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总结Stanford A型夹层动脉瘤主动脉根部的处理经验。方法:2009年6月~2010年8月共14例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接受手术治疗。术前超声主动脉瓣无返流2例,轻度返流6例,中、重度返流6例。马凡综合征2例。深低温停循环选择性脑灌注下行全弓替换+支架象鼻手术。单纯升主动脉置换3例,Bentall术置换主动脉根部3例,8例行主动脉窦部置换成形、主动脉瓣交界悬吊。结果:13例患者康复出院,1例因脑部并发症死亡。3例肾功能不全。停循环时间为18~42min,平均(28.2±5.4)min;主动脉阻断时间为58~102min,平均(64.0±13.4)min;体外循环时间为153~282min,平均(185±27)min。13例患者术后复查至今,超声示主动脉瓣(包括人工机械瓣)无返流6例,微量返流2例,轻度返流3例,中度返流2例,无需外科处理。结论:根据夹层累及主动脉根部的严重程度不同,需采取不同的手术处理方式,积极消除假腔,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马方综合征合并主动脉根部瘤的外科治疗经验,探讨手术时机和手术方法,总结疗效.方法 1995年2月至2009年8月手术治疗马方综合征主动脉根部瘤113例;其中合并主动脉夹层59例,DeBakey Ⅰ型主动脉夹层50例,DeBakeyⅡ型主动脉夹层9例;根部瘤合并中-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81例,合并中-重度二尖瓣关闭不全9例,根部瘤直径平均(68±15) mm;术前心功能分级Ⅱ级70例,Ⅲ级32例,Ⅳ级11例.本组施行Bentall手术97例,Wheat手术6例,Cabrol手术6例,主动脉替换加升主动脉成形术4例.其中急诊手术40例,择期手术73例.同期施行二尖瓣成形术3例,二尖瓣替换术3例,冠状动脉搭桥术2例,全弓置换加术中支架象鼻术3例.结果 全组术后死亡3例,死亡率为2.6%. 102例随访3~157个月,平均(78±49)个月.晚期死亡5例,随访102例,心功能Ⅰ~Ⅱ级98例,Ⅲ级4例.结论 Bentall手术仍是治疗马方综合征主动脉根部瘤的首选方法,远期随访效果良好.对有家族史的患者避免形成主动脉夹层和主动脉破裂,根部直径≥4.5 cm推荐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3.
周小芳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4):2238-2239
Bentall手术又称"带主动脉瓣人工血管升主动脉瓣替换术".Bentall手术冶疗,可防止瘤体破裂所致大出血,重建因内膜片或假腔造成的血管阻塞区域的血流[1].但接受手术的患者术前心功能差,体外循环及主动脉阻断时间长,手术创伤大,失血多,术后循环和呼吸极不稳定,致使病死率明显增加[2].我科成功抢救1例行Bentall手术联合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并发张力性气胸的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曹彬  陈广明 《江苏医药》1995,21(9):583-584
报告手术治疗先天性主动脉窦瘤破裂60例.经二维超声心动图和升主动脉造影确诊.行低温体外循环手术,取右房切口9例、右室切口41例、主动脉加右房(右室)切口10例.合并室缺者与窦瘤一起修补;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者行瓣膜成形式替换术。术后死亡1例。随访1~13年,其余患者心功能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U形人工血管片加固病变主动脉窦的保留瓣膜的主动脉根部成形术治疗急性Ⅰ型主动脉夹层的早期疗效。方法 2006年12月至2011年10月,10例急性Ⅰ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实施了U形人工血管片加固病变主动脉窦的保留主动脉瓣的主动脉根部成形术。收集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随访资料。结果无手术死亡及随访死亡病例。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2.5±3.3)个月,术后心功能较术前明显改善,NYHA心功能分级从术前(2.5±0.40)到术后(1.50±0.50)(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从术前(0.61±0.12)增加到术后(0.66±0.12)(P>0.05)。左心室腔明显缩小,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LVEDD)从术前(61.00±12.35)mm缩小到术后(48.9±13.41)mm(P<0.05)。10例出院前复查心脏超声未见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结论 U形人工血管片加固病变主动脉窦的保留瓣膜的主动脉根部成形术技术切实可行、安全,早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成人主动脉瓣置换时,如果主动脉瓣环窄小,主动脉瓣位往往无法植入与其体表面积相适应的人工心脏瓣膜,大多需扩大主动脉瓣环.1991年4月~2005年3月我们采用改良Manouguian方法对7例成人心瓣膜病合并主动脉根部窄小患者施行了主动脉瓣环扩大、心瓣膜替换术,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冠脉搭桥手术10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02例冠心病患者进行CABG手术。两支血管病变10例,三支血管病变70例,左主干狭窄2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28例。采用大隐静脉(SV)及左内乳动脉(LIMA)作为移植物材料。结果:术中平均搭桥3.2支,平均应用LIMA0.98支,搭桥同时行主动脉瓣替换术5例,二尖瓣替换术2型,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6例。手术后死亡3例,住院死亡率2.9%,术后所有病人心绞痛症状消失,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CABG治疗冠心病临床效果好,手术安全性高,可被绝大多数病人所耐受,甚至对高龄,多支病变,多次心梗,心功能较差及伴有瓣膜病变的患者,该手术仍有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简称彩超)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彩超测量主动脉内径,观察主动脉及其分支内膜分离的部位和范围,鉴别真假腔。观察主动脉瓣返流情况,评价左室功能,并与MRI、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彩超、MRI及MSCTA诊断主动脉夹层的准确率分别为65.8%,89.7%及90.0%。彩超能更好地检出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左室功能及心包积液情况。结论彩超检查能正确评价本病受累血管,是诊断主动脉夹层的一种较为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主动脉窦瘤破裂的临床诊断和手术治疗经验。方法;主动脉窦瘤破裂26例,合并室间隔缺损14例,主动脉瓣关闭不全8例,动脉导管未闭3例。窦瘤直接线合7例,补片修补19例,其中同一补片修补主动脉窦瘤和室间隔缺损9例,同期行主动脉瓣悬吊成形术5例,主动脉瓣置换术2例。结果:全组无死亡病例,随访0.5—17年,除1例主动脉瓣轻度返流外,25例健康状况良好,心功能正常。结论:主动脉窦瘤破裂一旦确诊,应尽早手术治疗;术中注意探查窦瘤情况并选择相应手术方式,处理合并畸形以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先天性主动脉瓣上狭窄的外科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3月至2011年10月间收治的32例先天性主动脉瓣上狭窄患者的临床治疗,所有患者均行外科手术治疗,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本组32例先天性主动脉辩上狭窄患者手术均告成功,无手术死亡病例,1例患者术后因补片处针孔处出血二次开胸,经缝合后止血。术后早期行心电图和超声复查,主动脉瓣上血流流速为1.1~3.2m/s,平均(1.87±0.56)m/s,压差5.9~42.6mmHg,平均(18.4±7.5)mmHg。对患者进行1~2年的随访,所有患者主动脉瓣上狭窄解除理想,心功能等级I级22例,II级10例。结论采甩外科手术治疗先天性主动脉瓣上狭窄能够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改善主动脉瓣上血流流速和压差,提高·苗功能等级,应在临床广泛开展。  相似文献   

11.
马常天  吴观生 《贵州医药》2011,35(10):906-907
主动脉根部瘤样扩张和主动脉夹层是常见的主动脉根部病变,二者常引起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瘤体及急性夹层的破裂是患者猝死的主要原因^[1]。由于病变涉及升主动脉、冠状动脉及主动脉瓣,给外科治疗带来很大的困难。我院心外科自2008年5月至2011年5月共施行Bentall手术治疗主动脉根部病变10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Bentall手术治疗主动脉根部瘤的临床经验。方法采用Bentall手术治疗主动脉根部瘤21例,其中主动脉瓣中-重度关闭不全伴主动脉根部瘤样扩张14例,主动脉瓣中-重度狭窄伴主动脉根部瘤样扩张1例,马凡综合征3例,DeBakeyII型主动脉夹层3例。术前心功能分级(NYHA)I级2例,II级14例,III级5例。结果全组死亡1例,其余无术后并发症(低心排综合征、严重心律失常、二次开胸止血)。术后随访20例恢复良好,心功能I~Ⅱ级。结论 Bentall手术是治疗主动脉根部瘤的首选方法。改善吻合技术、缩短体外循环及深低温停循环时间、保证移植后冠状动脉通畅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3.
丁永清  高声甫 《江苏医药》1996,22(9):648-649
1991年11月至1994年4月我们对30例病人采用保留二尖瓣及瓣下结构的二尖瓣替换术,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30例中男7例,女23例,年龄14~52岁,平均36岁。二尖瓣狭窄(MS)十二尖瓣关闭不全(MI)7例,MI+MS15例,MIS例,MS+MI+主动脉瓣狭窄(AS)1例,MI+MS+主动脉瓣关闭不全(AI)2例。27例单纯二尖瓣替换,3例双瓣膜替换。入院时心功能(NYHA)Ⅳ级8例,Ⅲ~Ⅳ级12例,Ⅱ~Ⅲ级10例。胸片均示典型二尖瓣心影,心胸比0.60~0.84,平均068。AccucomzDatascope无例心排量测定仪测定12例心排血量(CO)2.7~6.6L/min,…  相似文献   

14.
非特异性血管炎所致主动脉根部病变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非特异性血管炎性病变所致主动脉根部扩张和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外科疗效及产生瓣周漏的机理。方法自1990年1月至2009年6月手术治疗了该类疾患36例(大动脉炎25例,白塞综合征11例)。21例行主动脉瓣机械瓣置换术(AVR);15例行主动脉根部置换术(ARR),包括Bentall’s术9例,改良Cabrol’s术4例和David’s术2例。结果手术死亡1例。术后发生瓣周漏或瓣撕脱14例(9例为外院手术),全部行AVR术后再次手术12例,因再次瓣周漏第3次手术6例,包括2例心脏移植;3次术中死亡3例。远期死亡5例。首次行ARR无手术死亡及术后瓣周漏。结论恰当的手术时机、手术方法和系统抗炎治疗有助于提高非特异性血管炎性病变所致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患者的外科疗效。  相似文献   

15.
吕学思  姜桢 《天津医药》1995,23(4):208-211
以带瓣人工血管替换主动脉瓣、升主动脉和冠状动脉移植术治疗马方氏综合征的麻醉和围术期管理,包括术前准备、麻醉实施与管理、体外循环、术后监护等诸方面。重点是:1.麻醉诱导要平稳,保持适宜的麻醉深度,适当降低外周血管阻力,从而减少主动脉瓣返流,维持舒张压不低于正常临界限度。采用中大剂量芬太尼麻醉,循环动力学状态比较稳定,2.加强心肌保护,术前静滚GIK液、吸氧。术中保持正常血压和灌注压、保持体内环境稳定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主动脉根部瘤合并漏斗胸同期外科手术治疗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主动脉根部瘤合并漏斗胸的临床资料。主动脉根部瘤外科手术方法:5例行Bentall手术,1例行David手术。漏斗胸的矫形均采用带血管蒂胸骨翻转术。结果6例患者均恢复顺利。术后出血量300~800 mL,平均(510±80)mL;术后住ICU时间36~47 h,平均(39.01±3.14) h;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12~38 h,平均(16.31±1.12)h;术后花费4.5~7.8万元。随访6~48个月,患者均心内病变恢复良好,心功能Ⅰ~Ⅱ级,胸骨稳定性好,切口愈合良好,无积液或感染,胸廓外观满意。结论对于主动脉瘤合并漏斗胸的患者,分期手术如果常规正中劈开胸骨,易损伤心脏,且再次行漏斗胸矫治术带来极大的困难,且动脉瘤手术完成关闭胸骨时易压迫心脏及主动脉。尽管同期手术使手术本身变得复杂,尤其是术后出血、胸骨感染、纵隔感染、主动脉吻合口感染、迟发出血的风险进一步增加,但仍需同期手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回顾性分析23例心脏瓣膜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初期开展瓣膜外科治疗所应汲取的经验和教训。方法全组除1例为主动脉右瓣冠脱垂外,其余22例均为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共有二尖瓣病变19例次,主动脉瓣病变15例次,其中主动脉瓣、二尖瓣联合瓣膜病变11例;均在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下,经胸正中切口,常规建立体外循环。二尖瓣置换术(MVR)采用右房—房间隔入路,多数采用2-0 prolene 线连续缝合,主动脉瓣膜替换(AVR)采用主动脉根部切口,采用双头带垫间断褥式缝合,必要时可间断单针缝合。双瓣膜置换先置换二尖瓣,再置换主动脉瓣。合并三尖瓣中度以上关闭不全病例,同期行 Devega 术或置环成形术(TVP)。合并 CABG 患者先在体外循环下行桥血管远端吻合,再行瓣膜置换术,并行循环下进行桥血管近端吻合。结果术后心脏21例自动复跳,2例心外膜除颤后复跳,术后再次开胸止血 1例,房间隔切口裂开1例,呼衰及精神症状 1例,均经积极治疗痊愈出院。全组无死亡病例。术后1周复查心超均未发现瓣周漏。术后全部随访至今,随访患者心功能都有不同程度好转。结论准确掌握手术时机,充分术前准备及正确围术期处理,术中积极保护心肌和左室功能,正确处理合并症,可明显提高瓣膜置换术的成功率,降低手术并发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马凡氏综合征致心血管畸形常表现为主动脉中层囊性坏死致主动脉瘤伴主动脉关闭不全,也可表现为二尖瓣粘液样变性致二尖瓣严重关闭不全。我院于1988年10月和1989年5月先后为两例本病患者分别施行了二尖瓣置换术和Bentall手术(即用带瓣人造血管替换升主动脉及主动脉瓣和冠状动脉开口移植术),手术顺利,分别经23个月和17个月的随访,效果满意,现予报告。例1,男,24岁,工人。因活动后心悸气促3年入院,既往无关节炎病史。体检:体型瘦长,躯干纤细,身高178cm,指距179cm。长形头,狭长面,长指趾,扁平胸。眼球视力正常,血压,心率正常。心前区扪及轻微的收缩期震颤。闻及3/6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心电图示窦性心律不齐。二维B超见左室轻度增大,二尖瓣叶增厚过长。彩色及脉冲多普勒可见二  相似文献   

19.
主动脉内气囊反搏(IABP)是治疗心脏外科围手术期低心输出量综合征的重要措施。借助IABP的支持,已使许多患有严重心脏疾病的患者能顺利地经受复杂的心内直视手术。我们对1998年1月-2001年8月收治的42例应用I-AB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42例应用IABP治疗的患者中,男24例,女 18例,平均年龄(58.5±9.92)岁。二尖瓣替换+冠脉搭桥术2例;二尖瓣替换+三尖瓣成形术6例;二尖瓣替换+主动脉瓣替换+三尖瓣成形术11例;主动脉瓣替换术3例;升  相似文献   

20.
李季  谢晓阳 《中国药业》2009,18(11):48-49
目的总结200例心脏瓣膜替换手术的情况,以提高手术疗效,避免手术并发症,降低手术死亡率。方法选择1995年10月至2008年10月施行心脏瓣膜替换术的2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病因、病变类型、临床表现、手术方式及预后。结果200例患者的手术方式为二尖瓣替换术(MVR)165例、主动脉瓣替换术(AVR)12例、二尖瓣及主动脉瓣替换术(DVR)23例,同时行三尖瓣成形术32例、左心房血栓清除术26例;结果患者早期死亡13例(6.50%),死亡原因为术后低心排出量综合征8例、室性心律失常4例、凝血功能异常1例。结论合理选择手术适应证、术中加强心肌保护、手术操作精细准确、有效预防栓塞和出血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