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肩胛背神经卡压:不典型胸廓出口综合征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报告10例20侧肩胛背神经和胸长神经的解剖学研究及34例肩胛背神经卡压的临床病例。解剖观察发现肩胛背神经的起始段常和胸长神经合干,由前内侧向后外侧从中斜角肌中穿过,此处常有腱性组织,和胸长神经分开后,有分支走向肩部和腋下,并可再发分支加入胸长神经。肩胛背神经起始部卡压在临床上可引起颈肩背部的不适和酸痛,手术治疗时观察到切断前中斜角肌后可使肩胛背神经的压迫得到缓解或解除,要彻底减压需切断肩胛背神经浅层的全部中斜角肌及其腱性组织。22例患者作24侧手术治疗,19例患者20侧完全或大部分解除了症状。  相似文献   

2.
肩胛背神经合并胸长神经卡压的解剖学和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肩胛背神经合并胸长神经卡压的机理及其诊断和治疗。方法:解剖20侧陈旧性成人尸体的C5神经,观察肩胛背神经和胸长神经的起点及其走行过程中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分析16例肩胛背神经合并胸长神经卡压征的诊断,治疗及效果。结果:肩胛背神经与胸长神经起始段合干者70%,两神经合干后穿入中斜角肌在C5起点处的腱性组织,6例患者痛点局封后2例效果不佳改手术治疗,12例手术治疗后随访4个月-8年,8例症状全部消失,3例疗效不佳,1例较术前加重,结论:两神经合干穿入中斜角肌在C5起点的腱性组织,是两神经同时受卡压的解剖学基础,手术治疗的疗效明显优于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3.
肩胛背神经卡压征32例的临床治疗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观察肩胛背神经的局部解剖、分析肩胛背神经被卡压的因素及其治疗方法。方法对30具60侧陈旧性成人尸体进行解剖学观察,观察肩胛背神经的起点、行径及与周边的关系。分析32例肩胛背神经卡压征的治疗方法及随访结果。结果肩胛背神经的起始段常和胸长神经合干,由前内侧向后外侧从中斜角肌中穿过,此处常有腱性组织包绕,与胸长神经分开走行后,发出分支至肩胛部和腋下。32例中均作保守治疗,23例24侧疗效较好。7例8侧保守治疗无效,改作手术治疗,术后随访3个月至2年,症状完全或基本解除。结论肩胛背神经卡压大部分包括于胸廓出口综合征中,但也可以单独出现。治疗以局部封闭为首选,症状严重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4.
骨间前神经卡压征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对手术后骨间前神经卡压征患者的随访 ,总结该病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对 5例骨间前神经卡压征患者 ,在保守治疗无效后行神经松解术 ,3例行卡压神经的异常纤维束带切断术及神经外膜松解术 ,2例行神经外膜松解术。结果  5例患者均得到术后 1年的随访 ,以最后 1次的随访结果为准。 4例患者的拇长屈肌、示指指深屈肌、旋前方肌的肌力恢复到M4,但有 1例未见恢复。该例再行功能重建术 ,手部功能亦得到恢复。结论 前骨间神经卡压征是少见病 ,常易误诊 ,一旦确诊 ,经保守治疗无效 ,以神经松解术治疗为佳。  相似文献   

5.
胸长神经卡压一例报告杨建安,曹体贵,曹卫华,凌峰有丛损伤如出现翼状肩畸形,常提示臂丛上干的根性撕脱伤,我院于1993年7月收治l例臂丛神经损伤,有翼状肩畸形,经手术探查发现臂丛上干行走变异,阳长神经卡压;手术松解后,翼状肩畸形消失,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6.
肩胛上神经卡压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 讨论肩胛上神经卡压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近 6年来收治的 2 4例肩胛上神经卡压的病史进行分析 ,发现患者在肩外展起始 30°时 ,冈上、下肌肌力明显下降 ;同时双上肢在伸直位、肩关节前屈 90°位 ,交叉于胸前时可诱发肩胛部疼痛 ;此两点为肩胛上神经卡压的特殊体征。肌电图检查显示肩胛上神经慢性损伤。 2 1例于肩胛切迹处痛点作局部封闭治疗。 3例手术治疗 ,切断肩胛横韧带。结果 保守疗法中 7例失访 ,14例获 6个月以上的随访 ,有效率达 5 7.14 % ,其中 3例因无效后期改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 6例 ,术后随访 6个月以上 ,症状完全消失 ,但肌萎缩均无明显改善 ,未发现有复发者。结论 颈肩痛患者系肩胛上神经卡压引起并不罕见 ,一旦确诊 ,可先于肩胛切迹处压痛点处作封闭治疗 ;如无显著效果 ,或出现明显肌萎缩者 ,应采取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7.
肩胛背神经卡压致颈肩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颈肩痛是临床常见的疾病,常将本病按颈椎病、颈肩背肌筋膜综合症、肩周炎等治疗,但部分病例则疗效欠佳。Kessler Nikolai、陈德松等先后提出周围神经卡压性疾病(肩胛背神经卡压)的概念。我科自2002年以来采用神经阻滞加强刺激手法松解对29例肩胛背神经卡压患者进行治疗,获得了满意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肩胛上神经卡压综合征的最佳人路。方法2000年1月~2003年6月.共收治肩胛上神经卡压综合征患者8例。男2例,女6例,年龄21~53岁。病程6个月~3年。均采用后入路切断肩胛上磺韧带松解肩胛上神经的手术方法。观察患者术后症状,肌力、肌肉萎缩的恢复情况。结果8例术后1周颈肩部疼痛均消失,肩外展、外旋及开始30。外展肌力恢复至5级.于术后1、6、12及16个月随访,症状未见复发,但肌肉萎缩无明显改善。结论后入路手术方法简便且不影响外形,肩胛£神经卡压只局限在肩胛切迹处应选择后入路手术。  相似文献   

9.
贾松 《中国骨伤》2003,16(9):555-555
肩胛上神经在肩胛切迹处受到压迫而产生的一系列临床症状称为肩胛上神经卡压综合征.该病以肩胛切迹处明显压痛为主要症状.临床局封治疗,虽有一定疗效,但治愈率低,且易复发.自1997年以来共收治临床症状典型病人21例,采用神经阻滞水针刀松解术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松解治疗肩胛上神经卡压的技术与疗效. 方法 2008年2月至2011年2月共收治肩胛上神经卡压病例9例,其中肩胛切迹肩胛横韧带卡压4例,肩胛盂切迹囊肿卡压5例,其中“双卡”1例.患者术前均表现为冈上肌或(和)冈下肌弱,或萎缩等肩胛上神经卡压征象,术前依据MRI、EMG等初步定位,均采用关节镜下肩胛横韧带松解或囊肿切除术,分别松解肩胛上神经位于肩胛切迹与冈盂切迹的卡压. 结果 术后随访3个月~3年,平均10个月,患者不适症状消失,肌肉萎缩部分改善,肌力基本恢复. 结论 关节镜下肩胛上神经卡压松解是有效、微创的方法,恢复快.  相似文献   

11.
肩胛上神经卡压的手术治疗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泽良 《颈腰痛杂志》1997,18(4):254-255
肩胛上神经卡压症是指肩胛上神经在穿越肩胛切迹处受压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本病少见,文献报道不多。临床上又常误诊为肩周炎、颈椎病等。肩肥上神经卡压涉及手术治疗者更少。陈德松[1]在其综述中也仅引用了国外资料,且是在全麻下进行手术。作者采用臂丛阻滞局部浸润麻醉进行神经松解术,6例均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男3例,女3例。年龄23~62岁,平均43岁。于部1例,工人4例,农民1例。右侧患病5例,左侧1例,本组无双侧或相继发病。肩部撞击伤2例,上肢活动过度、长期劳累劳损2例;腕部Smith骨折1例,风寒侵袭1…  相似文献   

12.
肩胛上神经卡压征近年有较多的报道,一些学者在基础和临床两方面进行了研究,为了弥补某些方面的不足,我们曾在成人上肢标本上对肩胛上神经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进行了观测,在此基础上,用封闭疗法治疗肩胛上神经卡压征11例11肩,取得了较好的结果,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11例11肩,男7例,女4例,年龄24~65岁,平均38.7岁,右侧8例,左侧3例,发病时间1~9个月,平均3个月.11例均有后肩胛部疼  相似文献   

13.
肩胛上神经卡压综合征的诊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讨论肩胛上神经卡压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对近10年来收治的12例肩胛上神经卡压的病史进行分析,6例于肩胛切迹痛点处作封闭治疗,8例手术治疗,其中2例行肩胛切迹成形术,6例行神经松解术.结果保守治疗6例中4例有效,有效率66.7%,其中2例无效后改作手术治疗;手术治疗8例,随访2~3年,症状完全消失,肌力较术前增加Ⅱ~Ⅲ级,未发现有复发者,但肌肉萎缩无明显改善.结论颈肩痛患者应考虑本病的存在.早期保守疗法可使部分患者治愈,如治疗2个月无效,或出现明显肌肉萎缩,应积极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讨论肩胛上神经卡压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 对近10年来收治的12例肩胛上神经卡压的病史进行分析,6例于肩胛切迹痛点处作封闭治疗,8例手术治疗,其中2例行肩胛切迹成形术,6例行神经松解术。结果 保守治疗6例中4例有效,有效率66.7%,其中2例无效后改作手术治疗;手术治疗8例,随访2~3年,症状完全消失,肌力较术前增加Ⅱ~Ⅲ级,未发现有复发,但肌肉萎缩无明显改善。结论 颈肩痛患应考虑本病的存在。早期保守疗法可使部分患治愈,如治疗2个月无效,或出现明显肌肉萎缩,应积极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创伤继发臂丛神经急性卡压征的病因、症状与体征、治疗及预后。方法  12例因创伤引起肩锁区肿胀、瘀血、压痛、畸形外 ,肩锁区存在搏动感及血管杂音 ;臂丛下干支配区感觉及 /或功能障碍。伴肋骨、锁骨、多处骨折 7例 ;锁骨下血管损伤 (破裂、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 ) 9例 ,血肿 3例。诊断为创伤继发臂丛神经急性卡压征。采用假性动脉瘤切除动脉直接缝合或静脉移植 3例 ,血管吻合、修补术 4例 ,血管结扎 2例 ,血肿去除 3例。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 8例 ,臂丛神经松解术 12例。结果  12例术后平均随访 2 6个月 ,患侧的桡动脉搏动良好 ,肩胛带骨折已骨性愈合。臂丛神经功能恢复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1] :优 11例 ,可 1例。结论 创伤继发臂丛神经急性卡压的病例起病急 ,在伤后 2~ 3h或 1~ 2d内发生。除有臂丛神经损伤症状外 ,还伴有肩胛带骨折及锁骨下血管损伤。早期手术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6.
四肢神经卡压征的微创手术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介绍应用微创手术对四肢神经卡压征作神经松解术的特点及疗效。方法 对84例患者,4种神经卡压征(臂丛神经血管受压征、腕管综合征、肘管综合征和腓总神经卡压)在神经卡压部位作长3~5cm的小切口,用小直角拉钩的牵拉,潜行切断腕掌侧支持带、肘管及腓管,并扩大受压神经的显露部分。在放大6倍头戴式放大镜下对受压神经作神经外膜松解术。结果 术后随访3至24个月。21例臂丛神经血管受压征,17例有明显改善,2例轻度改善,2例无改善。25例肘管综合征中5例完全恢复,18例明显改善,2例未恢复。27例腕管综合征中11例症状完全消失,16例症状明显改善。11例腓总神经卡压征,6例明显改善,3例部分改善;2例未恢复。结论 小切口及利用显微外科技术作神经外膜松解术是治疗四肢神经卡压征的一种好方法。  相似文献   

17.
本院近年来收治翼状肩胛二例 ,应用碳纤维及人工韧带作肋骨肩胛骨固定术[1] ,经 1~ 2年随访 ,固定效果良好 ,患者均感满意 ,报告如下。1 病例介绍 例 1,男 ,2 0岁。骑摩托车撞伤 ,左肩外展位落地 ,锁骨骨折。经治疗 ,锁骨骨折愈合 ,但患者肩活动受限 ,肩胛骨隆起。入院检查 :患侧斜方肌、冈上肌轻度萎缩 ,肩外展 80°,肩上举受限。嘱患者作肩胸关节活动时 ,呈明显的翼状肩胛。检查者用力固定患侧肩胛骨时 ,上举功能可达正常范围。肌电图检查 :肩背部以及胸壁肌肉的支配神经未受损。例 2 ,男 ,2 5岁。 2年前摔倒右手掌着地 ,致肘关节脱位…  相似文献   

18.
颈、肩、背痛是临床的常见症状,常因斜方肌劳损、骨质增生、颈椎病、肩周炎等疾病引起。以往常选择推拿、颈椎牵引等保守疗法,或颈椎间盘摘除术治疗。1995年,Chen等[1]提出肩胛背神经卡压是引起颈肩痛的主要原因之一。1999年起,我院共治疗26例以颈、肩、背痛为主要表现的肩胛背神经卡压征患者,经保守和手术治疗后疗效满意。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共26例,男12例,女14例;年龄26~61岁,平均41岁。单侧病变23例,双侧病变3例。病程2个月~8年。症状:颈肩背部酸痛、不适。19例影响睡眠,15例在阴雨天、冬天及劳累后症状加重。肩或肢体麻木…  相似文献   

19.
肩胛背神经卡压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观察并分析腱性纤维束是否为造成肩胛背神经卡压的主要因素。方法:在32侧成人尸体标本上,观测肩肿背神经的起源、走行、分支、分布及其与中斜角肌的解剖关系。结果:肩胛背神经75%(24/32)从C5神经根发出;由前内侧向后外侧从中斜角肌穿过,其长度为1.2±0.3cm,在其内侧缘有大部分键性纤维组织存在。该神经除发出2~5支肌支外,另有25%(8/32)还发出细小分支走向肩背部。结论:中斜角肌内侧缘的限性结构特点是造成肩胛背神经卡压的形态学基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骨间后神经卡压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对17例骨间后神经卡压征患者采用显微外科技术进行神经减压松解术.结果术后平均随访8个月,前臂伸肌肌力及肌电图检查均恢复正常.结论显微外科技术是治疗骨间后神经卡压综合征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