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如何培养使用一级质控员,提高护理质量的方法。方法通过对一级质控员的择优选拔、考核、培训、聘用和管理,充分有效发挥一级质控员对科室护理质量的监控和管理作用。结果实施一级质控员管理后,全院9个临床科室基础护理从(95.26±0.5)提高到(97.01±0.61)分,病区管理从(94.30±0.51)提升到(95.36±0.36)分,急救管理从(94.01±0.25)提升到(96.01±0.33)分,特级护理从(93.27±0.38)提高到(96.69±0.51)分,消毒隔离从(95.32±0.42)提升到(97.47±0.49)分,护理文书从(94.67±0.14)提升到(96.52±0.25)分,各项护理质量实施前后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4.95,20.38,57.97,64.53,39.97,57.79;P〈0.01)。护士专业理论考试从(78.56±6.52)提升到(81.96±5.68)分,护理操作从(85.22±4.32)提升到(88.10±3.4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74,5.70;p〈0.01)。结论科学规范的选拔和聘用临床一线的质控人员是合理培养利用护理人力资源,保障护理质量,提高护理人员素质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建立健全护理质量管理体系,在提高护理质量中的应用。方法依据江苏省三级医院护理质量评审标准,强化全体护理人员的质控意识,完善护理质控体系,建立健全各种软件资料,质控小组运用PDCA循环法进行督查。比较质控改进前后护理质量情况。结果2011年护理质量检查中护理服务满意度、住院患者护理质量、病区管理、消毒隔离、急救药品与器材、护理文件书写及功能科得分分别为(98.5±0.5),(94.5±0.6),(96.6±0.3),(98.4±0.4),(99.4±0.2),(98.8±0.3),(94.8±0.3)分,均明显高于2009年的(92.5±0.5),(90.5±0.5),(91.5±0。3),(90。4±0.2),(96.4±0.3),(95.5±0.3),(91.3±0.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25.456,17.741,36.062,53.666,24.962,23.335,18.007;P〈0.01)。结论进行护理质控改进,实施护理质量管理,对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既往的护理质量反馈主要通过护士长例会、护士长手册反馈等形式.存在反馈不及时、针对性不强、护士长和广大护理人员重视程度不高等弊端,从而影响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我院护理部于2006年开始,在原有护理质量三级管理系统的基础上.通过建立护理质控反馈系统,对护理质控反馈进行三级管理.并不断改进护理质控反馈流程.以寻求更有效的持续质量改进的方法.从而促进护理管理质量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护理文件书写质控中的应用效果,对护理文件书写质量实施全程监控,提高护理文件书写质量。方法各科室成立质量管理小组、护理部成立护理文件质控组,对护理文件书写质量进行全程有效监督和指导。将2013年8-12月1251份归档病历作为观察组,2012年9月-2013年1月1162份归档病历作为对照组进行缺陷发生情况比较。结果观察组中体温单、医嘱单、出入院评估单、护理记录单缺陷率分别为4.40%,2.80%,4.16%,13.11%,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1.53%,9.03%,15.49%,35.8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2.487,42.898,84.873,160.424;P<0.01)。体温单、出入院评估单、医嘱单在观察组中每项缺陷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护理记录单中绝大部分问题的发生率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个别问题的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科室护理文件质控管理小组及护理部质控组对护理文件书写的全程管理发挥了重要作用,提高了护理文件书写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追踪检查法在护理质量管理评价中的应用效果,为制定护理质量整体评估标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传统的质控方法结构式评价模式(对照组)和引进的追踪检查法(观察组),分时间段对医院护理质量进行评价,评估两组各月份护理质量综合分和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应用追踪检查法评价的观察组护理质量综合得分在2012年7-12月分别为(92.5±177;0.7),(93.5±177;0.6),(94.0±177;0.4),(92.5±177;0.6),(93.5±177;0.5),(92.0±177;0.3)分,明显高于应用传统质控方法评价的对照组2011年7-12月的(89.0±177;0.6),(90.0±177;0.6),(91.0±177;0.6),(89.0±177;0.9),(90.5±177;0.8),(88.5±177;0.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570,2.862,2.842,2.670,3.014,2.942;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调查满意238例、基本满意16例、不满意10例,对照组分别为225,15,2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2.5431,P<0.05)。结论追踪检查法用于护理质量管理评价,可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新型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反馈信息系统,为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提供保障。方法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反馈信息系统包括科室护理质量小组监控、科室护士长护理质量监控、科室护理质量月小结、院级护理质量小组监控、值班护士长护理质量监控、护理部护理质量监控、护理质量监控数据月统计、护理部护理质量月讲评及护理质量监控组管理维护9个模块。结果应用该信息系统后护理质量提高(P0.01),护理缺陷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运用新型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反馈信息系统可有效提高护理综合质量。  相似文献   

7.
持续质量改进在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手术室实施整体护理中,对护理程序的各个环节制定标准,并就护理实际效果与护理标准对比,展开广泛调查,找到差距和问题;在此基础上,研究质量改进措施,再由护理人员实施质量改进。改进过程实行"三级五方"(三级:自我质控、科室间质控、护理部质控;五方:护士本人评价、患者评价、本科室评价、科室间评价和护理部评价)的质控。结果经过连续3年质量改进,手术室护理质量得到明显提高,护患关系、医患关系融洽度逐年上升,患者满意度由80.5%提高到98.1%,健康教育覆盖率由68%上升到100%,护士对患者情况全程知晓率由49%上升到100%,增加了责任心,杜绝或减少护理差错和事故的发生。结论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引进持续质量改进,可有效地提高护理质量,增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8.
目的提高护士长夜查房的质量,保证夜间护理工作安全,提高护理质量。方法修订夜查房管理制度和夜查房内容,制定夜查房评分标准,对2007年5月至2009年12月护士长夜查房得分和护理质量检查得分情况进行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反馈、整改。结果对护士长夜查房进行改进后,2007护士长夜查房得分为(4.890±0.099)分,2008年为(4.530±0.114)分,2009年为(4.950±0.039)分,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6.341,P〈0.01)。结论护士长夜查房的改进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通过持续提高与改进进行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护理夜查房中指令性管理的效果与作用。方法护理部动态监控护理夜查房的质量,实行查房内容、查房科室及被查频次指令性管理。在夜查房实施前后1年,对住院患者护理质量、护理文件书写、压疮、意外拨管发生数及患者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实施夜查房指令性管理后,护理质控综合得分(97.79±1.85)分、患者满意度(97.6%)均高于实施前[(92.14±2.54)分;90.6%],实施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16,χ2=4.74;P〈0.05);意外脱管、压疮护理并发症(2例),投诉发生数(1例)低于实施前的(11,8例),实施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4.99,4.05;P〈0.05)。结论夜查房中实施指令性管理,查房内容突出,有利于提高夜间护理工作质量,保证患者安全。同时可进一步提高护士长管理能力及专业内涵,促进其成长。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一个系统、动态、有效的护理质量跟踪评估体系,促进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方法引用可追溯管理,设计护理质量可追溯记录本,追溯问题,分析原因,制定整改措施,督查整改效果。结果应用护理质量追溯记录本后,护理质控检查评分显著高于应用前,护理服务质量、护理文书质量、消毒隔离质量、病区安全管理、护理行为规范、患者满意度均有显著提升(P<0.01)。结论护理质量追溯记录本的应用对护理工作起到了良好的监管、指导、整改作用,可提高护理质量,确保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11.
建立一系列的护理质量控制体系,定期完成各项护理指标进行检查、评价、反馈,使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和稳步提高。现将护理质量控制体系在护理管理中的作用报告如下。1质控体系的建立1.1建立健全护理质控网络由医院护理部建立质控小组,即:护理管理、基础护理、危重患者护理、护理文书、消毒隔离、急救物品、健康教育[1]。每个质控小组均有护理部主任、护士长任组长。每个月不定期对全院护理质量按分工进行检查、指导,认真记录检查结果,然后由护理部每月汇总、分析、评价、修订、改进。1.2成立科室质控小组每个科室均成立了3~5人的护理质控小组。…  相似文献   

12.
质控信息本在护理文书持续质量改进中的应用与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质控信息本在护理文书持续质量改进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自2009年1月开始,根据《山东省医疗护理文书书写规范》和医院质量管理年活动要求的书写标准,建立科室《护理文书书写质量控制信息本》(简称质控信息本),由护士长和质控小组成员对护理文书进行日常检查,将发现的缺陷记录于质控信息本上,并及时反馈督促整改。随机抽取2008年与2009年出院病历各624份,按前述标准重新评价护理文书质量,比较书写缺陷发生率。结果2009年护理文书缺陷发生率较2008年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质控信息本可以减少护理文书书写缺陷,是持续改进护理文书书写质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护士长夜查房及节假日督查反馈追踪记录本的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完善护士长夜查房及护理部节假日督查反馈追踪机制,降低护理质量问题重复发生率,提高护理管理质量。方法用自行设计的护士长夜查房及节假日督查反馈追踪记录本,对夜查房与督查中查出的质量问题进行反馈追踪管理。使用该记录本3个月后,进行护理质量检查评价,并统计全院各护理单元夜查房与督查中质量问题发生数、重复发生数,并与使用前的相应指标作对照分析。结果使用后护理质量问题发生数及重复发生数明显降低,护理质量控制综合得分高于使用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护士长夜查房及节假日督查反馈追踪记录本的使用,有利于查房/督查信息及时、准确传递与交流,提高了管理效率,能有效减少护理质量问题的发生,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与提高。  相似文献   

14.
我院强化护理质量管理,构建了由护理部专职质控员护士长一科室质控员组成的三级护理质控体系,促进了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与提高,实现了护理质量全面有效的管理,患者满意度不断提高。现将具体做法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科学有效地使用多途径电子信息反馈法,从而达到提高和持续改进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护理质量的目的。方法利用图片采集反馈法、短信息提示法、PPT 汇总分析法等与质量核查记录法相结合,对实施前后一年内的人工气道意外拔管发生率、院内压疮发生率(Braden评分≤13分无带入压疮的患者)、三项院内感染目标监测发生率以及科室在护理部全院护理质量督查中的各项目得分(100分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电子信息反馈法能有效提高质量检查反馈效果,缩短反馈周期,使得护士快速掌握质量规范,自觉规范护理行为和确保护理质量。实施后科室各类不良事件发生率,科室高危压疮率及院内感染发生率明显下降,科室各项质量检查得分明显提高,护士参与质量管理的主动意识得到增强。结论电子信息反馈法能有效提高 ICU的护理质量,以保证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护士护理软技能现状,为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护理软技能测评量表对273名临床护士进行调查。结果正编护士的护理软技能总分(164.98±14.65)、组织管理技能得分(44.39±4.68),高于合同聘用制[(161.13±13.57),(42.54±4.43)分]及其他聘用形式的护士[(156.30±9.65),(40.70±3.0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分别为3.415,4.733,P〈0.05);护理软技能总分、组织管理技能及认知技能得分随着文化程度的提高呈增加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分别为5.341,5.117,3.358,P〈0.05);已婚护士的组织管理技能得分(43.11±5.16)和自我管理技能得分(37.35±4.00),高于未婚护士[(41.74±4.41),(36.04±4.5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1.999,-2.018,P〈0.05);不同科室护士护理软技能总分、人际关系技能、组织管理技能、职业情操和认知技能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分别为2.540,3.406,2.195,2.350,3.436,P〈0.05)。结论不同受聘形式、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和科室的护士护理软技能存在差异,护理管理者应根据护士的具体情况因材施教,提高培养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护理质量监控本在ICU的应用与效果。方法设立ICU质量监控记录本,成立质量控制管理组,选择监控组长,规范质量监控记录本的书写格式、内容及跟踪记录方法。结果应用护理质量监控本后,护理部检查护理综合质量合格率从94.54%上升至97.4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7.788,P〈0.01);护士长自查护理综合质量合格率从93.59%上升至96.1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270,P〈0.05);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从2.5%降至0.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722,P〈0.05)。结论护理质量监控记录本的应用完善了质量反馈体系,提高了管理效率,有利于提高护理综合质量,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三级质控体系在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作用。方法由三级质控体系依据护理部下发的《护理质控标准》共同对科室的护理质量进行督导、检查与评价,不断发现工作中的问题及安全隐患,及时采取纠正和防范措施。结果年度科室护理质量各项评分及在院、出院患者满意率明显优于实施前。结论三级质控体系可大大提高科室护理质量,在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发挥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9.
持续质量改进在科室护理文书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红梅  项莹 《护士进修杂志》2007,22(24):2223-2225
目的为探讨科室护理文书质量管理的有效方法,提高书写质量,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方法对2005年度质控抽查病历的扣分情况进行分析,查找产生问题的原因,成立CQI小组,运用持续质量改进方法对护理文书进行质量管理一年,将二年的质控病历和2006年各季度质控病历得分情况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2006年护理质控病历的得分与2005年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2006年第二、三、四季度与第一季度护理质控病历得分差异也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持续质量改进增强了护理人员的主人翁意识和团队精神,强化了护理文书质量的环节管理,确保了科室护理文书的书写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PDCA循环结合项目管理法在内分泌科持续护理质量改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0年1月-2012年12月将项目管理流程和PDCA循环模式应用在内分泌科病房管理和临床护理中,比较项目开展前后护理工作质量、护士核心能力、患者及医护人员满意度情况。结果3年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内分泌科共开展持续质量改进项目12项。将项目管理流程和PDCA循环模式应用于内分泌科病房管理后基础护理质量得分为(97.71±1.24)分,专科操作技术(96.14±1.20)分,均高于开展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124,-4.407;P<0.01)。护士核心能力得分从开展前(155.29±27.66)分提高至(178.68±30.0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83,P<0.01);项目开展后患者及医护人员满意度均高于开展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 PDCA循环结合项目管理法在内分泌科持续质量改进中应用,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护士核心能力,以及患者和医护人员的满意度,有利于提高优质护理服务的质量,值得临床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