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评价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价值。方法 对85名日龄3~15天的新生儿行颅脑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检出39例新生儿HIE,分为轻度、中度及重度HIE;另选正常对照组10名,对比分析HIE患儿的超声特点及大脑中动脉(MCA)的血流参数。结果 轻度HIE超声表现为脑实质回声增强,回声低于脉络丛;中度HIE表现为脑实质回声强度接近脉络丛回声,脑室正常或轻度扩张;重度HIE表现为脑实质弥漫性回声增强,超过脉络丛回声强度,脑实质结构模糊、不清晰。随访示22例HIE患儿7~10天后脑实质回声接近正常;14例HIE患儿10天后脑实质回声仍增强、粗糙,提示可能存在脑白质损伤;3例放弃治疗而失访。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不同程度HIE患儿双侧MCA舒张期血流速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IE的严重程度与左侧MCA的舒张期血流速度、阻力指数,右侧MCA的舒张期血流速度、收缩期血流速度、搏动指数及阻力指数相关。不同程度HIE之间MCA的血流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颅脑超声检查可较清晰显示新生儿HIE颅内结构及侧脑室变化;结合MCA血流动力学参数,可对新生儿HIE的病情及预后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比应用组织多普勒(TDI)和脉冲多普勒技术(PW)检测心肌做功指数(MPI),评价足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心功能损伤。方法 回顾分析75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超声心动图结果。HIE重度25例(重度组)、中度25例(中度组)、轻度25例(轻度组),分别应用TDI和PW检测MPI,并与34名健康足月新生儿(对照组)的MPI比较。结果 左、右心室侧房室环MPI-PW随HIE的严重程度增加而增大(F=25.331、21.072,P均<0.01);左、右心室侧和室间隔房室环MPI-TDI随HIE的严重程度增加而增大(F=40.661、40.652、41.617,P均<0.01)。左、右心室侧及室间隔房室环MPI-TDI与HIE程度相关(r=0.721、0.717、0.724,P均<0.01);左、右心室侧房室环MPI-PW与HIE程度相关(r=0.631、0.589,P均<0.01);MPI-TDI与HIE的相关性高于MPI-PW。观察者内和观察者间的一致性良好。结论 MPI-TDI与MPI-PW均可定量评价HIE的心功能;MPI-TDI对轻度HIE的心功能检测更敏感。新生儿HIE心功能MPI检测应首选TDI。  相似文献   

3.
目的 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STI)评价新生猪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模型损伤心肌径向运动,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学变化。方法 将18只新生约克猪随机分成对照组(n=8)和模型组(n=10),对模型组行气管插管、低氧通气(6%氧气、94%氮气)及双侧颈动脉夹闭术,对照组仅行气管插管、并给予40%氧气,不予颈动脉夹闭术。建模24 h后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获取左心室各节段径向应变(SR)及应变率(SrR) 曲线,测量曲线峰值,取各水平平均值。测量心率(HR)、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Tei指数。对脑组织及心肌组织行病理学检测。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各水平径向应变及应变率峰值均减低,HR增快,LVEF下降,Tei指数升高(P均<0.05)。模型组心肌细胞肿胀、变性、坏死及凋亡;脑神经胶质细胞肿胀、神经元细胞变性及坏死。结论 新生猪HIE模型早期即出现心肌径向运动及心功能减弱。新生猪HIE模型可以复制新生儿HIE并发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足月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1H-MRS与NBNA评分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足月HIE患儿101例,29例日龄≤3天、33例日龄4~7天、39例日龄8~14天;另选取同期足月健康新生儿37名作为正常对照。行常规MR及1H-MRS检查,根据MRI表现对HIE进行分级,比较不同程度HIE患儿和正常新生儿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胆碱复合物(Cho)、NAA/肌酸(Cr)及Cho/Cr差异;对HIE患儿行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评分,比较不同程度HIE患儿NBNA评分差异;评价1H-MRS指标与NBNA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3天重度HIE患儿,4~7天和8~14天中、重度患儿基底节NAA/Cho低于相应日龄正常新生儿(P均<0.05),所有日龄中、重度HIE患儿基底节NAA/Cr和额叶NAA/Cho均低于相应日龄正常新生儿(P均<0.05);≤3天和8~14天不同程度HIE患儿间基底节NAA/Cho、4~7天不同程度HIE患儿间额叶NAA/Ch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不同日龄重度HIE患儿NBNA评分均低于中度HIE患儿(P均<0.05)。HIE患儿基底节NAA/Cho和NAA/Cr、额叶NAA/Cho与NBNA评分呈正相关(r=0.238,0.221,0.202;P均<0.05)。结论 HIE患儿1H-MRS与NBNA评分具有相关性,二者结合有助于早期检出足月儿HIE及评价脑损伤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1H-MRS评价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价值。方法 收集经临床确诊的足月HIE患儿30例(HIE组)和无神经系统异常新生儿16例(对照组)。于出生后22天内行头颅1H-MRS扫描,分别计算胆碱/肌酸(Cho/Cr)、N-乙酰天门冬氨酸/肌酸(NAA/Cr)、N-乙酰天门冬氨酸/胆碱(NAA/Cho)、乳酸/肌酸(Lac/Cr)比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HIE组Lac/Cr升高(P<0.05),NAA/Cr,NAA/Cho均降低(P均<0.05),Cho/C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示NAA/Cr、Lac/Cr是HIE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 1H-MRS可客观反映HIE患儿缺氧缺血后代谢变化,更好地评价脑损伤的严重程度,有助于HIE的早期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U)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07例ICVD患者(缺血组)及79例无ICVD患者(对照组)的TCCD和(或)TCD及颈动脉超声资料,观察颅外动脉及颅内动脉超声征象,并与CTA或DSA结果进行对照。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评价CDU检测指标与ICVD的相关性。结果 经CTA或DSA证实,缺血组颅内动脉狭窄22例(22/107,20.56%),颅外动脉狭窄77例(77/107,71.96%);对照组颅内动脉均无狭窄,颅外动脉狭窄34例(34/79,43.04%)。缺血组与对照组比较,颅外动脉的IMT、斑块数量及性质、管腔狭窄程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DU诊断ICVD患者颅内动脉狭窄与CTA或DSA的一致性中等(Kappa=0.730),诊断颅外动脉狭窄的一致性良好(Kappa=0.883)。ICA狭窄(P=0.005)、软斑/溃疡斑(P=0.002)、VA狭窄(P=0.029)与ICVD的发生相关。结论 CDU诊断ICVD患者颈动脉狭窄与CTA或DSA具有较好的相关性,ICA狭窄、软斑/溃疡斑、椎动脉狭窄是ICVD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妊娠卵巢黄体和宫外孕的鉴别诊断。方法 测量经病理证实的50例宫外孕患者附件包块的大小、血流频谱及50例早孕合并卵巢黄体患者的黄体大小及血流频谱。测量的血流频谱参数包括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和胎儿脐动脉收缩压与舒张压的比值S/D。结果 宫外孕包块大小不等;卵巢黄体上下径(17.28±2.70)mm、前后径(15.18±3.15)mm、左右径(17.06±3.79)mm;妊娠卵巢黄体超声表现为低回声型、厚壁囊型、薄壁囊肿内部回声型;宫外孕包块超声表现为妊娠囊型、复杂型。经阴道彩色脉冲多普勒测及卵巢黄体的各血流参数均低于宫外孕包块(P<0.05);宫外孕包块血流频谱表现多样,卵巢黄体多呈单向血流频谱。结论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鉴别妊娠卵巢黄体及宫外孕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应用高频超声联合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CS)评价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及颅内动脉结构与功能改变。方法 选择急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梗死患者29例(脑梗死组)及正常人30名(对照组),以高频超声测量颈动脉收缩期血管内径(Ds)、血管内-中膜厚度(IMT),记录粥样硬化斑块部位、形态、回声类型及斑块数目并测量大小;以TCCS检测双侧大脑中动脉(MCA)收缩期血流峰值速度(Vs)、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d)、搏动指数(PI)及阻力指数(RI)。结果 脑梗死组颈总动脉Ds、最大IMT与平均IMT均大于对照组,脑梗死组颈动脉斑块个数、多发斑块血管数、混合性回声和低回声斑块个数均多于对照组(P<0.05)。脑梗死组患侧和健侧MCA的RI均高于对照组(P<0.05),脑梗死组患侧MCA PI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高频超声联合TCCS评价颈动脉及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改变,为无创、早期诊断脑梗死提供了有用的参考指标,有一定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早产儿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L)是一种与运动功能、视觉、听觉以及认知障碍密切相关的疾病,是早产儿脑瘫的主要原因。经颅超声能对PVL做出初步诊断及预后评价,且可重复多次对早产儿脑部结构变化进行评估;结合MRI,可评价PVL患儿的损伤程度,预测可能发生的不良后果,为早期治疗提供依据。本文对早产儿脑白质软化的影像学诊断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经胸超声心动图诊断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14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经胸超声心动图特征及临床资料,观察心脏瓣膜形态结构、活动及对合功能,寻找赘生物,观察瓣周结构及有无基础心脏病变。结果 114例患者中,104例以发热为首发症状,69例有基础心脏病,5例有全身性疾病。血培养阳性35例。超声示累及二尖瓣46例、主动脉瓣48例、三尖瓣17例、肺动脉瓣1例、人工瓣膜9例,其中多瓣膜受累7例;存在严重并发症19例。59例接受手术患者中,56例检出赘生物,术前超声诊断正确,诊断正确率为94.92%(56/59)。结论 经胸超声心动图可准确诊断感染性心内膜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动脉自旋标记(ASL)灌注加权成像及DWI在评价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临床诊断为HIE的56例足月新生儿(HIE组)行常规MR(T1WI、T2WI、T2 FLAIR)及ASL、DWI,并以10例无HIE病史的轻度高胆红素血症足月新生儿为对照组。以临床诊断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计算敏感度及特异度。选择双侧基底核区(尾状核头、豆状核)、丘脑、额叶白质(侧脑室上缘水平)为ROI,测量两组rCBF及ADC值,并分析两组各ROI的rCBF及ADC值的差异,并分析各ROI rCBF与ADC值的相关性。结果 常规MRI序列检测HIE的敏感度41.38%(12/29)、特异度55.56%(15/27);DWI序列的敏感度及特异度为50.00%(12/24)、46.88%(15/32);ASL检测HIE的敏感度及特异度为34.48%(10/29)、92.59%(25/27)。HIE组丘脑及豆状核rCBF较对照组明显升高(t=2.93、2.74,P=0.004、0.010),尾状核头部与额叶白质的rCBF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IE组丘脑、额叶白质及豆状核ADC值较对照组减低(t=2.44、2.39、2.25,P=0.025、0.030、0.040)。丘脑和豆状核的rCBF与ADC值呈负相关(r=-0.355,P<0.01,r=-0.471,P=0.02)。结论 HIE时丘脑及豆状核血流量代偿性增加,局部脑组织水分子弥散受限。ASL及DWI技术联合应用有助于反映足月新生儿HIE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超声检查在产前诊断胎儿畸形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021名中、晚期孕妇行产前超声检查,观察胎儿各器官形态、结构。结果 产前超声共检出胎儿畸形38胎,1胎左前臂缺失漏诊。结论 超声检查虽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其在胎儿畸形的产前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对降低围生期死亡率及优生优育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初步探讨腹腔镜超声在肾肿瘤部分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32例肾肿瘤患者行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术中行腹腔镜超声探查,观察肿瘤形态、边界、回声、血流等,并与术前常规经腹部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32例肾肿瘤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腹腔镜超声示恶性肿瘤形态欠规则,边界清,内部回声不均匀,彩色多普勒显示肿瘤内部和(或)周边均可探及较丰富血流信号,明显优于术前常规超声检查.良性肿瘤形态较规则,边界清,内部回声不均匀,彩色多普勒显示肿瘤内可探及少量低速静脉血流,而常规超声检查肿瘤内血流信号不明显.结论 腹腔镜超声较常规超声检查更清晰,有助于术中指导手术步骤及提供准确信息,在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中有重要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经腹部与经阴道超声联合检查在诊断异位妊娠中的价值。方法 对65例经临床和(或)手术证实的异位妊娠患者的经腹部超声及经阴道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本组65例患者中,经腹部超声检查显示附件区包块56例,诊断正确率为86.2%,漏诊率为13.8%;经阴道超声检查显示附件区包块61例,诊断正确率为93.8%,漏诊率为6.2%,二者联合应用的诊断正确率为96.9%(63/65),漏诊率为3.1%(2/65)。结论 经腹部与经阴道超声联合检查有利于提高异位妊娠诊断的准确性,减少漏诊。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腔内三维超声诊断先天性阴道斜隔综合征(OVSS)的临床价值。 方法 收集经手术证实的154例双子宫及完全性纵隔子宫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中15例OVSS的临床表现及声像图特征。 结果 15例阴道斜隔综合征中,8例首诊行二维超声检查漏误诊,后复诊时经腔内三维超声检查获得正确诊断,余7例首诊经腔内三维超声检查即获得正确诊断。OVSS声像图表现为双子宫或完全纵隔子宫、双宫颈、斜隔侧隔后阴道腔积液,14例伴斜隔侧肾脏缺如。 结论 腔内三维超声有助于提高OVSS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乳腺髓样癌的高频超声和X线检查特征,比较超声、X线检查或超声联合X线检查对乳腺髓样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手术病理证实为乳腺髓样癌患者的术前超声与X线检查结果,分析其影像学特征,统计诊断符合率。结果乳腺髓样癌超声表现多为形态较规则的低回声肿块,边界较清楚、内部回声较均匀,伴后方回声增强,但钙化较少见,血供多较丰富,呈高阻动脉血流,部分患者腋窝可检测到淋巴结肿大,超声诊断符合率为80.00%(20/25)。X线检查对乳腺髓样癌微小钙化的检出率明显高于超声(P<0.01),但对诊断腋窝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明显低于超声检查。超声联合X线检查诊断乳腺髓样癌的符合率达92.00%(23/25)。结论联合超声与X线检查诊断乳腺髓样癌可优势互补,提高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17.
结节性筋膜炎的组织病理学分型及其超声表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分析结节性筋膜炎的组织病理学分型及其相应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图特征,探讨超声诊断结节性筋膜炎的价值。 方法 分析2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结节性筋膜炎患者的二维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图特征及与其组织病理学分型的相关性。 结果 结节性筋膜炎超声声像图表现多样,共有特征为皮下或肌层内弱回声团块,病变多数小于3 cm。不同组织病理学分型的超声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按照病变部位可分为皮下型、筋膜型及肌内型,其中皮下型多与深筋膜关系密切;筋膜型具有特征性的沿浅筋膜和皮下脂肪小叶的纤维间隔伸展,呈"星状"突起的超声表现。根据病变结构不同可分为黏液型、细胞型和纤维型,黏液型团块内部可有小片状无回声区,边缘有血流;细胞型团块内部及边缘有血流,且边缘血流明显,而纤维型无明显血流。 结论 不同分型结节性筋膜炎具有一定特征;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作为结节性筋膜炎诊断的重要辅助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