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万小平  金立伟 《中原医刊》2006,33(16):47-47
目的通过结合急性肺动脉栓塞(PTE)的临床表现,对比分析心电图、血气分析、X线、放射性核素、肺动脉造影检查,以期减少急性肺栓塞漏诊和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对比25例急性肺动脉栓塞病人的临床持征,各种检查的阳性率。结果25例急性肺动脉栓塞病各种检查中,阳性率依次为可肺动脉造影、放射性核素、血气分析、心电图、X线。结论放射性核素肺通气/灌注扫描安全、无创,可作为PTE疗效评定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2.
急性肺动脉栓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动脉栓塞(PE)是指体静脉或右心系统栓子脱落随血液漂流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而引起肺循环障碍的综合征,简称肺栓塞,其发病率,病死率和误诊率均颇高^[1],本文报道我院近2年来资料完整,诊断明确的临床病例,分析急性肺栓塞的临床特点,以加深临床医师对PE的认识,及早作出正确的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临床治疗急性肺动脉血栓栓塞症(PTE)的方法与疗效。方法将本院2011年3月-2012年3月66例PTE患者分为两组各33例,A组采用溶栓治疗配合抗凝治疗,B组仅采用抗凝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两组临床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A组治愈率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PTE治疗方式均有可靠疗效,应重视相关诊断工作。  相似文献   

4.
肺动脉栓塞是内源性和外源性栓子堵塞肺动脉及其分支所引起的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近年来,随着对该病认识的不断提高和影像学的飞速发展,使该病的确诊率和治愈率明显上升,病死率下降。现将我院2000—2005年收治的48例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任陇滨 《中国医疗前沿》2012,(19):23+67-23,67
目的总结急性肺动脉栓塞的临床症状、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08年6月-2010年6月在我院确诊为急性肺动脉栓塞4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症状、诊断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明原因的呼吸困难及气促的患者有36例,胸痛患者29例,晕厥患者5例,小量咯血6例,大咯血1例,咳嗽3例。血浆D-二聚体检查敏感性为92.86%(39/42)。心电图分析:窦性心动过速的患者有31例,出现V1-V4的T波倒置和ST段异常的患者24例,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的患者12例,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的患者6例,肺型P波的3例。在螺旋CT检测中,仅有1例患者的CT显示正常。肺灌注扫描中,高度可能的患者37例,非诊断性异常的患者3例,正常患者1例。接受溶栓治疗的临床症状完全缓解率66.67%,死亡率8.3%;接受普通肝素治疗的一组中,完全缓解率55.56%,死亡率5.5%。溶栓治疗的完全缓解率和接受抗凝治疗的完全缓解率有统计学差异,死亡率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急性肺动脉栓塞单从临床症状上难以确诊,症状缺乏特异性;在诊断方面,建议先行D-二聚体对疑诊的患者进行筛查,再行螺旋CT进行确诊;治疗效果方面,溶栓治疗也优于抗凝治疗,只要没有溶栓的禁忌症,尽量采用溶栓治疗以得到理想疗效。  相似文献   

6.
7.
急型肺动脉栓塞症是临床急症,死亡率极高,临床上漏诊和误诊严重。及早诊断,恰当治疗,精心护理能有效降低死亡率。本文谈谈对18例肺动脉栓塞病人的护理体会。  相似文献   

8.
沈凤萍  宋金美 《浙江医学》2017,39(19):1711-1712
目的探讨急性血栓性肺动脉栓塞的急救治疗和护理方法,以提高此类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方法以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继发急性血栓性肺动脉栓塞的1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急救治疗和有效护理(预防护理、一般护理、心理护理、静脉溶栓护理、介入治疗护理、出院宣教),观察临床效果。结果本组患者中1例(5.3%)出现休克及呼吸衰竭,经积极抗凝、溶栓及机械通气治疗2d,抢救无效死亡,其余18例(94.7%)均存活。结论采取急救治疗和有效护理对急性血栓性肺动脉栓塞患者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Lee  S.  leong  H.  In  K.  田雨灵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2006,2(8):38-38
背景:急性肺动脉栓塞症(APTE)仍然是西方国家发病和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在韩国,APTE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被认为低于西方国家。本研究旨在调查目前韩国APTE的状况。方法:分析了808例APTE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是否存在潜在疾病或诱发因素、诊断方法、治疗以及临床病程。结果:最常  相似文献   

10.
急性肺栓塞是以发病率高、误诊高、死亡率高和复发率高为特点的急性病症。大多数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发病时都有心电图改变,虽然缺乏特异性,为非确诊性指标,但其动态改变具有诊断参考意义,尤其对鉴别诊断如心肌梗死、心肌缺血等有重要价值。对可疑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者应尽早做心电图检查并进行动态观察,结合临床其他资料以提高急性肺动脉栓塞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由于急性肺栓塞发病率逐年上升,死亡率高,快速准确的早期诊断十分重要。方法使用飞利浦16排CT对所有患者行CT肺部平扫和肺动脉增强扫描,使用后处理软件行进行图像分析。结果 CT可清晰显示肺栓塞的部位、范围及栓塞的肺动脉。结论 CT应作为诊断肺栓塞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分析急性肺栓塞(acute pulmonary embolism,APE)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影响APE患者预后的指标.方法 对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2005年1月-2009年3月诊断为APE的125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危险因素≥2个、PaCO2≤25 mmHg、氧合指数(OI)≤300 mmHg、右心室功能障碍(RVD)、右/左心室舒张末期前后径比(RVED/LVED)≥0.65组患者的住院死亡率、不良事件发生率和随访3个月死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显示危险因素个数、PaCO2、OI和RVED/LVED判断死亡的最佳分界点分别是1.5、26.0 mmHg、283.86 mmHg 和0.73.未做抗凝或溶栓治疗组患者的住院死亡率显著高于抗凝治疗组或溶栓+抗凝治疗组(P<0.01).肿瘤史、卧床≥5天、晕厥、危险因素个数、心率、PaCO2、OI及RVED/LVED等8个因素与APE患者住院期间的死亡有关.结论 ①危险因素个数、PaCO2、OI、RVD及RVED/LVED是预测APE患者住院死亡率、不良事件发生率或随访3个月死亡率的独立指标.②抗凝治疗或溶栓+抗凝治疗可以显著降低APE患者的住院死亡率.③肿瘤史、卧床≥5天、晕厥、危险因素个数、心率、PaCO2、OI及RVED/LVED等8个因素与APE患者住院期间的死亡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影响急性肺栓塞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45例急性肺栓塞患者的资料并完成随访,将其分为急性期死亡组?后期死亡组及预后良好组,对各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死亡原因进行比较?结果:3组患者年龄?性别?吸烟史?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风心病?慢性肾病?结缔组织病?妊娠及脑血管病的比例无显著性差异?两死亡组合并恶性肿瘤?慢性心衰的比例较高,急性期死亡组合并感染性疾病的比例较高?后期死亡组合并慢性肺病的比例较高,预后良好组有发病前手术史的比例较高?恶性肿瘤进展是两组患者最主要的死因,后期死亡组还有相当比例的患者死于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及消化道出血?结论:规范治疗后,部分血栓危险因素的存在可能并不会显著影响患者的预后,但合并恶性肿瘤?慢性肺部疾病?慢性心衰?严重感染性疾病则提示预后不良,以休克及简化肺栓塞严重指数评分为基础的危险分层是评估患者预后的有效方法,在长期随访中要关注慢性肺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的发生及消化道出血的预防?  相似文献   

14.
肺栓塞首诊失误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肺栓塞(PE)的首诊失误的原因,提高诊断效率.方法 对确诊PE的6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入选病例按首诊情况分成首诊确诊组(A组,23例)与首诊失误组(B组,40例),比较2组在危险因素、首发症状、确诊时间、Wells评分及修正Geneva评分、胸片(起病后,确诊前)、心电图(起病后,确诊前)等临床资料的差别,并对首诊失误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1)A组合并近期手术、恶性肿瘤、长期卧床、PE病史以及深静脉血栓形成症状比B组更多见.A组合并高血压、吸烟、糖尿病、下肢静脉曲张较B组更多见. (2)B组Wells评分、修正Geneva评分[分别为2.50(5.00)、5.50(4.75)]均比A组[分别为6.00(6.00)、12.00(9.00)]明显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值分别为-3.296、-3.187,P值分别为0.001、0.001).(3)B组确诊前胸部X线片55%(22/40)报"肺部感染",其中15例首诊被误诊为肺炎.(4)SIQⅢTⅢ/QⅢTⅢ在A组为5例(21.7%),B组为0例(0);正常心电图在B组为18例(45.0%),A组为2例(8.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010、0.003).结论 PE首诊失误的主要原因包括:临床医生对部分PE危险因素警惕性不高、部分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以及临床医生过度依赖胸部X线片报告及心电图.  相似文献   

15.
本期介绍两篇研究报告均是临床型科研论文。它们的立足点是基于急诊科日常实践,得到的结论对于急诊科急性肺栓塞和心肺脑复苏临床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更为重要的是。廖晓星教授指导的这两篇论文为广大临床型研究生提供了很好的科研思路。目前一提到临床科研.很多人所想到的不是某种新药物就是高精尖的诊疗仪器。但我们每天工作中所参考、借鉴的各种指南、诊断和评分标准多是照搬原文的”舶来品”;在现阶段中国的国情下。它们究竟是否适合中国患者的疾病谱和临床实际?这里面有大量很有意义的话题值得深入研究。希望借此研究报告可以“抛砖引玉”。[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ECHO)对急性肺栓塞(APE)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临床怀疑APE的16例患者在4~6h内行床旁经胸ECHO检查。结果 超声直接检出肺动脉血栓2例。间接征象12例,表现为右房舒张末内径(RAJDd)、右室舒张末内径(RVIDd)的增大并有右室室壁运动降低,左房舒张末内径(LAIDd)、左室舒张末内径(LVIDd)的缩小伴室间隔向左侧偏移,三尖瓣返流10例,ECHO检查正常4例。结论 超声心动图可对有直接征象的APE作出诊断,对间接征象的APE辅助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无明确感染依据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合并肺栓塞(PE)的临床特点。方法 选取2011年6月至2018年11月北京核工业医院心血管呼吸内科收治的无明确感染依据的AECOPD合并PE的患者38例(A组),及同期收治的无明确感染依据的AECOPD患者60例(B组),所有入选患者均于入院12 h内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化验动脉血气分析、血浆D-二聚体,并行床边心电图。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包括一般资料、既往史、现病史、体格查体及化验检查等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在慢性心力衰竭史(长期口服利尿剂)、长期卧床史(≥7 d)、下肢不等粗(≥1 cm)、D-二聚体水平(≥500 μg/L)、动脉血气中PaCO2水平(<35 mmHg)的比较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无明确感染依据的AECOPD患者出现慢性心力衰竭史、长期卧床史、下肢不等粗、D-二聚体水平、动脉血气中PaCO2下降特点时,应高度警惕是否合并PE。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AECOPD合并肺栓塞(PE)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确诊AECOPD合并PE 3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AECOPD继发肺心病患者易合并PE(86.8%),最突出的症状是咳嗽咳痰(92.1%)及呼吸困难(76.3%),体征常见窦性心动过速(73.7%)、下肢不对称性肿胀(55.3%);动脉血气PaCO2下降或呈Ⅰ型呼吸衰竭表现;D-二聚体>0.5 mg/L患者占84.2%,超声心动图多伴肺动脉高压(占65.8%),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占76.3%.结论:AECOPD合并PE有一定的临床特点,根据这些特点对诊断合并PE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急性肺栓塞患者的QT离散度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1年5月至2012年4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急性肺栓塞患者42例,根据入院时情况分为高危组(16例)和非高危组(26例),以年龄与性别匹配的同时期健康体检者30例为正常对照组。肺栓塞患者入院24 h内及治疗后分别行同步十二导联心电图检查,手工测量QT间期,并计算出QT离散度(QT dispersion,QTd)及心率校正的QT离散度(heart rate-corrected QT dispersion,QTcd)。短期随访患者住院期间生存情况,根据生存情况分为生存组(31例)及死亡组(11例)。结果: QTd及QTcd在高危组[(70.2±34.0),(88.1±43.3) ms]及非高危组[(49.3±21.8),(59.1±26.2) ms]均显著大于正常对照组[(33.2±12.4),(36.7±14.2) ms](P<0.05);高危组又显著大于非高危组(P<0.05)。前后两次心电图间隔为(5.6±2.5) d,治疗后生存组QTd及QTcd [(41.0±16.4),(47.4±18.0) ms]较入院时[(54.0±33.0),(67.2±40.5) ms]显著减小(P<0.05),但仍大于正常组(P<0.05),死亡组治疗前后QTd及QTc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入院时高危、存在右室功能障碍、治疗后QTcd仍大于正常范围是住院期间死亡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急性肺栓塞患者QTd及QTcd增大;合并右室功能障碍、入院时危险度高及治疗后QTcd大于正常范围者住院期间短期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肺栓塞(APE)危险因素与发病的关系,提高APE诊治水平。方法对34例确诊为APE患者的易患因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常有多种危险因子,34例患者中有溶栓适应证9例,其中有2例在心肺复苏时溶栓,均死亡,1例死于溶栓后上消化道大出血;单纯行抗凝治疗21例,死亡4例;抗凝+下腔静脉滤器置入1例;因有抗凝、溶栓禁忌3例,仅对症、支持处理均死亡。共死亡10例,病死率为29.41%。24例存活(6例溶栓,17例单纯抗凝,1例抗凝+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治疗)。结论APE的发病与易患因素密切相关,CT肺动脉造影(CTPA)已作为确诊检查的首选方法,溶栓治疗能提高APE患者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