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后并发症的防治及护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53例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53例手术患者术后4例发生并发症,其中术后胆道出血1例,T管早期脱落1例,胆漏2例,经及时采取积极的治疗护理措施均痊愈出院。结论: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虽然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但仍存在并发症,护理人员应严密观察病情,加强引流管的护理,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及时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是确保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付荣美  罗勇  周雄驹 《全科护理》2013,11(10):910-911
[目的]总结胆总管结石病人行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的护理。[方法]对20例胆总管结石病人行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同时加强术前准备及术后护理。[结果]20例病人手术均获成功,未中转开腹,术后无手术及护理并发症。[结论]加强胆总管结石病人行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3.
李瑜  曲路  操静  王玲  周晓初  熊沛 《家庭护士》2009,7(14):1238-1239
[目的]对比腹腔镜与开腹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治疗及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2001年-2008年对176例行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LCBDE) 病人实施围术期护理,并与同期192例开腹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OCHTD)围术期护理进行比较.观察病人术前恐惧发生例数、手术时间、术后镇痛次数、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输液天数、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住院经费及术后并发症等.[结果]LCBDE组病人术后输液天数、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疼痛等均显著优于OCHTD组,无一例病人中转开腹.[结论]LCBDE术式微创,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能取代大部分开腹胆总管探查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病人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25例胆总管结石病人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人胆道镜术中取石成功124例,中转改开腹手术1例;术后均正常拔引流管,拔管后未发生并发症,无残余结石,均痊愈。[结论]加强胆总管结石病人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5.
目的报告经脐单切口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围手术期护理经验。方法回顾2010年1—10月完成的7例经脐单切口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患者的病历资料,总结围手术期护理要点和护理效果。结果7例病例治疗和护理配合密切,临床效果满意,术后1例出现腹腔感染再次手术引流痊愈,1例自限性胆汁漏,余无并发症发生。结论经脐单切口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胆总管结石临床效果确切,正确的护理在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曹丽华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0):4962-4962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总结江苏省江阴市人民医院手术室2007-01-2009-12对15例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的术前、术中、术后护理配合体会。结果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90~120 min,没有发生由于物品准备不全或手术配合不熟练,导致手术时间延长或改变手术方式、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手术术前完善的物品准备,术中熟练准确的配合,术后器械精心的保养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的手术方法和操作要点,探讨其适应证及并发症的预防,为今后临床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1月~2009年11月该院76例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手术方法、治疗结果及其注意事项进行总结.结果 76例患者均在胆道镜的配合下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其中行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50例,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术26例.胆总管切开后一期缝合42例,胆总管切开取石后置T管引流20例,1例患者术后出现胆漏,所有患者术后经B超或者T管造影检查证实无残余结石.结论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创伤小、安全可行,掌握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的手术方式和适应证、做好并发症的预防和及时处理对治疗胆总管结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的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取石术的优点、方法、适应证及术后胆总管Ⅰ期缝合术的必要条件等问题。方法分析6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部分合并结石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的术式及病例资料特点。结果 60例患者大部分在腹腔镜下成功完成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术,中转开腹3例,平均手术时间140 min,出血量微量,平均住院时间8 d。1例患者术后2 d T管脱落后出现胆漏,行EST及ENBD引流后治愈,1例术后造影后胆漏,保守治疗1周治愈,无二次手术;残余结石2例,2个月后经T管胆道镜结石取出,其余患者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造影无胆管狭窄随访8个月无结石复发。结论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具有微创、安全的优点,在严格把握手术指征的前提下,是值得推广的临床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9.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8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22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的手术方式、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4月~2003年11月86例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的临床资料。结果86例患者均在胆道镜的配合下完成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手术时间(120±50)min,失血量为(60±30)ml,进食时间为(48±8)h,下床活动时间为(48±8)h,术后住院时间为(5.5±1.5)d。无一例发生术后并发症。其中胆总管切开取石后置T管引流46例,胆总管切开取石后一期缝合40例。结论对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取石术,不管是采取T管引流或是一期缝合,只要掌握手术方式及适应证,腹腔镜下治疗胆总管结石是完全可行的。是一种创伤小、恢复快、安全可靠的微创手术,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腹腔镜治疗胆总管结石5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的手术方法、注意事项及并发症防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2008年6月56例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手术时间120~200 min,平均140min,住院时间为5~12 d,平均6 d.术后出现胆漏1例,经引流治愈.无手术死亡.结论 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胆总管结石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下总管切开取石术在基层医院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2月至2009年3月15例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T”管引流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例中转开腹,其余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术后有1例残留结石在胆管镜下取出。全部治愈。随访满意。结论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T”管引流术是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术和传统开腹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75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分两组,腹腔镜组31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术;44例传统开腹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术。统计手术时间,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结果与开腹组比较,腹腔镜组患者住院时间短[(5.3±1.2)d vs.(7.0±2.5)d],术中出血少[(54±16.7)ml vs.(62±12.3)ml],手术时间短[(58±11.3)min vs.(65±9.67)min],通气时间短[(2.3±0.6)d vs.(2.7±0.4)d]。两组并发症和结石清除率无明显差异。结论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完全能达到传统开腹胆道切开取石术的效果,并具有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的优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不带T管保留Oddi括约肌功能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 对38例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的患者,个体化采用腹腔镜下行经胆囊管胆总管取石后缝扎胆囊管(n=5)、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术后胆总管一期缝合(n=10)、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术后胆总管一期缝合加术中留置鼻胆管引流(n=11)、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术辅助小切口原位缝合并肝圆韧带局部缝合加固及术中鼻胆管引流术(n=5)、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术辅助小切口下胆道扩张并鼻胆管引流再一期缝合手术(n=7)治疗,并对上述治疗方法加以分析.结果 全组病例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胆漏及胆道残余结石发生.结论 对胆总管结石患者采取个体化选择手术适应证行不带T管的腹腔镜胆道探查术是科学合理的手术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9):3718-3719
选取收治的6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的开腹胆囊切除术联合胆总管切开取石术,观察组采取腹腔镜下胆囊切除联合胆总管切开取石术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且胆石清除率较对照组高,腹腔引流量少、胃肠道功能恢复快,术后仅有1例胆道黏膜出血,组间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胆总管结石使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联合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较好,且术后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1):2099-2100
探讨对胆总管结石患者采取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治疗的疗效。选取66例于2010年8月~2014年8月我院接收的胆总管结石患者,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给予开腹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治疗,n=35)与观察组(给予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治疗,n=31),观察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及并发症等。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手术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各项肝功能指标均显著改善,与术前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而观察组改善程度更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术后镇痛剂应用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于胆总管结石,采用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治疗,取石效果与开腹手术相同,并具有微创、安全、恢复快等优势,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手术。方法: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高压冲洗取石胆管壁一期缝合术;全麻下四孔法建立气腹,插入套管及分离钳。腹腔镜下胆囊管总管探查。方法同前,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胆道镜取石,胆管一期缝合术。结果:58例胆总管切开高压冲洗取石组,有黄疸者均完全消退,无一例胆漏发生,B超复查未见胆管残余结石。42例胆道镜取石组,总管探查14例术后无胆漏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小切口联合胆道镜在胆总管探查取石术中的疗效和体会.[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0~2011年20例双镜辅助下小切口胆总管探查取石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胆管结石20例,年龄40(16~75)岁,合并胆管炎5例,合并肝内胆管结石3例.20例均手术成功.T管术后14 d拔除,平均手术时间150 min,平均住院时间18d,胆总管均无结石残留或明显胆瘘.[结论]腹腔镜辅助小切口联合胆道镜在胆总管探查取石术中的应用,其操作简便,创伤小,临床效果好,适于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行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取石的手术配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和微创手术的广泛应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已得到广泛开展,手术熟练程度也不断提高,其手术适应症有了拓展,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LCBDE)现已成为处理胆总管结石疾病的有效手段^[1]。作者2004-2008年成功实施了30例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行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取石术,手术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9.
彭靖  兰辉  朱智辉 《医学临床研究》2010,27(9):1710-1711
[目的]分析比较腹腔镜胆总管切开纤维胆道镜取石T管引流术(LCHTD)与胆结石开腹手术(OCHTD)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09年6月45例肝内外胆管结石病人施行LCHTD与同期OCHTD的45例病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手术病人均治愈出院.术中出血量、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LCHTD组明显优于OCHTD组(P〈0.01);而手术时间、带T管时间LCHTD组则长于OCHTD组(P〈0.05).[结论]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安全、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20.
<正>自从1991年Stoker[1]成功完成首例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手术后,经过20余年的发展,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治疗模式已发生了质的转变,从传统的开腹手术逐渐趋向于微创化治疗模式[2]。本院2011年3月—2013年6月手术治疗无肝内胆管结石和胆管狭窄的胆总管结石患者80例,分别行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和开腹胆总管切开取石术,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