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何谓脑梗死?主要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脑梗死是一个病理名称,是血管狭窄或闭塞、血液供应不足导致相应的局部脑组织缺血坏死,形成软化灶。脑神经细胞对缺血非常敏感,局部血液供应中断10s,就会出现神经功能障碍,几分钟以上就会发生梗死。按不同的病因以及动脉的大小,梗死又分为血栓形成性脑梗死、栓塞型脑梗死和腔隙性脑梗死。如果在缺血基础上有出血,称出血性脑梗死。  相似文献   

2.
急性脑梗死的治疗及预防(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8 脑梗死超早期治疗的药物有哪些? 应用于脑梗死超早期的药物主要为溶栓药,目前国内应用较多的是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和尿激酶(UK),通过激活纤溶酶原生成纤溶酶溶解血栓,使堵塞的血管再通。  相似文献   

3.
<正>急性脑梗死是脑血管病最常见的类型,传统的治疗方法效果不尽如人意,溶栓治疗可缩小脑梗死面积,改善预后,溶栓治疗可以尽早地恢复脑血流,改善半暗带的血液供应,挽救濒临死亡的脑组织及其功能。自2008年以来丹东市宽甸县中心医院对1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溶栓治疗,与同期住院的20例常规治疗的脑梗死患者进行了对比,并取得了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4.
李金林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9):2667-2668
目的 探讨颅脑外伤继发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及防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78例颅脑外伤继发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治疗方法和预后等.结果 保守治疗21(26.9%),手术治疗57例(73.1%).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标准,良好44例(56.4%),中残15例(19.2%),重残10例(12.8%),植物生存5例(6.4%),死亡4例(5.2%),致死致残率为43.6%.轻度神经功能障碍13例(16.7%).结论 颅脑外伤继发脑梗死预后差.早期确诊和分类而治,以提高治愈率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6.
7.
龚涛 《现代医药卫生》2001,17(3):180-181
脑梗死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及多发病,据统计,我国每年的急性脑血管疾病新发病患者有150多万人,其中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占80%。有效的治疗脑梗死,有利于降低病死率及病残率。目前,临床上对此类疾病多采取抗血小板、扩张脑血管、血液稀释、脑保护等综合措施进行治疗,但尚未有一种确切有效的治疗方法。早期溶栓治疗法的研究应用,为脑梗死的治疗开辟了一条充满希望的途径。1 概况 Sussmn于1958年首先应用溶栓剂治疗脑梗死,其后不断有小规模的临床研究报道。至七十年代,由于溶栓药物存在的副作用、CT未能广泛应用而致部…  相似文献   

8.
纳洛酮治疗早期急性脑梗死46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游志 《医药导报》1999,(1):30-30
纳洛酮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国外已有报道,国内报导尚不多见。我科1997年2月~1998年2月对9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别采用纳洛酮和川穹喀治疗,并进行临床和血液流变学变化的综合研究,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l临床资料91例均为住院患者,按入院次序分成2组(<8h就诊的分到治疗组),治疗组46例,男36例,女10例,年龄45~82岁,按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分:重型7例(15.2%),中型27例(58.7%),轻型12例(26.1%);对照组45例,男34例,女11例,年龄43~84岁,其中重型5型(11.1%),中型30例(66.7%),轻型10例(22.2%)。全部…  相似文献   

9.
10.
硫酸镁在治疗急性脑梗死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讨硫酸镁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作用,我们将6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25%硫酸镁针剂,并与同期内40例行综合治疗患者对照,结果治疗组神经功能损伤恢复程度高,时间短,总有效率95.3%,较对照组好,差异极显著(P<0.01)。表明治疗急性脑梗死时补充镁离子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盐酸法舒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金保  王东 《中南药学》2009,7(1):63-65
目的观察Rho激酶抑制剂盐酸法舒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选择我院2007年7月~2008年4月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给予盐酸法舒地尔,观察评价2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恢复情况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等。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恢复及日常生活能力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发病后48h内用法舒地尔,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且无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2.
发病72h内的急性缺血性脑梗死60例,分为2组。尼莫地平组30例(男性21例,女性9例;年龄59±s10a).wk1,2给支持疗法(脱水剂、维生素C等)和尼莫地平2mg/d于5%葡萄糖液500mL内静脉滴注,wk3,4改用扩容、改善微循环、细胞活性药,wk1-4口服尼莫地平60mg,qn。对照组30例(男性23例,女性7例;年龄58±9a),不给尼莫地平,其余同上。4wk后,前组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值较后组下降显著(P<0.01),与病情轻重、病灶大小、治疗早晚无关。*P<0.01。讨论作者采用临床对照研究,静滴尼莫地平治疗发病72h内的缺血性脑梗死,无论病情分级或总体疗效,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的积分差,与对照组比较,差别均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提示尼莫地平对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近期疗效肯定。但是深部小梗死灶引起的中、重型患者,2组疗效差别无显著意义,可能与小梗死灶病理变化轻,不能充分发挥尼莫地平的阻止钙内流和细胞膜崩解、保护半暗带等作用有关[4]。动物模型局灶性脑缺血30min后开始用尼莫地平治疗即不能增加局部脑血流量[5]。用不同剂量的尼莫地平治疗发病48h内的急性脑梗死1064例,发现只有120?  相似文献   

13.
血活素治疗急性脑梗塞6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院自1997年以来,应用血活素治疗急性脑梗塞60例,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病例符合1995例全国第4届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1],并经颅脑CT证实,病程为6小时~3天。120例病人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60例,男性40例,女性20例,平均年龄 60±8岁。梗塞部位:基底节区40例,放射冠区10例,丘脑3例,额顶叶2例,顶叶3例,脑干2例。对照组60例,男性36例,女性 24例,平均年龄 62±10岁。梗塞部位:基底节区43例,放射冠区11例,丘脑2例,额顶叶1例,顶…  相似文献   

14.
噻氯匹定对急性脑梗塞二级预防的远期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噻氯匹定 (力抗栓 )对急性脑梗塞复发的远期效果。方法 :2 3 0 0例急性脑梗塞常规治疗 2周后的住院患者随机单盲分为 4组。治疗组Ⅰ (噻氯匹定组 ) 5 76例 ,治疗组Ⅱ (噻氯匹定→阿司匹林组 ) 5 70例 ,治疗组Ⅲ (阿司匹林→噻氯匹定组 ) 5 74例 ,对照组 (阿司匹林组 ) 5 80例 ,给予噻氯匹定及阿司匹林治疗 ,随访 6年。结果 :4组服药后 1年、2年、2 .1~ 5年及 5年以上脑梗塞的复发率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单用噻氯匹定的复发率最低 ,复发率 1年为 10 .0 6%。阿司匹林组的复发率最高 ,复发率 1年为 3 1.7%。女性患者服用噻氯匹定较服用阿司匹林复发率显著降低。不同年限的脑梗塞复发率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6年观察中以脑梗塞后 1~ 2年复发率最高 ,3~ 4年最低。结论 :噻氯匹定对急性脑梗塞的复发预防显著优于阿司匹林。长期使用小剂量噻氯匹定 ,不良反应小 ,是脑梗塞二级预防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5.
神经节苷脂治疗急性脑梗死   总被引:21,自引:5,他引:21  
目的 :观察神经节苷脂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急性脑梗死 6 0例 ,分为神经节苷脂组及对照组。神经节苷脂组 30例 ,给予 6 0~ 10 0mg加入氯化钠注射液 2 5 0mL ,iv ,gtt× 2wk ;对照组30例 ,给予胞磷胆碱 0 .5~ 0 .75 g或吡拉西坦 4 g ,治疗 2wk ,于治疗前、治疗后 1wk和 2wk对 2组病人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NDS)及日常生活活动量 (ADL)评分 ,并进行比较。结果 :神经节苷脂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经Ridit分析 ,差异有显著意义 (P<0 .0 5 ) ,治疗后wk 1,2NDS和ADL评分与治疗前相比 ,差值分别为 (- 12 .0±s 0 .5 )分 ,(- 3.3±0 .3)分 ;(- 17.4± 0 .7)分 ,(- 4.5 4± 0 .2 5 )分 ;(31.8± 2 .4 )分 ,(2 .1± 0 .6 )分 ;(5 2± 10 )分 ,(6± 6 )分 (P <0 .0 1)。结论 :神经节苷脂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显著的疗效 ,能促进神经功能的早期恢复 ,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陈生  胡志涛 《安徽医药》2011,15(5):606-607
目的观察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含量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连续测定57例脑梗死患者血清VEGF,对照组选年龄、性别相匹配体检者,入院后1 d、28 d用NH ISS分别评价脑梗死组1和组2。结果脑梗死患者急性期VEGF含量各时间点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最高值发生在第七天后渐下降,入院后1 d、28 d脑梗死组1和组2 NH ISS评分分别为(11.0±3.4)、(4.2±1.8)分,(10.4±2.8)、(2.8±2.1)分。结论脑梗死急性期血清VEGF含量高,入院后28 d NH ISS评分低于脑梗死急性期,且血清VEGF含量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纳洛酮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12 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 2例 )和对照组 (6 0例 ) ,治疗组用 5 % GS 2 5 0 ml 纳洛酮注射液 0 .8mg静滴 ,每日 2次 ,14 d为 1疗程 ;对照组用 5 % GS2 5 0 ml 复方丹参 16 ml静滴 ,每日 1次 ,14 d为 1疗程。两组均在 1个疗程后进行治疗前后疗效比较和起效时间比较。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93.5 % ,对照组为 76 .7% ,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其治疗组的起效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 (P>0 .0 5 )。结论 纳洛酮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巴曲抗栓酶、小剂量胰岛素和甘露醇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目的 :观察巴曲抗栓酶、小剂量胰岛素和甘露醇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10 8例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 54例 ,用巴曲抗栓酶首剂10BU ,d 3及d 5各用 5BU ,静脉滴注 (静滴 ) ,胰岛素剂量视病人血糖高低而异 ,加入复方氯化钠注射液内 ,50 0mL/d ,静滴× 14d ;2 0 %甘露醇 2 50~50 0mL/d ,静滴× 7~ 14d。对照组 54例 ,用右旋糖酐_4 0葡萄糖注射液 50 0mL内加入脉络宁注射液 2 0mL/d ,静滴× 14d。 2组病人于治疗的d 2 ,d7,d 14进行神经系统缺损评分。结果 :治疗组d 14评分值 7±s9分 ,显著低于对照组 13± 9分 (P <0 .0 1)。结论 :上述 3种药物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尼麦角林治疗急性脑梗死4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尼麦角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将 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 ,治疗组先采用注射剂尼麦角林 8mg加入生理氯化钠溶液 2 5 0mL ,静脉滴注 ,qd ,10d为 1疗程。以后改为口服尼麦角林片 ,每次 10mg ,tid。对照组按常规治疗。 2组均观察 1个月以上。 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值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0 1) ,总有效率和治疗后日常生活活动量表评分亦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5~0 0 0 1)。结论 :尼麦角林能减轻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 ,提高患者独立生活能力 ,有明显的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