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膀胱移行细胞癌癌组织中耐药基因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5例膀胱移行细胞癌中耐药基因P-糖蛋白(P—gp)、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π)、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胸苷酸合成酶(稿)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对上述基因的表达与预后关系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P-gp阳性45例,定位于肿瘤细胞膜和细胞质,与肿瘤组织类型、UICC分期有关(P〈0.05);TOpoⅡ阳性20例,定位于细胞核,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GST-π阳性58例,定位于细胞质和细胞核,与各指标间均相关(P〈0.05);TS阳性18例,定位于细胞质,与组织类型、淋巴结转移、UICC分期有关(P〈0.05)。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示TOpoⅡ、GST-π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预后有关(P〈0.05)。结论膀胱移行细胞癌中耐药基因表达水平对化疗药物的选择有指导意义;TOpoⅡ、GST-π可作为判断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回顾性分析167例复发性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选择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理分类、肿瘤直径、肿瘤数目、生长部位、形态、治疗方式、有无血管浸润及有无炎细胞浸润10项因素与复发时间进行COX回归分析。结果初次分类、肿瘤数目、血管浸润和手术方式与复发时间有相关性(P均〈0.01)。认为初次分类为高恶性膀胱移行细胞癌较低恶性癌易于在短期内复发;多发性肿瘤及有血管浸润者,复发时间明显短于单发性肿瘤及未发生血管浸润的肿瘤;恰当的手术方式能够明显延长复发时间。  相似文献   

3.
张婷婷  李锦毅 《山东医药》2012,52(46):19-21
目的探讨膀胱移行细胞癌(TCCB)术后复发与染色体畸变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35例TCCB组织(复发19例、未复发16例)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检测,观察其3、7、17号染色体及9号染色体p16基因的畸变情况。另选10例癌旁正常组织为对照。结果 19例复发性TCCB组织中,3、7、17号染色体及9号染色体p16基因的畸变率分别为42.11%、57.89%、84.21%和89.47%;在16例未复发性TCCB中分别为31.25%、37.50%、43.75%和50.00%。17号染色体和9号染色体p16基因位点的畸变率TCCB复发者明显高于未复发者(P均<0.05),其畸变与TCCB复发呈正相关(r分别为0.391和0.399,P均<0.05);在复发性TCCB的G1级与G2~3级组织中7号染色体异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畸变与TCCB组织分级呈正相关(r为0.565,P<0.05);各染色体异常与TCCB病理分期、复发次数均无相关性(P均>0.05)。结论 TCCB术后复发与9号染色体p16基因及17号染色体畸变呈正相关,复发性TCCB中7号染色体畸变与TCCB组织分级呈正相关。TCCB患者术后定期随访并行FISH监测,对于及早发现病变并及时治疗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细胞凋亡、P27及PCNA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细胞凋亡、P^27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简称膀胱癌)分级、分期及预后的关系,采用DNA末端标记法(TUNEL)和免疫组化法检测53例份膀胱癌组织中细胞凋亡指数(AI)、P^27标记指数(P^27LI)、PCNA标记指数(PCNALI)。结果显示,AI、P^27LI与PCNALI在膀胱癌不同分级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CNALI在膀胱癌不同分期之间差异有显著性,而AI与P^27LI在T2、T3间差异有显著性,P均<0.05。在复发的膀胱癌中AI、PCNALI显著高于未复发者,P^27LI显著低于未复发者。表明AI、P^27LI、PCNALI可作为评估膀胱癌恶性程度及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TERT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端粒酶逆转录酶 (TERT)在膀胱移行细胞癌 (TCC)中的表达特征 ,探讨 TERT与 TCC生物学行为的关系 ,选取不同分期、分级的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癌旁组织、正常膀胱组织 ,用 TERT抗体和链酶卵蛋白 -过氧化物酶 (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染色 ,观察 TERT的表达程度。结果显示 :TERT阳性的细胞主要是肿瘤细胞 ,免疫组化染色阳性表现为肿瘤细胞浆及部分胞核的棕黄色颗粒。TCC组织 TERT阳性率为 81.9% ,不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认为 TCC组织中 TERT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膀胱粘膜组织及癌旁粘膜组织 ,TERT可作为 TCC早期诊断、鉴别诊断及预测复发的肿瘤标志物之一。  相似文献   

6.
p73基因产物p73蛋白与p53蛋白在结构与功能上非常相似,它可作用于p53蛋白的靶基因而导致细胞凋亡。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恶性肿瘤的发生系调控基因突变的积累,导致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失衡所致。目前对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p73蛋白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凋亡的关系研究较少。本研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及TUNEL技术对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的p73蛋白的表达及细胞凋亡水平进行了检测和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15例正常膀胱组织中的Livin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结果显示,Livin和VEGF在15例正常膀胱组织中均不表达,而在40例BTCC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5.0%和60.0%,Tis~T1、T2、T3、T4期BTCC中Livin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1.8%、77.8%、91.2%和87.5%(各期相比,P均〉0.05),VEGF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1%、55.6%、83.3%和100%(各期相比,P均〈0.05);组织学分级Ⅰ、Ⅱ和Ⅲ级BTCC组织中Livin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5.7%、90.0%和83.3%(各级相比,P均〉0.05),VEGF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2.9%、60.0%和100%(各级相比,P均〈0.05)。认为Livin和VEGF在BTCC中呈高表达,有望成为有效、敏感的瘤标。  相似文献   

8.
1病例介绍患者,男,79岁,因无痛性肉眼血尿于2010-11入院,既往体健。入院后,行彩超检查显示膀胱前壁有1.2 cm×1.6 cm×1.5 cm肿物突入膀胱。膀胱镜检查:膀胱颈底部见一约1.5 cm×1.5 cm×1.0 cm肿物,乳头状。完善检查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组织中缝隙连接蛋白26(CX26)、细胞角蛋白19(CK19)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0例BTCC组织、10例正常膀胱组织中的CX26、CK19。结果BTCC组织中CX26、CK19的阳性率分别为35.0%、77.5%,正常膀胱组织中分别为90.0%、40.0%,两者比较,P均〈0.05;CX26、CK19蛋白表达均与BTCC组织分化程度有关(P均〈0.05),且二者表达呈负相关(r=-0.319,P〈0.05)。结论CX26低表达及CK19高表达在BTCC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吴隆超 《山东医药》2001,41(21):26-27
膀胱癌具有易复发、浸润、转移的特点 ,目前主要依靠病理学分级、分期等判断其生物学特性 ,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为此 ,寻找一种良好的膀胱肿瘤标记物很有必要。本研究旨在探讨微血管密度与原发性膀胱癌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 ,以及将微血管密度作为膀胱癌生物学行为标记的临床意义。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观察组为 3 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的癌组织蜡块标本 ,患者男 1 8例 ,女 1 2例 ;年龄43~ 80岁 ,平均 5 9岁 ;肿瘤为首次发生 2 3例 ,复发 7例 ;单发 2 1例 ,多发 9例 ;手术或病理证实有盆腔局部淋巴结转移 3例 ,未转移 2 7例 ;按 …  相似文献   

11.
HA-HAase联检对膀胱移行细胞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透明质酸(HA)和透明质酸酶(HAase)对膀胱移行细胞癌的诊断意义。方法 41份尿液标本取自移行细胞癌患者,另30份尿液取自对照组(包括正常人、泌尿生殖系其他疾病患者)。采用放射免疫标记技术检测尿液HA和HAase水平。结果 患者尿中HA水平是对照组的2-6倍(P<0.001),而尿中HAase水平在G2/G3移行细胞癌患者中显著升高,是对照组的3-7倍(P<0.001)。HA-HAase联检在膀胱癌诊断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90.2%)、特异度(86.6%)和精确度(88.7%)。结论 HA-HAase联检是诊断膀胱癌的一种非侵入性、高灵敏度、高特异度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2.
应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10例正常膀胱黏膜、5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组织PCNA表达水平和MVD。结果正常膀胱黏膜中PCNA表达均为阴性,MVD为1.20±0.35条/HP;BTCC组织中PCNA阳性表达率76%,MVD为(8.94±2.08)条/HP,P均〈0.05。浸润型肿瘤组、G2~3级肿瘤组和复发组PCNA阳性表达率高且MVD均值高(P均〈0.05)。认为BTCC组织PCNA的表达和MVD与正常膀胱黏膜相比明显升高;PCNA、MVD可作为判断BTCC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3.
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62例膀胱移行上皮癌及6例正常膀胱粘膜组织分别检测P^16蛋白、PC-NA蛋白表达,结果显示62例膀胱移行细胞癌中P^16的表达与膀胱癌分级间呈负相关(P<0.005),在浸润性癌显著低于浅表性癌(P<0.005),在复发组低于未复发组(P<0.005);PCNA表达与膀胱癌分级呈高度正相关(P<0.05),浸润性癌高于浅表性癌(P<0.01),复发组高于未复发组(P<0.01)。P^16和PCNA的表达呈显著负相关(P<0.005)。认为检测P^16、PCNA的表达对了解膀胱癌的生物学行为、膀胱癌的诊断、推测预后及治疗方式的选择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膀胱移行细胞癌中p120ctn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成楚  许恩赐 《山东医药》2008,48(30):36-37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正常膀胱组织和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的p120ctn表达。结果示p120ctn在膀胱正常黏膜和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率相比P〈0.05。p120ctn的异常表达率随膀胱癌的病理分级升高而升高,随膀胱癌的临床分期升高而升高(P均〈0.05)。认为膀胱移行细胞癌中p120ctn呈异常表达p120ctn可作为监测膀胱移行细胞癌恶性程度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中药冬凌草液热疗和多次丝裂霉素膀胱内灌注预防上尿路移行细胞癌术后复发膀胱癌的作用.方法 采用前瞻性非随机同期对照试验,将168例患者分为2组,A组在术后1个月开始行冬凌草液热疗,每3个月1次,共1年;B组行丝裂霉素膀胱内多次灌注,术后2 w开始,每周1次,共6次,然后每月1次,共1年.观察术后复发率和无瘤间期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随访12~204个月,平均(43.6±5.9)个月.A组复发率3.6%,B组复发率10.6%,2组之间复发率及Kaplan-Meier无肿瘤间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发生膀胱炎、血尿、膀胱挛缩、尿道狭窄A组分别为28.5%、3.6%、1.2%、1.2%,B组分别为21.2%、3.5%、0%、0%,二者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冬凌草液热疗对预防上尿路移行细胞癌术后复发膀胱癌的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p57kip2基因表达变化.方法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 RT-PCR)检测26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观察组)和19例癌旁正常组织(对照组)中的p57kip2 mRNA.结果 观察组p57kip2 mRNA阳性表达率为38.45% (10/26),对照组为100% (19/19),两组相比,P<0.01.结论 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p57kip2 mRNA表达下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测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组织中hsa-miR-200b基因、E-cadherin蛋白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8例BTCC患者肿瘤组织中的E-cadherin蛋白,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其中的hsa-miR-200b基因。结果 BTCC组织中E-cadherin表达缺失率为25.86%(15/58),hsa-miR-200b表达量为36.27±34.2;BTCC组织中E-cadherin蛋白、hsa-miR-200b基因表达均与BTCC病理分级有关(P均〈0.05)。E-cadherin正常表达组的hsa-miR-200b基因表达量为2.63±0.39,与E-cadherin表达缺失组的0.73±0.39相比明显增高(P〈0.001)。结论 BTCC组织中hsa-miR-200b、E-cadherin蛋白的表达上调,且二者的表达有相关性。二者可能在在BTCC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郝斌  张波 《山东医药》2008,48(26):21-22
目的 探讨RECK、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2份BTCC癌组织及13份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中RECK及MMP-9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正常膀胱黏膜组织比较,BTCC组织中RECK表达明显降低,与肿瘤病理分期密切相关(P<0.05);MMP-9表达明显升高,与肿瘤组织学分级、病理分期密切相关(P<0.05);二者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 RECK对BTCC的发生、浸润和转移有明显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MMP-9表达有关;联合检测RECK、MMP-9可预测BTCC发生、发展和预后.  相似文献   

19.
宋卫青  祝海  候蔚 《山东医药》2000,40(17):26-27
我们应用免疫组化 (SABC)法对 6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病理标本中的 Bcl- 2和 TGF- β1基因蛋白进行检测 ,以探讨此方法对判定膀胱移行细胞癌恶性程度和预后的意义。1 资料与方法1 .1组织标本 收集我院手术切除及活检的膀胱癌标本 60例 (病理类型均为移行细胞癌 (TCC) , 级2 2例 级 2 6例 级 1 2例 )。正常组织 1 1例取自非泌尿系统疾病的尸体膀胱标本。标本经 1 0 %福尔马林固定 ,石蜡包埋 ,切片厚度 6μm。1 .2 试剂 兔抗 bcl- 2抗原 (1 :40 ) ,兔抗 TGF- β1抗原 (1 :40 ) ,生物素化山羊抗兔 Ig G,链霉亲合素—生物素—过氧…  相似文献   

20.
正膀胱癌是泌尿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其生物学行为具有多发、复发和侵袭等特征。文献表明〔1〕,三维适形放疗同步吉西他滨化疗加吡柔比星热灌注化疗治疗老年晚期膀胱癌疗效较好,可明显提高近期疗效及改善症状,不良反应稍有增加,但患者能耐受。文献〔2〕还表明术中黏膜下注射吡柔比星及术后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