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研究ANXA7基因mRNA水平与神经胶质瘤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神经胶质瘤患者70例,健康对照组24例。提取脑组织mRNA,设计定量PCR引物与探针,经PCR扩增进行荧光定量分析。结果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24例正常脑组织ANXA7基因mRNA水平高于70例神经胶质瘤患者(p=0.001);同时高级别神经胶质瘤患者ANXA7基因mRNA水平低于低级别组(P=0.01)。最后我们采用DNA甲基化特异性PCR技术(MS-PCR)检测70例神经胶质瘤患者ANXA7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并与其mRNA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高甲基化组ANXA7基因mRNA水平显著低于低甲基化组(p=0.003)。结论 ANXA7基因表达降低与ANXA7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有一定相关性,与神经胶质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为疾病进展的早期监测提供分子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miRNA-449基因表达水平与神经胶质瘤的发生的相关性分析。方法选择神经胶质瘤患者66例(胶质瘤组),胶质瘤组再按分级分为2个亚组:低级别胶质瘤组(30例);高级别胶质瘤组(36例)。另选择颅内减压术脑外伤患者的正常脑组织标本10例为对照组。提取脑组织,经实时定量PCR扩增进行荧光定量分析miRNA-449基因表达,采用MS-PCR方法检测mi RNA-449甲基化水平。结果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脑组织miRNA-449基因表达水平高于胶质瘤组(P=0.000);高级别胶质瘤组miRNA-449基因表达水平低于低级别胶质瘤组(P=0.044)。对66例脑胶质瘤患者miRNA-449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进行检测,并与其表达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在高甲基化患者miRNA-449基因表达水平低于无甲基化患者(P=0.000 2)。结论 miRNA-449基因表达降低可能与miRNA-449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有一定相关性,且可能参与神经胶质瘤的发生发展,为疾病进展的早期监测提供分子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检测脑胶质瘤组织中候选抑癌基因ppENK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状态,探讨ppENK基因启动子的异常甲基化水平在脑胶质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以及与临床病理资料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ed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nPCR)方法和亚硫酸氢盐修饰后测序法(Bisulfite sequenc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BSP),检测32例脑胶质瘤组织和10例正常脑组织中ppENK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的甲基化状态.结果 脑胶质瘤组织中ppENK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率为40.6%(13/32),明显高于正常脑组织中ppENK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率0%(0/10),两者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5).在低级别(Ⅰ-Ⅱ级)组和高级别(Ⅲ- Ⅳ级)组脑胶质瘤中ppENK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率分别为21.1%(4/19)和69.2% (9/13),通过分析表明两者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06).结论 ppENK基因启动子的CpG岛在脑胶质瘤中存在高甲基化现象,可能与胶质瘤发生有关.ppENK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状态与胶质瘤病理分级有关,与年龄、性别、病理分型无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星形细胞胶质瘤患者IDH1基因突变分布与病理级别、预后的关系;探讨DNA甲基化是否为IDH1基因调控的模式之一.方法 直接测序法检测91例星形细胞胶质瘤组织样本中IDH1的突变分布;重亚硫酸盐测序法检测9例星形细胞胶质瘤中IDH1启动子DNA甲基化水平.结果 91例星形细胞胶质瘤患者中35例存在IDH1突变(38.5%),均为R132H突变.WHO Ⅰ级肿瘤中未检测到IDH1突变;WHOⅡ~Ⅳ级原发性星形细胞胶质瘤中IDH1突变率分别为70.6%、62.1%、12.5%,突变率与病理级别呈负相关(r=0.522,P<0.001);7例继发性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中有5例(71.4%)发生突变,突变类型与原发肿瘤一致.IDH1突变型胶质瘤患者中位生存期较IDH1野生型患者明显延长(P<0.05).9例胶质瘤患者IDH1启动子均未检测到DNA甲基化改变.结论 IDH1突变在星形细胞胶质瘤中发生频繁,是预后改善的指标;DNA甲基化可能未参与IDH1基因表达的调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RASSF1A抑癌基因在胶质瘤组织及脑正常组织中甲基化程度及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46例脑胶质瘤组织及6例脑正常组织采自手术患者。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CR)方法检测46例胶质瘤(其中包括星形细胞瘤19例,室管膜瘤16例,胶质母细胞瘤11例)及6例脑正常组织中RASSF1A基因甲基化状态。并对RASSF1甲基化发生率与临床各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1)46例脑胶质瘤组织DNA标本中RASSF1A基因甲基化发生率为65.2%(30/46);6例脑正常组织中RASSF1A基因启动子未发生甲基化;RASSF1A在胶质瘤和脑正常组织之间发生甲基化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7,P〈0.05)。在46例脑胶质瘤中RASSF1A有30例发生甲基化,其中低级别组14例(14/26),高级别组16例(16/20),两组之间甲基化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其中星形细胞瘤,室管膜瘤,胶质母细胞瘤甲基化发生频率分别为63.2%(12/19),68.8%(11/16),63.6%(7/11)。在各组之间甲基化发生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RASSF1A基因甲基化程度与脑胶质瘤病理分型、肿瘤大小之间无显著相关性。结论RASSF1A在胶质瘤中有甲基化发生,在脑正常组织中未发生甲基化,检测胶质瘤中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情况对临床判断肿瘤发生发展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甲基化特异高分辨率溶解曲线(Methylation sensitive high resolution melting curve,MS-HRM)定量检测胶质瘤MGM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的方法,用于指导胶质瘤患者术后化疗及预后判断。方法从标本库随机选取胶质瘤组织37例,提取DNA进行甲基化修饰,应用MS-HRM方法和甲基化特异性PCR(methylation specific PCR,MSP)进行MGMT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检测。结果 MSP方法检测显示部分甲基化标本29例(78.4%),较甲基化(13.5%)和未甲基化(8.1%)差异显著。MS-HRM发现MGM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水平在10%~25%和25%~50%的标本分别有14例(37.8%)和17例(49.5%)。结论成功建立MS-HRM检测胶质瘤MGMT启动子甲基化的方法,该方法特异性高、灵敏度强和可重复性,有望应用于临床胶质瘤MGMT启动子甲基化高通量定量检测,以指导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胶质瘤组织中富含半胱氨酸的酸性分泌性糖蛋白(SPARC)基因甲基化状态和mRNA表达水平及两者相关性。方法2008年3月至2011年12月收集98例胶质瘤组织标本和98例正常脑组织标本(颅脑损伤患者术中切取)以及胶质瘤细胞系LN229,提取DNA和RNA,利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检测SPARC基因甲基化状态;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SPARC基因mRNA表达水平。结果胶质瘤细胞系LN229中SPARC基因呈高度甲基化,其mRNA表达水平极低;去甲基化处理后,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胶质瘤组织中SPARC基因甲基化率(70.4%,69/98)明显高于正常脑组织(21.4%,21/98;P〈0.01),但其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正常脑组织(P〈0.01)。而且随着胶质瘤级别的增加,胶质瘤组织中SPARC基因甲基化率明显呈升高(P〈0.05),但其mRNA表达水平却明显降低(P〈0.01)。伴有SPARC基因甲基化的胶质瘤组织SPARC基因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非甲基化胶质瘤组织(P〈0.01)。然而,伴有SPARC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的胶质瘤患者生存期与非甲基化患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胶质瘤组织中SPARC基因呈高甲基化状态,其mRNA呈低水平表达;SPARC基因mRNA表达水平受其甲基化的影响;SPARC基因高甲基化可能与胶质瘤的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脑胶质瘤SOX7基因的甲基化状态及其与病人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3年6月至2015年1月手术切除的胶质瘤标本131例,另取颅脑损伤内减压术中切除的正常脑组织标本32例作为对照。应用甲基化特异PCR及RT-PCR方法检测SOX7基因的甲基化状态及mRNA表达水平。采用Kplan-Meier法分析生存曲线。结果 胶质瘤SOX7基因甲基化率(71.8%,94/131)明显高于正常脑组织(32.4%,11/34;P<0.05)。高级别胶质瘤SOX7甲基化率(81.01%,64/79)明显高于低级别胶质瘤(57.69%,30/52)。胶质瘤SOX7 mRNA水平明显低于正常脑组织(P<0.05)。SOX7基因甲基化组生存期较非甲基化组明显缩短(P<0.01)。结论 胶质瘤SOX7基因甲基化率升高,SOX7在胶质瘤中表达水平下调,SOX7基因的甲基化状态与病人生存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脑胶质瘤中异柠檬酸脱氢酶1(isocitrate dehydrogenases 1,IDH1)突变和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O6-methylguanine-DNA methyltransferase,MGM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及二者之间的关联性。方法收集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脑胶质瘤组织133例,采用巢式甲基化特异性PCR(nested methylation-specific PCR,n MSP)法和甲基化特异性PCR(methylation specific PCR,MSP)法联合变性高效液相色谱分析(denaturing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DHPLC)法检测脑胶质瘤中的MGM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情况,直接测序法检测脑胶质瘤中IDH1基因的突变情况。采用χ2检验进行IDH1突变和MGM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关联度的统计分析。结果 133例脑胶质瘤患者中MGM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88例(66.17%),IDH1突变62例(46.62%)。IDH1突变和MGM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存在关联(P=0.01)。结论脑胶质瘤中IDH1突变和MGM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之间关联显著,提示两者在脑胶质瘤的发生发展中可能存在相互调节的作用;IDH1突变和MGM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是脑胶质瘤的重要疾病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0.
胶质瘤中Axin基因点突变检测及表达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检测胶质瘤中Axin基因的点突变及其表达情况,初步探讨Axin与胶质瘤发生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技术及DNA测序方法检测Axin基因外显子8,9及10在28例胶质瘤中的突变情况;同时对上述胶质瘤及正常脑组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在28例胶质瘤组织中Axin的第10个外显子共有6例样本(21.4%)3处发生了错义突变;3例3处发生了同义突变;28例胶质瘤中8例(28.6%)Axin表达阳性,正常脑组织中神经元表达阳性,神经胶质细胞表达阴性,检测到突变的样本中1例表达阳性。结论 Axin基因的点突变可能参与胶质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患者的雄激素受体(AR)基因启动子区Cp G岛甲基化状态和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从分子水平探讨VCI与AR基因启动子高甲基化、HCY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脑卒中慢性期的VCI患者46例组成病例组,随机选取年龄相同的健康人92例组成对照组。MSP法和RT-PCR法检测研究对象AR启动子区Cp G岛的甲基化状态及mRNA表达水平,采用酶转换免疫法检测HCY水平。结果 VCI患者中甲基化率为71.74%,对照组患者中甲基化率为19.57%,病例组与对照组甲基化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CI组患者较对照组患者AR基因mRNA表达缺失5.24倍,两组患者AR基因mRNA表达缺失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HCY水平为14.73±5.31,对照组为7.12±4.19,病例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R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程度与HCY相关系数为r=0.53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HCY水平升高,病例组甲基化程度亦递次升高。结论 AR基因启动子区高甲基化与VCI发病相关;高HCY水平与AR基因启动子区高甲基化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高龄颈动脉狭窄患者施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至2011年5月间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介入放射诊疗中心实施脑保护下血管内支架置入治疗22例超高龄颈动脉狭窄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6例,女6例,年龄80-85岁,平均81.8岁.21例单侧颈动脉狭窄放置1枚支架;1例左侧颈动脉狭窄合并左椎动脉狭窄同时进行了治疗,分析患者的疗效及并发症等.结果 在围手术期内出现严重并发症2例,术中出血1例,1例术后10小时出现心跳骤停,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9.1%,高于可以接受的6%,对所有病例随访3-18个月(平均7个月),按mRS评分0分20例,7分1例,无一例出现新发神经功能障碍.结论 高龄患者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还需进一步评价.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LVIS支架辅助栓塞颅内动脉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应用LVIS支架辅助栓塞治疗20例患者的颅内动脉瘤20个。并对其临床资料、血管内治疗方法及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Raymond分级评价动脉瘤栓塞程度,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估其预后效果。结果所有患者支架释放满意。术后即刻造影见Raymond分级Ⅰ级栓塞15例(75%),Ⅱ级栓塞4例(20%),Ⅲ级栓塞1例(5%)。经术后3~12月随访的18个动脉瘤中,均未见复发,其中16个动脉瘤影像学治愈(88.9%),2个瘤颈残留但稳定(11.1%)。在访的18位患者中15位预后良好(mRS:0-2分)。结论 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安全可行,可提高动脉瘤的栓塞率和降低复发率,远期临床效果还有待大样本随访和临床经验的总结。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脑出血恢复期患者内分泌激素变化情况.方法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90例脑出血患者发病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周围静脉血中FT3、FT4、TSH、GH、ACTH、Cor、PRL、T、E2、FSH、LH、P的浓度.分析内分泌异常的发生率及其与出血量、有无并发症及恢复时间的关系.结果 内分泌激素异常在发病后3个月时发生率11.1%,6个月时发生率8.9%,12个月时发生率7.8%.随着恢复时间的延长逐渐下降,出血量越大分泌异常发生率越高,发病当时有并发症者恢复期内分泌激素异常发病率高.结论 脑出血恢复期内分泌异常有一定的发生率,有必要对恢复期患者进行常规的内分泌激素水平检查,并用于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卒中后抑郁(PSD)2周及3个月的患病率与相关因素.方法 对257例急性卒中患者进行2周及3个月前瞻性随访,调查卒中2周及3个月PSD患病率及相关因素.结果 卒中2周PSD患病率为32.59%,其中轻型抑郁20.92%,重型抑郁11.67%.卒中3个月PSD患病率为42.68%,其中轻型抑郁19.87%,重型抑郁22.81%.卒中2周PSD相关因素是人格特质中的内向特质(P=0.000)、是否合并有糖尿病(P=0.000)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P=0.000).卒中3个月PSD相关因素是急性期已经诊断PSD(P =0.000)及前循环卒中(P=0.04).结论 PSD患病率较高.卒中2周PSD发生与内向人格特质、合并糖尿病及神经缺损有关,3个月发生与急性期PSD及前循环卒中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软通道及硬通道微创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安全性。方法 2012年4月至2014年3月,在我院收治的78例首次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中进行了单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患者或接受软通道或硬通道微创手术,每组各39例。主要观察指标: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治疗后3个月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lasgow Outcome Scale,GOS)与死亡率。结果两组在90 d颅内积气的发生率(0.00% vs 0.00%,P=1.00)、再发出血的发生率(5.13%vs 7.69%,P=0.664)、继发颅内血肿的发生率(2.56% vs 5.13%,P=0.556)、颅内感染的发生率(0.00% vs 0.00%,P=1.00)、脑脊液漏的发生率(2.56% vs 2.56%,P=1.000)、死亡率(2.56% vs 2.56%,P=1.000)及治疗后3个月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P=0.993)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软、硬通道微创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均疗效确切,治疗效果相同。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房颤是否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尿激酶溶栓疗效产生影响及对于合并房颤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是否给予尿激酶溶栓治疗.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从2006年4月到2012年1月连续收集发病6小时内给予尿激酶溶栓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合并房颤将符合入选标准的病例分为两组:房颤组(26例)和无房颤组(60例).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改良的Rankin量表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房颤组与无房颤组溶栓治疗后7d溶栓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7.7% vs 56.7%,P>0.05).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后90 d,房颤组57.7%的病人功能恢复好,无房颤组65.0%的病人功能恢复好,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房颤组颅内出血的发生率、症状性颅内出血的发生率及死亡率均较高,但与无房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合并房颤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与无合并房颤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均可以从溶栓中获益,房颤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尿激酶溶栓疗效无显著影响,合并房颤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予尿激酶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椎动脉优势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首次发作眩晕并行MRA检查证实一侧椎动脉优势的后循环缺血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加阿托伐他汀钙片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软胶囊,治疗14 d后观察眩晕缓解程度、TCD血流异常率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1%,对照组总有效率65.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经治疗后基底动脉TCD异常率均有下降,其中治疗组(47.4%)与对照组(57.9%)相比较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椎动脉优势型眩晕有显著疗效且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系统评价尼莫地平联合依达拉奉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严格按照纳入、排除标准,检索PubMed、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EMbase、CNKI、VIP、Wanfang Data及CBM中关于尼莫地平联合依达拉奉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随机对照试验(RCT),采用RevMan 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8篇文献,包括610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尼莫地平联合依达拉奉治疗组在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OR=3.15,95%CI:2.06~4.83);治疗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血肿、水肿带体积均显著降低(P0.05),但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血肿、水肿带体积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血肿体积较对照组降低显著(SMD=-5.14,95%CI:-5.83~-4.45)。结论尼莫地平联合依达拉奉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疗效显著,能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有效减少颅内血肿及周围水肿体积。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高原地区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死亡率和死亡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西藏军区总院2007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367例高原地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病例资料,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引起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 患者入院3个月的总死亡率为22%(80/367).患者受伤至入院时间(OR=1.805),入院时GCS评分(OR =1.991)、孔对光反射情况(OR =2.033)和头颅CT显示的中线移位程度(OR =1.717)为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患者性别、年龄和居住地海拔高度对于死亡率的影响未显示出统计学意义.结论 本研究分析了高原地区重型颅脑损伤死亡的危险因素.受伤至入院时间较长、入院GCS评分低、双侧瞳孔散大或CT显示中线移位>10 mm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死亡率高.这些发现有利于制定临床治疗方案,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