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般认为右室梗塞(RVI)绝大多数与左室下壁梗塞或正后壁梗塞并存。RVI 并发于前间壁梗塞者国内尚少报道,本文报告二例。例1 男 51岁。1988年11月21日晚8时无明显诱因出现心前区闷痛伴气短、大汗、呕吐二次,为胃内容。曾自含硝酸甘油一片,2~3分钟后未缓  相似文献   

2.
心电图是诊断心肌梗塞的重要手段,但是常规12导联心电图不能提供右室梗塞的线索[1].本实验采用双极右胸导联CR3R~CR8R及单极右胸导联V 3R~V8R对11例急性右室梗塞患者定时描记心电图与正常人50例单、双极右胸导联心电图进行对照分析,以对单、双极右胸导联心电图诊断右室梗塞的临床应用价值作出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急性右室梗塞(RVI)常并发于急性下壁梗塞(AIMI)。本文报告28例 AIMI 中3例合并 RVI。这3例均存在心源性休克,心电图表现为 V_3R~V_5R 导联 ST 段升高1~3mm,1例进行血液动力学检查,右房平均压比肺动脉舒张压相对上升显著。治疗上主张积极扩容,应用血管扩张剂和正性肌力药物,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应进行临时心脏起搏。在本报告中这些方法产生有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年龄与性别:本组20例最小年龄41岁,最大年龄81岁,40~49岁4例,50~59岁7例,60~69岁4例,70岁以上5例,女性3例,男性17例,男女之比为5.8∶1。心律失常与梗塞部位:本组20例,发生心律失常为17例,其发生率为85%,其中前壁梗塞13例,发生心律失常占65%,前间壁梗塞占30.76%,下壁梗塞5例,发生心律失常4例占20%,说明前壁梗塞心律失常发生率最高,其前间壁梗塞多见。心律失常性质与梗塞部位:本组发生窦性心动过速2例,心动过缓2例,均发生于下壁梗塞。室性期前收缩7例,发生于前壁梗塞6例,占85.7%,交界性心律1例,左  相似文献   

5.
急性下壁心肌梗塞的高危亚组—合并右室梗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建昌  吾柏铭 《江苏医药》1995,21(10):658-659
报道38例急性下壁心肌梗塞(AIMI),合并右室梗塞(RVI)的18例,占474%。右胸导联心电图出现异常Q波、ST段抬高,以V4R、V5R多见。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和死亡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不合并RVI的AIMI组,而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和其它心律失常两组间无显著差异。提示RVI是AIMI的高危亚组。  相似文献   

6.
急性心肌梗塞(AMI)对应导联ST段压低的临床意义,国内外学者已报道。本文将1989~1991年收治31例AMI中18例对应导联ST段压低临床分析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性别与年龄:男性22例,女性9例,男女之比为2.44:1。年龄45~79岁,平均年龄58.74岁。1.2 对应导联ST段压低与梗塞部位:AMI31例中前壁梗塞13例(41.93%),其中对应导联ST段压低6例占46.15%;前间壁梗塞3例占9.67%;侧壁梗塞2例占6.45%;后壁梗塞1例占3.22%;下壁梗塞12例占  相似文献   

7.
急性下壁心梗伴前间壁和/或后壁心梗图形,常合并右室梗塞(RVI),有报道其发生率为5%。早期发现右室梗塞或判断右室受累的程度,对于预防并发症和采取正确的治疗措施,以提高疗效是很重要的。 资料和方法 本文将我院1988年1月—1992年12月  相似文献   

8.
右室梗塞(RVI)心电图常规导联可无异常,故不易诊断。我院从1983~1987年共收治50例,男36例,女14例,年龄40~81岁,其中50岁以上47例占94%。症状:胸痛43例,心悸、憋气32例,大汗16例,  相似文献   

9.
丁超 《河北医药》1997,19(5):276-277
绝大多数右室梗塞(right ventricular infarction,RVI)与左室心肌梗塞合并存在,单纯的RVI甚而少见,据尸解报告,其发生率<3%。以前认为RVI多合并于左室下壁或后壁心肌梗塞,近来,Andersen等根据病理解剖的报告结果认为:左室前壁和下壁梗塞对右室累及率几乎相同,均在60%左右。RVI与左室前壁并存,多系冠脉左前降支管腔高度狭窄或完全闭塞所致;RVI与左室下壁梗塞并存时,多发生于右冠脉显著狭窄或阻塞的基础上,并与多支冠脉病变相关。病理发现,所有右室前壁梗塞均与左室前壁和室间隔前部梗塞并存,右室下壁梗塞则与左室下壁和室间隔后部梗塞并存。 1 右室梗塞的诊断  相似文献   

10.
右室梗塞(RVI)临床上较少见,因其心电图常规导联可无异常发现,故不易诊断。1974年 Cohn 首先描述了 RVI 的临床表现及血液动力学特点,以后 RVI 的报道陆续出现,国内自1980年以后开始有人报导,我院于1983年曾收治6例,报道如下。例1 男,56岁,心前区疼痛伴大汗4小时于1983年1月13日11时来我院。查体 BP110/80,面部  相似文献   

11.
<正> 右室梗塞并不罕见,与左室梗塞和心房梗塞关系密切,其发病机制、临床、血液动力学、治疗、预后,均与左室梗塞不同,特综述如下: 一、发病率右室梗塞(简称RVI)发病率受多种因素影响。因部分病人无RVI的临床综合征,诊断困难,容易漏诊,致使发病率统计很不精确。近年来,用放射性核素检查,可发现无RVI临床综合征的RVI病人,约占下壁梗塞的37.5%。PVI解剖上有两种类型:①单纯局灶性右室前壁梗塞,较少见,  相似文献   

12.
临床资料我院自1982年~83年共收治急性心肌梗塞33例,下壁梗塞者14例。对下壁梗塞依据Erhardt的方法均加做了CR_4R、ME、MR导联。并按下述条件临床拟诊为右室梗塞者4例。①有急性心肌梗塞的临床表现及血清酶学改变;②心电图为急性下壁或/及后壁梗塞,同时有CR_4R导联ST段抬高≥1mm,ME、  相似文献   

13.
当急性心肌梗塞(AMI)出现心原性恶心和/或呕吐时,传统认为与下壁梗塞有关。最近,Herlihy等研究表明,呕吐与 AMI 的具体梗塞部位无关,但于梗塞范围有密切的关系。本文对此进行了重复性研究。一、资料和方法(一)一般资料:符合 WHO 标准的住院 AMI 患者41例,其中男28例、女13例;年龄42~87岁(平均62岁)。梗塞部位:前壁(包括前间壁)者19例,下  相似文献   

14.
我院自1992年8月至1997年2月,采用球囊漂浮起搏电极导管(以下简称漂浮导管)床边临时起搏治疗6例右心室梗塞并发过缓性心律失常和低排综合征患者,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对象及方法男性2例,女性4例,年龄58~87岁,平均68岁。均在急性下壁梗塞基础上发生。其中2例伴发正后壁,1例伴发前间壁心肌梗塞。临床特点:均有颈静脉怒张,Kussmaul征( ),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低血压。其中2例伴有意识障碍。心电图除分别具有下壁、正后壁、前间壁急性心梗的特征外,V3R-V4R导联ST段均抬高≥1mm,其中窦缓伴Ⅰ度…  相似文献   

15.
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并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CLBBB)合并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心电图诊断准确性。方法对首次发现218例CLBBB患者,急查心肌酶检出14例(6.42%)AMI者,分析其心电图特征。结果前间壁心肌梗死9例,8例V1、V2,V3,导联呈QS型,7例V1、V2、V3导联ST段呈单向弓背向上抬高0.4~0.8mV,T波直立,其J点不易识别,2例ST段垂直抬高与T波相融呈似一大“R”型。广泛性前壁心肌梗死1例,其V1~V3导联呈rS型,V6导联QRS波群呈现宽阔而顶端粗钝的R波,V1~V4ST段弓背向上抬高0.3~0.5mV,STV5、V6、1、aVL导联斜向上抬高0.1~0.2mV。4例下壁心肌梗死,3例Ⅱ、Ⅲ、aVF导联均呈QS型,ST段弓背向上抬高0.3~0.5mV,T波直立。结论心电图中异常Q波及QRS主波向下时ST段呈单向弓背向上抬高0.3~0.8mV或QRS主波向上时ST段斜向上抬高0.1~0.2mV对CLBBB并AMI均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右心室心肌梗塞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 对50例急性右心室心肌梗塞(RVI)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发现RVI合并左室梗塞占94%,单纯性RVI占6%.二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率28%,窦性心动过缓22%,室颤8%.低血压或休克发生率28%.死亡率30%,主要死因为难以控制的休克或急性左心衰.结论 RVI常合并其他部位梗塞,心律失常和休克发生率高,死亡率高.心电图V_(3R)~V_(6R)相邻≥2个导联ST段抬高≥1mm是诊断RVI的可靠指标.治疗上重视扩容,慎用血管扩张剂,每天补液量2500~3500ml对多数RVI患者适宜,但个体差异大,应注意过份扩容诱发急性左心衰.  相似文献   

17.
我院自1989年1月至1993年12月收治右室壁梗塞29例,占同期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13.2%,误诊14例,占急性心肌梗塞误诊的53.2%。为提高右室壁梗塞(RVI)的诊疗水平,现将误诊原因分析如下。 一、临床资料: 误诊14例中。男10例,女4例,年龄19~82岁,平均67岁。单纯右室壁梗塞1例,合  相似文献   

18.
溶栓疗法是现代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标准治疗,其静脉溶栓方法简单易行,目前在各大医院已广泛应用。我院自2005年6月至2007年12月共对68例AMI患者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68例中,男36例,女32例,年龄31~74岁,其中70岁以上者14例。梗死部位:广泛前壁、前间壁、前侧壁41例,下壁、正后壁(包括合并右室心梗)27例。所有病例均符合WHO规定的AMI诊疗标准,并且具备以下条件:①严重胸闷,持续胸前区痛大于30min,硝酸甘油不能缓解;②心电图至少两个相邻导联ST段抬高,肢导抬高大于0.1mv或胸导抬高0.2mv;③发病时间在6~12h以内;④年龄小于80岁;⑤无溶栓禁忌证。1.2静脉溶栓方法溶栓前常规记录12导联心电图,下壁心梗时加做V7~V9、V3R和V5R导联心电图,检查血常规、血小板、出凝血时间,检查心肌酶谱CK和CK-MB(注:多数结果未出便进行了治疗),溶栓治疗以UKl00~200万u加生理盐水100ml,静脉滴入,30min内滴完。溶栓同时服用阿司匹林300mg,1次/d,3~5d后改为100mg/d,长期服用,6h后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  相似文献   

19.
我们应用心阻抗图对11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进行无创性血液动力学心功能监测,获得满意效果。临床资料本组110例急性心肌梗塞系1982年1月~1984年12月在我科冠心病监护病房(CCU)的患者,均符合WHO 规定的急性心肌梗塞诊断条件。年龄32~80岁,但以50~60岁者居多,占56例。本组中以前间壁梗塞最多共32例(29.06%);下壁梗塞23例(20.91%);广泛前壁梗塞17例(15.45%);下壁加正后壁梗塞17例(15.45%);局限前壁梗塞7例(6.36%);前侧壁、心内膜下、前间壁加高侧壁及前间壁加下壁梗塞各3例(各2.73%);高侧壁、下壁加右室梗塞各1例(各0.91%)。  相似文献   

20.
1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系我科1987—1991年按WHO诊断标准确诊为急性心肌梗塞(AMI),收入冠心病监护病房(CCU)、系统监测资料完整者90例为观察对象。其中男59例,女31例,年龄30岁~70岁,平均58.5岁。其中工人39例,干部31例,家务15例,农民5例。梗塞部位:单纯前壁24例,前壁合并其它部位11例。单纯下壁12例,下壁合并正后壁、右室梗塞者14例。单纯前间壁18例,前间壁合并其它部位6例,高侧壁合并其它部位、心内膜下心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