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给小鼠静脉输注~(125)Ⅰ—内皮素,研究其在体内的分布及血液动力学情况。内皮素在血液中的分布相半衰期T_(1/2(1))5.56min,消除相半衰期T_(1/2(2))为3.5h。静脉给药后,肺、肾等组织有特异性分布。我们还通过分别给小鼠不同比活度的~(125)Ⅰ标记的内皮素iv,比较其组织分布和血液动力学情况。  相似文献   

2.
甘糖酯在小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同位素标记法研究了[~3H]甘糖酯1次灌胃后在小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其血药浓度——时间曲线符合一室开放模型。小鼠灌服[~3H]甘糖酯25mg/kg(4.48MB_q/kg)后的药动学参数为:t_(1/2)Ka 0.24h;t_(1/2)β67h,V_d921mL,Cl9.58ml/h,AUC41.45mg/(mL·h),F79.3%,PPB54.9%。该药广泛分布于肝、肾、脾、胸腺、肾上腺、肺、心、肌肉和脑内。主要经尿道与粪便排泄。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重组白蛋白融合人胰高糖素样肽突变体的串联体rh(GLP-1A2G)2-HSA(GGH)在小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性。方法采用氯胺T法标记目标蛋白rhGGH,γ放射免疫计数器检测三氯醋酸(TCA)沉淀前后血浆、组织、尿和粪的放射性计数,用DSA1.0软件拟合药物动力学模型,并计算相应动力学参数。结果 125I-rhGGH单次单剂量皮下注射后在小鼠体内的动力学过程符合二室模型,分布容积为53.4 mg.L-1.h-1,体内吸收相半衰期T12α为26.6 h,体内消除相半衰期T12β为57.8 h。125 I-rhGGH在小鼠甲状腺、血、胃、肝、肾、肺等组织器官中有较高的放射性摄取,而心、脑、胰腺、脾其它组织中放射性活度较小。125I-GGH主要经肾由尿排泄,给药后306 h,79.3%的药物由尿排出。结论小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表明rhGGH体内的半衰期明显优于非融合人胰高糖素样肽-1,因而使用rhGGH可以减少给药次数,并有可能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乳糖化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hGH-L)在小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方法:用放射性核素体内示踪技术研究体内分布。建立hGH-L放射免疫分析(RIA)方法,研究其药代动力学特征,并对比研究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hGH)。结果:~(125)I-hGH-L具有明显的趋势肝性。hGH-L的血药时曲线下面积和在血清的平均驻留时间均小于hGH,P<0.01;而靶器官肝脏的hGH-L分布半衰期、消除半衰期小于hGH,P<0.05,其药时曲线下面积大于hGH,P<0.05。结论:hGH-L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明显优于hGH。  相似文献   

5.
本文应用生物活性测定法在小鼠体内对白细胞介素-6静脉给药、腹腔给药进行药代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静脉给药后,白细胞介素-6在小鼠体内分布较快,T1/2α=1.5min,消除也较快,T1/2β=0.38h,体内停留时间较短,不适于临床治疗;腹腔给药后缓慢吸收,Tp=0.73h,Cp=5.9×10~4u/ml,分布及消除较静脉给药慢,T1/2α=0.67h;T1/2β=2.9h,给药后6h内体内仍保留一定量的药物,适于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放射性碘标记纤溶酶原Kringle 5(K5)的生物学活性及其体内药代动力学.方法:采用基因工程方法制备重组人纤溶酶原Kringle 5(rhK5),以小剂量Iodogen多次重复标记法标记rhK5,细胞增殖抑制试验和亲和力试验检测125Ⅰ-rhK5活性,并研究其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结果:125Ⅰ-rhK5的标记率为86%,放射化学纯度为96%.细胞增殖抑制试验表明,125Ⅰ-rhK5的生物活性与未标记rhK5相当.大鼠单次股静脉注射2vg125Ⅰ-rhK5后,血药浓度-时间曲线符合两室模型,T1/2α为(0.31±0.03)h,T1/2β为(14.48±0.73)h,AUC为(436.58±34.6)ng·h·ml-1.结论:小荆量10dogen多次重复125Ⅰ标记不影响rhK5的生物学活性.125Ⅰ-rhK5大鼠体内单次静脉注射的药代动力学符合两室模型,半衰期约为1 5h.125Ⅰ-rhK5为肿瘤的显像和靶向治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小鼠体内游离双酚A(BPA)的分布研究,为评估双酚A对人类的危险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检测小鼠组织样品中的游离BPA浓度,血药浓度-时间数据用3p97药代动力学分析软件处理,计算各毒代动力学参数。结果双酚A在小鼠体内的吸收半衰期t1/2(Ka)为0.167 h,消除半衰期t1/2(Ke)为13.06 h,消除率CL为10.93 L/(kg.h)。结论在该试验条件下,双酚A经口服吸收迅速,消除较快,无蓄积。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测定小鼠血浆中羟丙基-β-环糊精-芒果苷包合物质量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并用于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小鼠一次性灌胃给予3.0 g/kg羟丙基-β-环糊精-芒果苷包合物后,用HPLC法检测不同时间间隔的血药浓度,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小鼠一次性灌胃给予羟丙基-β-环糊精-芒果苷包合物后,分布相半衰期(t1/2α)为(8.226±0.972)h,消除相半衰期(t1/2β)为(8.674±1.112)h,药时曲线下面积(AUC)为(3.058±0.836)μg.h/kg。结论 HPLC法简便、可靠,可用于芒果苷包合物药代动力学研究,小鼠体内药代动力学过程符合二房室开放模型。  相似文献   

9.
采用微生物法测定家兔血浆中的活性成分研究头孢羟氨苄赖氨酸盐的药代动力学.实验结果表明,静脉注射羟氨苄头孢菌素在家兔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符合三室开放模型,其数学表达式分别为C=620.3e~(-26.02)t+78.3e~(-2.07)t+3.91e~(0.224)t.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三相半衰期为t_(1/2)α=0.027±0.014小时,t_(1/2)β=0.34±0.1小时,t_(1/2)γ=0.09±0.65小时;消除速度常数:K_(10)=8.87±3.3小时~(-1);总表观分布容积Vd=7.22±2.9L.  相似文献   

10.
乌拉地尔(Urapidil)为尿嘧啶衍生物。初步的临床研究显示,本品兼有α_1-受体阻滞作用和中枢5-HT_(1A)受体激动效应,降压疗效接近或超过其他类型的降压药,不良反应少而易耐受。一、药代动力学口服本品的常用剂型缓释胶囊后,吸收完全,首过代谢作用显著,生物利用度约72%,半衰期 t_(1/2)为4.7 h。静注给药后 t_(1/2)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口服低剂量米非司酮在人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方法18名健康女性志愿者单剂量口服25mg米非司酮片,用HPLC-UV法检测血清中米非司酮及其代谢产物单去甲米非司酮的浓度,用3P97程序对血药浓度—时间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结果 米非司酮在人体内的动力学过程较好地符合一级吸收、二室模型,平均t_(max)为0.93h,平均C_(max)为1.12μg·mL_(-1)。平均末端消除相半衰期(t_(1/2 β))为25.4h,平均表观分布体积(V_d/F)为94.8L,平均药时曲线下面积AUC_(0~∝)为11.20μg·h·mL~(-1),平均总清除率为2.7L·h~(-1),平均滞留时间为29.5h。结论 口服25mg米非司酮在人体内药代动力学过程可以用一级吸收、开放的二室模型描述。  相似文献   

12.
本文应用生物活性测定法,在小鼠体内对白细胞介素-6静脉、腹腔给药,进行了药动学研究。结果表明:静脉给药后,白细胞介素-6在小鼠体内分布较快,T_(1╱2)α=1.5min,消除也较快,T_(1╱2)β=0.38h,体内停留时间较短,不适于临床治疗;腹腔给药后缓慢吸收,Tp=0.73h,Cp=5.9×10~(?)u/ml,分布及消除较静脉给药慢,T_(1╱2)α=0.67h,T_(1/2)β=0.67h;T_(1╱2)β=2.9h,给药后6h内,体内仍保留一定量的药物,适于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修饰改善EILDVP肽体内过程的效果。方法 KM小鼠以NaI饱和甲状腺后,按5 mL·kg~(-1)容积,分别尾静脉注射3.441GBq·L~(-1)浓度的~(125)Ⅰ标记的EILDVP-Tyr-NH_2、EILDVP-Cys(mP EG2000-MAL)-Tyr-NH_2和EILDVP-Cys(mPEG_(20000)-MAL)-Tyr-NH_2肽。给药后不同时间取血,分离血浆,经三氯乙酸处理后测定沉淀部分放射性;测定数据分别代入已制备的相应标准曲线方程,取得血药浓度-时间数据,经3P97药动学统计软件计算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在3.75~480μg·L~(~(-1))浓度范围内,3种~(125)Ⅰ标记肽线性关系良好,回收率在88.92%~106.66%之间,日内变异系数(RSD)<10%;~(125)Ⅰ标记的mPEG2000和mPEG_(20000)修饰EILDVP-Tyr-NH_2肽的血浆半衰期(T1/2)分别为0.43 h和1.94 h、较原型肽(0.28 h)延长1.54倍和6.93倍,清除率(Cl)分别降低1.23倍和24.71倍;3种受试化合物表观分布容积(V)值均较小,主要分布在血浆中。结论适宜分子质量mPEG修饰有利于延长EILDVP肽的体内维持时间,对提高药效具有积极意义;在实验范围内,分子质量较大的mPEG_(20000)对EILDVP肽修饰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进行不同晶型(新晶型、晶型Ⅰ)阿德福韦酯的药物生物等效性比较。方法:给予比格犬口服新晶型阿德福韦酯片和晶型Ⅰ阿德福韦酯片(按阿德福韦酯计均为10 mg/片)后,在不同时间点采血,用HPLC法测定血浆中的主要活性成分阿德福韦的含量,进行药物的生物等效性比较。结果:两组给药后主要的药代动力学参数为:新晶型阿德福韦酯的峰浓度为(530.83±84.96)μg/L,t1/2α和t1/2β分别为(0.57±0.13)h和(13.44±13.06)h;AUC0~∞为0.702μg.h/ml(95%可信限:0.417~0.988)。晶型Ⅰ阿德福韦酯的峰浓度为(499.17±140.00)μg/L,t1/2α和t1/2β分别为(0.82±0.46)h和(9.52±6.65)h;AUC0~t为0.762μg.h/ml(95%可信限:0.335~1.188)。经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两组动物分别口服给药后,体内的阿德福韦具有相似的药代动力学特征,药物的吸收、分布及消除过程均无明显差异。新晶型阿德福韦酯相对于晶型Ⅰ阿德福韦酯的生物利用度为97.6%。其相对生物利用度落在80%~125%范围内,符合生物等效性原则。结论:给予比格犬口服晶型Ⅰ阿德福韦酯和新晶型阿德福韦酯后,体内的阿德福韦具有相似的药代动力学特征,药物的吸收、分布及消除过程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5.
甲氧氯普胺作为胃动力剂在美国于80年代起用于治疗婴幼儿胃食管反流症(GER),未见该药新生儿体内药物动力学研究报导,本文以10名早产新生儿;其中男9,女1,孕龄31-40周,体重1.14~3.20kg的GER患儿为对象,研究了其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点.用反相高效液相法(HPLC)测定了9名早产儿的血药浓度,单剂口服0.1mg/kg或0.15mg/kg甲氧氯普溶液后0,0.5,l,2,3,6,12,18,24h采取血样.血药浓度—时间关系表明,符合一级动力学一室开放模型.本组新生儿药物动力学参数为 Ke 0.129±0.083~L/h;Ka1.86±2.42~L/h;AUC219.87±183.20ng/ml·h,Cmax17.72±6.20ng/ml;t_(max)2.41±1.07h,CL/F 0.795±0.682~L/h·kg,Vdss/F 6.94±2.39~L/kg,算得消除半衰期t e1/2 5.4h,吸收相半衰期t_(A1/2)为0.37h.C_(max)与t_(max)等与胎龄无关.与以往研究的婴儿药动学参数结果无统计学意义的  相似文献   

16.
羟基喜树碱胶囊剂在小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及组织分布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吴映蓉  张灿珍 《中国药房》2001,12(10):589-590
目的 :研究羟基喜树碱 (HCPT)胶囊剂在小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及组织分布。方法 :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小鼠血浆及组织中HCPT含量 ,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 :HCPT在0 01~0.5μg/ml浓度范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HCPT胶囊剂的血药浓度 -时间曲线符合二房室药代动力学模型 ;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T1/2α 为0 29h、T1/2β 为1 64h、AUC0~24 为14 73μg/ml、CL为12 53ml/h。HCPT在胃肠组织中AUCpo>AUCiv,P<0.05 ,而全身血中AUCpo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HPLC探讨注射用头孢呋辛钠在小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和组织分布。方法:小鼠单剂量背部推注头孢呋辛钠1000mg/kg,在不同时间取其血浆及各组织匀浆液经离心沉淀蛋白后,采用HPLC法测定其药代动力学及组织中药物浓度。结果:背部给药后血浆药—时曲线符合一室开放模型,头孢呋辛钠体内分布迅速,分布半衰期为0.6179h,消除半衰期为2.2098h,AUC为76.3199h.mg/mL,肺、肝脏及肾脏中药物浓度较高。结论:头孢呋辛钠在体内分布广、组织浓度高、消除半衰期。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了我国创制的苯噻唑力复霉素在小白鼠和大白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3H]-苯噻唑力复霉素自大白鼠和小白鼠的胃肠吸收较快,但吸收程度差。小白鼠和大白鼠口服[~3H]-苯噻唑力复霉素后,分别于1.8小时和3.5小时血中放射性达高峰。血浆药-时曲线分快、慢两个时相,按开放二室模型计算动力学参数。小白鼠:t_(1/2)α=0.86/小时,t_(1/2)β=24.45小时,t_(1/2) K_a=0.40小时,K_(21)=0.16小时~(-1),K_(12)=0.55小时~(-1),t_(max)=1.77小时,C_(max)=8148cpm/0.1ml;大白鼠:t_(1/2)α=2.48小时,t_(1/2)β=30.32/小时,t_(1/2)K_a=0.76小时,K_(21)=0.16小时~(-1),K_(12)=0.11小时~(-1),t_(max)=3.55小时,C_(max)=10962cpm/0.1ml。可见,小白鼠对[~3H]-苯噻唑力复霉素的胃肠吸收和体内分布均较大白鼠为快。 [~3H]-苯噻唑力复霉素广泛分布于大白鼠和小白鼠的各组织器官。肝中放射性最高,其它依次为肾、肺、脾、心、肌、脑。整体放射自显影结果与液闪法一致。 放射性主要自粪和胆汁排泄,原也排泄部分放射性。给药后7天,自粪和尿分别排出剂量的65.49%和30.85%;给药后24小时,自胆汁排出剂量的19.34%。苯噻唑力复霉素的血浆蛋白结合率为81.36%。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醋己氨酸锌(zinc acexamate,ZA)在大鼠体内的吸收、组织分布、排泄等药代动力学特点。方法:用薄层色谱分离原形药后再用放射性定量。结果:大鼠iv[~3H]ZA(2.07MBq·kg~(-1)),血中分布相半衰期T_(1/2α)为0.8h,消除相半衰期T_(1/2β)11.0h,分布容积(V_d)为2.16L·kg~(-1)。ig[~3H]ZA(4.44MBq·kg~(-1)),灌胃给药后吸收迅速,血药浓度达峰时间为40min。结论:ZA经口给药吸收迅速,并能广泛分布于器官组织中。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白蛋白融合干扰素α-2b(HSA-IFNα-2b)在猕猴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方法按照50μg.kg-1iv、50μg.kg-1sc和300μg.kg-1sc3种剂量组给猕猴注射HSA-IFNα-2b,分别在14个时间点采血,用ELISA方法测定血药浓度,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3组受试猕猴均能在336h以前的各时间点测到HSA-IFNα-2b药物。一房室模型(weight=1/C2)分析药物浓度-时间曲线显示:50μg.kg-1iv、50μg.kg-1sc和300μg.kg-1sc3个剂量组的分布容积分别为67、71和63ml.kg-1。HSA-IFNα-2b皮下注射吸收相对缓慢,单剂量50μg.kg-1sc的吸收半衰期约为19h,消除半衰期为53h,清除率为0.92ml.h-1.kg-1,生物利用度达73%。结论HSA-IFNα-2b猕猴体内研究表明其药代动力学优于非融合干扰素,提示使用HSA-IFNα-2b可以减少用药次数,并有可能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