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 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家庭聚集性疫情,为预防控制疫情扩散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RT-PCR对采集的呼吸道标本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和采用胶体金法对血清标本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抗体检测。应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调查Y县3起家庭疫情中病例及家庭密切接触者暴露情况,探讨每起家庭的传染源,分析其传播链。结果 3个家庭共报告7例确诊病例、1例无症状感染者和2例新型冠状病毒抗体检测阳性者,各确诊病例感染日期与发病日期时间间隔均在COVID-19潜伏期内。每个家庭指示病例均无COVID-19疫区流行病学史。1号家庭病例发病时间最早,2号家庭传染源与1号家庭传染源有聚餐史,3号家庭传染源与1号家庭二代病例有近距离接触史。结论 3起家庭聚集性COVID-19疫情的传染源(一代病例)是1号家庭的病例C。因此在疫情防控早期,隔离传染源,少聚集和加强个人防护能有效遏制疫情蔓延。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COVID-19)聚集性疫情的传播过程和流行病学特征,并评价防控措施。方法 通过查阅病历、面对面调查和电话调查相结合的方式,以指示病例为起点进行线索追踪和个案调查。结果 共追查到与该案例传播链相关的密切接触者13人,其中家庭内密切接触者11例,发病7例;疫情共传播2代,无重症,死亡病例,家庭内罹患率为63.6%,总罹患率为53.8%。3例二代病例的潜伏期分别为3、5.5、7 d。结论 COVID-19传播存在家庭聚集性,近距离密切接触发病后传染源是本起家庭聚集性疫情二代病例发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天津市B区一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家庭聚集性疫情流行病学特征,为聚集性疫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应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调查病例及其密切接触者,采用实时荧光定量 RT-PCR 法对采集的呼吸道标本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 结果 本起聚集性疫情共发现10名确诊病例和1名无症状感染者,主要以共同居住和同桌进餐等近距离接触方式传播,部分病例发病前已具备传染性,存在需多次采样检测核酸方能确诊的现象。结论 新冠肺炎家庭内传染性较强,要强化家庭成员之间防护意识,加强对无症状感染者的追踪、管理等防控措施,防止家庭聚集性疫情发生和传播。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中山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流行病学特征,评价中山市疫情的防控效果,为该市进一步开展疫情防控工作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方法 收集2020年3月10日前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开发布的中山市COVID-19确诊病例资料,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其流行特征,结合中山市疫情防控的一系列措施,评价其干预效果。 结果 中山市确诊病例66例,其中男性32例,女性34例;平均年龄(43.8 ± 18.2)岁,77.3%的病例具有湖北相关暴露史,71.2%为家族聚集性病例。普通型占95.5%。截至3月10日中山市连续23 d零新增病例,未出现医务人员感染和死亡病例。 结论 中山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具有疫情初发地人群接触史及家庭聚集性,治愈率较高。未出现医务人员感染。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北京市海淀区某商品交易市场(Y市场)相关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聚集性疫情,分析其传播链及传播模式,为COVID-19疫情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和聚集性疫情调查方法,描述COVID-19病例三间分布等流行病学特征,绘制病例发病时序图和分析传播链。采集调查对象呼吸道标本,采用实时荧光RT-PCR法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结果本次COVID-19聚集性疫情的感染来源于北京市丰台区某农产品批发市场(X市场),由Y市场1名从业人员暴露于X市场引发,随后在Y市场、周边社区、美食城、公司、家庭等地导致8起聚集性疫情,共报告关联性COVID-19确诊病例20例,无症状感染者1例。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6月10-14日,男性8例,女性13例;年龄中位数为45岁,年龄范围5~87岁;首发症状以发热(10/20)、咽部不适(7/20)为主;潜伏期中位数5(IQR:3~8)d;代间距中位数5 d;续发率3.7%(20/538),家庭密切接触者续发率14.0%(7/50)。结论Y市场COVID-19疫情是通过被污染环境、物品、人员接触等多种暴露方式导致的聚集性疫情,北京市海淀区通过综合防控措施使COVID-19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 基于广州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聚集性疫情,分析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染力和续发率,为COVID-19疫情防控的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广州市COVID-19(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区分输入病例和本地病例,选择聚集性疫情首发病例为指示病例,以最短潜伏期1~3 d分别评估传染力和续发率。结果 截至2020年2月18日,广州市共报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病例349例,其中,确诊病例339例(占97.13%),无症状感染者10例(占2.87%)。共报告聚集性疫情68起,涉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病例217例(确诊病例210例,无症状感染者7例)。每起聚集性疫情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例数中位数为3例,确诊病例数中位数为2例,无症状感染者数中位数为1例。最短潜伏期1~3 d的传染力平均值为2.18(即每起聚集性疫情中每个病例平均传染2.18人),家庭成员传染力平均值为1.86,家庭成员传染力比例为85.32%(1.86/2.18)。最短潜伏期为1~3 d的全部密切接触者续发率为17.12%~18.99%,其中,家庭成员续发率为46.11%~49.56%。结论 广州市COVID-19聚集性疫情以家庭聚集性为主,传染力强,加强防控措施可有效控制社区传播。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广州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的流行特征进行分析,为指导疫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对广州市COVID-19确诊病例及无症状感染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描述流行特征及病例临床特征,分析感染来源及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因素。 结果 截至2020年3月11日,广州市共报告361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其中确诊病例347例(占96.1%),无症状感染者14例。病例以外地输入为主,占73.2%,其中80.3%为湖北省输入(204/254)。63.7%的病例与聚集性疫情关联,且以家庭聚集为主(占85.1%)。最常见症状为发热(占78.1%),其次为干咳(占45.9%)。93.9%的病例表现为轻型或普通型,仅1例死亡。男性、高龄、职业为离退人员、自述有心脑血管疾病史和发病前14 d内有医疗机构就诊史等因素与重症型病例有关(P<0.05或P<0.01)。 结论 广州市COVID-19疫情以湖北省输入为主,部分地区出现本地感染,家庭聚集性疫情多发,但尚未发生社区传播,提示在以输入病例为主的地区采取加强主动排查、严格隔离确诊病例和密切接触者等措施,可有效控制本地传播。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内江市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聚集性疫情进行调查分析,探讨流行特征。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按照国家卫生健康委《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方案(第五版)》中的病例流行病学调查方案,通过查阅病历并结合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对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截至2020年2月14日,内江市共发生聚集性疫情6起,报告确诊病例18例,暴露人数261人,平均罹患率6.90%。疫情集中发生在1月24日至2月11日,家庭聚集5起,公共场所(茶楼)聚集1起。3起聚集性疫情存在代际,病例潜伏期中位数7.5 d。首发症状发热占44.45%,干咳占44.45%;胸部CT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表现占88.89%。结论 内江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聚集性疫情以家庭聚集为主,应做好自我防护和隔离,避免家庭聚集等社交活动,以降低发生暴发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某医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医护人员病例及家庭关联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该医院的4起聚集性疫情病例的三间分布、临床特点、接触史等。结果 该医院共有14例医务人员病例,并关联11例家庭成员病例。所有病例年龄的中位数为38(23~76)岁,病例男女性别比为0.79:1。所有病例的最短潜伏期中位数为4(0~9)d,最长潜伏期中位数为7(3~14)d。所有病例发病至就诊间隔日数为2(0~9)d,其中医护人员病例为1.5(0~8)d,家庭病例为3(1~9)d。4起COVID-19聚集性疫情的首例病例均与武汉相关。结论 该事件由4起COVID-19聚集性疫情组成,其中3起为家庭成员传播,1起为医院同事混合家庭成员传播。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调查分析上海市宝山区一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COVID-19)家庭聚集性疫情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采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调查一起家庭聚集性新冠肺炎疫情中的病例及密切接触者,对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对采集的标本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结果 该起家庭聚集性疫情涉及A、B两个家庭11人,其中6人发病,罹患率54.55%。指示病例(A1)发病前接触过同工作单位的确诊病例,后通过家庭生活传给病例父母(病例A2和A3);病例A3与邻居B1日常接触,导致病例B1家庭(病例B1、B2和B3)陆续发病。结论 新型冠状病毒传染性强且人群普遍易感,易在家庭内传播,需加强密切接触者的追踪与管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广西某县一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 - 19)聚集性疫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旨在了解COVID - 19的流行病学特征,为疫情防控提供更多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对该聚集性病例进行时间、地区、人群等三间分布描述。结果 本起聚集性疫情共报告确诊病例19例,无症状感染者2例,临床诊断病例1例(发病未确诊)。 暴露场所主要为家庭(16例,占72.73%)、休闲广场(2例,占9.09%)、超市(4例,占18.18%),病例分布在4个乡镇,并波及5个家庭,产生家庭四代病例传播。感染病例年龄分布在10月龄~85岁之间,年龄中位数为39.5岁,病例潜伏期为1~14 d,中位数为7 d,发病 - 就诊时间间隔为0~11 d,中位数3 d。结论 家庭暴露和公共场所暴露是导致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聚集性疫情的关键,早期采取严格的封控措施,加强密切接触者管控可以有效阻止聚集性疫情的扩散。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天津市一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聚集性疫情进行详细调查和分析,旨在为COVID-19的流行病学特征提供更多证据,并对前期基于有限证据和经验实施的防控措施进行评估。方法 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对一起发生在集体单位内的聚集性病例进行三间分布及其他流行病学特征描述。结果 自第一例指示病例于1月15日发病后,该单位相继发现10例确诊病例,且疫情从单位传播到4个家庭内,致7人发病。17例病例年龄中位数为55(19~79)岁;其中10例职工病例全部为男性,7例家庭聚集病例中男性3例,女性4例。职工病例中,8例办公地点在CW车间,2例在行政办公楼。病例的暴露-发病间隔中位数为4 d,其中职工病例暴露-发病间隔中位数为4.5 d,家庭聚集病例为4 d。初期发病未实施隔离措施的病例发病-就诊间隔中位数为4 d,发病期间开始居家隔离的病例发病-就诊间隔中位数为2.5 d,发病前开始居家隔离的病例发病-就诊间隔中位数为0.5 d。结论 COVID-19传播过程中存在单位和家庭聚集性,在疫情发生初期,准确、迅速的采取封控措施完全可以阻止COVID-19聚集性疫情的大范围扩散。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上海市长宁区一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家庭聚集性疫情流行病学特征,为新冠肺炎聚集性疫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应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2020年上海市长宁区一起新冠肺炎家庭聚集性疫情的病例与密切接触者进行调查,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对采集的呼吸道标本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结果 病...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广州市一起由Delta变异株(B.1.617.2)引起的COVID-19家庭聚集性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相关疫情防控提供参考。方法 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报告管理信息系统和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获取病例信息,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该起疫情的调查和特征进行分析描述。结果 该起家庭聚集性疫情涉及6名确诊病例,其中男、女各3人,中位年龄为24.50岁,均无新型冠状病毒(简称新冠)疫苗接种史。病例1~4与确诊病例在某餐厅有同时段用餐史,在暴露后4~7 d陆续发病;家庭成员病例5、6则分别在病例1~4发病后2~5 d发病。除病例1、2是由社区集中核酸检测发现,其余4人均是作为病例1、2的密切接触者在集中隔离观察中检测发现。6名病例活动轨迹累计涉及24个重点场所,共甄别密切接触者427人,除病例3~6外无续发感染。结论 结合疫苗接种和非药物类控制措施,重点关注和控制家庭聚集性发病,仍是阻断COVID-19疫情社区传播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河南省濮阳市COVID-19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疾病防控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濮阳市17例COVID-19确诊病例的流行病学资料,通过绘制发病时序图、病例关系图描述和分析其时间、地点及人群分布特征。  结果  17例确诊病例中,男性7例(41.2%)。年龄在12~66岁之间,中位数36岁。共发生4起聚集性疫情,涉及病例12例(70.6%),均涉及家庭续发病例。中位潜伏期为6.5 d,最短3 d,最长13 d。其中,1例二代病例的发病时间比指示病例早11 d。发病-就诊间隔的中位时间为4 d,最短0 d,最长12 d。17例病例中,有6例14 d内有湖北旅居史,1例有境外旅游史。其余病例均为本地感染者,其中8例为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2例传染来源不明。密切接触者中,家庭聚集性病例的传染途径包括密切接触传播和呼吸道传播。小区续发病例的传播途径推断为楼梯间飞沫传播。  结论  濮阳市以家庭聚集性疫情为主,且指示病例大部分为湖北传入性病例,潜伏期病例存在传染可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上海市宝山区报告的所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临床和流行病学特征,为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根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四版)》对2020年1月19日—2月29日报告的上海市宝山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临床和流行病学特征进行描述和分析。 结果 宝山区辖区医疗机构共报告34例确诊病例,31例为轻症和普通型病例(91.18%),2例危重症病例和1例重症病例。家庭聚集性疫情6起,涉及病例23例,占总数的67.65%。34例病例男女比例1∶1.27;年龄范围1~84岁,中位数53.5岁,其中>40岁19例,占55.88%;职业以离退休人员和职员为主,分别占35.29%和26.47%。34例病中有33例均有明确感染来源,其中与湖北相关病例14例(41.18%),与确诊病例接触19例(55.88%)。1月份病例与湖北相关为主(57.89%),2月份与确诊病例接触为主(80.00%),主要来源家庭聚集性疫情。临床表现以发热、咳嗽、咽痛等呼吸道症状为主,2例(5.88%)病例有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发病到首次就诊间隔时间中位数为2 d(0~13 d),35.29%的病例在首次就诊时未诊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发病到疑似病例诊断隔离时间的中位数为3 d(0~17 d)。发病到确诊间隔时间中位数为4 d(0~18 d)。 结论 病例以轻症和普通型病例为主,人群普遍易感。上海市宝山区早期病例多与湖北相关,且发病到疑似病例诊断隔离时间较长。超半数病例多因共同生活和密切接触导致聚集性发病。需进一步加强对公众的健康教育和卫生技术人员培训,提高病例诊断敏感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Delta变异株引起的宁波市镇海区本土聚集性疫情, 分析其传播链, 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资料来源于现场调查收集2021年12月6-18日宁波市镇海区新冠病毒感染者个案信息。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 描述COVID-19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和传播链。结果首例病例为途经中风险地区, 直接或间接接触阳性感染者而感染新冠病毒, 后继出现家庭内聚集性疫情, 并通过工作、生活、艾灸养生活动等密切接触而传播。疫情共持续14 d, 共报告确诊病例74例, 潜伏期M(Q1, Q3)为4.0(3.0, 5.8)d。所有病例均在一条传播链上, 传播6代以上, 代间距M(Q1, Q3)为3.5(2.0, 5.3)d。基因测序结果为Delta变异株(AY.4进化分支), 流行病学调查和基因测序结果均显示宁波市镇海区本土疫情与上海市疫情为同一起关联疫情。结论本起疫情传播链清晰, Delta变异株(AY.4进化分支)具有明显的家庭、封闭场馆、集中居住地聚集性, 要加强重点区域、重点人群健康管理, 提高核酸检测频次。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北京市海淀区一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聚集性疫情流行病学特征及传播链。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疫情流行病学特征,应用现场调查和大数据技术分析传播链。结果 2022年4月27日至5月13日, 海淀区发生一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聚集性疫情,全基因组测序系Omicron变异株(BA.2.2进化分支);涉及感染者38例,确诊病例34例,无症状感染者4例;临床分型以轻型(88.2%)为主,无重型、危重型和死亡病例;早期临床症状以咽部不适(50.0%)、咳嗽(29.4%)为主;17 d内传播7代,涉及3起社区聚集、2起单位聚集和8个家庭内传播;暴露方式以同住(47.6%)、同时空暴露(31.6%)为主;代间距MQ1,Q3)为3(1,6)d;总续发率为1.5%(37/2 482),其中家庭续发率为36.7%(18/49)。结论 本起Omicron变异株疫情临床症状轻,家庭、社区聚集性明显,疫情传播速度较快,同时空暴露感染风险较高,需利用信息化技术全面摸排密切接触者,以快制快,有效阻断疫情传播。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对一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聚集性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探索新冠肺炎的发病原因和传播途径,为制定疫情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对泸州市一起新冠肺炎聚集性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实验室检测结果以及疫情处理情况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 结果 本起聚集性疫情确诊病例9例,男性6名,女性3名,主要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