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观察疏肝健脾化瘀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4例予疏肝健脾化瘀法中药治疗,对照组32例口服胃复春片治疗,2组均以3月为1疗程,治疗1疗程。结果:治疗组显效18例,有效1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4.12%;对照组显效8例,有效12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62.50%。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2组胃胀、纳呆、胃痛、乏力、嗳气等症状积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治疗后2组上述各症状积分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疏肝健脾化瘀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采用中医活血化瘀法与西药联合对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探究探讨。方法:抽取84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者病例,将其分为A、B两组,平均每组42例。分别采用西医和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B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A组患者;该组患者在治疗后出现复发现象的人数明显少于A组患者。结论:采用中医活血化瘀法与西药联合对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3.
笔者自2000年8月~2003年10月,以疏肝健脾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6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60例均符合2000年5月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会井冈山《全国慢性胃炎研讨会共识意见》[1]诊断标准,经B超、生化检查排除其他器质性病变。其中男37例、女23例,年龄28~73岁,病程短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柴胡疏肝散合四君子汤加减应用于慢性萎缩性胃炎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62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用药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实施西药治疗,观察组予以柴胡疏肝散合四君子汤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相关症状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77%,优于对照组74.1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胃痛、乏力、胃脘胀痛、饮食减少、大便稀溏积分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柴胡疏肝散合四君子汤加减应用于慢性萎缩性胃炎治疗中治疗效果佳,可明显缓解患者症状,改善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蔡纪堂  郭巍  李鲜  于连云 《光明中医》2016,(13):1950-1952
目的评价中医药化裁方联合西药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消化科门诊收治的中医辨证为肝胃不和型的慢性萎缩性胃炎者,按照完全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单纯西药维酶素片治疗,口服给药,5片/次,3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辅以中药方化裁治疗,每日1剂,分早晚服。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病理指标总积分、主要症状积分及有效率。结果对照组病理指标总积分为(2.85±1.19),治疗组为(1.82±0.92),治疗前后及组间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主要症状总积分为(2.66±1.21),治疗组为(1.73±1.03),治疗前后及组间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0%,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药联合治疗肝胃不和型慢性萎缩性胃炎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病理指标和中医症状,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和有效率,在本病的治疗上凸显了一定优势,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08~2011年间收治的74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其中,男性40例,年龄在17~52岁之间,女性19~63岁之间,所有患者均经临床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将7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9例,对照组35例,观察组患者采用中医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西医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过程进行跟踪观察,并记录所得数据。结果:经过治疗,两组患者的病情均有所改善,观察组39例患者中,治愈21例,显效10例,有效5例,无效3例,有效率为92.3%,对照组35例患者中,治愈15例,显效7例,有效5例,无效8例,有效率为77.1%。结论:在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过程中,采用中医进行治疗的效果较为显著,对于患者的病情改善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有较大的帮助,因此,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疏肝活血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常建国 《四川中医》2004,22(3):57-58
本文拟用疏肝活血法,用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60例,结果近期治愈18例,占30%;显效27例,占45%;有效10例,占16.7%;无效5例,占8.3%;总有效率91.7%。提示本方法对该病具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2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3组,其中实验组1组,对照组2组,每组40例;采用中医辨证对实验组患者进行治疗,主要采用疏肝健脾、祛瘀消痞、清热化湿的治疗方式;两对照组中,分别采用中成药胃复春以及西药叶酸进行治疗,每组患者的疗程均为3个月。结果:治疗3个月后,实验组疗效明显优于两对照组(P〈o.05);对病理积分比较,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o.05);3组患者证候积分比较,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O.05)。结论: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医临床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某院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98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患者知情同意下由临床医师采取等距随机抽样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9例。实验组患者采用中医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西医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91%,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3.6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采用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效果十分显著,是一种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重要有效方法,具有临床应用与推广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0.
陈兴权 《四川中医》2006,24(9):46-47
目的:观察疏肝活血益胃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5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用中医中药辨证论治,对照组45例用中成药胃复春治疗,对照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对临床症状、胃镜及病理活检复查有较好的疗效,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1.7%、60.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医中药辨证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对临床症状的缓解和胃黏膜的恢复有较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78例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以胃粘膜上皮和腺体萎缩,粘膜变薄,粘膜肌层增厚及伴有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为特征的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中医学根据其临床表现,将之归属于"胃脘痛"、"痞满"范畴,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进入秋冬季节易于发病,常见于中老年人。临床表现主要以胃脘不适,上腹胀满、疼痛为主,可伴有食欲不振、泛酸、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10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50例,接受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50例,在对照组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实施中医辨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96.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7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补肾、益气活血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柴胡疏肝散与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6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43例)采用西药治疗,观察组(43例)给予柴胡疏肝散+半夏泻心汤辨证加减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12周。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主要症状评分和胃镜评分、生活质量评价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12周后,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对照组72.09%,观察组90.7%;两组治疗总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主要症状评分和胃镜评分均显著地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各项生活质量均显著地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访3个月,均未发现复发和转为胃癌患者。结论:在CAG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柴胡舒肝散合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可有效优化胃镜积分,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医中药辨证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0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5例)运用中医中药辨证施治,对照组(65例)采用西医常规疗法,两组均以30d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中医中药辨证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健脾和胃疏肝活血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慢性萎缩性胃炎(简称CAG)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具有病程长、反复发作的特点,临床常表现为上腹胀痛或抱胀不适,伴暖气、厌食、消瘦等,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根据CAG的病变特征,属中医“胃院病”、“痞证”等范畴。1989年以来,我们采用健牌和胃、疏肝活血法治疗CAG,并与西药组对照观察,疗效满意,报道如下。【临床资料]a对例均为我院住院及门诊患者,其中男164例,女叙例;年龄最小36岁,最大72岁;矿工98例,农民32例,司机57例,其z17例;病程最短半年,最长13年;伴肠化者34例。随机将患者分为中药组108例,西药组%例。…  相似文献   

16.
王星田 《四川中医》2006,24(11):59-60
目的:观察疏肝展萎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辨证,38例患者均以具有疏肝化瘀、益气养阴、解毒和胃作用的疏肝展萎汤治疗。结果:临床治愈14例,有效19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6.84%。结论:疏肝展萎汤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理想处方。  相似文献   

17.
浅谈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了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方法本文笔者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2010年6月运用中医辨证分型后组方施治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78例。结果:全部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均在疗程结束后15d行胃镜及病理活检,1年随访。临床治愈40例,显效42例,有效56例,无效18例,总有效率为76.9%,无效为23.1%。结论:中医在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上有其独特的优势,可以提高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效果,对临床有积极的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应用中医辨证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5月-2017年12月收治的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158例,参照随机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79例)、对照组(79例),观察组给予中医辨证治疗,对照组患者枳实消痞丸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中医症状积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结果:①经治疗结果提示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89.87%比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73.48%高,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经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均比治疗前好(P<0.05);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均比对照组患者治疗好(P<0.05)。结论:在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治疗中,采取中医辨证治疗方式,不仅可以提高治疗效果,也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生活治疗与中医证候积分,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中医学认为本病多因外感六淫、饮食不节、情志所伤,导致脾虚、寒湿、湿热、气滞、阴亏、血瘀等病理因素紧密相关,其病位在胃,与肝、脾密切相关,个人认为以八纲辨证为主,而且在上述辨证分型基础上,多久病及肾。治疗上多从虚,从实,或虚实夹杂论治,以八纲辨证为主,处方灵活多变,方随法出,法从证变。临床观察以气虚血瘀基本证型常见,故以益气活血为治则,兼夹证则随证加减,治疗的同时注重饮食调护。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们采用疏肝清热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取得了很好的疗效,既能消除临床症状,使肠上皮化生和非典型增生减轻、消失,又可使萎缩性胃黏膜复原,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