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气管切开术是临床抢救和治疗呼吸道梗阻患者的重要措施之一。气管切开患者依赖气管套管呼吸,如发生意外,处理不当,可发生严重后果,危及生命。护理人员不但要掌握气管切开后的常规护理,而且应了解和妥善处理气管切开的意外情况,现就5例气管切开术后意外情况的处理对策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气管切开术后合并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秀葵 《医学文选》2005,24(1):71-72
气管切开术是抢救呼吸道梗阻的一种有效的措施,特别是无吞咽反射、不能自行将分泌物咳出的昏迷病人,气管切开后容易将呼吸道内分泌物吸出,使呼吸道保持通畅。但由于气管切开术后伤口是开放的,如果护理不当,很容易合并肺部感染。为了预防气管切开术后合并感染的发生,提高抢救成功率、治疗效果及护理质量,促进病人康复。作者对2002年9月至2004年9月,19例患者气管切开术后合并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3.
气管切开术是抢救患者生命的手术,对于危重、昏迷、呼吸道梗阻患者行气管切开术是一种有效的手段。但如术后处理不当与观察护理不周,仍可随时发生窒息、感染等并发症,使气管切开术前功尽弃。我科自2000年收治因颅脑外伤及胸部疾患进行气管切开的患者30例,因有一套系统的护理及观察方法,未出现一例并发症。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唐俊萍 《基层医学论坛》2013,(36):4813-4815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术后呼吸道护理体会。方法对64例气管切开术患者给予呼吸道护理,包括体位、排痰、套管护理、呼吸道湿化、口腔护理及针对性心理护理。结果64例气管切开患者除1例死于原基础疾病外,其余均未发生呼吸道感染。结论系统的整体化护理,可以显著降低或预防气管切开术后患者的呼吸道感染。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期气管切开在抢救呼吸道及头颈部烧伤中的作用。方法:对于严重呼吸道烧伤,特别是伴有头面、颈部深度烧伤的患者,早期正规施行气管切开。结果:30例头颈部烧伤患者,伤后24小时内行气管切开24例,均存活。伤后24小时后行气管切开8例,死亡4例。结论:尽早施行气管切开术是减少死亡、防止呼吸道阻塞及肺部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的重要抢救措施。  相似文献   

6.
8例气管切开患者呼吸道梗阻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美美 《中外医疗》2009,28(26):145-146
目的总结分析气管切开患者发生呼吸道梗阻的原因与护理对策。方法对我科2002年1月至2006年12月行气管切开189例,术后患者发生呼吸道梗阻8例进行总结分析。认为气管切开术后患者发生呼吸道梗阻主要原因气管内、外套管阻塞。气管套管脱出、气道内大出血、气管套管扭曲等。并针对其原因采取相应有效护理对策。结果防止减少以上并发症的发生,为危重患者抢救赢得时间,挽救生命、促进患者康复。结论护理人员不仅要掌握气管切开的常规护理,而且要掌握气管切开患者呼吸道梗阻意外情况观察及处理。  相似文献   

7.
口腔科气管切开术后护理王艳春(泰山医学院第一教学医院口腔科)口腔科患者往往因阻塞性窒息及吸入性窒息或为了防止呼吸道梗阻做预防性气管切开。气管切开是抢救急性呼吸道梗阻最有效的治疗措施,及时行气管切开可挽救那些生命受到严重威胁的患者。气管切开术后护理直接...  相似文献   

8.
危重患者气管切开术后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危重患者气管切开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危重患者气管切开后护理过程。结果:18例均未发生气管切开术后并发症。结论:危重患者气管切开术后护理极其重要,基础护理、病房环境管理、保持呼吸道通畅、保持切口清洁干燥、呼吸道湿化和温化、气管套管的护理等几个环节的有效护理,是气管切开术后护理的关键,也是提高原发病治愈率、挽救危重患者生命的保证。  相似文献   

9.
气管切开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气管切开术的广泛应用,由其引起的下呼吸道感染明显增加,严重影响了患者的预后。为此,作者对本院脑外科气管切开后发生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病原菌状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  相似文献   

10.
危重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管切开术解除或预防气管阻塞引起的呼吸困难或者窒息,挽救患者生命。但是,气管切开后,气道直接对外开放,如果不注意护理,易发生下呼吸道感染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2008~2009年,我们护理气管切开术后患者120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老年人气管插管和切开患者绿脓杆菌对多种抗生素耐药。方法 :45例气管插管期间痰培养的 99株绿脓杆菌对多种抗生素耐药与 40例气管切开期间痰培养的 2 6 4株绿脓杆菌对多种抗生素耐药进行比较。结果 :气管切开患者绿脓杆菌对抗生素耐药比气管插管患者绿脓杆菌对抗生素耐药有所增加 ,其中丁胺卡那霉素、环丙沙星、磺苯咪唑青霉素、羧噻吩青霉素、妥布霉素耐药增加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 <0 0 5 ,P <0 0 1) ;其他抗生素如氨曲南、羧苄青霉素、替门汀、头孢哌酮钠耐药也有所增加 ,未达到统计学意义。绿脓杆菌对头孢他啶及亚胺培南耐药变化不大。结论 :老年人气管切开患者绿脓杆菌对丁胺卡那霉素、环丙沙星、磺苯咪唑青霉素、羧噻吩青霉素、妥布霉素耐药率比气管插管患者的耐药率增加 ,对头孢他啶及亚胺培南耐药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老年气管切开患者不同时间痰铜绿假单胞菌对抗生素耐药率情况。方法:对气管切开半年内59例患者痰培养的158株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气管切开半年-1年16例患者痰培养的56株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及气管切开1年以上13例患者痰培养57株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进行比较。结果:老年气管切开患者不同时间痰培养的铜绿假单胞菌对抗生素耐药率变化无统计学意义;气管切开不同时间对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均大于50%的抗生素有:氨苄西林、氨曲南、羧苄青霉素、头孢唑啉钠、头孢噻肟钠、头孢唑肟、头孢曲松钠、头孢呋辛钠、头孢噻吩、环丙沙星、磺苯咪唑青霉素、羧噻吩青霉素、替门汀、头孢哌酮钠。对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低于50%的抗生素有:丁胺卡那霉素、头孢他啶、庆大霉素、亚胺培南、氧哌嗪青霉素。结论:老年气管切开不同时间痰铜绿假单胞菌对抗生素耐药率变化不大;气管切开患者铜绿假单胞菌对抗生素耐药较严重;耐药率较低的抗生素为亚胺培南、氧哌嗪青霉素、头孢他啶等。  相似文献   

13.
为观察应用星状神经节阻滞(SGB)后全麻诱导气管内插管及手术切皮时内分泌的变化,将神经外科择期手术病人按麻醉方法的不同,分为阻滞组(S组,n=14,于麻醉诱导前5min行左SGB)与对照组(N组,n=14)进行对比观察。测量入室(t0)、气管插管后1min(t1)、手术开始切皮(t2)3个时间的血浆皮质醇(COR)、催乳素(PRL)和胰岛素(INS)浓度以及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心率(HR).结果:S组3个时间的COR及PRL呈下降趋势、INS呈上升趋势;N组3个时间的COR及PRL呈上升趋势、INS呈下降趋势;且SBP、HR、COR和PRL组内差比较均为N组>S组(P<0.05和P<0.01).显示SGB后诱导气管内插管及切皮时的SBP、HR及COR、PRL和INS变化相对较小。提示全麻诱导前行SGB具有抑制气管内插管及手术切皮时应激反应和稳定血流动力学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复合咪达唑仑能否减轻喉肿瘤患者气管切开及插管时的心血管反应并同时降低知晓发生率。方法择期喉肿瘤手术患者30例,年龄35~55岁,ASA为Ⅰ~Ⅱ级,喉阻塞为Ⅰ~Ⅱ度,随机分为氟芬合剂组(Ⅰ组)、瑞芬太尼+咪达唑仑组(R组),每组15例。所有患者在1%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下行气管切开,气管切开之前,Ⅰ组患者静脉注射氟芬合剂2mL,R组患者缓慢静脉注射咪达唑仑50μg·kg^-1,继之瑞芬太尼0.05μg·kg^-1·min^-1持续输注。气管切开完成即将插管时,Ⅰ组患者静脉注射氟芬合剂2mL,R组患者缓慢静脉注射瑞芬太尼1μg·kg^-1。(大于1min),记录局部浸润麻醉前(T0)、插管前即刻(T1)、插管成功即刻(T2)、麻醉诱导后2min(T3)的HR、MAP、SpO2;记录麻醉诱导时得普利麻的用量;记录气管切开过程中患者有无躁动、呛咳等反应。术后随访患者对气管切开及插管过程的知晓情况。患者SpO2〈90%定义为呼吸抑制。结果与Tn比较,Ⅰ组T1时的MAP及HR无明显变化,T2时MAP及HR明显升高(P〈0.05),T3时MAP及HR明显降低(P〈0.05);R组T1及T2时MAP及HR无明显变化,T3时MAP与Tn比较有所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而HR明显降低(P〈0.05)。与Ⅰ组比较,T2时R组MAP及HR明显降低(P〈0.05),而T1时MAP明显升高(P〈0.05)。所有患者均无明显呼吸抑制。两组患者气管插管完成后麻醉诱导所需得普利麻量有显著差异(P〈0.01);与Ⅰ组比较,R组呛咳、躁动等插管反应及插管知晓发生率明显降低(P〈0.01)。结论在局部麻醉的基础上,瑞芬太尼复合咪达唑仑能明显减轻气管切开及插管引起的心血管反应及知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神经外科手术病人异丙酚麻醉期间靶控瑞芬太尼抑制气管插管和切皮时心血管反应的效应室靶浓度(EC50和EC95)。方法:择期神经外科手术病人60例,ASAⅠ或Ⅱ级,年龄2065岁,体重4075 kg,随机分为6组(n=10):瑞芬太尼靶控输注(TCI),血浆靶浓度分别为1、2、3、4、56、ng/ml;异丙酚TCI,效应室靶浓度均为4.0μg/ml。病人意识消失后静脉注射维库溴铵0.15 mg/kg,气管插管。插管后2 min暂停瑞芬太尼TCI,切皮前10 min再以诱导时相同浓度瑞芬太尼TCI。记录入室安静时(基础值)、诱导后最低、插管后2 min内最高、切皮前1 min、切皮后2 min内最高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MAP和HR诱导后最低值与插管后2 min内最高、切皮前1 min与切皮后2 min内最高值比较升高〉15%为心血管阳性反应。采用Probit法计算瑞芬太尼EC50和EC95。结果:瑞芬太尼抑制气管插管时心血管反应的EC50为4.41 ng/ml,95%可信区间(95%CI)为3.975.05 ng/ml;相应的EC95为6.42 ng/ml,95%CI为5.548.09 ng/ml。瑞芬太尼抑制切皮时心血管反应的EC50为2.05 ng/ml,95%CI为1.362.59ng/ml;相应的EC95为3.89 ng/ml,95%CI为3.205.71 ng/ml。结论:异丙酚效应室靶浓度为4.0μg/ml时,靶控输注瑞芬太尼抑制病人对气管插管和切皮诱发的心血管反应呈剂量依赖性,其效应室EC50分别为4.41 ng/ml和2.05 ng/ml。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全麻复合胸段硬膜外阻滞在胸部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苏醒时间的影响。方法40例ASAⅠ~Ⅱ级择期普胸手术病人,随机分为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组(GA+EA组)和单纯全麻组(GA组),每组20例。两组全麻诱导和维持方法相同,复合组在全麻诱导前先行胸段T4~5或T5~6硬膜外穿刺置管,给药测定麻醉平面同控制在T2~4~T8~10并在术中定时追加局麻药,分别记录麻醉前(T0)、插管后(T1)、手术开始时(T2)、手术探查时(T3)、气管拔管时(T4)的血液动力学指标,清醒、气管拔管时间及全麻药的用量。结果GA+EA组各项指标各时间点变化不明显(P>0.05),而GA组则显著升高(P<0.01);术后清醒及气管拔管时间对照组明显长于GA+EA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GA组全麻药的用量明显多于GA+EA组(P<0.01)。结论全麻复合胸段硬膜外阻滞术中应激反应明显减轻,循环功能相对稳定,麻醉用药量减少,苏醒快,缩短苏醒、气管拔管时间,是一种安全可行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颈前低位弧形切口手术治疗良性甲状腺肿物的疗效。方法26例良性甲状腺肿物患者均行气管插管全麻下颈前低位弧形切口手术,术中均留置烟卷引流管。结果所有手术均取得成功,术中无输血。术后2例出现声音嘶哑,治疗后1月内恢复,随访3~16个月,无并发症。结论颈前低位弧形切口治疗良性甲状腺肿物安全、有效,且具有一定的美容效果。  相似文献   

18.
循证护理在神经外科气管切开术后76例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神经外科气管切开术后护理过程中的实际应用效果。方法:本文选取了我院2011年1月-2012年9月间收治的神经外科气管切开术后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分析,针对患者实施不同护理后的相关临床指标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在气道黏膜损伤发生比例、痰液阻塞发生比例、肺部感染时间与切开置管时间方面组间比较,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循证护理在神经外科气管切开术患者护理过程中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右美托咪定联合丙泊酚对全麻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丙泊酚用于全身麻醉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选择静吸复合全麻手术患者9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丙泊酚组(P组)、右美托咪定联合丙泊酚组(DP组),每组30例。术中根据麻醉深度指数值(CSU调节右美托咪定或丙泊酚的用量,记录用药前、诱导前、插管前和后、切皮前及拔管后血流动力参数,并记录拔管时间、复苏时间及围术期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P组相比,DP组以及D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及心率波动较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苏醒时间与P组、DP组相比,D组苏醒时间较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联合丙泊酚在静吸复合全麻手术中使片j,可减少全身麻醉药用量,稳定血流动力学作用,且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0.
不同剂量艾司洛尔对气管拔管时心血管反应的预防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艾司洛尔对气管拔管时心血管反应的预防作用。方法 :将 1 75例择期手术病人随机分为A(对照组 ) ,B(0 .5mg/kg组 ) ,C(1 .0mg/kg组 ) ,D(1 .5mg/kg组 )和E(2 .0mg/kg组 )五组 ,拔管前分别静注生理盐水 1 0ml,艾司洛尔 0 .5mg/kg ,1 .0mg/kg ,1 .5mg/kg ,2 .0mg/kg。记录病人给药前、拔管时、拔管后 1 ,3,5 ,1 0min时收缩压 (SBP)、舒张压 (DBP)、心率 (HR) ,并算出相应的脉率收缩压乘积 (RPP)。结果 :A组拔管时SBP ,DBP ,HR ,RPP及拔管后 1minDBP ,HR ,RPP显著高于给药前 (P <0 .0 1 ) ;B组拔管时DBP ,HR ,RPP显著高于给药前(P <0 .0 1 ) ,拔管时及拔管后 1minSBP ,HR ,RPP显著低于A组 (P <0 .0 1 ) ;C ,D ,E三组拔管时SBP ,DBP ,HR ,RPP显著低于A ,B两组 (P <0 .0 5 ) ,拔管后 1minSBP ,HR ,RPP显著低于A组 (P <0 .0 1 ) ;拔管后 3minC ,D两组SBP ,D ,E两组HR ,C ,D ,E三组RPP显著低于A组 (P <0 .0 5 ) ;D组拔管后 3~ 1 0minHR ,RPP ,E组拔管时及拔管后 1~ 1 0minHR ,RPP显著低于给药前 (P <0 .0 5 ) ,但E组有 3例用药后发生心动过缓。结论 :静注艾司洛尔 1 .5mg/kg对气管拔管时的心血管反应预防效果较好且无副作用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