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新元  黄艳 《传染病信息》2000,13(4):173-174
自1999年4月至2000年2月我院采用目前较灵敏的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共对320例慢性HBV感染患者进行了HBV DNA定量检测,并与HBV M指标,肝纤维化指标进行了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将320份病例分为HBsAg、HBeAg和抗-HBc阳性组,HBsAg、抗-HBe和抗-HBc阳性组,HB-sAg和抗-HBc阳性组,抗-HBe和抗-HBc阳性组及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相关性肝衰竭患者血清HBV DNA低水平复制及HBV特异性抗体表达的相关因素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8年6月至2013年12月于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391例乙型肝炎相关性肝衰竭患者及39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病历资料。比较乙型肝炎相关性肝衰竭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 DNA表达的不同及影响因素分析。根据HBV血清学标志物(HBV M)特异性表达的不同将肝衰竭患者分为特异性抗体阳性(指抗-HBs、抗-HBe和抗-HBc同时阳性)和特异性抗体阴性(无抗-HBs、抗-HBe和抗-HBc同时阳性)2组,分析2组患者HBV DNA水平的变化和生存情况。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秩和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乙型肝炎相关性肝衰竭患者HBV DNA水平低于慢性乙型肝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6.469,P0.05);HBeAg阳性和阴性的肝衰竭患者HBV DNA水平均低于相应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分别为-11.665和-12.853,P0.05)。在391肝衰竭病例中,HBV特异性抗体阳性组29例(7.42%),死亡25例(86.21%),HBV特异性抗体阴性组362例(92.58%),死亡157例(43.37%),2组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特异性抗体阳性组患者HBV DNA水平明显低于特异性抗体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594,P0.05)。2组HBeAg阴性患者HBV DNA水平均低于HBeAg阳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分别为7.427和7.513,P0.05)。结论 HBV M表达形式及机体免疫状态的动态变化在乙型肝炎相关性肝衰竭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一定作用,HBV DNA低水平复制系机体处于免疫清除期所致,而同时伴抗-HBs、抗-HBe、抗-HBc 3个抗体同时阳性则提示机体对HBV的超强免疫反应,致使病情恶化、发展迅速,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3.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86例患者均系我院住院或门诊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年龄18~63岁,平均病程3.5年。其诊断与分型依据1995年5月北京第5次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讨论修订的标准。治疗组44例中,HBV DNA阳性28例,HBsAg、HBeAg、抗-HBc阳性39例,HBsAg、抗-HBe、抗-HBc阳性3例,HBsAg、HBeAg阳性2例。肝功能检查:21例ALT升高(46~220U/L),8例TBil升高(19~58.2μmol/L)。对照组42例,年龄17~65岁,平均病程3.6年。其中HBV DNA  相似文献   

4.
隐匿性慢性乙型肝炎容易出现漏诊,且尚无明确的治疗方案,对于乙型肝炎系列属于抗-HBe阳性、抗-HBc阳性、抗-HBs阳性、HBsAg阴性、HBeAg阴性的患者,应进行进一步的鉴别诊断。本文结合1例隐匿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其发生机制,并总结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5.
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血清学标志时,常常有部分人出现单项抗-HBc 阳性。本文介绍了出现单项抗-HBc 阳性的可能情况,单项抗-HBc 阳性者的肝脏组织学变化以及对这类人群的处理。  相似文献   

6.
一、病历摘要 患者男性,34岁,汉族。因HBsAg阳性8年,间断乏力、纳差3年于2007年3月12日以慢性乙型肝炎入院。患者1999年查体发现HBsAg阳性,2004年3月因肝功能异常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接受不规则护肝治疗。2006年11月在外院化验HBsAg/HBeAg/抗-HBc阳性,HBVDNA1.09×10^8 copies/ml,甲状腺功能正常、自身抗体阴性,在给予复方甘草酸、还原型谷胱甘肽、  相似文献   

7.
HBsAg阴性慢性肝炎患者肝穿刺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近年来,临床上有部分肝功能反复波动而血清乙型肝炎标志均阴性或抗-HBs、抗-HBe和抗-HBc阳性的患者,一直得不到明确诊断.为此,我们总结了2001年4月~2002年12月我院34例血清乙型肝炎标志均阴性或抗-HBs、抗-HBe和抗-HBc阳性的患者临床资料,通过肝穿刺检查,大部分患者明确了病因.  相似文献   

8.
目的 建立HBsAg/HBeAg/抗-HBc阳性(以下简称“大三阳”)+抗-HBe阳性模式患者HBeAg血清学转换预测模型,并验证其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4月1日—2022年8月1日于长江大学附属荆州医院行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和HBV DNA定量检测的乙型肝炎患者6 055例,根据不同乙型肝炎血清学指标模式分为5组:HBsAg阴性组、HBsAg/抗-HBe/抗-HBc阳性组、大三阳+抗-HBe阳性组、大三阳+抗-HBs阳性组和大三阳组。分析不同乙型肝炎血清学指标模式的特点及不同组别中HBeAg水平的差异。非正态分布的多组连续性变量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线性回归分析不同组别HBeAg水平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筛选独立影响因素,获得最优预测因子。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验证预测效能。使用R Studio4.2.1建立预测模型并验证。结果 与大三阳模式相比,大三阳+抗-HBe阳性、大三阳+抗-HBs阳性模式患者HBeAg水平均降低(P值均<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  相似文献   

9.
滥用中草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致铅中毒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病例资料:病例1,男,27岁,因上腹部及脐周疼痛半年,于2002年8月23日入院。半年前逐渐出现不规则上腹部及脐周疼痛,通过胃镜检查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伴胆汁反流”。经抑酸、保护胃黏膜及促胃动力药物治疗,病情无好转。既往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e抗原(HBeAg)、抗-HBc均阳性10年,半年前曾于武汉某肝病诊所购买“乙型肝炎Ⅰ号、乙型肝炎Ⅱ号”中成药服用。查体:上腹部及脐周轻度压痛,余未见异常。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及肝功能正常。HBsAg阳性、HBeAg阳性、抗-HBc阳性。  相似文献   

10.
肖扬  朱冰星 《肝脏》2006,11(1):65-65
患者,男性,28岁,慢性乙型肝炎病史5年,服用拉米夫定100 mg/d抗病毒治疗2年,服药期间肝功能ALT等指标正常,HBV DNA阴性,HBsAg、HBeAg、抗-HBc均阳性,3个月前自行停用拉米夫定.  相似文献   

11.
乙型肝炎患者HBeAg与抗—HBe阳性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95年1月至1998年8月,我科共收治成人HBsAg、HBeAg、抗-HBc阳性(简称HBeAg阳性)和HBsAg、抗-HBe阳性、抗-HBe阳性(简称抗-HBe阳性)乙型肝炎患者538例.观察发现,HBeAg和抗-HBe阳性不仅与病程有关,同时与病情的轻重,预后亦有一定关系,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慢肝散治疗慢性乙型肝炎66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 一般资料 99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我院1996年6月~1998年8月期间的住院病人。诊断符合1995年北京第5次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诊断与分型标准。患者年龄23~56岁,平均33.5岁;病程1~10年,平均3.3年。全部病人都有轻重不同的疲乏、纳差、腹胀、胁痛、小便黄等症状,HBsAg和抗-HBc均为阳性。按入院先后次序随机分为2  相似文献   

13.
《临床肝胆病杂志》2021,37(6):1299-1303
目的研究HBcAg在肝细胞中的表达对血清抗-HBc水平和核苷类药物抗病毒治疗后HBeAg血清学转换的影响。方法收集南方医院和番禺区中心医院2015年1月—2018年6月101例接受核苷类药物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样本和肝组织石蜡切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血清中的抗-HBc定量,免疫组化检测肝内HBcAg表达。通过GEO数据库(GSE96851)分析获得HBcAg阳性肝炎活动患者肝内差异基因表达。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多个独立样本非参数Kruskal-Wrallis H检验,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Dunnett法。计数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HBcAg在肝细胞中,根据表达类型可分为无表达型、核型、浆型和核浆型,根据表达量可分为Ⅰ、Ⅱ、Ⅲ和Ⅳ级。抗病毒96周的HBeAg血清学转换在无表达型、核型、浆型和核浆型患者的比例分别为5.88%、16.67%、22.73%、24.24%(χ~2=4.753,P=0.037);抗病毒96周的HBeAg血清学转换在Ⅰ、Ⅱ、Ⅲ和Ⅳ级患者的比例分别为5.88%、13.04%、27.59%、26.67%(χ~2=6.580,P=0.016)。血清IgM型抗-HBc、总抗-HBc在无表达型、核型、浆型和核浆型患者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值分别为9.760、21.46,P值分别为0.021 0.001);血清IgM型抗-HBc、总抗-HBc在Ⅰ、Ⅱ、Ⅲ和Ⅳ级患者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值分别为18.80、26.03,P值均0.001)。肝内差异基因分析显示,HBcAg阳性急性肝衰竭患者,肝内抗体相关基因表达上调。结论肝细胞内HBcAg在胞浆表达类型及表达水平与血清抗-HBc有关,其检测有利于预测核苷类药物抗病毒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李耀才  陈小平 《肝脏》2001,6(2):143-144
大剂量干扰素能有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HBeAg阳性者可获 5 0 %左右完全应答 ,但抗 HBe、HBVDNA阳性者对干扰素治疗的疗效 ,文献报道不一。我们对HBeAg、HBVDNA阳性慢性乙型肝炎 6 7例和抗 HBe、HBVDNA阳性慢性乙型肝炎 2 9例患者应用干扰素治疗进行了观察对比 ,并追踪随访 1~ 6年 ,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研究对象96例均为我院门诊或住院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所有患者均符合下列条件 :血清HBsAg及HBVDNA阳性 ;HBeAg阳性或抗 HBe阳性 ;病程超过半年 ;血清ALT≥ 12 0U/L ;半…  相似文献   

15.
低滴度抗-HBc IgM测定在慢性乙型肝炎病变判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中存在低水平核心抗体IgM(抗-HBc IgM)[1],为进一步了解其滴度与CHB病变活动及病毒复制的关系,我们对176例CHB患者进行了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清抗-HBc半定量水平联合早期病毒学应答在预测干扰素初治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8周HBeAg血清学转换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1月在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就诊的干扰素初治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96例,所有患者均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48周。治疗前及治疗期间每隔12周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检测核心抗体水平。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和Kruskal-Wallis H检验,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预测效能。结果实现血清学应答的患者基线抗-HBc水平为11.92(10.07~12.80) s/co,未发生血清学应答患者为10.61(9.49~11.47)s/co。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基线抗-HBc水平(OR=1.469,95%CI:1.137~1.898,P0.01)和早期病毒学应答(OR=3.507,95%CI:1.051~11.69,P=0.041)与干扰素治疗血清学应答具有独立相关性,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基线抗-HBc水平(OR=1.831,95%CI:1.299~2.582,P0.01)及早期病毒学应答(OR=2.161,95%CI:1.595~7.851,P=0.024)对干扰素治疗的血清学应答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当基线抗-HBc水平cut off值为11.6 s/co时,ROC曲线下面积最大(AUROC=0.72,95%CI:0.59~0.86,P=0.004),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3.42%和64.71%。将基线抗-HBc水平根据预测48周发生HBeAg血清学转换的cut-off值11.6 s/co和是否发生早期病毒学应答进行分层,基线抗-HBc≥11.6 s/co且实现早期病毒学应答时,48周HBeAg血清学转换率最高为42.86%(9/21);仅满足基线抗-HBc≥11.6 s/co或仅满足早期病毒学应答时,HBeAg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18.18%(2/11)和12.12%(4/33);当基线抗-HBc11.6 s/co且未实现早期病毒学应答时,HBeAg血清学转换率为0.06%(2/31)。结论基线核心抗体的半定量水平联合早期病毒学应答,可以作为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初治患者干扰素治疗效果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7.
E抗原和E抗体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组织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探讨HBeAg阳性和抗-HBe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肝组织病理改变的差异性.方法分别对151例HBeAg阳性和62例抗-HBe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肝活检,观察肝组织病理分级和分期情况,同时检测血清HBV DNA.结果 (1)肝组织病理分级、分期与血清HBeAg/抗-HBe的出现情况密切相关,抗-HBe阳性者中肝组织病理为G3~G4、S3~S4者明显多于G1~G2、S1~S2者;而在HBeAg阳性者中则相反;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5);(2)在HBeAg阳性患者中HBV DNA检出率为83.4%(126/151);而在抗-HBe阳性患者中HBV DNA检出率为29%(18/62).结论 (1)抗-HBe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肝组织炎症、坏死及肝纤维化的程度较HBeAg阳性者严重;(2)HBeAg与HBV DNA存在良好的相关性,但在部分抗-HBe阳性的患者中仍可检出HBV DNA.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HBV)-DNA定量结果与乙型肝炎两对半模式的相关性。方法收集该院感染科2011年6月至2013年12月住院和门诊收治行HBV-DNA定量检测和乙肝两对半检查的疑似乙肝患者600例,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乙肝两对半,荧光定量PCR法定量HBV-DNA,分析乙肝两对半与HBV-DNA定量的关系。结果大三阳(HBs Ag、HBe Ag、抗-HBc阳性)者HBV-DNA阳性检出率和HBV-DNA水平高于小三阳(HBs Ag、抗-HBe、抗-HBc阳性)患者(P<0.05);乙型肝炎两对半不同类型HBV-DNA阳性检出率和定量水平也不同,有相同的两对半模式者HBV-DNA含量也可能不同;HBe Ag阳性与HBV-DNA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 HBV-DNA水平可反映HBV复制水平,同时检测乙肝两对半可以提高临床检测效果。  相似文献   

19.
简光富  杨发春 《肝脏》2010,15(5):319-319
患者,男,51岁,因HBsAg、抗-HBc阳性10年,反复肝生化指标异常1年,ALT 120U/L、HBV DNA2.16×10^4拷贝/mL,诊断慢性乙型肝炎。在本院门诊接受重组人干扰素α-2b皮下注射300万单位(天津华立达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09003A).  相似文献   

20.
安达芬穴位注射治疗慢性乙型肝炎39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资料与方法 1.1 药物 选用安徽安科生物高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基因重组a-2b干扰素(安达芬)。批号为(974017、986006、981021)。 1.2 病例选择 治疗组选用慢性乙型肝炎(CHB)39例。其中男25例,女14例。年龄8~47岁,病程6~17月,慢性乙型肝炎轻度12例,中度20例,重度7例。HBV感染标志物HBsAg、HBeAg、抗-HBc、HBV-DNA均为阳性,ALT异常者31例(79.4%),其中>150U/L者19例,<150U/L者12例。另设对照组27例,HBsAg、HBeAg、抗-HBc、HBV-DNA(PCR法)也均为阳性。两组在年龄、病程、实验室检查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均无明显差异,有可比性。诊断均按1995年北京第5次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