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在异戊烯焦磷酸(IPP)作用下,健康人外周血和新生儿脐带血中γδT细胞的增殖和亚型变化,以期获得足够的具有不同特征的γδT细胞用于后续的实验研究。方法:流式细胞术分析经IPP诱导的单个核细胞表面分子的表达状态,评估其γδT细胞的比例、亚型和表型格局。结果:健康人外周血和新生儿脐带血中γδT细胞数量虽占较低比例,但两者的γδT细胞存在显著异质性。健康人外周血γδT细胞主要以Vγ9Vδ2 TCR亚群为主;初始分选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Vγ9Vδ2T细胞主要为中央记忆型(CD27+CD45RA-)和效应记忆型(CD27-CD45RA-);IPP诱导后,γδT细胞显著扩增,Vγ9Vδ2 T细胞亚群转变为以效应记忆型为主,并高表达HLA-DR和B7分子。而新生儿脐带血来源的γδT细胞却呈现出较为复杂的亚群异质性,其Vγ9Vδ2 T细胞主要为CD27+CD45RA+的幼稚型细胞;经IPP诱导14天后,γδT细胞获得扩增(比例增高)且Vγ9Vδ2 T细胞趋向中央记忆型和效应记忆型分化,但仍以幼稚型为主。结论:健康人外周血和新生儿脐带血中γδT细胞在数量、亚群诸方面存在差异;IPP具有诱导和扩增外周血γδT细胞的生物学作用,而脐带血来源的γδT细胞还需相关细胞因子的协同作用,才能呈现出其分化成熟为可用于理论研究和临床实验的效应记忆型γδT细胞的潜能。关于其具有的免疫调节和效应功能将另文报道。  相似文献   

2.
人γδT细胞表型与功能特征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李丽  吴长有 《免疫学杂志》2008,24(6):609-612,617
目的比较观察人外周血PBMCs和CBMCs中αβT和γδT细胞的表型与功能特征,进一步了解γδT细胞在免疫应答中的作用。方法分离正常人PBMCs及脐带血CBMCs,检测表面分子的表达。PMA+Ionomycin刺激PBMCs或CBMCs后,利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其细胞因子的产生以及初始/记忆细胞标记的表达。结果与αβT细胞相比,γδT细胞高表达CD45RO,低表达CD25和CCR7;与CBMCs中γδT细胞相比,PBMCs中γδT细胞表达CD45RO升高,CD45RA与CD25降低。细胞因子表达的结果表明,与αβT细胞相比,γδT细胞分泌大量IFN-γ和TNF-α,较少分泌IL-2,且IFN-γ+细胞主要为CD45RA-CD62L-CCR7-;与PBMCs中γδT细胞不同,体外刺激CBMCs中γδT细胞后,表达IFN-γ数量较低,且IFN-γ+细胞主要为CD45RA+CD62L-CCR7-/+。结论PBMCs与CBMCs中αβT和γδT细胞的表型与功能均存在差别,记忆性γδT细胞的增加可能与其活化和免疫应答的作用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异戊烯焦磷酸(IPP)与帕米磷酸钠(PAM)体外扩增成人外周血γδT细胞的效率及条件优化。方法梯度离心法分离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分别加入(1.0、5.0、10.0、15.0)μg/mL IPP或(2.0、5.0、8.0、12.0)μg/mL PAM及(100.0、200.0、500.0)IU/mL IL-2,置于100 mL/L小牛血清的RPMI1640培养体系培养,观察并收集细胞,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刺激后CD3+TCRδ2+的γδT细胞数量以及比例,并计算其扩增效率。结果经过14 d扩增培养后,IPP组的γδT细胞数量在淋巴细胞中比例可上升为81.3%,PAM组的γδT细胞数量在淋巴细胞中比例上升为78.5%,表明IPP和PAM均能有效刺激扩增γδT细胞,2组的扩增效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PAM具有与IPP相似的体外扩增γδT细胞的能力,PAM扩增法可能成为扩增γδT细胞更为经济实用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HMBPP特异性Vδ2 T细胞细胞因子的产生和表型特征。方法分离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和Vδ2 T细胞,用不同剂量的HMBPP和抗人CD28联合刺激培养不同的时间。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酶联免疫斑点法检测IFN-γ、TNF-α和IL-2的产生,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Vδ2 T细胞中IFN-γ、TNF-α和IL-2的百分比及表型特征。结果 HMBPP以剂量依赖和时间依赖的方式刺激PBMCs产生IFN-γ。流式细胞术从单个细胞水平证实PBMCs中有(2.27±0.50)%CD3+T细胞表达Vδ2,HMBPP特异性刺激Vδ2 T细胞表达IFN-γ[(38.84±2.62)%]和TNF-α[(26.65±2.05)%],其中(19.43±2.10)%Vδ2 T细胞共表达IFN-γ和TNF-α。表型分析显示,HMBPP特异性Vδ2 T细胞主要为效应型和中央型记忆细胞的表型特征,即CD45RO+CCR7+/-CD62L-。HMBPP刺激纯化的γδT细胞获得相同的结果。结论 HMBPP特异性诱导人PBMCs中Vδ2 T细胞产生细胞因子IFN-γ和TNF-α,表现为记忆细胞的表型特征,本研究为探究感染和炎症性疾病中Vδ2 T细胞的功能和免疫学特征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黄芪多糖在人外周血γδT细胞体外对人肺癌A549细胞增殖的作用。方法:用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健康人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后,体外培养3 d,用流式细胞仪分选纯化γδT细胞,并检测纯度,用白细胞介素2及唑来膦酸刺激γδT细胞扩增;不同浓度黄芪多糖(终浓度分别为40、80、160 mg/L)作用于γδT细胞,用ELISA法测定γδT细胞分泌的IL-12、IFN-γ、TNF-α含量,获得最佳黄芪多糖浓度;黄芪多糖(80 mg/L)、γδT细胞及黄芪多糖(80 mg/L)+γδT细胞分别与人肺癌A549细胞联合培养;采用MTT法测定人肺癌A549细胞抑制率。结果:黄芪多糖浓度为80 mg/L时,γδT细胞分泌的IL-12、IFN-γ、TNF-α量较高;黄芪多糖、γδT细胞及黄芪多糖+γδT细胞对肺癌A549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为28.13%、13.35%及45.67%,各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多糖与γδT细胞分泌IL-12、IFN-γ及TNF-α呈量效关系;黄芪多糖及γδT细胞均有抑制A549细胞增殖的作用,但黄芪多糖可增强γδT细胞对人肺癌A549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淋巴瘤患者外周血TCRVα24 Vβ11 自然杀伤T(NKT)细胞的数量以及体外活化后的功能状态,与正常人外周血NKT细胞的数量及功能状态进行比较.方法:制备30例淋巴瘤患者和30例年龄及性别匹配的正常对照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s),以流式细胞术(FACS)检测TCRVα24 Vβ11 NKT细胞数量,以α-半乳糖神经酰胺(α-Galcer)及白细胞介素-2(IL-2)从PBMNCs中扩增活化NKT细胞,采用细胞内细胞因子流式细胞术检测手段,测定NKT细胞中胞内白细胞介素-4(IL-4)、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阳性细胞的比例.结果:淋巴瘤患者与正常对照PBMNCs中TCRVα24 Vβ11 NKT细胞的细胞比率分别为0.17%±0.10%、0.28%±0.18%(P<0.05).PBMNCs培养体系中加入α-Galcer及IL-2,将NKT细胞扩增活化7d后.淋巴瘤患者与正常对照的NKT细胞的扩增倍数分别为101.37±44.61、129.66±56.31(P<0.05).扩增活化后,淋巴瘤患者与正常对照的NKT细胞中胞内细胞因子IFN-γ阳性细胞的比例分别为41.96%±15.06%、52.48%±18.85%(P<0.05);TNF-α阳性细胞的比例分别为46.30%±16.03%、71.37%±17.28%(P<0.05);IL-4阳性细胞的比例分别为36.19%±11.74%、33.12%±12.95%(P>0.05).不同病理分型及分期的淋巴瘤患者之间上述各指标无显著差异.结论:淋巴瘤患者外周血TCRVα24 Vβ11 NKT细胞数量较正常对照明显减少,经α-Galcer扩增活化后扩增倍数较正常对照降低,分泌细胞因子IFN-γ、TNF-α的功能较正常降低,此数量及功能的降低与淋巴瘤的分型及分期无关.但其仍保持有对α-Galcer刺激后的扩增活化反应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2(IL-12)是否能够恢复化疗药物对肿瘤患者和小鼠细胞的免疫抑制作用。方法分离顺铂化疗前后肿瘤患者及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在抗CD3抗体和抗CD28抗体共刺激条件下,加或不加IL-12。培养后,ELISA检测上清中γ干扰素(IFN-γ)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亚群T细胞IFN-γ的水平。建立顺铂毒性小鼠模型,采用以上方法检测IFN-γ、TNF-α水平。结果肿瘤患者产生的IFN-γ和TNF-α显著低于正常人;与化疗前患者相比,化疗后患者IFN-γ和TNF-α的产生明显减少,IL-12可以显著增强IFN-γ和TNF-α的产生;T细胞亚群分析的结果表明,IL-12可以恢复化疗后CD4~+T细胞和CD8~+T细胞中IFN-γ的水平。小鼠体内实验证明,化疗药物抑制小鼠T细胞的免疫功能,IL-12能完全恢复T细胞免疫功能。结论化疗药物抑制肿瘤患者和小鼠细胞的免疫应答,而IL-12能够恢复化疗药物对细胞因子的抑制作用,从而对肿瘤化疗患者重建免疫功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关注不同γδT细胞亚群在各组织器官的分布特点及在鼠伤寒沙门氏菌肠道感染中的变化,为探讨γδT细胞组织学分布的生理学意义和在感染性疾病中的作用提供依据和新的思路。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与PCR技术检测胸腺、脾脏、淋巴结、肝脏、皮肤以及小肠上皮内淋巴细胞中γδT细胞及其不同亚群的比例;通过PMA与离子霉素体外刺激,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组织γδ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IFN-γ与IL-17a的差异;通过灌胃建立鼠伤寒沙门氏菌肠道感染模型,流式细胞术检测肝脏与小肠上皮内淋巴细胞中不同γδT细胞亚群比例的变化。结果:γδT细胞富含于小肠上皮内、皮肤与肝脏中,而在胸腺、脾脏与淋巴结中比例较低。不同亚群在各组织器官中的分布存在较大差异,皮肤主要存在Vγ5+γδT细胞亚群,小肠中主要存在Vγ1+、Vγ4+与Vγ7+γδT细胞亚群。肝脏γδT细胞主要分泌IL-17a,而小肠上皮内γδT细胞主要分泌IFN-γ。在鼠伤寒沙门氏菌肠道感染时,小肠上皮内γδT细胞的比例明显升高,其中Vγ1+γδT细胞比例升高更为显著;肝脏总γδT细胞比例无显著变化,但Vγ1+γδT细胞比例降低,Vγ4+γδT细胞比例明显升高。结论:γδT细胞富含于小肠、皮肤与肝脏中,且其不同亚群具有组织分布特异性。不同组织的γδT细胞产生细胞因子的能力存在较大差异。鼠伤寒沙门氏菌感染时,小肠与肝脏γδT细胞亚群的分布变化也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淋巴瘤患者外周血TCRVα24+Vβ11+自然杀伤T(NKT)细胞的数量以及体外活化后的功能状态,与正常人外周血NKT细胞的数量及功能状态进行比较。方法: 制备30例淋巴瘤患者和30例年龄及性别匹配的正常对照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s),以流式细胞术(FACS)检测TCRVα24+Vβ11+NKT细胞数量,以α-半乳糖神经酰胺(α-Galcer)及白细胞介素-2(IL-2)从PBMNCs中扩增活化NKT细胞,采用细胞内细胞因子流式细胞术检测手段,测定NKT细胞中胞内白细胞介素-4(IL-4)、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阳性细胞的比例。结果: 淋巴瘤患者与正常对照PBMNCs中TCRVα24+Vβ11+NKT细胞的细胞比率分别为0.17%±0.10%、0.28%±0.18%(P<0.05)。PBMNCs培养体系中加入α-Galcer及IL-2,将NKT细胞扩增活化7d后,淋巴瘤患者与正常对照的NKT细胞的扩增倍数分别为101.37±44.61、129.66±56.31(P<0.05)。扩增活化后,淋巴瘤患者与正常对照的NKT细胞中胞内细胞因子IFN-γ阳性细胞的比例分别为41.96%±15.06%、52.48%±18.85%(P<0.05);TNF-α阳性细胞的比例分别为46.30%±16.03%、71.37%±17.28%(P<0.05);IL-4阳性细胞的比例分别为36.19%±11.74%、33.12%±12.95%(P>0.05)。不同病理分型及分期的淋巴瘤患者之间上述各指标无显著差异。结论: 淋巴瘤患者外周血TCRVα24+Vβ11+NKT细胞数量较正常对照明显减少,经α-Galcer扩增活化后扩增倍数较正常对照降低,分泌细胞因子IFN-γ、TNF-α的功能较正常降低,此数量及功能的降低与淋巴瘤的分型及分期无关。但其仍保持有对α-Galcer刺激后的扩增活化反应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信号转导中的蛋白激酶C(PKC)途径与磷酸肌醇3激酶(PI3K)在人外周血γδT细胞分泌Th1型细胞因子IL-2与IFN-γ中的作用。方法人PBMC先用PI3K抑制剂Ly294002、PKC抑制剂Rottlerin或NF-κB抑制剂TPCK分别预处理1h,再加入结核杆菌低分子量多肽抗原(Mtb-Ag)和rhIL-2刺激3 d,最后用低浓度PMA+Ionomycin短时再刺激后检测γδT细胞IL-2和IFN-γ分泌;并同时检测αβT细胞作为对照。结果无抑制剂的对照组γδT和αβT细胞中分泌IL-2的比例分别为44.5%和15.2%,分泌IFN-γ的比例分别为51.1%和10.7%;Ly294002、Rottlerin、TPCK组分泌IL-2的γδT和αβT细胞均显著减少(P<0.05或P<0.01),后二组分泌IFN-γ的γδT和αβT细胞亦显著减少(P<0.05或P<0.01);但Ly294002组分泌IFN-γ的γδT和αβT细胞反而上升至77.2%和22.3%(P<0.01)。结论PKC途径活化促进人γδT细胞分泌IL-2与IFN-γ;PI3K亦促进人γδT细胞分泌IL-2但在其分泌IFN-γ中起负向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信号转导中的蛋白激酶C(PKC)途径与磷酸肌醇3激酶(P13K)在人外周血γδT细胞分泌Th1型细胞因子IL-2与IFN-γ中的作用.方法 人PBMC先用P13K抑制剂Ly29400Z、PKC抑制剂Rottlerin或NT-κB抑制剂TPCK分别预处理1h,再加入结核杆菌低分子量多肽抗原(Mtb-Ag)和rhIL-2刺激3 d,最后用低浓度PMA Ionomycin短时再刺激后检测γδT细胞IL-2和IFN-T分泌;并同时检测,αβT细胞作为对照.结果 无抑制剂的对照组γδT和αβT细胞中分泌IL-2的比例分别为44.5%和15.2%,分泌IFN-γ的比例分别为51.1%和10.7%;Ly294002、Rottlerin、TPCK组分泌IL-2的γδT和αβT细胞均显著减少(P<0.05或P<0.01),后二组分泌IFN-γ的78T和αβT细胞亦显著减少(P<0.05或P<0.01);但Ly294002组分泌IFN-γ的γδT和αβT细胞反而上升至77.2%和22.3%(P<0.01).结论 PKC途径活化促进人γδT细胞分泌IL-2与IFN-γ;PDK亦促进人γδT细胞分泌IL-2但在其分泌IFN-γ中起负向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淋巴细胞亚群及其表达细胞因子比例的变化特征。方法胃癌患者110例,取手术切除的胃癌样本,采用流式细胞术比较胃癌组织与正常组织之间NK细胞、B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的比例,分析γδT细胞亚群表达TNF-α、IL-1β和IL-10的γδT细胞数量及其在胃癌不同分期组织的比例变化。结果在胃癌组织中,B细胞和NK细胞的比例与正常胃部组织相比无明显变化;CD4+T细胞在胃癌组织中的比例显著大于在正常组织(P0.05);CD8+T细胞在胃癌组织中的比例低于正常组织(P0.05)。表达TNF-α和IL-1β的γδT细胞在胃癌部位的比例低于正常组织中的比例(P0.05);而表达IL-10的γδT细胞在胃癌组织中的比例高于正常组织(P0.05)。对胃癌不同分期组织进行检测,结果发现,在Ⅲ/Ⅳ期胃癌组织中,表达TNF-α和IL-1β的γδT细胞的比例均低于Ⅰ/Ⅱ期胃癌组织(P0.05);而表达IL-10的γδT细胞的比例则高于Ⅰ/Ⅱ期胃癌组织(P0.05)。结论在胃癌组织中CD4+T细胞数量增加,CD8+T细胞下降;表达TNF-α和IL-1β的γδT细胞随着胃癌的进展而不断减少;表达IL-10的γδT细胞随着胃癌的进展而不断增加。通过对胃癌组织淋巴细胞亚群的分析检测,说明淋巴细胞亚群与胃癌组织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结直肠癌患者与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来源的Vδ2 T细胞CD27、IL-17A、IFN-γ和TNF-α的表达变化。方法:抽取试验对象外周血,分离单个核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其中CD27+Vδ2 T细胞与CD27-Vδ2 T细胞的IL-17A、IFN-γ和TNF-α的分泌表达情况。结果: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Vδ2 T细胞的IL-17A表达明显高于正常人[(5.99±0.80)%比(3.48±0.57)%,P=0.01;]IFN-γ与TNF-α的分泌表达具有明显正相关性(P0.0001)。结直肠癌患者和正常人CD27+Vδ2 T细胞的IL-17A表达均较CD27-Vδ2 T细胞低,而CD27+Vδ2 T细胞的IFN-γ和TNF-α分泌表达则高于CD27-Vδ2 T细胞。结论:结直肠癌患者Vδ2 T细胞的IL-17A表达是升高的,而IFN-γ与TNF-α的分泌表达之间具有显著正相关性;共刺激受体CD27影响VδT细胞的功能表达。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白细胞介素2(IL-2)或IL-15协同结核分枝杆菌抗原(MTB-Ag)诱导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扩增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方法采用MTB-Ag联合IL-2或MTB-Ag联合IL-15体外分别刺激正常人PBMC,培养至第12天时,经流式细胞术检测扩增细胞中γδT细胞、自然杀伤(NK)细胞和CD4+T细胞所占的比例,以及分析3种淋巴细胞扩增的绝对数量。同时用MTT法检测两组扩增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与MTB-Ag联合IL-2刺激组相比,MTB-Ag联合IL-15刺激组扩增细胞中γδT细胞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前者,NK细胞所占比例明显低于前者;而两组扩增细胞中CD4^+T细胞所占比例并无显著性差异。与2个刺激组中3种淋巴细胞数量的分析结果一致。并且MTB-Ag联合IL-15刺激组扩增细胞对不同肿瘤细胞均具有显著的杀伤活性,但与MTB-Ag联合IL-2刺激组相比,并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IL-15协同MTB-Ag可高效诱导人PBMC产生以γδT细胞增殖为主的效应细胞,该扩增细胞在体外对肿瘤细胞具有显著的杀伤活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白细胞介素2(IL-2)或IL-15协同结核分枝杆菌抗原(MTB-Ag)诱导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扩增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方法 采用MTB-Ag联合IL-2或MTB-Ag联合IL-15体外分别刺激正常人PBMC,培养至第12天时,经流式细胞术检测扩增细胞中γδT细胞、自然杀伤(NK)细胞和CD4+T细胞所占的比例,以及分析3种淋巴细胞扩增的绝对数量。同时用MTT法检测两组扩增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 与MTB-Ag联合IL-2刺激组相比,MTB-Ag联合IL-15刺激组扩增细胞中γδT细胞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前者,NK细胞所占比例明显低于前者;而两组扩增细胞中CD4~+T细胞所占比例并无显著性差异。与2个刺激组中3种淋巴细胞数量的分析结果一致。并且MTB-Ag联合IL-15刺激组扩增细胞对不同肿瘤细胞均具有显著的杀伤活性,但与MTB-Ag联合IL-2刺激组相比,并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IL-15协同MTB-Ag可高效诱导人PBMC产生以γδT细胞增殖为主的效应细胞,该扩增细胞在体外对肿瘤细胞具有显著的杀伤活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巨细胞病毒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MV CTL)体外扩增的方法。方法用1μg/mL全长巨细胞病毒pp65(CMV pp65)多肽体外多轮刺激由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的外周血干细胞采集物中分离的单个核细胞(PBMC),同时加入白细胞介素2(IL-2)、 IL-15、 IL-21扩增20 d。在培养第7天,加入丝裂霉素处理的负载CMV pp65抗原肽的自体PBMC,第10天补充经γ射线辐照处理并负载CMV pp65抗原肽的PBMC和CD3(OKT3);对照组为未加入抗原肽进行扩增的PBMC组。采用多色流式细胞术分别对扩增前、扩增后的T淋巴细胞表型及细胞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γ干扰素(IFN-γ)的分泌水平进行分析, ELISA检测供者血清中CMV IgM/IgG抗体滴度水平。结果培养后可以收集得到(165.26±6.14)×10~6个细胞,其中CD3~+ T细胞占89.21%, CD8~+ T细胞占CD3~+ T细胞的(43.54±28.03)%, CD4~+ T细胞占CD3~+ T细胞(34.23±26.18)%。获得的CD3~+ T细胞以效应记忆性T细胞(T_(EM))为主,且扩增培养后的CD8~+和CD4~+ T_(EM)比例较培养前显著增高。另外,培养后干细胞样记忆性T细胞(T_(SCM))和组织原位记忆T细胞(T_(RM))的比例均较培养前显著增加。在功能实验中,培养后得到的IFN-γ~+的分泌型CMV特异性CD8~+ T细胞群比例较扩增前明显增加, TNF-α~+ CMV特异性CD8~+ T细胞比例呈增长趋势;能够分别分泌IFN-γ和TNF-α的CMV特异性CD4~+ T细胞群比例与培养前无明显变化。此外,供者体内CMV IgG水平与供者年龄呈现正相关,且在该培养体系下, IFN-γ~+和TNF-α~+ CMV特异性T细胞扩增比例与供者年龄呈负相关。结论本研究成功建立了在体外有效的培养和扩增CMV CTL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尼美舒利对人γδT细胞功能影响。方法:按常规方法培养γδT细胞,收集培养第9天的γδT细胞用不同浓度的尼美舒利(分别为0.25、0.5、1、2、4μmol/L)诱导24 h后收集培养上清液检测细胞因子IFN-γ、TNF-α、IL-12,沉淀细胞流式细胞测定穿孔素、粒酶B和NKG2D,LDH法检测γδT细胞杀伤胃癌细胞活性。结果:经尼美舒利诱导后γδT细胞穿孔素、粒酶B表达量(分别为62.8%和72.7%)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51.4%和60.9%)P0.05,尤其尼美舒利浓度在1μmol/L时最显著;经尼美舒利诱导后γδT细胞分泌IFN-γ和TNF-α浓度(分别为262.3 ng/L和177.5 ng/L)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96.1 ng/L和158.5 ng/L)P0.05;分泌的IL-12浓度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γδT细胞杀伤胃癌细胞SGC-7901和BCG-823的活性在1μmol/L时最高(分别为73%和70%),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54%和53%)P0.05。结论:经尼美舒利诱导后γδT细胞的穿孔素、粒酶B含量和γδT细胞杀伤胃癌细胞SGC-7901、BCG-823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培养上清液中IFN-γ和TNF-α浓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这一结果为临床尼美舒利预防和治疗消化道肿瘤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蛋白激酶Cθ(protein kinase Cθ,PKCθ)信号途径在结核分枝杆菌抗原(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antigen,Mtb-Ag)激活人γδT细胞增殖和分化中的作用.方法 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用Mtb-Ag和IL-2优势刺激和扩增γδT细胞,或预先用5.0μmol/L Rottlerin(楸毒素)预处理,培养不同时间后,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γδT细胞表面活化分子和细胞因子表达;同时采用活体染料羧基荧光素乙酰乙酸(CFSE)标记细胞,流式细胞术分析Mtb-Ag刺激γδT细胞后的增殖和各子代细胞百分率.结果 PBMC经Mtb-Ag刺激后3d,γδT细胞CD69和CD25表达分别为46.2%和45.6%,而Rotderin预处理显著地抑制了CD69和CD25表达(P<0.01);PBMC经Mtb-Ag激活培养5、10和15d,培养扩增细胞中的γδT细胞比例分别为9.6%、54.6%和82.4%,其中第5天已有少部分γδT细胞发生增殖,第10天和第15天时几乎全部γδT细胞分裂都在6代以上,用Rottlerin预处理,显著抑制了γδT细胞增殖反应,但在培养第10天后仍有少部分γδT细胞发生增殖反应;同时在培养第7天、14天和21天,用PMA(佛波酯)+Ionomycin(离子霉素)再刺激后,产生IFN-γ的γδT细胞均在80%左右;培养21d时,有2.6%的γδT细胞表达IL-4.在Rottlerin预处理组产生TH1型细胞因子IFN-γ的γδT细胞均显著减少(P<0.05),而γδT细胞表达TH2型细胞因子IL-4则几乎完全抑制(P<0.01).结论 PKCθ信号途径在Mtb-Ag刺激γδT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中均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结核分枝杆菌耐热抗原(MTB-HAg)刺激下,肺结核患者、潜伏性MTB感染者、健康者外周血γδT细胞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产生细胞数量的差异。方法采集15例正常成人外周血,根据人MTB感染T细胞酶联免疫斑点诊断试剂盒检测结果分为健康者(n=9)和潜伏性MTB感染者(n=6),另采集肺结核患者外周血(n=12),3组经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用MTB-HAg刺激20 h。收集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TCRαβ+T细胞、TCRγδ+T细胞、CD4+αβT细胞、CD8+αβT细胞、TCR-Vδ2+T细胞亚群中产生TNF-α产生细胞的比例。结果肺结核患者外周血γδT细胞中TNF-α产生细胞比例显著低于潜伏性MTB感染者和健康者;肺结核患者外周血Vδ2T细胞中TNF-α产生细胞比例显著低于潜伏性MTB感染者和健康者;肺结核患者外周血中Vδ2T细胞在TNF-α+γδT细胞中所占比例显著低于潜伏性MTB感染者和健康者。结论肺结核患者外周血MTB-HAg特异性γδT细胞及其Vδ2亚群产生细胞因子TNF-α能力显著低于潜伏性MTB感染者和健康者。  相似文献   

20.
IL-2可诱导很多细胞因子,包括TNF-α、IFN-γ,IFN-αGM-CSF 的合成和分泌,它们在LAK 调节中起重要作用。IL-4是由激活的T 细胞分泌的一种20KD 的糖蛋白,它对B 细胞、T 细胞、NK 细胞、肥大细胞和单核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IL-4对IL-2刺激的人脾细胞、胸腺细胞和PBL产生的LAK 细胞有很强的抑制作用。本文证明IL-4能抑制PBMC 在IL-2诱导下产生TNF-α、IFN-γ,而外源性TNF-α、IFN-γ能部分逆转这种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