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将小鼠可移植性组织细胞肉瘤LⅡ分别接种在近交系615小鼠的胁部皮下、后肢肌肉和爪垫皮下组织内,取全肺和各部位淋巴结进行组织学检查,观察肿瘤自发转移率及转移程度。胁部皮下与后肢肌肉移植组待荷瘤小鼠自然死亡,平均存活时间分别为39.3、27.9d,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95.7%和100%,肺转移率均为100%。爪垫皮下移植组在肿瘤接种后1、3、5、10、20、30和40d处死荷瘤小鼠,早期淋巴结转移出现在肿瘤接种后第10天,至第30天时形成肺转移瘤。局部侵袭达Ⅲ~Ⅳ级时才发生肿瘤转移,肺转移出现时间晚于淋巴转移。结果表明,LⅡ瘤株具有淋巴道合并血道转移的特性,是研究肿瘤侵袭和转移的理想实验肿瘤模型。  相似文献   

2.
小鼠子宫颈癌爪垫皮下移植后侵袭程度和转移间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将小鼠子宫颈癌14号瘤细胞移植于小鼠爪垫皮下,在不同间隔时间切除一批荷瘤动物的后下肢(含原发瘤),所有小鼠均于瘤细胞接种后26d处死。观察肿瘤在局部的侵袭程度及肺,淋巴结出现转移的时间及程度.结果表明,瘤细胞在移植后2d开始侵袭,3和5d侵袭达Ⅱ~Ⅲ级,7、9和11d侵袭达Ⅲ~Ⅳ级。肿瘤移植后7d出现淋巴结转移,9d发生肺转移。11d肺和淋巴结转移占80%。可见局部肿瘤达到Ⅲ级侵袭方出现转移。  相似文献   

3.
本实验用小鼠可移植性组织细胞型淋巴瘤LⅡ型接种于近交系615小鼠右后爪垫皮下,按宿主荷瘤时间以及肿瘤生长发展的不同阶段分期、分批处死动物,检测荷瘤小鼠RBC-C3bRR和RBC-ICR,并结合组织学观察将肿瘤生长和发育过程分为潜伏期、侵袭早期、侵袭中期、侵袭晚期和转移早、中、晚期等7个时期,观察RBC-C36RR和RBC-ICR在肿瘤生长发展的各个时期的变化情况。结果发现荷瘤小鼠的RBC-C3bR明显低于正常,并且随肿瘤的发展呈下降趋势;而RBC-ICR高于正常,在肿瘤侵袭中期急骤增高,以后便稳定在较高水平。本文结果提示,肿瘤的侵袭和转移与宿主红细胞免疫功能下降有着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4.
82例胃癌侵袭部位肥大细胞的分布情况观察结果表明:肿瘤侵袭部位肥大细胞数量与肿瘤组织学类型、粘液性质无关,但与浸润深度及局部淋巴结的有无转移有关。肿瘤侵袭部位肥大细胞数量越多,癌组织在胃壁浸润就越深,局部淋巴结内转移就越容易发生。提示,肿瘤侵袭部位肥大细胞在胃癌的浸润和转移中可能起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胃癌患者血清Ⅳ型胶原(ColⅣ)含量变化及其与肿瘤浸润及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20例胃癌患者血清ColⅣ含量,并探讨其与胃癌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肿瘤组血清ColⅣ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TNM分期中,Ⅱ,Ⅳ期组血清ColⅣ含量显著高于I期组(P〈0.05);淋巴结转移组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1)。结论:胃癌患者血清ColⅣ含量变化与  相似文献   

6.
子宫颈腺癌86例临床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影响宫颈腺癌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对1995 ̄2005年86例宫颈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5年总生存率54.0%,Ⅰ、Ⅱ、Ⅲ、Ⅳ期5年存活率分别为80.0%、62.3%、17.3%和0.0%。患者年龄、临床分期、局部肿瘤直径、组织学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对5年生存率有影响。结论宫颈腺癌的预后与年龄、临床分期、局部肿瘤直径、组织学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7.
食管癌组织中p16、nm23、PCNA和p53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食管癌中p16、nm23、PCNA及p53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方法对104例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p16、nm23、PCNA及p53进行检测。结果 (1)p16在无淋巴结转移及Ⅰ—Ⅱ期病例阳性表达率(73.7%、75.6%)明显高于有淋巴结转移及Ⅲ—-Ⅳ期病例(40.4%、45.6%,P<0.01),且在Ⅰ级鳞癌阳性表达率(71.8%)与Ⅲ级鳞癌(41.9%)之间也有统计学差异(P<0.05)。(2)nm23在有淋巴结转移及Ⅲ—Ⅳ期病例阳性表达率(44.7%、52.5%)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及Ⅰ—Ⅱ期病例(82.5%、82.2%,P<0.01)。(3)PCNA在Ⅰ级鳞癌中表达率(48.7%)明显低于Ⅲ级鳞癌(80.6%,P<0.01)。(4)p53与肿瘤分级、侵袭、转移及临床分期之间无相关性(P>0.05)。结论 p16及nm23可作为判定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CD44v6,增殖细胞抗核抗原(PCNA)的表达与胃癌侵袭性转移的关系以及预测胃癌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62例原发性胃癌中CD44v6,PCNA表达与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进行检测。结果:胃癌组织中CD44v6阳笥率为64.5%,PCNA阳性率为100%,其中弱阳性(Ⅰ-Ⅱ级)表达率为24.2%,强阳性(Ⅲ-Ⅳ)表达率为75.8%。随着肿瘤分化程度的降低,CD44v6,PCNA的表达增高;有淋巴结转移的病例中CD44v6的阳性经以及为75.8%。随着肿瘤分化程度的降低,CD44v6,PCNA的表达增高;有淋巴结转移的病例中CD44v6的阳性率以及PCNA的强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未发生淋巴结转移者。结论:胃癌组织中CD44v6,PCNA的异常表达,可能是胃癌发生、发展的一个重要分子学改变,联合检测其结果有助于评估胃癌的浸润、淋巴结转移和预后。  相似文献   

9.
裸小鼠不仅对研究人体肿瘤细胞的肿瘤发生发展,而且对研究肿瘤细胞与宿主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均可提供有价值的模型.人体恶性肿瘤在裸小鼠体内能否生长,生长后能否发生侵袭和转移,除了肿瘤本身的生物学特性外,肿瘤移植部位的环境因素对肿瘤的生长、侵袭和转移也起重要的作用.本实验进一步观察和验证移植途径对肿瘤生长和侵袭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取小鼠组织细胞肉瘤L-Ⅱ的肺转移灶细胞体内连续传代,筛选出L-Ⅱ高侵袭转移瘤株。方法L-Ⅱ瘤细胞接种小鼠胁部皮下,取其肺转移灶接种另一小鼠体内,再取其肺转移灶传代,如此数代后,建立L-Ⅱ肺高转移模型。检测:形态学,免疫组化,核型分析,流式细胞分析,肿瘤生长曲线,小鼠荷瘤生存时间,肺转移率。结果目前传至第7代,第1、第7代形态学上比较,光镜下无明显差别,染色体均为亚四倍体核型,众数66~70条。细胞周期1/7:G1期:70.1/50.8,S期:15.9/27.7,G期:14.0/21.6。DNA倍体为亚四倍体。平均荷瘤生存时间为22/16.33天,P〈0.01。免疫组化nm23第1代表达弱阳性,第7代未见表达。肺转移率:1/7为25%(3/12)/66.7%(8/12),P=0.099。结论筛选出L-Ⅱ高侵袭转移瘤株,为肿瘤的侵袭和转移的研究提供了理想的实验模型。  相似文献   

11.
胰腺癌组织中MMP-2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MMP-2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探讨其与胰腺癌的侵袭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HE染色和S-P免疫组化法检测32例胰腺癌及10例正常胰腺组织中MMP-2的表达,及其与肿瘤临床病理参数和预后的关系,采用相关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方法。结果:32例胰腺癌组织中MMP-2的表达率为56.3%,10例正常胰腺组织中MMP-2的表达率为20.0%,MMP-2在两种组织间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5);MMP-2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组织学分级和组织学类型之间差异均无显著性,MMP-2在胰腺癌患者TNM分期中Ⅰ期、Ⅱ期及Ⅲ期的表达分别为20.0%,35.7%,92.3%,Ⅰ期与Ⅲ期、Ⅱ期与Ⅲ期之间差异有显著性,并与淋巴结转移与否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MMP-2的表达与否与生存时间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胰腺癌组织中MMP-2的表达与肿瘤进展有关,可被视为一种反映胰腺癌生物侵袭性的标志物,并可用于患者预后的评估。  相似文献   

12.
肿瘤生长和发展过程对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用小鼠可移植性组织细胞型淋巴瘤LⅡ型接种于近交系615小鼠右后爪垫皮下,按宿主荷瘤时间以及肿瘤生长发展的不同阶段分期、分批处死动物,检测荷瘤小鼠RBC-C3bRR和RBC-ICR,并结合组织学观察将肿瘤生长和发育过程分为潜伏期、侵袭早期、侵袭中期、侵袭晚期和转移早、中、晚期等7个时期,观察RBC-C3bRR和RBC-ICR在肿瘤生长发展的各个时期的变化情况。结果发现荷瘤小鼠的RBC-C3bR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eelar endothelial grouth factor,VEGF)与鼻咽癌生长、发展及颈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清对60例鼻咽鳞状上皮癌组织 的表达进行了检测。结果:1)鼻咽癌组织中VEGF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以及肿瘤的大小无关;2)VEGF表达与肿瘤临床分期有关,晚期(Ⅲ、Ⅳ期)VEGF表达(83.9%)明显高于早期(Ⅰ、Ⅱ期)VEGF表达(20.7%),P<0.005;有颈淋巴结转移鼻咽癌中VEGF的表达(73.0%)明显高于无颈淋巴结转移者(21.7%),P<0.005。结论:VEGF表达与鼻咽癌的发生发展及颈淋巴结转移有关,它可能是评价鼻咽癌患者预后的一项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胃癌患者血清Ⅳ型胶原(ColⅣ)含量变化及其与肿瘤浸润及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20例胃癌患者血清ColⅣ含量,并探讨其与胃癌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肿瘤组血清ColⅣ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TNM分期中,Ⅱ,Ⅳ期组血清ColⅣ含量显著高于Ⅰ期组(P<0.05);淋巴结转移组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1).结论:胃癌患者血清ColⅣ含量变化与肿瘤的浸润及转移等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观察血清ColⅣ含量及其变化,对胃癌患者的病情及预后判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E—Cd在下咽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E-Cd在下咽肿瘤标本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应用免疫组化SABC方法,研究了65例下咽癌手术标本。结果表明,随肿瘤临床分级的升高,E-Cd表达下降;随着肿瘤分化程度的降低,E-Cd表达下降;E-Cd的表达在淋巴结转移组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提示E-Cd在下咽癌中具有抑制肿瘤侵袭和转移的作用,可做为下咽癌分化差和癌细胞侵袭、转移的标记物。  相似文献   

16.
傅然  胡国华  汤为学 《医学争鸣》2009,(19):1919-1922
目的:获得高侵袭性喉癌细胞株,为建立高转移喉癌动物模型奠定基础.方法:改良侵袭实验筛选出高低两种侵袭潜能细胞亚群,通过生长曲线、倍增时间和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种细胞的生长和周期差异;采用侵袭实验、迁移实验检测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差异;各取5只裸鼠进行动物实验检测体内肿瘤生长和转移能力的差异.结果:经过改良侵袭实验筛选出了高低两种侵袭潜能细胞亚群,倍增时间分别为(31.6±1.1),(60.2±11.1)h(P〈0.05);增殖指数分别为(27.6±0.5)%,(16.3±0.8)%(P〈0.01);高低亚群侵袭细胞数分别为210.2±12.9和11.6±5.0(P〈0.01),迁移细胞数分别为229.8±12.1和6.0±4.5(P〈0.01).动物实验中,高低侵袭组在裸鼠体内的成瘤时间分别为2,4wk,病理活检高侵袭组3只同侧腘窝淋巴结转移、4只同侧腹股沟淋巴结转移、1只对侧腹股沟淋巴结转移;低侵袭组1只同侧腹股沟淋巴结反应性增生,2只同侧腹股沟淋巴结转移;瘤重分别为(17.0±3.0),(9.7±3.8)mg(P〈0.05);瘤内血管数分别为21.2±4.0,1.4±0.9(P〈0.01).结论:成功从喉癌同一亲本细胞系中分离得到了高低两种侵袭潜能细胞亚群,高侵袭性亚群的恶性程度高于低侵袭性亚群.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临床研究肾肿瘤手术中的方法及术后的效果。方法:分析234例肾肿瘤患者资料,其中Ⅰ期123例,Ⅱ期89例,Ⅲ期15例,Ⅳ期7例。结果:单纯肾肿瘤根治性切除206例,肾肿瘤根治性切除并加淋巴结清扫28例。术后5年存活率:Ⅰ~Ⅱ期为72、5%.Ⅲ期为22、3%.Ⅳ期为13.6%。区域淋巴结清扫和扩大淋巴结清扫两组间比较,5年生存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肾肿瘤根治性手术治疗仍是目前治疗的主要方法,扩大淋巴结清扫对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方能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8.
张伟国  安伟德  陈更  胡祥 《重庆医学》2013,(30):3619-3621
目的研究清扫胃癌患者第14v组淋巴结,并分析其转移情况,探讨14v组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3月至2012年3月120例接受胃癌根治术清扫14v组淋巴结的患者资料。结果胃下部癌患者检出176枚14v组淋巴结,29枚发生转移;TNM分期Ⅳ期5例、ⅢC期7例发生14v组淋巴结转移,转移率分别为50.0%、33.3%;BorrmannⅣ型4例、Ⅲ型11例发生14v组淋巴结转移,转移率分别为80.0%、30.6%,高于Ⅰ、Ⅱ型病例(P<0.05)。发生14v组淋巴结转移病例中15例侵透浆膜(83.3%),侵犯周围器官。14v组淋巴结转移患者5年生存率为7.7%。结论肿瘤位置、分期、Borrmann分型、侵犯周围组织与第l4v组淋巴结的转移有一定关系;分期较晚患者行14v组淋巴结清扫难以获得较满意的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Ⅲ、Ⅳ期宫颈癌患者5年生存率和影响因素分析.方法 回顾分析Ⅲ、Ⅳ期宫颈癌临床资料,分析5年生存率与临床因素的关系,COX回归模型分析5年生存率的多影响因素.结果 Ⅲ、Ⅳ期宫颈癌患者5年生存率为42.7%,与年龄和病理类型无关(P>0.05),于分化程度、肿瘤最大径、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和Figo分期均有关(均P<0.05),回归分析表明分化程度、肿瘤最大径、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和Figo分期均为Ⅲ、Ⅳ期宫颈癌患者5年生存率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 Ⅲ、Ⅳ期宫颈癌患者5年生存率的影响因素包括分化程度、肿瘤最大径、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和Figo分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建立中国人同一起源肿瘤不同恶性潜能前列腺癌动物模型,为研究前列腺癌转移进展机制及激素抵抗的发生机制提供理想的动物模型.方法 采用组织块外科原位移植法将人前列腺癌组织分别移植到虚拟去势组及去势组雄性裸小鼠前列腺部,成瘤后进行鼠间传代移植,选取虚拟去势组原位移植瘤、移植淋巴结转移瘤、去势组第4代淋巴结转移瘤体外培养建立细胞系,应用Boyden Chamber细胞运动实验检测细胞迁徙转移能力,描绘细胞生长曲线分析细胞增殖及激素依赖性,裸小鼠皮下异种移植瘤模型检测成瘤率、肿瘤湿重及浸润范围验证不同代移植瘤细胞在裸小鼠异种移植的生长状态.结果 第1代虚拟去势组成瘤率30%,无淋巴结转移,取移植瘤反复原位传代移植第3代成瘤率50%,盆腔淋巴结转移率40%.去势组原代移植以及来自虚拟去势组的原位移植瘤反复原位移植均未见移植瘤,源自虚拟去势组淋巴结转移瘤组织反复原位传代移植至第4代,成瘤率33%,其中一只可见盆腔淋巴结转移.三种细胞系细胞生长、迁徙以及体外裸小鼠成瘤率均有显著差别(P<0.05).结论 裸小鼠前列腺癌原位移植反复传代可增强肿瘤成瘤率、转移力等恶性指标.以裸小鼠淋巴结转移瘤接种去势裸小鼠可筛选出激素非依赖性异种移植瘤及转移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