尖瓣成形环对三尖瓣成形的中期效果。方法对风湿性心瓣膜病伴中、重度三尖瓣关闭不全患者应用硬质Carpentier三尖瓣成形环行三尖瓣成形术15例(人工瓣环成形组),术前三尖瓣每搏反流量31.9±7.6ml;并与同期16例行Kay及DeVega三尖瓣成形术患者(对照组)进行比较,对照组术前三尖瓣每搏反流量25.3±6.9ml。术后对所有患者均进行随访,用彩色超声心动图观察术后三尖瓣反流情况。结果两组均无手术死亡,术后心功能分级均较术前提高1~2级。出院前和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三尖瓣反流量差别无统计学意义,术后随访1、2、3年,人工瓣环成形组三尖瓣反流量小于对照组(P<0.05,0.05,0.01)。结论应用硬质三尖瓣成形环对三尖瓣进行成形,其中期效果明显优于Kay和DeVega成形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三尖瓣人工软环成形术与非人工软环成形术相比是否具有更好的成形效果.方法 分析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55例继发性三尖瓣关闭不全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风湿性心脏病51例,房间隔缺损3例,室间隔缺损1例;三尖瓣成形中29例采用Kay成形术或DeVega成形术,26例行人工软环成形术.两组术前心功能分级、三尖瓣反流程度、肺动脉压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果 两组均无手术死亡,两组病人术后右心房、右心室缩小,与术前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随访6~40个月,非人工软环组出现三尖瓣重度反流3例;人工软环组未出现三尖瓣严重反流.结论 三尖瓣人工软环成形效果优于非人工软环成形术.  相似文献   

4.
先天性心脏病三尖瓣关闭不全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为提高先天性心脏病三尖瓣关闭不全外科治疗的疗效,总结其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1995~2001年,共收治16例先天性心脏病三尖瓣关闭不全患者,三尖瓣中度反流3例,重度反流13例.行单纯DeVega环缩术7例,DeVega环缩加前叶腱束缩短、隔叶腱束转移、裂修补和前叶自体心包扩大术各1例,应用三尖瓣人工瓣环3例,三尖瓣置换术2例.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随访所有患者,平均随访38个月,1例单纯DeVega环缩术患者于术后4年出现中至重度三尖瓣关闭不全.结论先天性心脏病三尖瓣关闭不全患者的外科治疗首选三尖瓣成形术,DeVega成形术环缩瓣环方法简便、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EdwardsMC3成形环在三尖瓣中、重度关闭不全患者中行三尖瓣成形术的近、中期效果,总结临床经验。方法 2004年6月至2007年12月我科收治心脏病(包括风湿性心瓣膜病、房间隔缺损、Ebstein畸形)伴中、重度三尖瓣关闭不全患者55例,其中男28例,女27例;年龄28~78岁,平均年龄50.50岁;三尖瓣中度反流22例,重度反流33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55例患者分为3组:DeVega成形组(DeVega组):18例,行DeVega成形术;硬质Carpentier成形环成形组(Carpentier组):12例,用硬质Carpentier成形环行三尖瓣成形术;EdwardsMC3成形环成形组(MC3组):25例,用EdwardsMC3成形环行三尖瓣成形术。术后比较3组的手术疗效,对所有患者均进行随访,在不同的时间采用彩色超声心动图观察术后三尖瓣的反流情况。结果术后3组患者均无手术死亡;随访55例,随访时间0.5~4.0年。术后心功能分级均较术前改善2~3级;术后3个月、1年和3年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MC3组三尖瓣反流明显少于其他两组(P0.05);与DeVega组和Carpentier组比较,MC3组患者三尖瓣反流的复发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应用EdwardsMC3成形环行三尖瓣成形术,其近、中期效果优于DeVega成形术和硬质Carpentier三尖瓣成形术,但其远期效果还有待进一步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心包软环三尖瓣成形术与DeVega成形术、人工瓣环成形术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因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行三尖瓣成形术的227例患者临床资料, 按三尖瓣成形术分成3组动态队列:心包环组(89例)、人工瓣环组(61例)、DeVega组(77例), 分别进行1∶1倾向性得分匹配(匹配A:心包环组与人工瓣环组, 匹配B:心包环组与DeVega组), 成功匹配后纳入随访和资料收集, 随访过程中临床资料不完整的患者按匹配情况成对移出研究队列。比较术后1、6、24个月的随访结果。结果术后1个月各组的三尖瓣反流均较术前明显减少甚至消失, 右心房及右心室也较术前缩小,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各组的三尖瓣反流面积、右心房/室内径与术后1个月的结果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三尖瓣反流复发率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个月匹配A中的两组在三尖瓣反流复发率、三尖瓣反流面积、右心房/室内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匹配B中的心包环组与Devega组的右心房/室内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但De...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改良三尖瓣环成形技术的近、中期疗效.方法 2002年8月至2007年12月,连续158例左心系统瓣膜病变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患者行三尖瓣环成形手术治疗.158例患者中,男74例,女84例;年龄(47.3±12.0)岁.肺动脉收缩压(53.4±19.8)mm Hg(1 mm Hg =0.133 kPa).三尖瓣轻度反流患者66例(41.8%),中度反流54例(34.2%),重度反流38例(24.0%).术前轻度反流组三尖瓣瓣口直径(38.2±4.9) mm,中度反流组(47.0±11.6) mm,重度反流组(44.5±8.9) mm,P<0.001.轻、中、重度反流组左心室射血分数分别为0.59±0.08、0.59±0.06、0.58±0.0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3.三尖瓣成形手术适应证为中-大量三尖瓣反流或中度以上肺动脉高压病例(肺动脉收缩压>40 mm Hg).应用Cosgrove-Edwards成形环进行改良三尖瓣环成形术,在经典术式基础上尽可能采用小号三尖瓣成形环和隔瓣部分固定技术.通过多元回归和生存分析方法,评价近、中期疗效.结果术后少、中、大量反流组病例三尖瓣环缩小值分别为(12.4±5.6) mm、(20.8±11.5)mm、(18.6±8.3) mm,三尖瓣环少量反流组瓣口直径环缩幅度显著小于中、重度反流组(P<0.001).术后早期中量反流组1例患者死亡.术后157例患者获得中期随访,随访中位数为49.1个月.随访期间3例出现三尖瓣中、大量反流,其中,术前中度反流组1例,重度反流组2例,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中期随访中9例死亡,其中术前轻度反流组3例,中度反流组2例,重度反流组4例,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结论 应用Cosgrove-Edwards成形环进行改良三尖瓣环成形术治疗左心系统瓣膜病变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中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采用改进瓣环成形技术加用人工毡条加固的方法进行三尖瓣成形的手术效果。方法 2008年1月至2010年6月,76例平均年龄53.3岁。合并左心瓣膜疾病的重度三尖瓣关闭不全患者接受手术。其他病变包括:二尖瓣病变52例,主动脉瓣病变5例,二尖瓣、主动脉瓣双瓣病变19例,左房血栓22例,房颤73例。心功Ⅱ级6例,Ⅲ级47例,Ⅳ级23例。行二尖瓣置换52例,主动脉瓣置换5例,二尖瓣及主动脉瓣置换19例,左房血栓清除22例,左房折叠21例,左心耳缝合68例。左心病变处理完,心脏复跳后进行三尖瓣成形。先对隔前交界进行折叠环缩,用3-0带垫片双头针prolene线,在交界区作水平褥式缝合并打结。进出针均在瓣环上,缝合距离隔瓣5~6 mm,前瓣10 ~ 12 mm。然后按类似DeVega成形方法对后瓣瓣环区域重建,从前后交界前叶侧开始,顺时针方向缝至隔后交界隔叶侧,于三尖瓣瓣口中置入27 ~ 29 mm测瓣器行打结,再取3~5 mm宽毡条用两根2-0 prolene线间断缝合,对已环缩后瓣部分进行加固。生理盐水注射若无明显反流,完成手术。术后1周进行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患者出院后每6个月进行复查。结果 全组患者无死亡。术后中心静脉压明显降低,由术前16 mm Hg(1 mm Hg =0.133 kPa)降至术后8 mm Hg(P =0.0021);肺动脉收缩压由术前59 mm Hg降至术后24 h的41 mm Hg,P=0.038。术后7天超声心动图检查56例三尖瓣无反流,18例三尖瓣微量或少量反流,2例三尖瓣中量反流,无残余中度以上三尖瓣关闭不全发生。右房室直径较术前明显变小。左室射血分数提高,但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心功能均明显改善,术前右心功能不全体征均明显缓解或消失。术后随访1~36个月,除1例三尖瓣反流由出院时轻度变成中度外,其余均无明显变化。患者复查时均无明显肝淤血或双下肢水肿。结论 采用改进的瓣环成形方法,合理地保留了重建后三尖瓣的外形,使不均匀扩张的三尖瓣的各个部分都得到改善,继而增加了三尖瓣前叶和隔叶在收缩期的对合面积。既保留了自体三尖瓣环的弹性,也减小了远期因缝线松脱断裂导致关闭不全复发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9.
三尖瓣改良De Vega环缩术的成形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改进经典三尖瓣De Vega环缩术,探讨改良De Vega环缩术与经典De Vega环缩术相比是否具有更好的成形效果.方法 2002年1月到2005年8月对70例继发性三尖瓣反流的患者行De Vega环缩术.术前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改良De Vega环缩术组(改良De Vega组)和经典De Vega环缩术组(经典De Vega组),每组均35例.采用Ridit分析研究两组患者三尖瓣反流程度和心功能分级的差异,配对t检验分析两组患者右心室舒张期末内径变化.结果 术前两组患者的各项基本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改良De Vega组随访时间12.91±8.84个月,经典De Vega组随访时间13.61±11.21个月,两组随访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De Vega组三尖瓣无反流12例,轻度反流17例,中度反流6例,无重度反流;经典De Vega组无反流7例,轻度反流19例,中度反流7例,重度反流2例.Ridit分析显示两组患者三尖瓣反流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De Vega组患者心功能Ⅰ级32例,心功能Ⅱ级2例,心功能Ⅲ级1例;经典De Vega组心功能Ⅰ级31例,心功能Ⅱ级2例,心功能Ⅲ级2例,两组经Ridit分析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改良De Vega组右心室舒张期末内径较术前显著缩小,经配对t检验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典De Vega组患者右心室舒张期末内径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尖瓣改良De Vega环缩术的成形效果优于经典De Vega环缩术.  相似文献   

10.
风湿性三尖瓣器质性病变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根据三尖瓣不同类型病变,探讨对三尖瓣器质性病变比较合理的处理方法。方法:根据超声心动图检查及手术探查结果进行分析,依据不同病理改变决定手术方式,行三尖瓣器质性病变瓣膜成形术和瓣膜置换术53例。以瓣环扩大、瓣叶增厚、关闭不全为主的患者采用改良Kay法或节段性DeVega成形术;交界粘连融合以狭窄为主则切开交界融合,切开处以小垫片缩环,交界对拢缝组成统一瓣;成形失败者行三尖瓣置换术。结果:采用改良Kay法或节段性DeVega成形术43例,切开粘连交界对拢缝合5例,置换生物瓣1例,机械瓣4例,术后早期死亡3例。随访50例,随访时间5个月-9年,随访率为94%,其中1例5年后死于心力衰竭。超声心动图示三尖瓣无反流41例,轻至中度反流8例。心功能恢复到Ⅰ-Ⅱ级44例,Ⅲ级5例。结论;三尖瓣器质性病变绝大部分均可采用瓣膜成形术,三尖瓣置换术的远期效果较为满意。  相似文献   

11.
《功能性三尖瓣反流的外科治疗现状及研究进展》一文就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的诊断、三尖瓣瓣环扩大的形态、治疗方式、手术指征、手术方式选择、环缩部位、缝合方式等内容进行了系统性综述, 而目前临床上行三尖瓣成形环成形仍存在成形环撕脱、成形环置入困难、环缩后形态扭曲、反流再次加重、影响右心室功能等诸多问题。在此综述基础上提出几点思考, 并基于此提出新的改良三尖瓣成形治疗策略理论。  相似文献   

12.
分段改良De Vega三尖瓣成形术治疗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分段改良DeVega三尖瓣成形术治疗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FTR)的临床疗效,总结治疗经验。方法选择2006年10月至2007年12月在我院手术治疗的风湿性二尖瓣病变合并FTR患者共58例,根据三尖瓣成形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改良组:26例,男8例,女18例;年龄49.6±11.8岁;接受分段改良DeVega三尖瓣成形术。传统组:32例,男6例,女26例;年龄47.9±12.8岁;接受传统改良DeVega三尖瓣成形术。于围手术期用超声心动图测量两组患者三尖瓣瞬时反流量、三尖瓣瓣环周径,并随访术后三尖瓣反流情况。结果两组术后三尖瓣瞬时反流量均较术前减少(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969,P0.05);三尖瓣瓣环周径均较术前明显缩小(P0.0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336,P0.05);两组均无因三尖瓣反流再次手术者。随访6~12个月时,两组患者三尖瓣反流情况较出院前明显改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段改良DeVega三尖瓣成形术,能较为有效地纠正FTR,并可取得满意的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13.
以三尖瓣瓣环径作为三尖瓣成形手术指征的初步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初步观察采用三尖瓣瓣环径作为三尖瓣成形术指征是否有助于减少二尖瓣置换术(MVR)患者术后中重度三尖瓣反流(TR)的发生。方法选择2005年4月至2006年6月期间我科56例术前无或轻度TR的MVR患者纳入研究。以三尖瓣瓣环径/体表面积≥21mm/m2将患者分为三尖瓣成形组(TA组)和非三尖瓣成形组(NTA组)。TA组:22例,男8例,女14例;年龄45.0±7.7岁;三尖瓣瓣环径36.8±3.8mm,体表面积1.57±0.15m2;心功能分级(NYHA)级18例,~级4例;窦性心律2例,心房颤动20例。NTA组:34例,男9例,女25例;年龄42.9±11.0岁;三尖瓣瓣环径28.5±4.4mm,体表面积1.58±0.13m2;心功能分级级28例,~6例;窦性心律9例,心房颤动25例。TA组患者采用Kay法施行三尖瓣成形术。术后随访及术后6个月完成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56例患者术后均康复出院。术后随访11.0±2.4个月,除2例外54例患者完成术后6个月超声心动图复查。两组患者一般临床特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NTA组比较,术前TA组患者右房径(49.3±7.0mm)、三尖瓣瓣环径较大(36.8±3.8mm),有三尖瓣反流的患者较多(P〈0.05),术后TA组患者右房径(44.1±8.9mm)、三尖瓣瓣环径(28.9±6.1mm)明显缩小,三尖瓣反流程度明显改善(P〈0.05)。NTA组患者术前、术后右房径、三尖瓣瓣环径和三尖瓣反流程度变化不明显(P〉0.05),有3例患者出现TR。结论对术前无或轻度TR的MVR患者,采用三尖瓣瓣环径作为三尖瓣成形手术指征可能有助于减少这些患者术后中-重度T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自体心包条加固三尖瓣瓣环成形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尖瓣成形是瓣膜外科中常见的手术 ,成形的方法也较多 ,各有其优缺点。我们自 2 0 0 0年 5月至 2 0 0 1年 10月 ,对32例有明显三尖瓣反流的病人行自体心包条加固三尖瓣瓣环成形术 ,近期效果满意 ,现报道如下。资料和方法  32例病人中男 12例 ,女 2 0例。年龄 2 2~6 7岁 ,平均 ( 40 6± 12 2 )岁。 32例病人三尖瓣反流程度均在II级以上。同时行二尖瓣置换术 18例 ,双瓣置换术 6例 ,成人房间隔缺损修补术 5例 ,二尖瓣成形术 2例 ,左房粘液瘤摘除术 1例。手术均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 ,先行心内其他操作 ,开放升主动脉后 ,再行三尖瓣…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评价三尖瓣成形环成形术在治疗中、重度三尖瓣功能性关闭不全中的效果.方法 自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对75例中度至重度功能性三尖瓣反流的患者行三尖瓣成形手术,其中31例采用传统Devega法成形术(对照组);44例采用国产佰仁思瓣膜成形软环(成形环组),分析对比两组手术方法及成形效果. 结果 75例患者中围手术期死亡4例,死亡率为5.3%,其中69例(97.2%)患者于术后1个月、1年、18个月进行随访,随访末期,对照组与成形环组左室射血分数、肺动脉收缩压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48.1% (13/27)出现中度以上三尖瓣反流,成形环组16.7% (7/42)出现中度以上反流,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三尖瓣成形环在治疗功能性三尖瓣反流方面具有较好的中期效果.  相似文献   

16.
国产瓣膜成形软环在二尖瓣成形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国产瓣膜成形软环在二尖瓣成形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为合理选择人工瓣环大小提供依据。方法 2002年4月至2009年11月,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连续对66例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男55例,女11例;年龄11~69岁(44.62±15.94岁)]应用国产瓣膜成形软环施行二尖瓣成形术。在选用人工瓣成形环大小时遵循以下原则:先用测瓣器测量二尖瓣前叶瓣环距离,若测得该距离大于30号,则选用至少小2个号的人工瓣成形环;若测得瓣环在30号以内,则选用小1个号的人工瓣成形环。术后采用超声心动图对患者进行随访,以观察二尖瓣成形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出院时超声心动图提示:二尖瓣少量至中量反流1例,少量反流11例,其余54例患者二尖瓣关闭正常或仅有微量反流;二尖瓣前向流速1.40±0.30 m/s,无二尖瓣狭窄或二尖瓣前叶收缩期前向运动(SAM)征象。随访51例,随访时间2个月~7年(24.60±25.90个月)。随访期间有38例患者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二尖瓣中量反流1例,少量至中量反流5例,少量反流9例,二尖瓣关闭正常或有微量反流23例;二尖瓣前向流速1.50±0.40 m/s;无二尖瓣狭窄、SAM征象和左心室流出道梗阻现象;随访期间左心房内径(43.19±10.48 mm vs.48.59±9.40 mm,t=4.524,P=0.000)和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52.64±7.35 mm vs.62.69±8.77 mm,t=7.607,P=0.000)均较术前减小。结论应用国产瓣膜成形软环,通过放置较小号人工瓣环行限制性二尖瓣瓣环成形术,在二尖瓣修复成形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明确,而且有很好的时间持续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肺动脉环缩术在矫正型大动脉转位形态学左心室功能锻炼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手术治疗矫正型大动脉转位患者89例中行肺动脉环缩术11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9例,女2例;年龄除1例12岁外,其余为3~42(16.40±11.67)个月;体重6~32(11.70±7.20)kg。所有患者均经超声心动图和心血管造影检查确诊。结果 11例行肺动脉环缩术患者无死亡,术前肺循环与体循环压力比(Pp/Ps)值0.3~0.6(0.44±0.09),术后为0.6~0.8(0.70±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三尖瓣反流轻度2例(18.2%),中度5例(45.4%),重度4例(36.4%);术后无反流2例(18.2%),轻度反流7例(63.6%),轻-中度反流2例(18.2%)。11例中5例术后(15.20±8.31)个月行二期双心室解剖纠治术,其中1例死亡;余6例行单纯肺动脉环缩术后随访(18.83±3.43)个月,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三尖瓣反流轻微2例(33.3%),轻度3例(50.0%),中度1例(16.7%)。结论矫正型大动脉转位通过肺动脉环缩术可减轻三尖瓣反流,锻炼形态学左心室功能,为二期解剖纠治做好准备,手术效果较好。但术后必须定期随访,观察术后形态学左心室功能和三尖瓣反流情况。  相似文献   

18.
应用彩色多普勒对二尖瓣置换术后三尖瓣功能的远期随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价二尖瓣置换术后远期三尖瓣功能及形态变化。方法对接受二尖瓣置换术的903例病人术后三尖瓣功能进行了2~9年,平均(3.6±2.4)年的跟踪观察。所有病例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三尖瓣环扩大或关闭不全,其中未行三尖瓣成形术者201例;行Kay或改良DeVega成形术者686例;三尖瓣成形术同时加成形环者16例。结果未行三尖瓣成形术者术后2~3年有46例出现三尖瓣重度关闭不全;行Kay或改良DeVega成形术者,术后3~5年150例出现中重度三尖瓣关闭不全;三尖瓣成形术同时加成形环者仅1例术后2年出现三尖瓣轻-中度关闭不全。结论二尖瓣置换术后远期三尖瓣功能性关闭不全与三尖瓣环扩大、右心功能损害和严重肺动脉高压有关,三尖瓣环扩大是其重要的原因。对二尖瓣置换术者,手术中一旦发现有三尖瓣环扩大,即使无三尖瓣关闭不全,亦应行三尖瓣成形术,重度三尖瓣关闭不全、瓣环明显扩大者最好在环缩术的同时加成形环。  相似文献   

19.
目前外科修复功能性三尖瓣反流(functional tricuspid regurgitation,FTR)多在左心瓣膜手术同期施行,即使术中处理了左心瓣膜和三尖瓣病变,术后残留或复发的不同程度三尖瓣反流均会持续进展并危害患者的远期生存。现今各种三尖瓣修复技术主要是针对FTR中瓣叶交界、瓣环和瓣叶水平的病变,但术后仍存在着一定的中远期失效率,而复发患者再手术难度大且病死率较高。随着对三尖瓣解剖复合体认识的加深及瓣膜成形理论的发展,临床上对FTR首次外科修复的指征和方法有了更成熟的共识。因此,为了能更好地把握三尖瓣成形的手术指征与方法,我们根据近年文献,着重探讨各种三尖瓣成形手术指征的进展,并比较多种常用的三尖瓣成形方法及其远期效果。  相似文献   

20.
自体心包“C”形环三尖瓣成形术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自体心包"C"形环对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行三尖瓣成形术的疗效。方法 2009年3月至2011年1月贵州省人民医院行三尖瓣成形术11例,男5例,女6例;年龄32~57(43.80±12.20)岁。三尖瓣轻度反流3例,中度反流7例,重度反流1例。同期行二尖瓣置换术和/或主动脉瓣置换术和/或左心房血栓清除。术中用0.8%戊二醛固定15 min的自体心包片制作"C"形环,间断褥式缝合"C"形环至三尖瓣瓣环行三尖瓣成形术。随访患者心功能、超声心动图指标。结果 11例患者住院期间无死亡,住院时间15~28(21.10±3.80)d。11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28(18.50±7.00)个月。随访期间无死亡,无因三尖瓣反流或狭窄需再次手术者。术后有10例检查仍有三尖瓣反流,其中轻度反流9例,轻-中度反流1例,无重度反流。三尖瓣反流程度较术前降低(Z=-2.81,P<0.05)。术前与术后右心室内径[(19.95±5.11)mm vs.(21.57±12.81)mm,P=0.705]、右心房内径[(37.55±6.79)mm vs.(35.55±5.22)mm,P=0.31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自体心包"C"形环三尖瓣成形术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