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IschemieNeciosisoftheFemoialHead简称INFH)是骨科常见病 ,是骨的活性成分 (骨细胞、骨髓造血细胞和脂肪细胞 )死亡所引起的病理过程 ,其治疗至今仍是难题。国内外学者多主张手术治疗 ,如保留股骨头的髓芯减压术、血管束植入术、带或不带血管蒂骨瓣移植术、截骨术等 ,人工关节置换术则不能保留股骨头甚至是全髋置换 ,由于手术治疗存在着再度创伤较大、远期疗效不佳及后遗症较多等缺点 ,尤其对中青年患者 ,人工假体不可能在术后长期始终保持良好功能〔1〕。故许多学者仍致力于探索保…  相似文献   

2.
空心钉内固是治疗股骨、颈骨骨折的有效方法,其在骨折端有效的加压作用以及螺钉在股骨颈内三角形分布,稳定性良好,操作简便,创伤小,股骨、颈骨骨折的愈合率较高,病人术后疼痛等症状缓解迅速,能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及部分负重,极大地减少了骨折并发症的发生。而人工股骨置换术,是目前常用的治疗股骨头坏死的常规手术。近年来,随着人工股骨头置换材料在不断改进,国内常采用的方法是Moore型,Moore型可保留充足的股骨距,柄孔中可植骨,临床较常用。人工股骨头置换具有关节活动好,下床早的优点。但并发症不少,主要有4种:感染、脱位、松动和假体柄折断,处理上较困难。所以,虽然这仅为人工半关节置换,仍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应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00年6月-2009年1月,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42例,分别应用骨水泥人工双极股骨头(27例)和非骨水泥生物型长柄人工双极股骨头(15例),分析术前与术后Harris评分及术周、术后并发症等.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进行,术前Harris评分39.7±11.5,术后Harris评分90.5±6.5.术后与术前Harris评分比较t=11.4461,P<0.05.术后并发症,脱位1例,精神症状2例.本组病例无肺栓塞、深静脉血栓形成、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6~25个月,平均12.2个月,X线检查示假体位置良好.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股骨头坏死是一种临床常见的骨科疾病,病情发展迅速,预后较差,是医学界治疗的难题。人工关节置换虽具有一定的疗效,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故许多学者仍致力于探索保留髋关节(以下简称"保髋")的治疗方法,延迟甚至避免人工假体  相似文献   

5.
田宝刚 《河南中医》2005,25(9):82-84
股骨头坏死,现代医学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或无菌性坏死),传统中医学将其归于骨痹症范畴,称之为“骨痹”或“骨蚀”,是目前世界范围内病机不明而又难以治愈的疑难病症。现代医学时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多采用手术治疗,国内外专家主张早期采用缓减压术、带血管骼骨移植术、血管植入术、骨支架术等;晚期患者不可避免地要施行人工关节置换术。祖国医学则多着重于活血化瘀,补肾壮骨等方面的辨证论治,均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6.
随着关节手术技术的提高,股骨头置换术已成为一种疗效十分确切的手术。但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康复治疗和功能训练常常被临床医生所忽视,而术后及时康复训练是否得当直接影响手术效果的好坏。我院自2005年以来对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均采用系统的康复训练,收到了良好的效果。1临床资料本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36~87岁,平均62.6岁。术前诊断:股骨头坏死12例,股骨颈骨折15例,类风湿关节炎3例;左侧18例,右侧12例。手术均采用髋外侧切口。人工假体采用骨水泥和非骨水泥。不同类型的假体决定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患肢负重的早晚。2术后康复训…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双极人工股骨头假体(骨水泥型)手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35例。结果本组33例获随访,Harris评分优10例,良15例,可8例。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可使患者早期离床活动,减少卧床并发症,更适合高龄患者的手术要求;充分的术前准备及术者的经验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对高龄(>70岁)患者股骨粗隆骨折进行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临床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使用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对67例高龄股骨粗隆骨折进行治疗,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67例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均顺利完成,置换时间为70~100min,置换过程中出血量为300~550mL,住院天数为12~17d。所有病例均术后随访,未出现患者髋内翻现象,假体没有脱位松动情况。结论:应用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骨折具有成功率高,术后骨折恢复功能良好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比较人工骨髓芯减压打压植骨术与自体骨+人工骨髓芯减压打压植骨术治疗早中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ARCO(II-IIIA)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50例(62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24例(30髋)采用人工骨+自体骨髓芯减压打压植骨术,对照组26例(32髋)采用人工骨髓芯减压打压植骨术。观察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1个月、6个月、24个月的VAS疼痛评分、Harris评分及影像学表现。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67%,对照组为87.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和Harris评分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失败率治疗组为3.3%,对照组为6.3%。结论:人工骨+自体骨髓芯减压打压植骨术治疗早中期股骨头坏死较人工骨髓芯减压打压植骨术好,能够缓解患者疼痛,改善髋关节的功能。  相似文献   

10.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ONFH)是股骨头血运受阻,导致髋关节畸形和功能障碍,与肝肾亏虚、正虚邪侵、气滞血瘀等因素有关,治疗仍是一大难题。影像学检查分4期,对早期股骨头坏死有较高价值。随着中医药、生物材料、人工关节替代、生物力学及显微外科技术发展,诊断治疗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治疗方法有中药治疗(补阳还五汤、桃红四物汤、苓桂术甘汤、宣痹汤、左归丸、六味地黄丸等)、针刀,手术(闭合复位经皮空心钉固定术、股骨头髓心减压加自体髂骨打压植骨术、钽棒植入术、全髋关节置换术),中西医结合治疗(钻孔减压术联合中药、He-Ne激光针刀联合药与带血管大转子骨瓣植入联合中药内服)等,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显著,得到广泛认可,未来骨替代材料及辅助生长因子将逐渐被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双极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适应症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总结的方法,收集56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行双极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病例,经过1年以上的随访,对手术适应征的选择,手术方法、术后并发症及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双极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实行微创技术,创伤小,恢复快,能够早期下地,并发症少等特点。结论双极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是治疗伴有骨质疏松的老年粗隆间粉碎骨折的首选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2.
76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疗效评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替代股骨颈损伤、坏死的一种有效手术。但由于手术较为复杂、假体选择不当、手术操作失误、术前准备不足及患者条件等因素 ,影响了手术后的效果 ,且仍有一定的近期并发症 (术后 3周 )。我院于 1993年 3月~ 1999年 12月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和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共 76例。笔者对本组患者 6年随访观察和近期并发症处理的情况 ,分析讨论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76例 ,男 34例 ,女 4 2例。年龄56~ 92岁。左侧 31例 ,右侧 4 5例。股骨颈骨折 6 2例 ,其中新鲜骨折 53例 ;陈旧性骨折 9例 ;股骨头无菌…  相似文献   

13.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阮金彦  武春堂  薛瑞康 《光明中医》2009,24(10):1916-1918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效果及术中注意事项.方法:通过对105例股骨颈骨折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治疗.结果:1例术后7天死于心脏疾患,7例假体下沉,15例患髋关节疼痛.4例术后1月~3月假体脱位,其余在随访期间未发现行走疼痛及髋臼磨损等并发症.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治疗老年性股骨颈骨折尤其是头下型骨折首选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术治疗75岁以上高龄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42例75岁以上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行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结果:42例患者均手术顺利,术后摄X线片假体位置良好,无切口感染、关节脱位及围手术期死亡。结论:对于75岁以上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术是一种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人工双动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用人工双动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96例,随访时间2年以上并判断疗效。结果:术后96例患者Harris评分平均为96分,优良率95%~98%,患者术后无需止痛药治疗,83%患者髋功能良好,无髋关节脱位和假体周围再骨折。结论:人工双动股骨头置换术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可靠方法,骨水泥固定技术的运用可能是骨质疏松患者术后髋痛发生率很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治疗 60岁以上老年股骨颈骨折、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等疾患的常用方法。手术疗效除与手术技术有关外 ,还与手术前后的护理密切相关。1 994年~ 1 999年 ,我院共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96例 ,共 99髋。由于加强术前术后护理 ,取得满意疗效 ,现总结如下。一般资料本组 96例 ,男 62例 ,女 34例 ;年龄最小 5 4岁 ,最大 90岁 ,平均 68.6岁 ;其中外伤引起的股骨颈骨折 73例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2 3例 ;术后住院时间最长 2 1天 ,最短 1 2天 ,平均 1 3天 ;随访时间最长 5年 ,最短半年。全部采用国产假体。有 4例术后发生假体轻度松动 ,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选择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28例,均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术后开始负重行走时间3~5 d。结果28例患者均无感染、神经损伤和假体周围骨折,无假体松动、脱位等并发症。术后根据Harris评分,优8例,良15例,中4例,差1例,优良率82%。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较满意的方法,能有效减轻髋关节疼痛,减少老年人因长期卧床引起的并发症。但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可能存在中晚期并发症,对于年轻患者的疗效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髓芯减压术、同种异体骨移植与人工骨支撑棒联合对早期股骨头坏死的影响。方法:从2014年4月至2016年6月,共有2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24髋)接受了髓芯减压术、同种异体骨移植与纳米晶胶原基人工骨支撑架联合治疗。患者的平均年龄为35.2岁(22~51岁),平均随访16.2个月(12~40个月),Steinberg分期:Ⅰ期16髋,Ⅱ期8髋。记录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和放射学结果进行评价。结果:所有患者在随访期间未发现并发症,如关节面穿孔、感染、股骨粗隆下骨折、深血管血栓形成等。根据记录,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为每个髋关节36min(18~43min),平均出血量为48mL(29~78mL)。在最后一次随访中,平均HHS从术前的(47.9±3.4)分显著改善至(84.0±4.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1个髋关节在术后恢复良好,疼痛得到明显缓解,但其他3个髋关节出现进行性疼痛,其中2个髋关节伴有Ⅰ期股骨头坏死,1个髋关节伴有Ⅱ期股骨头坏死。在最后一次随访的X线分析中,其中一名患有Ⅱ期双侧坏死的患者髋关节出现逐渐塌陷。结论:髓芯减压术、同种异体骨移植与纳米晶胶原基人工骨支撑架的组合是治疗SteinbergⅠ-Ⅱ期股骨头坏死的优先选择,但仍需要通过进一步的研究来确认股骨头塌陷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型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型骨折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的适应证及围手术期处理的注意事项。方法:高龄患者32例,男14例,女18例;年龄78~92岁,平均84.5岁,进行手术前基础疾病干预后采用小切口骨水泥型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结果:术后随访1~3.5年,按Harris评分系统评定,优(90~100分)12例,良(80~89分)14例,可(70~79分)4例,差(<70分)2例。优良率81.25%。结论: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型骨折,在控制好基础疾病后采用小切口骨水泥型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具有卧床时间短,早期康复,关节功能恢复较好较快之优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采用生物陶瓷骨混合自体髂骨骨粒微创治疗ARCOⅡ、Ⅲ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丰富股骨头坏死保头治疗体系。方法:将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股骨头坏死患者40例(42髋),分为生物陶瓷骨组(对照组)和生物陶瓷骨混合自体髂骨组(治疗组),对照组行微创粗通道减压病灶清除生物陶瓷骨植骨术,治疗组行微创粗通道减压病灶清除生物陶瓷骨混合自体髂骨骨粒植骨术。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治疗前、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及末次随访Harris评分,采用X线片评价术后股骨头形态及植骨情况。结果:两组随访21~42个月,平均随访时间(26.34±3.52)个月。对照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方面优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无静脉血栓、感染等并发症。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术后12个月Harris评分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12个月治疗组Harris评分、末次随访影像学评价结果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生物陶瓷骨混合自体髂骨骨粒微创治疗ARCOⅡ、Ⅲ期股骨头坏死,中短期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虽然该手术方式手术时间长、出血量略多,但不影响康复时间,后期X线结果更优,可以作为治疗早中期股骨头坏死的推荐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