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我们通过检测62例T1肾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液中的体液创伤反应指标和细胞免疫指标,探讨后腹腔镜手术对局限性肾癌患者早期免疫功能的影响. 对象与方法本组T1N0M0肾癌患者62例,随机分为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组(A组)和开放性肾癌根治术组(B组).A组31例,男19例,女12例,年龄32~77岁,平均56岁;体质量45.0~81.9 kg.  相似文献   

2.
<正>近年来,局限性肾癌(T1~2N0M0)的确诊比例显著增加[1]。Zhang等[2]报道T1b期肾癌(直径4~7 cm)占局限性肾癌的34.3%(1286/3748)。目前临床上对T1b期肾癌的治疗方式尚未形成统一标准,治疗方式的选择多取决于术者的手术经验。微创技术已经成为治疗局限性肾癌普遍使用的技术,微创的基本理念是通过较小的创伤,最少的出血及很短的手术时间来减轻患者的痛苦,让患者在短时间内恢复,从而取得较好的疗效[3]。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临床诊断为局限性肾癌病例中区域淋巴结转移情况. 方法 回顾性研究1999年10月至2007年12月267例诊断为局限性肾癌患者的资料.所有患者均通过CT扫描确定术前分期,采用AJCC2002年制定的TNM分期系统进行分期.分析术后病理证实有淋巴结转移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的特点及预后. 结果 267例临床诊断为局限性肾癌病例中有6例术后病理证实有区域淋巴结转移,其中T1aN1M0 1例,T1bN1M0 1例,T2N1M0 3例,T2N2M0 1例.6例均为透明细胞癌;核分级II级1例,Ⅲ级1例,Ⅳ级4例;肿瘤直径4~10 cm(平均7.7 cm);均为中央型肿物.清扫区域淋巴结后5例患者无瘤生存,1例于术后18个月死于复发转移. 结论 临床诊断为局限性肾癌病例病理证实为淋巴结转移者,多为高级别、中央型、体积较大的肾癌,区域淋巴结清扫后多数能无瘤生存.  相似文献   

4.
局限性肾癌是指2017年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TNM分期中T1~2N0M0期肾癌,临床分期为Ⅰ、Ⅱ期[1]。目前,肾切除术后仍有20%~30%的局限性肾癌患者会出现复发和转移[2]。因此,前期治疗中的规范操作对于预防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尤为重要。当前文献对肾癌复发危险因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解剖学、组织学、临床因素和分子标志物方面[3]。手术方式的选择和规范化操作可能会对肾癌的复发产生影响,本文对局限性肾癌术后复发与手术相关因素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文献总结。  相似文献   

5.
无症状肾癌(incidental renal cell carcinomas):无临床症状或体征,由B超或CT检查发的肾癌,既往称为"肾偶发癌".副瘤综合征(paraneoplastic syndromes):发生于肿瘤原发病灶和转移病灶以外由肿瘤引起的症候群,既往称为"肾癌的肾外表现".局限性肾癌(loca-lized renal cell carcinoma):2002年版AJCC的TNM分期中的T1~T2 N0M0期肾癌,临床分期为Ⅰ、Ⅱ期,习惯上称为"早期肾癌".局部进展性肾癌(locally advanced renal cell carci-noma):伴有区域淋巴结转移或(和)肾静脉瘤栓或(和)下腔静脉瘤栓或(和)肾上腺转移或肿瘤侵及肾周脂肪组织或(和)肾窦脂肪组织(但未超过肾周筋膜),无远处转移的肾癌,2002年版AJCC临床分期为Ⅲ期,既往称为"局部晚期肾癌".  相似文献   

6.
肾癌患者核素骨显像必要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肾癌患者核素骨显像检查的必要性.方法 行核素骨显像的肾癌患者152例.男106例,女46例.年龄11~86岁,平均56岁.肿瘤直径1.5~20.0 cm,平均6 cm.TNM和AJCC分期:I期88例,其中T1a47例、T1b41例;Ⅱ期38例;Ⅲ期16例,其中T3a10例、T3b6例;Ⅳ期10例.组织学分级高分化90例,中分化43例,低分化19例.应用Logistic回归对10项可能影响肾癌骨转移的临床病理学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52例患者中核素骨显像异常33例,其中骨转移22例(14.5%).126例局限性肾癌中发生骨转移11例(8.7%);16例局部进展性肾癌中发生骨转移5例(31.2%);10例转移性肾癌中发生骨转移6例(60%).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肾癌骨转移与临床分期相关,肾癌中有骨痛症状者骨转移率为40.9%(9/22).结论局限性肾癌(Ⅰ、Ⅱ期)患者不必常规行骨显像检查,有骨痛症状情况下可考虑使用;临床分期≥Ⅲ期者,不管有无骨痛症状均应考虑核素骨显像检查. 能影响肾癌骨转移的临床病理学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52例患者中核素骨显像异常33例,其中骨转移22例(14.5%).126 局限性肾癌中发生骨转移11例(8.7%);16例局部进展性肾癌中发生骨转移5例(31.2%);10例转移性肾癌中发生骨转移6例(60%).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肾癌骨转移与临床分期相关,肾癌中有骨痛症状者骨转移率为40.9%(9/22).结论局限性肾癌(Ⅰ、Ⅱ期)患者不必常规行骨显像检查,有骨痛症状情况下可考虑使用;临床分期≥Ⅲ期者,不管有无骨痛症状均应考虑核素骨显像检查. 能影响肾癌骨转移的临床病理学因素进行  相似文献   

7.
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肾癌)是起源于肾实质泌尿小管上皮系统的恶性肿瘤。由于肾癌晚期治愈率较低,因此早发现、早治疗尤其重要。肾癌对放疗、化疗等治疗方式不敏感,首选治疗方法是手术。肾部分切除术是治疗T1期肾癌的推荐术式[1]。肾癌发生于解剖性或功能性的孤立肾,或肾癌对侧肾存在某些良性疾病的早期肾癌,可行肾部分切除术。目前肾部分切除术的手术适应证已由之前的T1a期逐渐过渡到T1b,甚至T2期局限性肾肿瘤也可以行肾部分切除术。肾部分切除术治疗局限性肾癌较根治性肾切除和开放性手术对于术后肾功能的恢复以及术后并发症的预防等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本文就目前微创技术在肾癌手术中的应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Fas配体诱导淋巴细胞凋亡与肾癌免疫攻击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Fas配体 (FasL)诱导淋巴细胞凋亡与肾癌免疫攻击作用的关系。 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 4 4例肾癌组织FasL表达及肿瘤周围浸润淋巴细胞 (TIL)凋亡情况 ,并应用肾癌细胞株 786 0、GRC 1与JurkatT淋巴细胞共培养检测T细胞凋亡率。SP法检测Ki6 7表达 ,评价肾癌预后。 结果  (1) 4 4例肾癌组织FasL表达阳性率 4 6 .5 % ,高于正常肾组织的 2 3.2 % ,差别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随肾癌分期增加 ,FasL表达阳性率增加。肾癌FasL表达率与Ki6 7表达率呈显著正相关 (r =0 .93,P <0 .0 1)。 (2 )肾癌组织TIL凋亡率为 33.9% ,高于正常肾组织的3.5 % ,差别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肾癌FasL表达率与TIL凋亡率呈显著正相关 (r =0 .96 ,P <0 .0 1)。 (3) 786 0FasL表达率 18.6 % ,GRC 1表达率 2 .3% ,二者差别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Ju rkat细胞与 786 0细胞共培养的凋亡率 14 .9% ,与GRC 1共培养的凋亡率 1.3% ,二者差别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中和抗体NOK 2中和 786 0细胞FasL后 ,与之共培养的Jurkat细胞凋亡率显著减少 (P <0 .0 1)。 结论 肾癌组织FasL表达增高 ,以此诱导淋巴细胞凋亡 ,实现对宿主的免疫攻击。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治疗临床T1期肾癌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04年7月至2007年11月行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治疗临床T1期肾癌32例.结果 32例均无中转开放,平均手术时间192 min(100~305 min),平均出血量123 ml(50~500 ml),术后平均肠道恢复时间1 d(1~2 d),术后住院时间平均4.8 d(4~7 d),联合肾上腺切除4例.2例术中腹膜穿孔,1例术后发生皮下气肿.术后分期为T1N0M0 30例,T3aN0M0 2例,T4N0M0 1例.随访1~29个月,平均12个月,31例未发现肿瘤复发或转移,1例T4期患者术后10个月发生肿瘤局部复发和转移.结论 不宜行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的T1期肾癌患者可推荐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  相似文献   

10.
肾癌组织蛋白激酶C亚型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蛋白激酶C(PKC)的 3种亚型cPKCα、cPKCβⅡ 和aPKCζ在肾癌组织中表达的临床意义。 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和原位杂交技术检测 38例肾癌组织中PKC 3种亚型的表达。 结果 肾癌组织cPKCα、cPKCβⅡ 和aPKCζ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6 8.4%、34.2 %和 44 .7% ,其中T2~T4为 80 .9% ( 17 2 1)、42 .9% ( 9 2 1)和 5 7.1% ( 12 2 1)。T1 为 5 2 .9( 9 17)、2 3.5 % ( 4 17)和 2 9.4% ( 5 17) ,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G2 ~G3 为 83.3% ( 2 0 2 4)、41.7% ( 10 2 4)和 5 4.1% ( 13 2 4) ,G1 为42 .9% ( 6 14)、2 1.4% ( 3 14)和 2 8.6 % ( 4 14) ,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各种细胞类型的 3种PKC亚型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cPKCα阳性表达者 5年生存率为 45 .8% ( 11 2 4) ,明显低于cPKCα阴性者 81.8% ( 9 11)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 结论 cPKCα、cPKCβⅡ 和aPKCζ阳性表达与肾癌的临床分期、细胞分级及预后有关 ,与细胞类型无关。可作为判断肾癌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腔镜腹膜后与开放肾癌根治术治疗局限性肾癌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72例局限性肾癌患者,按手术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n=36)行开放性肾癌根治术,观察组(n=36)行腹腔镜腹膜后肾癌根治术.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肿瘤根治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  相似文献   

12.
450例肾细胞癌的临床回顾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肾细胞癌的临床特征、预后因素及诊治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2005年1月期间收治的450例肾细胞癌患者临床特征、诊疗方法和预后情况。结果:450例平均年龄54.2岁。术后病理检查提示透明细胞癌375例,颗粒细胞癌40例,其他类型肾细胞癌35例。临床分期为T1N0M0期267例,T2N0M0期142例,T3期以上(含T3期)41例,其中偶发肾癌263例,有症状肾癌187例。行肾癌根治性切除术372例,保留肾单位手术78例,其中静脉癌栓取出术8例,术后行α-干扰素治疗161例。平均随访时间37个月(4-60个月)。结论:B超、CT是目前早期诊断肾癌的重要手段;早期行根治性肾切除术仍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保留肾单位的肾部分切除术对局限性小肾癌是一项可供选择的手术方法,尤其适合于对侧并发肾脏疾病的患者;联合生物治疗对肾细胞癌晚期患者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局限性肾癌与局部进展性肾癌的代谢相关指标及迟发性性腺功能减退症发生情况,探讨其与肾癌进展的关系。方法选择自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期间到我院泌尿外科就诊的局限性及局部进展性肾癌患者68例,其中局限性肾癌患者44例,局部进展性肾癌患者24例,分别对各组患者的血红蛋白、肾功能、肝功能、血脂水平、性激素水平进行检测,并对两组患者进行勃起功能国际问卷-5量表(IIEF-5)及男性老龄化症状调查表(AMS)量表测评。结果局限性肾癌患者平均年龄(61.6±11.5)岁,局部进展性肾癌患者平均年龄(59.7±13.1)岁。局部进展性肾癌血红蛋白浓度较局限性肾癌患者显著下降[(132.66±28.27)vs.(148.90±16.81)g/L,P0.05];局部进展性肾癌孕激素[(0.54±0.24)ng/mL]、睾酮水平[(592.23±142.02)ng/dL]均较局限性肾癌患者[孕激素(0.38±0.26)ng/mL、睾酮(500.83±189.41)ng/dL]显著升高(P0.05),而肾功能、血脂水平及性激素等及IIEF-5、AMS评分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随肾癌进展,患者多伴随性激素水平改变,孕激素及雄激素升高可能参与肿瘤进展;迟发性性腺功能减退症发生与肾癌进展并无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4.
肾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约占所有恶性肿瘤的2%~3%,其发病率以每年2%的速度增长.仅2009年,全美新诊断肾癌患者达57760例,并有12980例患者因肾癌死亡[1].但随着人们健康意识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典型的以疼痛、血尿、腹部包块三联征为表现的肾癌已经非常少见,而早期肾癌尤其是体检发现的无症状的小肾癌越来越占主要地位.手术切除目前仍是局限性肾癌的最有效治疗手段,其手术方式包括根治性肾切除术和保留肾单位的手术.对于T1期肾癌,越来越多的医师倾向于选择保留肾单位的手术,而且长期随访也显示与根治性肾切除术相比,中长期存活率无明显差异.保留肾单位的手术包括肾部分切除术以及组织消融治疗,如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冷冻消融术、微波消融以及高能聚焦超声等.  相似文献   

15.
保留肾单位的手术治疗肾癌(附16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保留肾单位的手术治疗早期小肾癌的效果。方法 :行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肾癌 16例 ,其中双侧肾癌 2例 ,孤立肾肾癌 1例 ,对侧肾有病变或潜在功能受损肾癌 4例 ,对侧肾正常肾癌 9例。肿瘤平均直径 2 .8cm。 6例只行肿瘤切除术 ,10例行部分肾切除术。病理分期 :T110例 ,T2 6例。结果 :平均随访 5 2 .8个月 ,2例出现局部复发 ,1例死于肺部转移。生存时间 >8年 2例 ,>5年 8例 ,>3年 10例 ,>1年 15例。结论 :保留肾单位的手术是早期局限性肾癌的有效治疗方法 ,直径≤ 4cmT1~T2 期局限性肾癌是对侧肾正常的单侧肾癌保留肾单位手术的良好适应证  相似文献   

16.
Fas表达异常与肾癌免疫逃避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肾癌Fas表达异常与免疫逃避的关系及其调控。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 44例肾癌组织的Fas、Ki 67表达。以细胞因子诱导肾癌细胞株 786 0、GRC 1Fas表达 ,以Fas单克隆抗体 (FasAb)诱导其凋亡。结果  (1)肾癌组织Fas表达阳性率 (2 2 .8% )显著低于正常肾组织 (5 3 .8% ,P <0 .0 1)。肾癌Ki 67表达阳性率 3 2 .8%。肾癌Fas表达与Ki 67表达呈显著负相关 (r =-0 .62 ,P <0 .0 5 )。临床分期Ⅲ期、Ⅳ期患者Fas表达显著低于Ⅰ期 (P <0 .0 1)。(2 )IFN α、IFN γ均能显著提高肾癌细胞株 786 0、GRC 1的Fas表达 ,并促进FasAb介导的凋亡。IL 2、TNF α无此作用。TNF α能增强IFN α诱导的Fas表达 ,并增强FasAb介导的凋亡。结论 肾癌通过下调Fas表达实现免疫逃避。IFN γ、IFN α可通过上调肾癌细胞Fas表达促进Fas介导的凋亡。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腹腔镜肾癌根治术后联合DC-CIK细胞免疫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999年1月1日至2007年1月1日收治45例早期肾癌患者,临床分期T1~3N0~1M0,均行腹腔镜肾癌根治术,术后随机分为3组:DC-CIK治疗组(n=20),IFN-α治疗组(n=13),对照组(n=12).检测各组术前及免疫治疗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CD4CD25调节性T细胞,定期随访,比较各组治疗效果及其并发症.结果 DC-CIK组及IFN-α组免疫治疗后CD3、CD4、CD4/CD8比值较术前显著增加(P<0.05),CD4CD25较免疫治疗前降低(P<0.05),而DC-CIK组的毒副反应比IFN-α组明显减轻( P<0.05).长期随访表明免疫治疗组患者均存活,其中DC-CIK组无1例复发转移,IFN-α组1例复发转移,对照组4例复发转移并致其中3例死亡.免疫治疗组与对照组1年生存率无显著性差异(P>0. 05) ,但3、5 年生存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腹腔镜肾癌根治术是肾癌的主要治疗手段,术后免疫治疗对肾癌患者免疫状态有所改善,并可提高肾癌综合治疗效果.术后DC-CIK细胞免疫治疗与IFN-α免疫治疗对预防肾癌复发的效果相仿,但前者副作用较后者明显减轻.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利用树突状细胞呈递肿瘤抗原的特性提高细胞毒T淋巴细胞 (CTLs)对肾癌细胞的杀伤活性。 方法 肾细胞癌患者骨髓来源的有核细胞体外经GM CSF和IL 4诱导产生树突状细胞 ,负载肿瘤裂解物后诱导自体CTLs产生。用细胞毒试验和ELISA测定CTLs杀伤活性和细胞因子的分泌。 结果 肾癌患者自体来源的DC Tuly能 (1)增加CTLs增殖 ,16d时使T细胞增殖达 4 3倍 ;(2 )上调CTLs中CD3 和CD8 T细胞群 ;(3)诱导产生的CTLs对自体肾癌细胞具有高杀伤率 ,显著高于异体肾癌和异种肿瘤细胞 (P <0 .0 5 ) ;(4)上调TNF α分泌。 结论 DCs能呈递Tuly抗原。诱导产生抗原特异性CTLs,提示DC Tuly具有为肾癌患者制作疫苗和进行特异性CTLs过继免疫治疗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微血管侵犯在肾癌根治术后患者预后判断中的作用。 方法 选取局限性肾癌患者肾癌根治术后标本 70例。临床分期 :PT15例 ,PT2 5 0例 ,PT3 14例 ,PT41例 ;组织学分级 :G17例 ,G2 38例 ,G3 19例 ,G46例。 70例肿瘤平均直径 7.2cm。采用HE染色、弹力纤维染色、Schiff染色制片 ,观察肾癌微血管侵犯情况 ,并与分期、分级等病理因素进行比较研究。 结果 微血管侵犯者 2 4例 (34.3% ) ,其中出现转移 11例 (4 5 .8% ) ,死于肿瘤复发 7例 ,4例仍带瘤存活 ,死于其他疾病者 2例 ;4 6例无微血管侵犯者中出现转移 4例 (8.7% ) ,两组生存时间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微血管侵犯和肿瘤分期、分级、体积均相关 ,多因素分析表明 :微血管侵犯、肿瘤体积均是预测生存率的重要因素 ,微血管侵犯为影响患者预后的最重要的相关因素。 结论 微血管侵犯可作为局限性肾癌根治性肾切除术后重要的预后因素之一 ,并可作为肾癌常规临床病理检查的一种补充形式 ,按照有、无微血管侵犯作进一步分型 ,可为肾癌患者的预后提供更全面的预测。  相似文献   

20.
肾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约占所有恶性肿瘤的2%~3%[1].约1/3的肾癌患者在初诊时就已经发生转移,40%的局限性肾癌最终也会出现远处转移[2].转移性肾细胞癌(metastatic renal cell carcinoma, mRCC)的预后很差,5年生存率不到10%[3].肾癌对放疗和化疗不敏感,所以外科手术一直是肾癌积极有效的治疗手段,但对于mRCC患者手术只能作为姑息性治疗.20世纪90年代起,中、高剂量INF-α或(和)IL-2一直作为mRCC标准的一线治疗方案[4].后来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和雷帕霉素靶蛋白抑制剂的出现使mRCC进入靶向治疗时代,但耐药和毒副作用凸显出靶向药物的局限性.近年来,免疫治疗成为肿瘤治疗的热点,前期研究显示免疫治疗对mRCC患者已经初见成效.目前,免疫治疗主要包括细胞因子治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肿瘤疫苗治疗、过继细胞免疫治疗、抑制调节性T细胞治疗.现就mRCC免疫治疗的临床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