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微  张英  尹一子 《吉林医学》2007,28(15):1724-1725
Nipah病毒病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种人兽共患病毒性传染病,由于该病首先发生在马来西亚的Sungai Nipah地区,因此得名。其病原是Nipah病毒(NV),是一种可引起人类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病变的急性、高致死性病毒。早在1995年就已在马来西亚猪场发现该病毒,并逐渐演化为以人类为宿主的致死性病毒。1998年9月~1999年4月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相继发生由Nipah病毒引起的发热性脑炎,造成101人死亡,116万余头猪被捕杀。  相似文献   

2.
Hendra病毒和Nipah病毒均属于副粘液病毒类(Paramyxoviridae),分别于1994年和1999年在澳大利亚和马来西亚被发现,并以其最初发现的地名命名之。这两种新病毒都是人畜共患,有相似之处但也各具特点。人和动物在与感染动物直接接触后便会发病。虽然这类病毒迄今仅在某些局部地区暴发流行,但它们可以感染许多宿主。目前还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而且死亡率很高。因此,WHO呼吁全  相似文献   

3.
野生动物疫病与公共卫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现代医学所认知的1145种人类传染性疾病中,有62%的疾病来源于动物。动物源性疫病作为一个重要的人类公共健康问题,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传染性疾病中溯源研究的深入,发现野生动物疾病与人类的健康有着直接关系。如埃博拉病毒源于非洲东部的类人猿。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也源于野生灵长类动物。SAILS来源于蝙蝠。禽流感病毒来源于野生水禽,且通过家禽而传染给人类。另一方面,野生动物可能受到人类或家养动物疫病的威胁,例如,国家公园的狮子群体由于感染犬瘟热而即将面临着绝种,而该病是通过家养犬传染给狮子的;还有现在非洲的野狗正在受源于家养犬狂犬病的侵袭,因而对于许多濒危野生动物来说,野生动物疾病会加速其灭绝的速度。因此,人类必须加强对野生动物源性疫病的充分认识和重视,建立跨学科、国际间的整体合作和交流,实施疫病的监测、实验研究和防控工作,把野生动物源性疫病作为全球疾病预防、监测、监控和防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人类的健康及人类社会的进步提供保障。[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巴尔通体(Bartonella)是一新发现的古老病原体,早在1907年,秘鲁科学家Alberto Barton首次在carrion病患者红细胞内发现杆菌状致病性病原体,命名为杆菌状巴尔通体。长期以来,杆菌状巴尔通体被认为是巴尔通体属中唯一的一种病原体。直到20世纪90年代才引起人们关注,并发现广泛存在于鼠、猫、狗、羊、鹿等动物体内。至今巴尔通体家族已扩大到20余种。研究表明,很多与鼠类相关的巴尔通体也可感染人类引起广泛的临床体征和症状。为此鼠类作为巴尔通体的重要保存宿主受到了广泛关注。我国相关研究比较滞后,直至1999年10月云南省地方病防治所与美国疾病控制中心虫媒传染病部联合在云南鼠群中首次开展了调查,证实巴尔通体在云南鼠群中普遍存在。为弄清我省鼠形动物中巴尔通体感染特征,我们于1999年10月至今对我省的16个县(市)鼠形动物中巴尔通体的感染进行了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春季是各种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尤其是一些动物源性传染病,更容易在春季大面积流行。人们罹患了动物源性传染病后,轻则会遭受皮肉之苦,重则可致残丧命。因此,人们应将预防动物源性传染病作为春季防病的重点。下面就介绍四种危害大、传染性强的动物源性传染病:  相似文献   

6.
人猴痘病毒是一种罕见、散发、天花样动物源性病毒,1958年偶然在实验动物猴子身上被发现,故命名为“猴痘病毒”;1970年初次在人类中发现,主要见于非洲中西部雨林国家,主要表现为皮肤出现类似天花的水疱或脓疱,发热,但病情相对较轻。非洲疫区以有限的人-人传播为主,潜伏期一般为12天(7~21天),平均病程2~4周,病死率1%~10%。1997年2月,刚果民主共和国(DRC:Zaire,前扎伊  相似文献   

7.
与马来西亚最近暴发流行的病毒性脑炎有关的Hendra样病毒使控制此病的工作受到阻碍,这种病毒被命名为Nipah病毒。暴  相似文献   

8.
硒与癌症     
硒(SeleniumSe)位于元素周期表第四周期第6主族第34位,是一种半金属元素。瑞典科学家Berzelius于1817年首次从硫酸铅室泥中发现。硒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认为是一种毒性很大的元素,甚至认为是一种致癌源。直到1957年才认识到它是动物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60年代以来,硒的生物学作用逐渐被认识。它作为谷优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成份,参加机体的物质能量代谢,并具有抗肿瘤作用,能抑制实验动物自发性、移植性及化学致癌剂或病毒诱发的肿瘤。近年来,硒与癌症的关系研究越来越引起人们广泛的兴趣和注意。本文就有关的流行病…  相似文献   

9.
<正> 莱姆病(Lyme Disease,LD)是一种新近认识的动物源性、蜱传伯氏疏螺旋体(Borre-lia burgdorferi,BB)感染症,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和人兽共患病。由于1975年本病在美国康涅狄格州的Lyme镇被首次发现和证实而得名。莱姆病临床上表现为皮肤、心脏、神经及关节等脏器多系统受损,后果严重。莱姆在全球都有分布,已成为我国和世界新发现的一种重要传染病。  相似文献   

10.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急性传染病,1957年新西兰首次报道,1985年分离出柯萨奇病毒,1959年以手足口病命名。早期发现的手足口病病原体主要是Cox16型,1969年EV71在美国被首次确认,以后两者交替出现,每2~3年可造成一次流行。现在手足口病以Cox16和EV71型感染多见。  相似文献   

11.
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病学研究概况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肾综合征出血热 (HFRS)是汉坦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临床以急性起病发热、出血、低血压和肾脏损害等为特征。 1 976年南朝鲜李镐汪等首次从疫区黑线姬鼠的肺组织中发现朝鲜出血热病毒抗原 ,1 978年分离到病毒 ;因携带 HFRS病毒的野鼠捕自汉城以北的汉坦河畔 ,故命名为汉坦病毒(Hantaan virus)。 1 981年我国也分离出 HFRS病毒。病原的成功分离使得对 HFRS病毒感染的研究取得了巨大的进展。1病原学HFRS病原归类于布尼亚病毒科 ,汉坦病毒(HV)属。汉坦病毒 (Hantavirus)是布尼亚病毒科(Bunyaviridae)中独立的一个属 ,包括 1 0…  相似文献   

12.
埃博拉病毒     
《医学动物防制》2014,(11):F0004-F0004
埃博拉(Ebola)病毒以非洲刚果民主共和国的埃博拉河命名(该国旧称扎伊尔),是一种能引起人类和灵长类动物产生埃博拉出血热的烈性传染病病毒,有很高的死亡率.致死原因主要为中风、心肌梗塞、低血容量休克或多发性器官衰竭。埃博拉被列为生物安全第四级病毒,也同时被视为是生物恐怖主义的工具之一。埃博拉病毒疫情自2014年2月在几内亚爆发以来,已经迅速蔓延至利比里亚等其他3个西非国家,这是自1976年该病毒首次在匠4果出现以来最严重的一次。  相似文献   

13.
新发现的传染病的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新发现的传染病有40多种,其特点是:①病毒是主要病原体;②相当部分是动物源性传染病;③人群对新传染病缺乏免疫力;④缺乏特效治疗和免疫预防;⑤新传染病给社会做成一定恐慌.  相似文献   

14.
艾滋病,1981年在美国首次发现和确认.全名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是人体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所导致的传染病. 艾滋病病毒HIV是一种能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病毒.  相似文献   

15.
猴痘是由猴痘病毒(Monkeypox virus)引起的一种通常发生在中非和西非的罕见的病毒性疾病。该病毒于1958年首先在哥本哈根的绿猴中发现,因此称之为猴痘病毒”。猴痘主要在动物中流行,偶尔也可以感染人类,导致人与人之间传播。1970年首次报道人类感染猴痘,1996年首次  相似文献   

16.
0引言 尼帕病毒性脑炎系由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种通过猪进行传播的尼帕病毒所引起的重症性脑炎。因为该病毒首先(1997年)从马来西亚Perak州Nipah(尼帕)城死亡病例中分离出来,故被命名为尼帕病毒(Nipahvirus)。迄今为止,本病主要发生在东南亚的马来西亚,并已有过明确的3次疫情暴发,且经查证该病现已扩散至其邻近的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我国与这些国家相距甚近,且具有有利于该类病毒传播的自然地理条件;此外,随着我国与这些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商贸往来日益频繁,尼帕病毒传入我国的可能性将会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17.
人类T细胞白血病病毒(HTLV)是一种外源性的反转录病毒。1980年Gallo小组首次从T细胞淋巴瘤病人分离出HTLV-Ⅰ;二年后,他们又从成人毛细胞白血病病人分离到了HTLV-Ⅱ;接着Montagnier在1983年、Gallo在1984年分别从淋巴腺病综合征及AIDS病人的T淋巴细胞培养中分离到AIDS病毒,并分别将其命名为LAV及HTLV-Ⅲ,最近该病毒被统一命名为HIV。实验表明,这三型  相似文献   

18.
肝炎是一种严重危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截止八十年代中期已相继发现了乙型肝炎病毒、甲型肝炎病毒、非甲非乙型肝炎病毒即丙型和戊型肝炎病毒与丁型肝炎病毒。在1995年下半年有两个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几乎同时发现了庚型肝炎病毒。美国Abbor实验室的Simons等研究人员从绢毛猴清中分离出三株病毒.命名为CBV—A、GBV—B、GBV—C。其中GBV—C可以引起人类肝炎。  相似文献   

19.
1929年首次在人体分离、鉴定出革兰氏阳性细菌—单核细胞增多性李司忒氏茵(Lister monocytogenes)。1940年建立了分类学的名称,属名依据Sir Spencer Lister命名,种名依据该菌感染动物后以自细胞增多为特征而命名。李氏菌广泛分布在自然界,已从健康和死亡的动物中分离到该菌,在水、土壤和植物中也易被发现。该菌感染牛和绵羊的主要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20.
艾滋病治疗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Human 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简称艾滋病,是一种由HIV病毒引起的全身性传染病,目前尚无有效的预防与治愈措施。自1981年美国首次发现艾滋病以来,该病在全世界迅速蔓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