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温病治毒法是用于毒邪引起的温热疾病的治疗大法,据毒邪的特点将毒邪分为六淫化火之毒、疫疠之毒、温毒以及脏腑失调、内生热毒。根据其致病的病因病机将温病治毒法分为解毒法(包括清热解毒、清营解毒、凉血解毒、滋阴解毒、辟秽解毒)、泄热排毒法、开郁化毒法、扶正抗毒法。1毒在温病发病中的病因病机毒,通常亦被称作毒邪。常富业等~([1])在诠释毒的概念时指出毒与邪有所不同,邪气蕴结不解是成毒的重要环节。在温病学中毒有不同的涵义,它可指病  相似文献   

2.
王烈教授认为小儿感冒以风热型感冒居多,临证多表现为发热,恶风,咽红肿痛,咳嗽,少痰,有浊涕,哭闹或烦躁不安,小便黄。病因是小儿内有蕴热,久积成毒,外感风热邪气或风寒邪气入里化热,热、毒胶结,互为影响。王烈教授将其总结为"热毒理论":热因毒起,无毒不发热,毒随邪入,热因毒生,变因毒起。病机关键是热、毒,故以疏风解表,清热解毒为主要治法,善用清热解毒之品以治之,创立中药汤剂清感方治疗,临证时灵活加减,使热去、毒解,减少发热次数,缩短病程,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关于毒邪及其辨治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探讨了历代医家对于毒邪的认识 ,如何评价毒邪 ,以及如何辨治毒邪。结合现代临床研究进展 ,认为毒邪应为邪气亢极或邪气蕴结不解所致 ,其实质为他邪产生 ,有利于毒邪治疗的确立 ,也符合临床治疗实际。毒邪具有亢极或者蕴结的双面特性 ,而非完全亢烈性 ,尤其是在现代一些慢性病毒感染性疾病治疗中 ,针对邪气蕴结成毒的治疗十分重要。毒邪更非完全火热性。毒邪的辨治 ,首辨外感和内伤 ,外感邪毒可分为风毒、热 (火 )毒、寒毒、湿毒、疫毒、药食毒、虫兽毒、秽毒等 ,内伤邪气有瘀毒、痰饮毒、水毒等 ;次辨阴阳 ,认为临床阴阳之分寒热为关键 ,不能将解毒与清热解毒等同 ;把握解毒要领 ,如清毒、散毒、通毒、下毒等方法的合理运用。  相似文献   

4.
马冬梅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6):3647-3647
<正>风仙又称金风花,透骨草、指甲草。种子名急性子。本品系风仙科一年生之草本植物。其花、叶、茎、根及其成熟之种子均可药用。金草均可鲜用,捣烂取汁入药,也可干者入药。其花,甘苦温无毒;根、叶,苦甘辛小毒;种子,微苦温有小毒。具有清热解毒、活血散瘀、透骨软坚、杀虫治癣的功效。吾在临床分别用于治疗痈疽肿毒,跌打损伤,风湿痹痛,手足甲癣等病。  相似文献   

5.
钟鑫 《开卷有益》2011,(11):36-36
原文:赤芍药破血而疗腹痛,烦热亦解;白芍药补虚而生新血,退热尤良。若乃消肿满逐水于牵牛;除毒热杀虫于贯众。  相似文献   

6.
中医带下病的临床分型一般为脾为湿困、肾阴亏虚、肾阳亏虚和湿热下注四种。如带下量多白为湿盛,质清稀者多为肾阳不足,色黄粘稠者多为湿热下注,色赤褐污浊且气味异臭者多为湿毒,须防其恶变。本方系我院妇科在临床使用了十余年的验方,疗效确切。本品主证应属瘀热夹毒型带下,证候特点为带下量多色黄,质粘稠,有异臭。本证病机为热入血分、湿热瘀毒潴留下焦。治宜清热解毒,凉血化瘀。目前市场治疗瘀热夹毒型带下的常用中成药有:妇乐冲剂、妇炎康片、康复灵栓、下番锭等。本品与上述诸品种比较,从临床应用范围来看,其优势在于主要用于热人血分.湿热瘀毒潴留下焦乏证,临床适用病症多为感染引起的子宫内膜炎、附件炎、盆腔炎等常见病。  相似文献   

7.
库拉索芦荟在扁平疣治疗中显良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库拉索芦荟为百合科多年常绿植物,俗称龙爪菊。主产于非洲,我国广东、广西、福建等地亦有栽培,全年可采。割取植物叶片,收集流出液汁,可以药用。其性寒味苦,归肝大肠经,有泻下,清热解毒、杀虫除疳之效。  相似文献   

8.
本文认为皮肌炎属中医的痹证、痿证及阴阳毒范畴。其病机多本虚标实。在急性进展期,应清热解毒,凉血活血治其标;邪毒清除后,再益气养血,补益脾肾治其本。  相似文献   

9.
解毒一词 ,在中医药理论中 ,人们所熟悉的总是与清热相提并论 ,称为“清热解毒”。究其原因 ,是因为药物的清热解毒功效 ,是针对热毒而言 ,所谓毒者 ,从古至今 ,人们一直将热与毒合而视之 ,这是因为热毒之邪 ,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致病毒邪 ,其治疗多用具有清热解毒功效的药物。与其他邪气一样 ,笔者认为毒邪除热毒之外 ,也有阴毒、寒毒、湿毒等不同 ,因此 ,在用药上也就应有诸如辛温解毒、甘温解毒、温阳解毒等治疗方法 ,由于此类药药性均属温性或热性 ,又可统称为散寒解毒。本文就上法粗略作一探讨 ,以供同仁参考。1 病因病机散寒解毒 ,…  相似文献   

10.
热毒痢治验     
热毒痢,古称疫痢。发病暴急,病势危重,以夏秋之季多见。多因感受暑热疫毒之邪,直犯肠道,蕴结薰蒸,腐蚀肠膜,阻塞气机,肠道传导失司所致。症见壮热频渴,腹痛里急,下痢脓血,治宜清热解毒。若邪毒炽盛内陷心营,出现神昏、抽搐者,又当凉血开窍,熄风镇静。若邪盛正伤,已出现正虚邪陷,阳气欲脱的险证,治又宜回阳固  相似文献   

11.
楼丽华教授认为乳头湿疹是由产后体虚,复感风毒,湿热浸淫,外壅肌肤而成,治以清热解毒,除湿止痒;Mondor综合征(腹壁血栓性静脉炎)多由湿热蕴结,外伤血脉,络道瘀阻而致,治以清热利湿,解毒通络;晚期乳腺癌多因余毒未清,癌毒壅盛而成,重在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三者皆用五味消毒饮为主治疗,清气分、血分及体内余毒,疗效甚佳。  相似文献   

12.
消渴病为临床的一种多发病,阴虚燥热为其基本病机,"热"贯穿整个消渴发病过程,大致分为虚热、燥热、火热、湿热、痰热、浊毒热、瘀热、郁热八类。其基本治疗准则分别对应为生津散热,补肾固本;清热润燥生津;清热解毒降气;清利湿热,行水生津;清热化痰生津;除疳湿、化痰浊、解毒瘀;消热活血化瘀;理气治肝解郁。认为从"热"论消渴可为消渴病的防治提供一定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姜春华 (上海第一医科大学教授) 急性黄疸型肝炎,辨证大致分为湿重、热重、温热并重型。治疗多以清利湿热为主。但姜氏却以清热解毒为主,不大运用利湿药。姜氏根据明代吴又可的理论。认为发黄系由小便不利,小便不利由于小肠之火,小肠之火由于胃家移热,以胃热为本,余均为标。方选茵陈蒿汤,其中尤以大黄为重要,一般祛湿药对黄疸并不能起到消退作用。前人所云:“治黄不利小便,非其治也”,多年来为治黄者奉为圭臬,实则利小便虽能使湿热从小便排出,并不能杜绝黄疸产生根源。吴又可重用大黄以治胃热是可取的,但应该加上消利肝胆和清热解毒的药  相似文献   

14.
从“热”论消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渴病为临床的一种多发病,阴虚燥热为其基本病机,“热”贯穿整个消渴发病过程,大致分为虚热、燥热、火热、湿热、痰热、浊毒热、瘀热、郁热八类.其基本治疗准则分别对应为生津散热,补肾固本;清热润燥生津;清热解毒降气;清利湿热,行水生津;清热化痰生津;除疳湿、化痰浊、解毒瘀;消热活血化瘀;理气治肝解郁.认为从“热”论消渴可为消渴病的防治提供一定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疔疮是由火热之毒为病,有毒从内发;或外感染毒,蕴蒸肌肤导致气血凝滞而成。膏梁厚味,足生大疔,凡恣食辛辣醴醪,脏腑蕴热,火毒结聚,即成疗疮。疗毒因其毒发于脏腑,因而最为危急,如鸠尾穴处的半日疔,半日即要人之性命,可见其发病之速、病情之危急,若不及时救治,即可危及人之性命。笔者在20余年的临床工作中发现,在清热解毒方剂中加入大黄,其疗效优于单纯使用的清热解毒方。究其机制,疔疮多为火热之毒,凡患此病者多为内火炽盛,热伤阴液,津枯而便秘,以大黄急下,一可存阴,二可清热排毒,  相似文献   

16.
六神丸是临床常用中成药,主要组成药物包括牛黄、雄黄、珍珠粉、麝香、冰片、蟾酥.其中牛黄能清心开窍、清热解毒,可用于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痈疔疮毒的治疗.雄黄是一种含有硫化物的矿石,具有解毒杀虫、燥湿功能.珍珠具有解毒生肌作用,能治疗口疮咽喉肿痛及糜烂等.冰片具有开窍、清热、止痛、解毒的功效.  相似文献   

17.
介绍李大可教授治疗支原体阴道炎的临床经验。李教授认为支原体感染以湿热蕴毒为主要临床证候,湿是支原体滋生繁殖的有利条件。临床上治以清热除湿,杀虫解毒为主。自拟加味萆薢渗湿汤联合强力霉素以治之,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现附医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18.
豆腐入药,味甘性凉,能益气和中、生津润燥、清热解毒。可治赤眼、消渴、休息痢,能解硫黄、烧酒之毒等,在我国历代本草中将它作为药物收载,民间也流传着许多豆腐治病的方法,现撷取部分豆腐方,不妨一试。  相似文献   

19.
炮制黄柏小檗碱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柏为祖国医学常用药物,自古作为清热降火药,但经不同炮制后,其性能用途也有所不同,一般认为:生黄柏清热解毒,治湿热引起的湿疮黄疸、下肢痿痹、淋病诸症;盐黄柏以盐引药入肾,治下焦湿热所致之泻痢等症;酒黄柏借酒升腾之力,引药上升,治耳鸣目赤等症;黄柏炭清血分之热,治吐血衄  相似文献   

20.
第四节清热解毒药金银花性味归经:甘,寒;入肺、胃、心经。功能:清热解毒。配伍应用:配连翘、薄荷、桔梗、芦根等为银翘敝,治风热感冒,但热不寒,头痛口渴,咳嗽咽痛等证。配蒲公英、地丁、野菊花、天葵子为五味消毒饮,治疗疗疮肿毒,肺痈、肠痈等证。配败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