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研究植物杀虫剂鱼藤酮(Rotenone)对大鼠中脑原代培养细胞的毒性作用.方法 采用大鼠胚胎中脑原代细胞培养法,用0.01、0.10、1.00μmol/L鱼藤酮对体外培养中脑原代培养细胞染毒24h,通过免疫细胞化学的方法观察神经细胞的存活数及形态学改变.结果 与对照(0μmol/L)组比较,0.10和1.00μmol/L鱼藤酮染毒组多巴胺神经元数目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1.00μmol/L鱼藤酮染毒组星型胶质细胞数目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鱼藤酮染毒浓度的升高,存活的多巴胺(DA)能神经元体积变小,突起减少、变短或断裂.结论 多巴胺神经元对鱼藤酮的毒性作用更敏感. 相似文献
2.
鱼藤酮的神经毒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鱼藤酮是一种低毒的天然杀虫剂,但是近年来发现它对机体的多巴胺能神经系统功能有损伤作用,体外和体内研究的结果都表明鱼藤酮可诱导多巴胺能神经细胞的退变和死亡,鱼藤酮暴露可以使动物出现帕金森病样症状,但因实验室的条件与人类接触的方式有所不同,目前的研究尚不足以肯定鱼藤酮可导致人类的帕金森病。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的有关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鱼藤酮是一种低毒的天然杀虫剂,但是近年来发现它对机体的多巴胺能神经系统功能有损伤作用,体外和体内研究的结果都表明鱼藤酮可诱导多巴胺能神经细胞的退变和死亡,鱼藤酮暴露可以使动物出现帕金森病样症状,但因实验室的条件与人类接触的方式有所不同,目前的研究尚不足以肯定鱼藤酮可导致人类的帕金森病。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的有关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5.
目的观察谷氨酸转运体在鱼藤酮神经毒性中的作用。方法建立星形胶质细胞与大鼠嗜铬细胞瘤(PC12)细胞共培养鱼藤酮染毒模型,并用谷氨酸转运体-1(GLT-1)和谷氨酸/天冬氨酸转运体(GLAST)特异性抑制剂二氢卡因酸盐(DHK)、L-反式吡咯烷-2,4-二羧酸(PDC)预处理。高效液相色谱(HPLC)荧光法检测星形胶质细胞胞外谷氨酸(Glu)浓度,同位素标记法检测Glu摄取能力。结果 DHK预处理组星形胶质细胞Glu摄取能力与单纯鱼藤酮中毒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PDC预处理组星形胶质细胞Glu摄取能力明显下降,胞外Glu浓度升高,与单纯鱼藤酮中毒组比较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谷氨酸转运体GLAST可能在鱼藤酮诱导的兴奋性损伤机制中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鱼藤酮对神经瘤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农药鱼藤酮对神经细胞线粒体的毒性作用机制。 [方法 ]采用 0 5、0 75、1 0 0 μmol/L三种浓度的鱼藤酮对神经瘤细胞 (SH SY5Y)染毒 2 4h ,通过线粒体特异性染料罗丹明 1 2 3进行荧光标记 ,利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染毒细胞线粒体的膜电位变化 ,并与未染毒的细胞对照组进行比较。 [结果 ]经图象扫描每个细胞得到 1 6个荧光强度变化数值 ,并对其荧光变化值进行分析。表明鱼藤酮可引起线粒体膜电位的改变 ,高、中剂量组荧光强度变化值(1 2 4 84±0 2 4 0 5、1 2 4 86± 0 30 5 7)与低剂量组、溶剂对照组、空白对照组荧光强度变化值 (1 52 3 0± 0 442 0、1 770 1±0 391 9、1 72 5 4±0 2 70 5)差异均存在显著性 (P <0 0 5) ,且随剂量增高 ,有降低趋势。 [结论 ]提示线粒体膜电位的改变是鱼藤酮神经细胞毒性作用的重要环节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鱼藤酮对PC12细胞的毒性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分别用0.1、0.5、1.0μmol/L的鱼藤酮染毒PC12细胞72 h,对照组加入相同剂量的DMS0,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 T)比色法检测细胞活力,借助流式细胞仪检测各浓度下细胞的凋亡率和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结果 0.1、0.5、1.0μmol/L鱼藤酮作用于PC12细胞72 h时,细胞活力随染毒浓度的增加而降低.细胞虽未发生明显的凋亡,但处于G1期细胞随染毒浓度增加而增多,G2/S期细胞相对减少,说明鱼藤酮抑制细胞增殖明显,线粒体膜电位降低显著.结论 鱼藤酮在小剂量长时间的持续作用时,启动了细胞凋亡,表现为对PC12细胞的线粒体膜电位的降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氧化应激在鱼藤酮多巴胺能神经元PC12细胞中的毒性作用。方法用高分化的PC12细胞作为多巴胺能神经元的细胞模型,经不同浓度的鱼藤酮处理,观察细胞形态及其超微结构,四甲基偶氮唑盐法检测细胞活性和增殖抑制及细胞代谢状态,生化分析法检测SOD活力、MDA含量,特异性DCF-DA荧光探针检测细胞内ROS水平。结果经鱼藤酮处理24 h后PC12细胞突起样结构消失,细胞体积变小、形态变圆,部分细胞呈悬浮状态;细胞线粒体代谢和超微结构发生改变;PC12细胞增殖抑制,细胞活性降低;细胞内的SOD活力下降,MDA含量增高;荧光探针标记显示PC12细胞荧光强度增加,细胞内ROS含量增加。结论鱼藤酮在体外对多巴胺能神经元有毒性作用,可抑制细胞增殖,影响线粒体代谢,氧化应激可能在鱼藤酮的多巴胺神经元毒性机制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鱼藤酮对体外培养星型胶质细胞毒性作用的特点。方法体外培养大鼠中脑星型胶质细胞,采用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免疫荧光法鉴定。观察染毒星型胶质细胞形态,检测细胞活力,通过生长曲线分析鱼藤酮对星型胶质细胞增殖的影响以及RT-PCR检测缝隙连接蛋白(connexin43,CX43)mRNA表达。结果0.5μmol/L鱼藤酮染毒24 h即可引起明显的细胞形态改变;0.75,1.0,2.0μmol/L鱼藤酮染毒时星型胶质细胞活力明显降低,乳酸脱氢酶释放量显著增加;0.5μmol/L以上鱼藤酮可明显抑制胶质细胞增殖,CX43 mRNA表达降低。结论鱼藤酮对体外培养星型胶质细胞可以产生明显的毒性损伤作用,但与神经元比较,星型胶质细胞对相同剂量的鱼藤酮染毒具有更强的耐受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大鼠出生后锰接触对黑质多巴胺 (DA)神经元发育的毒性影响。方法 采用Morris水迷宫试验检测仔鼠的肌力变化 ;荧光分光度计法检测仔鼠尾状核脑匀浆DA含量的变化 ;酪氨酸氢氧化酶(TH)免疫细胞化学 (ABC法 )与图象分析相结合法检测黑质DA神经元和尾状核DA纤维的免疫反应强度和平均相对密度。结果 (1)随着染锰浓度的增高 ,仔鼠的肌力呈现明显的衰退 ;(2 )尾状核脑匀浆的DA含量 ,随染锰浓度的升高而降低 ;(3)黑质TH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和尾状核TH免疫反应阳性纤维的反应强度、以及相应的TH阳性产物的平均相对密度 ,均随着染锰浓度的升高而显著下降。结论 大鼠生后锰接触 ,对黑质多巴胺神经元的发育有明显的毒性损害 ,其损害程度随染锰的剂量升高而增加 相似文献
11.
锰对大鼠子代新生鼠黑质酪氨酸羟化酶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研究锰对子代新生鼠黑质中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hydroxylase,TH)的影响,对雌性大鼠腹腔注射氯化锰(MnCl2·4H2O),然后采用原位杂交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其子代新生鼠黑质中TH.mRNA神经元。结果:对照组新生鼠黑质中观察到TH.mRNA神经元,各实验组均未观察到TH.mRNA神经元。提示:锰在基因水平上抑制了染锰者子代新生鼠黑质中TH活性,进而干扰和抑制了胺能神经递质的正常代谢 相似文献
12.
慢性镉中毒小鼠中脑黑质的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慢性镉中毒中脑黑质形态学变化。方法:进行HE染色,尼氏染色,酷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 TH)免疫组化染色,用光镜观察,并对TH免疫组化染色阳性反应神经元进行形态计量分析;部分小鼠中脑黑质超薄切片,经透射电镜观察。结果:中脑黑质受损,主要病理变化有:(1)神经元变化。(2)神经元坏死,(3)多巴胺能神经元数量减少,多巴胺合成也减少。(4)软化灶形成。(5)局部区域出现炎症反应。在上述慢性镉中毒致小鼠中脑黑质损伤的病理变化,与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的主要临床病理改变相类似。结论:提示镉可能是诱发PD的病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伊维菌素对台湾乳白蚁和黄胸散白蚁的毒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伊维菌素对台湾乳白蚁(Coptotermes formosa.us)和黄胸散白蚁(Reticulitermes fiascos)的毒杀效果,寻求对环境友好的杀白蚁药剂。方法采用毒沙接触法和木块浸药饲喂法,在室内测定伊维菌素对台湾乳白蚁和黄胸散白蚁的毒效。结果100mg/L浓度毒沙接触处理24h,2种白蚁的死亡率均达到100%;浸药木块对2种白蚁的毒力效果具有明显的时间效应,低浓度处理药效差异不显著,25mg/L浓度处理即显示出一定的毒杀效果。结论伊维菌素对台湾乳白蚁和黄胸散白蚁具有良好的毒杀作用,在防治白蚁方面具有较大的开发潜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鱼藤酮(rotenone)对大鼠纹状体谷氨酸一谷氨酰胺环路代谢的影响。[方法]将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溶剂对照组、2.0mg/kg和4.0mg/ks鱼藤酮染毒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鱼藤酮染毒大鼠纹状体谷氨酸(glutamate,Glu)和谷氨酰胺(glutamine,Gin)含量;使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观察谷氨酰胺合成酶(glutamine synthetase,GS)基因表达的变化;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谷氨酰胺酶(phosphate activated glutaminase,PAG)与GS活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4.0mg/kg染毒组大鼠纹状体Glu含量明显升高(P〈0.01),而Gin含量明显降低(P〈0.01);4.0mg/kg染毒组GSmRNA表达明显增强(P〈0.05);4.0mg/kg染毒组Gs活性却明显降低,PAG活性明显升高(P〈0.01)。[结论]鱼藤酮诱导大鼠纹状体Glu含量明显升高,可能是导致中脑神经元兴奋性损伤的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拟除虫菊酯对大鼠脑黑质纹状体系统多巴胺及其代谢产物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初步探讨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对雄性SD大鼠脑黑质纹状体多巴胺(DA)系统的毒性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不同剂量的溴氰菊酯(DM,6.25、12.50 mg/kg)、氯菊酯(PM,200、400mg/kg)给雄性SD大鼠连续10 d经口灌胃给药后,HPLC荧光检测法分别检测其脑黑质、纹状体内DA及其代谢产物3,4-二羟基苯乙酸(DOPAC)、3-甲氧基-4-羟基苯乙酸(HVA)的含量。结果 给药各组大鼠纹状体内DA含量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且12.50 mg/kg DM组(6.14±0.57μg/g湿重)与对照组(9.46±1.95 μg/g湿重)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0、400 mg/kg PM组和6.25、12.50 mg/kgDM 4个组的DA更新率[(DOPAC HVA)/DA]与对照组相比,分别增加了133.33%、166.67%、166.67%和266.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而黑质内DA及其代谢产物水平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DM可能抑制酪氨酸羟化酶合成DA,使其在纹状体内的含量下降,PM和DM都可以加强DA的代谢。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对帕金森病( Parkinson's disease,PD)小鼠黑质多巴胺神经元的作用,为依达拉奉临床PD治疗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将30只健康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每组10只.模型组和治疗组给予腹腔注射百草枯(paraquat)和代森锰(maneb)建立PD模型,完成建模后,治疗组给予依达拉奉治疗.观察3组小鼠行为学的改变、并用免疫组织化学和体视学方法对黑质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神经元进行计数和形态计量分析.[结果]模型组与治疗组比较,自主运动活性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治疗组相比,模型组黑质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神经元数量明显降低,细胞胞体肿胀,平均截面积、平均周长和平均体积明显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胞浆内染色极为浅淡,轴突减少或消失,细胞轮廓不清. [结论]依达拉奉对PD小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有明显的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在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大鼠肾间质纤维化进程中的可能作用。方法成年SD大鼠54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参麦治疗组。假手术组仅完成开腹过程,不结扎输尿管;模型组和参麦治疗组行左侧输尿管结扎术,术后参麦治疗组每天腹腔注射参麦注射液3ml/(kg.d),假手术组与模型组则每天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各组分别于实验的d7、d14、d21处死动物6只,取左肾组织行HE染色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免疫组化检查,并测定梗阻侧肾组织中SOD和MDA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参麦治疗组肾小管间质病理改变明显减轻,肾间质α-SMA表达减少;肾组织中SOD活性增加,MDA含量下降。结论参麦注射液可通过减少氧化应激,减少肾间质α-SMA表达而抑制肾间质纤维化进程。 相似文献
18.
苏脲44号对蚊蝇的药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试验结果表明,抗几丁质合成酶抑制剂──苏脲44号对淡色库蚊幼虫的致死浓度(LC50)为0.00885ppm;当浓度为0.25%时,对家蝇Ⅱ龄初期幼虫致死率达100%;以浓度0.4%喂养家蝇成虫,对其产卵抑制率为90.9%,卵孵化抑制率为85.9%。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