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端粒是位于染色体末段的一种特殊结构 ,具有维持染色体稳定的功能。不同的细胞 ,同一细胞的不同染色体具有不同的端粒长度 ;端粒长度是由基因控制的 ,并受到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 ;端粒长度随细胞的增殖与分化而缩短或者延长 ,细胞内在的端粒长度调控机制控制着端粒长度在一定的范围内变化。本文还分析了在端粒长度研究方面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端粒保护蛋白在端粒形成和功能维护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端粒是染色体末端的特殊结构,由端粒DNA与端粒结合蛋白构成,对稳定染色体的结构和保持基因的完整性有重要作用,其结构和功能的改变与衰老、遗传病和肿瘤等密切相关。端粒保护蛋白在端粒特殊“T”帽状结构的形成和功能的维持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对端粒保护蛋白高级结构及生物学功能的研究有望为肿瘤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因端粒与衰老、肿瘤密切相关,近年来对端粒调节的研究进一步深入。最近发现端粒长度的动态平衡是由端粒、端粒酶、端粒结合蛋白组成的高分子复合体———端粒体调节的。在端粒体中,端粒、端粒酶、端粒结合蛋白相互作用,共同完成对细胞基本生命活动的调节。近年来,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进展从分子水平上阐明了端粒体各组分间的关系,为端粒长度的调节开辟了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4.
端粒与年龄     
端粒在细胞正常生理功能运转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涉及到染色体末端复制、端粒酶作用机理、肿瘤及衰老等多方面问题, 端粒的缺失将造成多种病理状况, 直接影响到细胞的生存, 随着人们对端粒酶研究的日益深入,端粒与染色体不稳定性的关系及机理的探索已引起普遍关注。  相似文献   

5.
端粒是染色体末端的特殊结构,由端粒DNA与端粒蛋白构成,维持染色体的稳定。端粒相关蛋白直接影响端粒的功能,调节端粒DNA的长度,与细胞的衰老和癌变密切相关。端粒蛋白包括端粒双链DNA结合蛋白、端粒单链DNA结合蛋白、其它端粒相关蛋白。端粒结合蛋白直接保护端粒DNA,端粒相关蛋白通过与端粒结合蛋白的相互作用间接影响端粒的功能。本文对这些端粒相关蛋白的细胞生物学功能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6.
端粒酶活性抑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端粒、端粒酶具有特殊结构和功能,近年来已成为分子生物学研究的热点.资料证实,端粒酶激活见于大多数恶性肿瘤中,是恶性肿瘤形成的早期关键事件,而在大部分正常组织中无端粒酶活性.因此,端粒酶抑制剂被认为是一类潜在的高选择性的抗肿瘤药物,抑制剂的开发研究为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预后估计以及基因治疗开辟了一个新的方向.本文阐述了有关端粒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并讨论了其应用前景和可能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端粒酶活性调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端粒酶是一种RNA-蛋白质复合物,它通过逆转录过程将富含G的单链DNA重复序列合成至染色体末端。端粒酶的激活和抑制影响到端粒长度的改变,进而对衰老和肿瘤发展有所贡献。建立其活性调控模型,讨论细胞内外因子及其自身组分对它活性的影响,将能够给予关于端粒酶的应用性研究奠定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8.
人端粒保护蛋白(human protection of telomeres,hPOT1)是一种端粒单链DNA结合蛋白,它结合于端粒末端的单链重复序列,在端粒长度的调控以及染色体的稳定方面起重要的作用。其表达水平下降所引起的端粒功能异常以及染色体畸变,与人类细胞的老化和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密切的关系。对hPOT1结构、功能及作用机制的研究,不但可以进一步阐明细胞衰老和恶性肿瘤发生的分子机制,而且也将为肿瘤的诊断、治疗开辟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随着对端粒、端粒酶研究的深入,一类被称为端粒结合蛋白的核蛋白越来越受到重视。人端粒保护蛋白1(human protection of telomeres 1,hPOT1)及其基因在2001年被鉴定,它是一种单链端粒结合蛋白,有两大功能相关结构域:OB fold(oligonucleotide/oligosaccharide binding fold)和TRF1(TTAGGG repeatbinding factor 1)相互作用蛋白结构域。它与端粒DNA的结合具有高度特异性和对单链端粒DNA游离3′末端结合位点的优先性。hPOT1蛋白可能具有多种重要的功能。目前有关hPOT1蛋白的研究越来越多,现就hPOT1的生物学性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端粒相关蛋白TIN2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IN2(TRF1相互作用核蛋白2)是一重要的端粒相关蛋白。人TIN2蛋白包括N端,TRF1交互作用区(TRF1-Int)和C端3个结构域。它在TRF1复合物、TRF2复合物和Shelterin的功能中扮演关键角色,协同其它端粒蛋白维持端粒长度、结构和功能。TIN2与个体发育、细胞分化和肿瘤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随着对端粒、端粒酶研究的深入,一类被称为端粒结合蛋白的核蛋白越来越受到重视。人端粒保护蛋白1(human protection of telomeres 1,hPOT1)及其基因在2001年被鉴定,它是一种单链端粒结合蛋白,有两大功能相关结构域:OB fold(oligonucleotide/oligosaccharide binding fold,OB fold)和TRF1(TTAGGG repeat binding factor 1,TRF1)相互作用蛋白结构域。它与端粒DNA的结合具有高度特异性和对单链端粒DNA游离3′末端结合位点的优先性。hPOT1蛋白可能具有多种重要的功能。目前有关hPOT1蛋白的研究越来越多。本文就hPOT1的生物学性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端拉是真核染色体的物理末端,具有一定的功能。以纤毛原生动物和酵母为研究体系,对端粒的结构,顺序和复制机制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提出了端粒酶和重组复制模型,但仍有许多问题没有解决。  相似文献   

13.
染色体端粒改变与细胞程序化死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端粒是真核生物染色体的天然末端。它对染色体的稳定以及染色体的完全复制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许多资料研究表明:端粒DNA长度变化与细胞的衰老及肿瘤的发生有关。近年来在对细胞程序化死亡研究中有人提出染色体的端粒改变可作为程序化死亡早期的生物学标记。  相似文献   

14.
端粒与细胞分裂的最新研究进展表明 ,端粒长度本身不能作为决定细胞分裂能力的指标。本文介绍了Blackburn提出的关于端粒功能的全新模型 ,在这一模型中以端粒的戴帽状态作为确定端粒是否具有功能的指标 ,端粒长度和端粒酶活性等因素对端粒功能的影响则通过其对端粒戴帽状态的影响来评价。这一模型可以很好地解释有关端粒与细胞分裂之间的关系 ,即无论端粒长短如何 ,只要处于戴帽状态细胞均可继续分裂 ,反之细胞则退出周期发生衰老和死亡  相似文献   

15.
人端粒酶由RNA亚基、催化亚基和端粒酶调节蛋白组成,端粒酶对端粒结构的稳定起着重要作用。端粒酶与肿瘤细胞增殖、分化密切相关,近年还发现在许多良性炎性疾病、非肿瘤衍生原代细胞中表达一定程度端粒酶活性,了解端粒酶在炎性疾病中的表达情况有助于更深入认识端粒酶本质及端粒酶在相关疾病中的作用。本文介绍风湿性疾病、甲状腺疾病及肝病的端粒酶活性表达情况。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端粒酶活性高低与肿瘤恶性程度关系。方法 用TRAP-ELISA和我们改进的TRAP银染,对肿瘤组织酶活笥进行半定量检测。结果 端粒酶阳性率分别为:胶质瘤星形Ⅱ级40%,Ⅲ和Ⅳ级100%,肠癌84.62%,食管癌90%。结论 端粒酶活性与肿瘤恶性程度密切相关,是诊断恶性肿瘤、判断愈后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17.
端粒酶是一种由RNA和蛋白质组成的核糖核蛋白(RNP)。它能够利用3’端粒作引物,以自身RNA为模板来拷贝端粒DNA序列并不断添加到染色体末端。其蛋白组分由多个亚基蛋白构成,对端粒酶活性的调控起着重要作用。目前,酵母、某些纤毛虫和人的端粒酶蛋白及其基因已相继提纯和克隆成功,端粒酶催化组分的研究也取得突破性进展。研究表明,端粒酶蛋白组分可能是一个潜在的抗肿瘤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8.
端粒生物学的某些进展—衰老与癌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端粒生物学的某些进展———衰老与癌症广州铁路中心医院医学美容整形科(广州510080)惠俐中山医科大学病理学教研室(广州510089)王连唐SomeadvanceoftelomerebiologyinsenescenceandcancerHUILi,...  相似文献   

19.
端粒酶是催化合成并维持端粒一定序列的一种核糖核蛋白,是一种专一的逆转录酶。目前端粒酶的检测方法包括:(1)基本方法;(2)TRAP法;(3)ELISA法;(4)接近闪烁分析法;(5)原位杂交法。大多数肿瘤细胞都有端粒酶活性表达,端粒酶与肿瘤细胞存在高度相关性,端粒酶检测方法的不断发展为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端粒酶活性在卵巢肿瘤中的表达,探讨端粒酶活性作为卵巢肿瘤诊断肿瘤标记物的意义。方法取冰冻肿瘤组织,采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Telomeric Repeat Amplication Protocol),结合银染,共测定了27例卵巢癌、5例良性卵巢肿瘤、22例卵巢癌癌旁组织以及12例正常卵巢组织中端粒酶活性,并分析其与组织分级、FIGO分期、病理类型以及有无转移的关系。PCR产物以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以出现特征性的6-bp间隔的特征性阶梯状条带为阳性。出现〉100bp的条带为强阳性,出现〈99bp的条带为中低阳性。结果本实验共对66份标本进行了检测,12例正常卵巢组织中,仅有2例表达端粒酶活性;5例卵巢良性肿瘤中,1例表达端粒酶弱阳性。27例卵巢恶性肿瘤标本中,有23例表达端粒酶活性(其中强阳性16例);在检测的22例卵巢上皮癌的癌旁组织中,有12例表达端粒酶弱阳性。卵巢恶性肿瘤的端粒酶活性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卵巢良性肿瘤(P=0.0090)和正常卵巢(P=0.0000)。Ⅰ-Ⅱ期患者端粒酶活性阳性率71%,Ⅲ-Ⅳ期患者端粒酶活性阳性率90%(P=0.269)。而强阳性率Ⅲ-Ⅳ期明显高于Ⅰ-Ⅱ期(P=0.009)。在肿瘤类型和组织学分级中,端粒酶阳性表达率均没有显著差异。结论在卵巢恶性肿瘤组织中端粒酶活性有较高的表达率;早期和晚期卵巢肿瘤组织中端粒酶活性阳性率没有明显差异,但晚期卵巢肿瘤组织中的端粒酶活性程度较高;端粒酶活性有可能作为早期诊断卵巢肿瘤的标记物之一,并可以作为卵巢肿瘤判断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