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铁钢  陈卫衡 《当代医学》2008,14(24):64-65
目的 探讨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发病特点,研究其病因的发展趋势.方法 收集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患者的病例及影像学资料,对其一般发病情况、病因等进行统计、分析和总结.结果 收集1991年~2O07年病例555例(878髋),平均年龄(42.06±12.46)岁,男女之比2.4:1,双侧发病328例占59.1%,MRI检查确诊522髋中双侧发病占78.0%.女性发病的平均年龄比男性大,单侧发病的平均年龄较双侧小.酒精性216例,激素性218例,酒精+激素性20例,病因不明101例;2001年~2007年酒精性与激素性所占病因构成比与1991年~2000年有显著性差异,激素性已超过酒精性.结论 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以青壮年为主,男性多于女性,多为双侧发病;MRI检查对股骨头坏死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已超过酒精性,应提高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目的:讨论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致病特征,探究该病病理因素的发展趋势。方法:采集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病人的病例信息以及相关的辅助检查结果,统计、整理该病的常规发病条件、致病因素及其外界环境影响因素,针对统计结果进行讨论分析并总结。结果:随机选取沈阳五大医院在1993—2013年收治患者相关病历680例,所选患者平均年龄在(42.06±12.46)岁,相比之下,男性患者较多,约为女性病历人数的2.4倍,其中,双侧患病的患者为422例,占总数的58.6%,经MRI检查确诊双侧髋部发病的患者548例,占总体的79.6%。通过男女发病年龄对比分析发现,女性平均发病年龄要高于男性患者,双侧的平均发病年龄要高于单侧的平均发病年龄。研究结果中包括246例酒精性患者,248例激素性患者,16例混合型患者(酒精型+激素型),70例无明确病因;探究2002—2013年酒精性病例与激素性病例发现,相比于1991—2001年,致病因素结构比例发生明显变化,激素性已经远远超过酒精性。结论: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较高发于青壮年,且多以男性为主,临床常见于双侧病变;MRI可及早检测股骨头坏死病灶,对于临床该病具有重要的早期诊断意义;目前股骨头坏死病因,激素性远高于酒精性,应更加重视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临床治疗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回顾性分析465例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患者的病历资料,探讨研究其内在中西医发病规律,以期指导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整理分析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患者的入院病历和影像学资料,制作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回顾性分析表格,由两名高年资骨科医师重新审核校订,并双录入数据,研究项目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侧别、髋数、ARCO分期、中西医病因以及病因发展趋势、中医证候、就诊时间以及各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等。结果:共计465例患者,735髋,MRI检查确诊437髋,男女之比约为2.4∶1,年龄15~82岁,男性占70.32%,女性占29.68%,发病平均年龄(42.15±12.11)岁,单侧发病占40.65%,双侧发病占59.35%,男性发病的平均年龄为(40.95±10.75)岁,女性发病的平均年龄为(45.12±14.62)岁;患者就诊时多以ARCOⅡ~Ⅲ期为主,占75.62%,ARCOⅠ期达到了13.06%;西医病因上1997—2007年激素性占36.4%、酒精性占42.33%、混合性占4.91%、特发性占16.52%,2008—2017年激素性占46.47%、酒精性占34.92%、混合性占5.36%、特发性占13.25%;中医证候上,肾虚血瘀型占41.29%、痰湿蕴结型占35.91%、血瘀气滞型占22.15%;中医病因上1997—2007年肝肾亏虚占25.2%、气血不足占39.2%、外邪侵袭占35.6%,2008—2017年肝肾亏虚占40.3%、气血不足占37.1%、外邪侵袭占23.6%;中医证候和西医危险因素上,激素占肾虚血瘀型的82.75%,酒精占痰湿蕴结型的73.66%。结论: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病人主要以青壮年男性为主,双髋发病率逐年升高,患者就诊时多以ARCOⅡ~Ⅲ期为主,发病年龄女性较男性偏大;过度饮酒和滥用激素是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发生两个最主要原因,激素2008-2017年已经超过酒精成为首要危险因素,中医病因上肝肾亏虚也超过气血不足成为首要病因;发病的平均年龄上男性均龄明显小于女性均龄(P0.05),性别与侧别上单/双侧髋与性别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年龄与侧别上单侧发病的平均年龄较双侧偏小(P0.05)。  相似文献   

4.
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与激素、酒精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病因构成及特点,为临床上股骨头坏死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143例(235髋),按病因分组,并对坏死程度、性别比例、激素使用情况以及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原发病进行分析。结果酒精性48例占33.6%,激素性71例占49.7%,酒精 激素性5例占3.5%,病因不明19例占13.3%。就诊病人以中期较多,女性患者没有因酒精引起的股骨头坏死,而因激素引起的却多于男性。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原发病涉及多个系统的疾病。结论提高激素可能导致股骨头坏死的意识,定期对这一高危人群进行排查,是早期诊断股骨头坏死、早期治疗的关键;酒精性股骨头坏死的预防要做到少量、间断饮酒,尽量不饮酒。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病因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ONFH)初始发病部位的差异。方法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诊治的早期非创伤性ONFH 184例309髋,其中酒精性ONFH 93例153髋,激素性ONFH 65例110髋,特发性ONFH 26例46髋。根据中日友好医院ONFH分型方法以坏死部位分为5组。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各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不同病因分组初始发病部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酒精性ONFH组与激素性ONFH组初始发病部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酒精性ONFH组与特发性ONFH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激素性ONFH组与特发性ONFH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因分组中坏死灶均无内侧组者。酒精性ONFH的初始发病部位多在极外侧组(20.92%),激素性ONFH初始发病部位多在中央组(13.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激素性ONFH初始发病部位多在股骨头偏内侧,酒精性ONFH多在股骨头偏外侧。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分析我院酒精性股骨头坏死与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发病特点,为治疗此类病症提供参考.方法:以我院2016年3月-2019年2月收治的158例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患者为观察对象,按照病因的不同分为观察组80例、对照组78例.其中观察组均为酒精性股骨头坏死,对照组患者均为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对比2组的临床资料及发病特点.结果:观察组青年患者比例为30. 00% ,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2. 82% ,而中年患者比例58. 75%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5. 64%;观察组男性比例100. 00% (80/8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3. 85% (42/78);观察组Ⅰ期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而Ⅲ期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酒精性股骨头坏死仍以中年人群居多,且以男性为主,其中Ⅱ期患者比例最大;而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多发于青年人群,其中Ⅲ期患者比例最大.  相似文献   

7.
最近一二十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几率在逐步升高。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可分为两类:酒精性股骨头坏死和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本文着重讨论对酒精性股骨头坏死和激素性晚期股骨头坏死保守治疗的不同治法,以期望对将来的实验研究或临床治疗起到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股骨头坏死的病因及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5年12月~2012年1月我院收治的股骨头坏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结果:49例患者的病因的发生率,由激素引起的发病率最多,占44.90%,其次是由酒精引起的,占26.53%,男性比较多于女性,占61.22%,自诱因开始至出现症状,以酒精性的平均时间最长,其次是激素性的,出现症状到确诊时间,以特发性的平均时间最长,其次是酒精性的。49例股骨头坏死初诊情况,初诊误诊率为32.65%(16/49),误诊最多的疾病为腰椎疾病和软组织损伤。49例股骨头坏死出现不适的部位,以髋部周围的不适表现最高占57.14%(28/49),其次是大腿部22.45%(11/49)。结论:股骨头坏死的主要原因是激素性和酒精性的,男性多于女性,以髋部周围的不适为主要表现,多被误诊为腰椎疾病和软组织损伤,对股骨头坏死临床相关性分析,有助于降低误诊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川骨片治疗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2017年7月-2018年7月,24例(36髋)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FicatI期-II期)采用口服川骨片治疗的临床疗效。其中酒精性10例(13髋),激素性11例(20髋),特发性3例(3髋)。结果随访时间6-12月,根据Harris评分,优8髋(22.2%),良18髋(50%),中7髋(19.4%),差3髋(8.3%),总有效率91.6%。复查X线表现好转2例,无变化23例,进展11例。结论单纯采用川骨片治疗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坏死可以延缓病情进展,并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ANFH患者影像及临床资料,先行X线检查,X线表现阳性者,再行CT检查,X线表现阴性临床可疑股骨头坏死者,行MRI检查.结果:男22例,女14例;单侧25例,双侧9例;临床症状都有髋关节疼痛,部分患者轻微跛行,查体:"4"字试验都呈阳性表现,部分患者患肢短缩,肌肉萎缩;影像学表现包括股骨头变形、密度增高,股骨头囊变坏死、塌陷,髋关节骨质疏松、半脱位.结论:ANFH好发于青壮年,男性发病多于女性,单侧多于双侧,外伤、酗酒、应用激素是ANFH的主要病因,影像学有特征性改变.  相似文献   

11.
陈中坚 《广西医学》2003,25(2):295-296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病因复杂 ,疗效差 ,至今仍是医学界最热门的研究课题之一。近年来 ,随着介入治疗的广泛开展 ,应用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后 ,取得较好的疗效 ,1 999年 1 2月~ 2 0 0 1年 6月我院收治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1 2例 ,经介入治疗后均好转出院。现谈谈其护理体会。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人 1 2例 ,男性 1 1例 ,女性1例 ,年龄 2 6~ 65岁 ,平均年龄 42岁 ,其中 8例是双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4例是单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1例有长期服用激素病史 (时间 2年 ) ,1 0例病人有饮白酒史 6年以上 ,每天饮酒 3~ 5两 ,1例女性患者病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创伤性与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疗效。方法 对我院 1991~ 2 0 0 1年间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创伤性与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进行随访研究共 5 1例。结果 激素组松动率大于创伤组。结论 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全髋关节置换术疗效较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差。  相似文献   

13.
<正> 我院自1991年3月起,采用滑膜切除,病灶清除,骨内血管束植入,缝匠肌蒂髂骨瓣移植联合手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共12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男8例,女4例,年龄30~62岁,平均41岁。参照Ficat(1985)分类方法,根据x线和临床表现,将该病分为四期。根据病因分类,创伤性6例,激素性4例,激素加酒精性2例。自发病至手术时间为8个月~3年。  相似文献   

14.
对1985~1990年收治的63例(106髋)药物所致股骨头缺血坏死进行了3年以上的随访。63例中男性50例,占8O%;平均年龄为47岁,30~59岁者占82.5%。双侧发病者占68.2%,60岁以上的病人为滥用类固醇激素所致,大量饮酒的病人服用该药,更易发病。早期症状是髋关节疼痛。提高对本症的警惕和认识对早期诊断非常重要。治疗方法的选择取决于病人的年龄和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15.
肾脏病应用激素治疗导致股骨头坏死62例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临床发病特点。【方法】对62例因肾脏病使用激素并发股骨头坏死与100例没有并发股骨头坏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并发股骨头坏死的62例中,青壮年占93.5%,女性占54.8%,体重指数偏高者占80.6%,伴有血瘀证占90%,狼疮性肾炎占51.6%;大剂量激素(剂量不少于1 mg·kg~(-1)·d~(-1))连续使用超过两个月者占96.8%,83.9%在1年内使用激素总量大于5000 mg,54.9%有使用地塞米松史,83.9%有静脉注射激素史,67.7%没有同时使用活血化瘀中药或(和)抗凝西药;髋关节双侧坏死占90%,67.7%患者双侧同时患病,68.8%为Ⅲ和Ⅳ期病变;与无并发股骨头坏死组比较,差别均有显著意义。【结论】肾脏病患者使用激素并发股骨头坏死以女性和狼疮性肾炎患者发病率高;偏肥胖者、伴有血瘀证、大剂量激素(不少于1mg·kg~(-1)·d~(-1))连续使用超过两个月、短期内大剂量使用激素,可使肾脏病患者的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率增加;激素性股骨头坏死以双侧病变多见。使用激素同时合并使用活血化瘀中药或/和抗凝西药可使肾脏病激素性肌骨头坏死率减低。  相似文献   

16.
双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围手术期护理及康复指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起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病因很多,但主要分为创伤性和非创伤性骨坏死,前者主要因为创伤导致股骨头血供严重破坏,后者主要因为血管栓塞,骨内压增高,微循环破坏而导致骨坏死,其中以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较具代表性,各个年龄段均可发病,发病率为15%~40%。而人工关节置换术是采用人工材料制成的假体取代被疾病或肿瘤破坏的关节,解决疼痛、畸形和功能障碍,以重建一个接近正常功能的关节,并恢复和改善患者关节的运动功能。我院自2003年5月~2007年3月共对13例双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成功实施双侧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较单侧增加了关节置换手术的难度,同时对护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临床多发病和常见病,他可以引起股骨头塌陷、变形,最终导致髋关节功能障碍。股骨头坏死分创伤性和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其中酒精性股骨头坏死的发病率在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中占很高的比重,并有增高的趋势,而脂肪代谢紊乱是本病发病机制中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钽棒植入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4月至2012年6月我科采用钽棒植入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26例31髋,包括男性21例25髋,女性5例6髋,其中单侧21例,双侧5例,年龄(43.8±10.7)岁,体质指数为(23.5±3.0).病因:激素性11例14髋,酒精性10例12髋,特发性5例5髋.Harris评分为(65.2±20.7)分:优4髋、良4髋、中5髋、差18髋;根据Steinberg分期:ⅠC期3髋、ⅡB期3髋、ⅡC期25髋.结果 术后随访7~57(29.4±14.8)个月,26例31髋全部获得随访.以最后一次随访结果作为评定依据,Harris评分为(86.6±13.9)分:优17髋、良7髋、中3髋、差4髋,优良率为77.4%,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根据Steinberg分期:ⅠC期3髋、ⅡB期4髋、ⅡC期15髋、ⅢC期2髋、ⅣB期1髋、ⅣC期6髋,29.0%(9/31)影像学进展为SteinbergⅢ期或以上;无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 钽棒植入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可显著改善髋关节功能,延缓病情进展,短期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9.
周铁军 《右江医学》2004,32(5):483-485
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病因有外伤性、激素性、特发性、镰形细胞性贫血等四大类 ,其中以外伤性和皮质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为最常见。 1 95 7年 ,Pietrogrand和Mas tomarine首先报道长期大剂量应用糖皮质激素引起股骨头缺血坏死 ,Jones指出[1 ] ,因皮质激素应用不当而引起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占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病例的 2 / 3。现就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发病机理   1 .脂质代谢紊乱 Jones[2 ] 实验动物摄入大剂量激素后 ,股骨头血压低 ,血流量减少 ,流速缓慢 ,流向急度转弯 ,…  相似文献   

20.
股骨头坏死(ONFH)是临床骨科常见且难治的疾病之一,ONFH的发病原因十分复杂,临床上对其病因也存在较大争议。目前造成ONFH的病因大体可分为两种:创伤性和非创伤性。股骨颈骨折、髋关节脱位等创伤性因素被认为是已经明确的致病原因。在我国,非创伤性ONFH的主要原因是长期应用激素和酒精,其占总患病人数的70%,由于国内激素的滥用,导致激素性远远大于酒精性。治疗方法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保守治疗的方法可分为:物理治疗、药物治疗以及中医药治疗等,对早中期股骨头坏死有着较好的疗效,且创伤小,不良反应少。国内对股骨头坏死多以保守治疗为主,在保守治疗无效后行手术治疗。股骨头坏死治疗方案多种多样,临床上应明确ONFH分期,结合症状体征及检查进行综合分析,采取最优治疗方案。笔者对ONFH的诊断与保守治疗问题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