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调查上消化道疾病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分析幽门螺杆菌的分布,为临床预防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0年2月-2014年4月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1 468例上消化道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调查,分析上消化道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以及不同性别、年龄段和上消化道疾病种类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结果 1 468例上消化道疾病患者中检测出幽门螺杆菌感染693例,感染率为47.2%;70~79岁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率较低为43.6%,40~49岁和50~59岁患者感染率偏高,分别为48.6%和48.7%;不同上消化道疾病患者中,浅表性胃炎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率最低为40.0%;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率最高为92.8%。结论上消化道疾病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关系密切,临床应根据幽门螺杆菌检查结果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
小学生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肠道疾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调查甘肃中部干旱山区会宁县小学生幽门螺杆菌 (Hp)的感染状况及与胃肠道疾病的关系。方法 采用间接ELISA法测定人群血清中的抗Hp抗体 ,用问卷法调查胃肠道疾病概况。结果 该地区 6~ 1 5岁儿童Hp抗体平均阳性率为 2 0 .3 % ,且有随年龄增长而上升的趋势 ,反复腹痛者抗体阳性率明显增高 (P <0 .0 5)。结论 儿童Hp感染与胃肠道疾病的发生有关 ,提示在治疗儿童胃肠道疾病时 ,应予以抗Hp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甘肃省武威市胃肠道疾病患者组织中幽门螺杆菌(H.pylori,Hp)的感染状况。方法用Warthin-Starry银染色法结合革兰染色法判断所选组织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状况。比较不同病变类型、性别、部位及不同病理类型的肿瘤组织中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状况。结果胃癌组、癌前病变组和慢性浅表性胃炎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分别为86.42%(70/81)、94.12%(64/68)和80.36%(45/56),后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的病变组织间、不同部位以及不同病理类型的肿瘤组织中幽门螺杆菌的感染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甘肃省武威市胃肠道疾病患者中存在较高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性别无关;幽门螺杆菌在该地区的致癌作用与感染部位及所致胃癌的组织类型无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探讨我市上消化道疾病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对1932人进行胃镜检查和活检,作尿素酶和Warthy-starry银染色。结果:1932例病人中,Hp感染率为67.18%,其中胃癌为92.06%,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为80.40%,胃溃疡为75.70%,萎缩性胃炎为69.85%,浅表性胃炎为51.27%;农村Hp感染率为73.39%,城区为54.96%;41-50岁组为Hp感染高峰。结论:随消化道疾病加重,Hp感染升高。水质污染和居住拥护,卫生条件差是Hp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对Hp感染的预防和根除,可作为胃癌的一级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5.
<正> 介休市人民医院内镜检治中心对近3年来经胃镜检查的患者随机抽查异常和非异常并经HP检测的报告单对照分析,结果显示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有消化道症状儿童幽门螺杆菌(Hp)感染及饮食行为的关系,以减少儿童上消化道疾病的发生。方法整群抽取3~12岁儿童320名,由儿科医生进行胃肠疾病病史调查,用ELISA法检测血清抗HpU—IgG,同时进行饮食习惯的调查。结果血清抗HpU-IgG总阳性率为47.5%,6~12岁年龄组儿童抗HpU-IgG阳性率明显高于3~5岁年龄组;有症状组抗HpU—IgG阳性率明显高于无症状组;胃肠道症状与不良饮食行为习惯相关。同时具有Hp感染和不良饮食习惯,只有其中之一以及以上2个因素均无时发生胃肠道症状的OR值分别为3.05,1.67,1.61,1.00。结论儿童胃肠道症状与Hp感染和不良的饮食行为习惯均相关,2者同时存在时关系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7.
<正>舟山市地处海岛,是消化道疾病的高发地区。幽门螺杆菌(HP)是革兰阴性、微需氧螺旋杆菌,能长期定植于胃黏膜的致病菌。HP感染是许多慢性消化道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致病因子。目前有关舟山地区儿童消化道疾病与HP感染相关性的报道较少。为此我们对舟山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消化  相似文献   

8.
上消化道疾病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幽门螺杆菌病是指感染幽门螺杆菌(Hp)后引起的疾病,包括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等,及胃肠道外与之相关的疾病。澳大利亚学者Warren和Marshall 1983年报道,在人胃黏膜活检组织中发现,并在厌氧环境下培养出幽门螺杆菌,认为幽门螺杆菌与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关系密切,同时  相似文献   

9.
幽门螺杆菌是目前人类感染最为普遍的细菌,全世界约有一半的人口感染幽门螺杆菌。长期感染幽门螺杆菌可造成慢性活动性胃炎,与胃炎、十二指肠溃疡和胃癌等上胃肠道疾病密切相关。感染时年龄越小,以后发生胃癌的可能性越大。因此,预防和治疗幽门螺杆菌的感染,是防止癌变的一个可行措施。  相似文献   

10.
刘畅  刘建平 《中国校医》1997,11(3):236-236
作为少年儿童消化系统的常见病,胃十二指肠疾病病因的研究有了新的进展。一种称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ri,Hp)的细菌被发现是潜在性的致病因子,与慢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和胃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可以通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传播造成感染,已引起了国内外医学界的高度重视。现就该菌的生物学特性、与胃十二指肠疾病的关系及流行病学研究进展作一综述。1Hp的生物学特性Hp是一种微需氧的革兰氏阴性细菌,属于螺旋杆菌属。长2一3微米,呈S形成弧型,有鞭毛。寄居于人体的胃粘膜,以胃小凹、上皮皱折的内析及腺腔内为多。在扫描电镜…  相似文献   

11.
全球化毒品问题对人类的生存发展构成重大威胁, 1998年联合国有关资料显示:全球有2 100万人遭受可卡因和海洛因之害, 1999年中国公安部门登记在册的吸毒人数为68. 1万. 由于该人群的特殊性, 国内对其上消化道疾病的发病情况及幽门螺杆菌(Hp)感染状况缺乏系统调查, 我们从昆明市强制戒毒劳教管理所的600余名在押犯人中随机抽取51人行相关检查, 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军人幽门螺杆菌感染与上消化道疾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一种微需氧的革兰氏阴性细菌,特异性地定居于人体胃上皮细胞,或食管及十二指肠的胃化生上皮细胞。Hp感染可引起多种上消化道疾病。军人上消化道疾病发病率高,可能与Hp感染关系较大。研究军人Hp感染情况及其与上消化道疾病之间的关系,对于减少消化道疾病的发生,提高部队战斗力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上消化道疾病患者幽门螺杆菌(Hp)的感染关系,并比较Hp在消化性溃疡和反流性食管炎中的检出率.方法 采用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986例上消化道疾病患者Hp感染率.结果 986例上消化道疾病患者中,Hp感染565例,感染率为57.3%,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及胃癌患者Hp检出率分别为92.5%、40.0%、60.0%,3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消化性溃疡患者Hp检出率最高,为92.5%,慢性胃炎患者Hp检出率最低,为40.0%;Hp在十二指肠溃疡合并反流性食管炎中的检出率为56.5%,高于其在反流性食管炎中的检出率,同时低于其在十二指肠溃疡中的检出率9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在反流性食管炎中的检出率为40.6%与在胃溃疡合并反流性食管炎中的检出率42.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上消化道疾病患者与Hp感染密切相关,且感染率较高,其中消化性溃疡感染率最高,临床应进行积极防治.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种寄生位置在胃黏膜上的致病菌,幽门螺杆菌(HP)具有非常强的感染性,可以轻易突破肠胃屏障,引发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消化系统疾病.甚至在一些研究成果中可以发现,幽门螺杆菌是原发性肝癌、功能性胃肠病、胃癌等消化系统肿瘤的主要致病因素.可以说,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许多消化系统疾病均有非常密切的联系,本文尝试从流行病学、发病机制等角度进行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门诊行胃镜检查者进行幽门螺杆菌(HP)感染相关知识认知度调查,为HP感染者及未感染者制定相关的健康维护指导。方法随机选择2005年10月在门诊消化内镜中心行胃镜检查者286例,进行关于HP感染相关知识的问卷调查。结果286例选择胃镜检查的患者中以诊断为目的177例(61.9%),上腹部不适持续时间>12个月的157例(54.9%);被调查者对调查表中设定的HP感染7项基本知识的回答有5项不了解的占60.0%;46.7%的患者希望获得疾病知识并得到健康指导,另外,调查显示疾病知识的认知率与文化程度无关。结论针对专科患者进行疾病知识认知程度的调查,可快捷地筛选出对相关疾病知识掌握处于盲区的患者及迫切需要提供健康指导者。  相似文献   

16.
17.
幽门螺杆菌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汪鸿志作者单位:100853北京,解放军总医院自1983年Mashal与Waren由胃粘膜活捡组织中分离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至今,国内外学者继续进行了许多研究,现已阐明,HP传播主要...  相似文献   

18.
小儿幽门螺杆菌感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9.
诸暨市青少年幽门螺杆菌感染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幽门螺杆菌(Hp)感染呈全球性分布,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感染的年龄早,且感染率高。在我国对人群Hp感染情况已有不少报道,但对青少年组人群的Hp感染情况未见报告,笔者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诸暨市992名青少年进行了Hp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对象和方法1.对象:1998年6~9月,对诸暨市992名年龄10~28岁(平均18.8岁)青少年作血清Hp抗体检测,其中男性480人,女性422人。并对156人的家长(父母)同时作了Hp抗体测定。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临床特征的影响,并对比不同治疗方案Hp根除率的差异。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98例COPD合并Hp感染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A组34例、B组34例、C组30例;A及B组均针对Hp感染采取根除治疗,A组采用克拉霉素四联疗法治疗,B组采用莫西沙星四联法治疗;C组患者未采取根除治疗,比较A、B组Hp根除率,记录并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及随访中呼吸功能量表评分(Borg)、肺功能表现、运动承受力、S-Gorge生活质量评分和记录随访期间急性发作次数。结果 A与B组患者Hp根除率分别为50.00%、88.24%,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除患者治疗后12个月肺功能表现、运动承受力、Borg评分均优于未根除患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除患者治疗12个月后S-Gorge生活质量评分、急性发作次数分别为(33.95±5.88)分、(1.19±0.78)次,均优于未根除患者(43.48±6.12)分、(2.03±0.93)次,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PD患者Hp感染根除后,可提升呼吸功能及运动耐受力并降低急性发作发生率,改善生活质量;莫西沙星四联疗法对COPD患者根除Hp临床效果更好,可酌情选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