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眼科门诊医院感染的预防和管理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目的 分析眼科门诊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提出对策,有效管理和预防医院感染。方法 根据患者就诊程序,制定一系列感染控制措施,加强消毒隔离和卫生宣教。结果 眼科门诊末发生医院感染。结论 合理管理门诊患者流动,加强消毒隔离和健康教育,可以有效控制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2.
近两年来,我们加强了眼科门诊的医院感染管理与控制工作,无医院感染发生.具体做法:1 完善制度有章可循完善了眼科门诊工作、消毒隔离、器械清洗与消毒、一次性用品使用管理、医疗废物处置管理制度等;科室成立了科主任为组长的监控小组,按要求定期进行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卫生、紫外线强度等的监测. 相似文献
3.
4.
我院眼科门诊患者流量大,病情各异,各种急性眼部感染性疾病患者均与一般患者同时就诊,极易造成患者之间、医患之间及其他健康人员之间的交叉感染,为有效控制医院感染,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5.
门诊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院的第一窗口,直接承担就医者的诊断、治疗、预防和保健任务[1].我院门诊病人流量大,患者之间、患者与医护人员及其它健康人员之间存在着交叉感染的危险.因此加强眼科门诊医院感染的管理是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门诊医院感染风险相关因素,探讨控制门诊医院感染的管理措施,以达到降低医院感染的目的。方法对2012年1月-2013年12月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门诊环境卫生清洁、手卫生、通风、诊疗流程的状况,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进行研究,通过比较该院新门诊楼启用前后医院感染管理措施的变化,探讨门诊医院感染风险因素及管理对策。结果门诊通过环境保洁与手卫生降低经接触传播疾病的风险,通过通风与预检分诊降低经空气传播疾病的发生;新门诊楼启用后,环境硬件条件明显改善,通过加强医院感染管理,环境卫生满意度由80.17%提高至93.22%,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由11.65%提高至82.85%,预检分诊制度及就诊流程优化减少了患者聚集和流动,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的风险。结论在改善医院硬件条件的基础上,通过管理手段提高保洁质量和手卫生依从性、优化就医流程、开展健康宣教等,均是有效控制门诊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因素分析与管理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为了降低口腔科门诊血源性感染发生,探讨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的发生因素及控制措施。[方法]针对口腔科门诊发生医院感染原因,采取相应的管理对策。[结果]通过建立健全口腔科门诊各项管理规章制度,严格执行技术操作规程,实行标准预防隔离原则,确保口腔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质量等综合方法的实施,就能降低口腔科门诊血源性感染发生。[结论]医务人员严格自身职业防护、增强消毒隔离无菌观念意识、规范诊疗操作,对预防口腔科的医院感染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8.
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因素分析与管理对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为了降低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发生,探讨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的发生因素及控制措施.方法 针对口腔科门诊发生医院感染的因素,提出了相应的管理控制措施.结果 通过建立健全口腔科门诊各项管理规章制度,严格执行操作规范,加强医护人员知识培训、职业防护、口腔门诊环境消毒管理、器械消毒管理、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分类收集医疗废物.就能降低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发生.结论 通过落实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管理对策,有效降低了医院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9.
眼科手术病例居多,引起医院感染因素也多,若无有效的预防及控制措施,轻者造成眼部感染,重者发生眼内炎,甚至摘除眼球,将会给患者带来莫大的痛苦,因此,重视眼科医院感染控制,确保医疗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杨梅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21):4538-4539
目的为了降低口腔科门诊医源性感染的发生,探讨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的发生因素及控制措施。方法分析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管理对策。结果通过建立健全口腔科各项管理规章制度,严格技术操作规范,加强医护人员知识培训、职业防护、口腔门诊环境消毒管理、器械消毒管理,规范分类收集医疗废物,能降低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发生。结论通过加强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各个环节的管理,有效地降低了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昌明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6)
眼科门诊人流量大,患者接受检查、治疗操作较多.而眼科许多的检查、治疗项目为侵入性,加强眼科门诊的感染管理极为重要.其管理措施:(1)环境的清洁消毒:保持诊室、治疗室、暗室的整洁,空气新鲜,定时通风换气;每日用紫外线进行空气消毒1次,每次1h.物体表面用500mg/L含氯消毒液进行擦拭,地面进行湿式清扫.(2)加强医疗器械的消毒:对于耐湿热的诊疗器械,尽量采用高压蒸汽灭菌,而不耐高压、高热的物品采用化学消毒剂浸泡消毒时,一定要注意消毒剂的有效浓度并保证消毒时间.消毒前要对器械进行彻底清洗,其中感染患者使用过的医疗器械执行消毒-冲洗-消毒或灭菌的双消毒方法,手术器械及物品必须做到一人一用一灭菌.对于不能用高压或浸泡消毒的物品如眼底镜、压陷式眼压计、遮眼板等每次使用后用75%的乙醇棉球擦拭,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 相似文献
12.
陈先梅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3):720
<正>在临床工作中,医务人员及医院感染监测人员对眼科暗室的消毒、灭菌与管理容易忽视,眼科暗室内的多种仪器是医务人员为患者进行检查、诊断、治疗使用,每天查房患者均集中在暗室,为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必须严格的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搞好眼科暗室的消毒与管理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眼科专业特点的分析,探讨适宜的医院感染管理办法以控制眼手术后的感染发生及防止眼传染病流行。 相似文献
14.
吴丽萍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4):726-727
目的 探讨引起眼科医院感染的因素及预防对策.方法 将60例医院感染患者作为观察组,按照1∶1比例选择同期未发生医院感染眼科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并对两组可能影响医院感染的因素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6个因素与医院感染有关,以医院感染为应变量,其他统计量作为自变量赋值后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筛选出4个主要危险因素:年龄≥60岁、接触性检查、侵入性操作、住院≥15d,OR值分别3.78、3.12、2.98、2.56.结论 眼科医院感染的因素复杂,应强化医院感染意识;准确和严格把握有创性操作的适应证;尽量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预防和控制口腔科门诊中的医院感染.方法 探讨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因素,积极采取措施.结果 经过净化环境、加强消毒、规范操作、严密防护、丰富知识、转变观念、合理布局、更新设备、落实制度及加强监管,口腔科门诊的医护技安全和诊疗质量得到了保障.结论 完善的措施能预防和控制口腔科门诊中的医院感染,保障医患双方健康.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门诊口腔科医院感染的因素及对策,降低门诊口腔科医院感染的发生,规范医院感染的有效控制措施。方法:针对门诊口腔科发生医院感染的因素,制订相对应的管理制度与防控措施。结果: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规范口腔科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结论:加强门诊口腔科的医院感染规范制度,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贺惠琴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21)
目的探讨综合医院结核病门诊医院感染因素,规范门诊医护人员及门诊的管理措施,以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方法门诊布局合理,医护人员实行标准预防的原则,佩戴医用防护口罩;在进行各种诊疗操作前后必须洗手,执行六步洗手法;加强患者的管理,维持诊室一医一患,对患者进行疾病知识健康指导,加强诊室消毒。结果提高了医护人员对结核病门诊控制医院感染重要性的认识并及时有效地发现结核病门诊感染管理工作的各种问题和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避免医院感染的发生。结论加强结核病门诊医院感染规范管理,为医护人员和患者及家属提供安全的就医环境。 相似文献
18.
于晓牧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8)
目的规范门诊人员及门诊重点科室的管理,以预防和控制门诊感染。方法根据各环节的工作特点采取有效措施,规范预检分诊,降低人员密度,做好医务人员手、门诊空气和物体表面的消毒管理;定期开展门诊感染知识的培训,加强监测及规章制度的落实,规范门诊感染工作的管理。结果提高了医护人员对控制医院门诊感染重要性的认识,并及时有效地发现门诊感染管理工作的各种问题和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从而避免医院感染的发生,为患者提供了清洁、安全的就医环境。结论规范门诊感染管理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9.
我院肠道门诊每年5月1日开诊,10月31日结束,年平均诊治病例约2 000人次.我们认真学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预防控制医院感染措施落实到位,至今未发生1起医院内交叉感染.现将具体措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