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等学校在读硕士研究生超重与肥胖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高等学校在读硕士研究生超重与肥胖的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2005-05对中北大学、山西大学2002~2004级硕士研究生进行调查,共计832人,其中男生328人,女生504人,年龄20~34岁,平均(26.0±3.0)岁。采用体质测试法获取体质量、身高数据,计算体质量指数。以体质量指数<18.5kg/m2为过轻,≥18.5kg/m2但<23kg/m2为标准体质量,≥23kg/m2但<25kg/m2为超重,≥25kg/m2但<30kg/m2为肥胖Ⅰ度,≥30kg/m2为肥胖Ⅱ度。同时问卷调查获得研究生个人基本情况。结果:①研究生体质量指数的中位数为21.26kg/m2,分布呈现“细峰右尾”型,存在相当数量的超重、肥胖人数。②性别间比较,男生超重率高于女生(25.0%,9.3%,χ2=37.776,P<0.01);男生肥胖率也显著高于女生(25.30%,5.56%,χ2=67.031,P<0.01)。③不同年龄间比较,男生超重率随年龄的增长有逐步下降的趋势,在30~34岁达到最低(21.57%),各年龄组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男生肥胖率随年龄增加而迅速上升,在30~34岁达到最高(49.01%),分别是20~24岁、25~29岁的3.39,2.10倍,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女生超重率随年龄的增长有逐步上升的趋势,在30~34岁达到最高(15.38%),但各年龄组间差异不显著;女生肥胖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长,各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④超重、肥胖的影响因素主要为性别、年龄、遗传、运动缺乏、饮食结构不良、不良生活方式。结论:①研究生体质量指数总体上处于良好状态,但仍存在着相当数量的超重或肥胖的人数。②男生超重、肥胖形势较女生更为严峻。③除了性别、年龄等生理因素以外,遗传因素、运动不足、饮食结构不良、不良生活方式、精神因素也是造成研究生超重、肥胖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北京市房山区中小学生的营养状况和变化特点,为制定相应的干预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房山区6所中小学39719名学生1998—2004年健康检查卡,对其中有关的营养状况资料采用身高标准体重法分析,并评价中小学生营养不良与低体重和肥胖发生情况。结果 1998年营养不良与低体重检出率为6.71%,2004年营养不良与低体重检出率为13.73%,呈逐年上升趋势,中学生高于小学生(χ^2=463.32,P〈0.01);女生高于男生(χ^2=130.82,P〈0.01);1998年肥胖检出率为10.44%,2004年肥胖率为16.61%,检出率有所上升,差畀有统计学意义(χ^2=59.24,P〈0.01);男生显著高于女生(χ^2=38.82,P〈0.01)。结论 房山区中小学生肥胖和营养不良与低体重同时存在并均呈增加趋势,其中女生的营养不良与低体重和男生的肥胖应成为防制重点,小学生肥胖应成为重点关注问题。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皮褶厚度计算体脂含量的方法,了解大连学生超重和肥胖流行现状和流行趋势,为青少年生长发育研究、改善学生营养状况和制定学生肥胖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①2005-05/06采用简单随机抽样原则,抽取大连市区的出生并生长的7-18岁汉族学生2474名,其中男生1244名,女生1230名。采用国际通用的人体测量学方法测量纳入学生的肱三头肌和肩胛下角部的皮褶厚度,并通过皮褶厚度推算体密度,计算全身体脂含量,再利用体脂含量判断肥胖并计算发生率。并将上述结果与1995年大连市内7-17岁汉族学生1190名和2000年大连市内7~18岁汉族学生1275名肥胖调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②性别差异比较使用大样本的u检验。结果:2005年参与调查的2474名学生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学生体脂含量女生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男生则在11岁时达高峰后呈逐渐下降趋势,生长曲线男女无交叉现象。而且相同年龄段的体脂含量均是女生高于男生,并且除10-13岁年龄组外,其他年龄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u〉1.96,2.58,P〈0.05~0.01)。②与1995年调查结果比较,学生体脂含量10年来有较大程度增长,10年平均增长男女生分别为6.31%和4.47%。③学生2000年超重、轻度肥胖和中重度肥胖的发生率男生分别为14.3%,11.1%和7.9%,女生分别为11.0%,7.2%和2.8%。2005年超重、轻度肥胖和中重度肥胖的发生率男生分别为18.0%、11.6%和19.9%,女生分别为15.0%,10.2%和11.7%。结论:①2005年青春期后学生体脂含量有性别差异。②大连学生10年来体脂含量有较大程度的增长,并有继续增加的趋势。③大连学生5年间超重、轻度肥胖和中重度肥胖的发生率增加明显。  相似文献   

4.
陈夏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6,5(12):2047-2047,2055
目的 了解涵江区中、小学生营养状况动态变化.方法 根据体检资料对该区中、小学生2001~2005年营养状况进行动态分析.结果 我区中、小学生五年间营养不良率平均为29.7%,营养不良呈逐年下降趋势.超重肥胖率平均为6.8%,呈逐年小幅上升趋势.中学女生的营养不良率明显高于男生(P<0.01),小学生的肥胖率明显高于中学生(P<0.01).结论 涵江区中、小学生总体营养状况逐年有所改善,但同时存在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两类问题,其中小学生肥胖及中学生营养不良问题日趋严重,应引起社会及家长重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广州市15岁~18岁中学生生长发育、体质健康状况现状及其发展趋势,探讨影响青春后期体质健康状况及发展趋势的相关因素,为提高高中阶段学生健康体质提供改善措施和方法.[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利用2003年、2008年普通高中学校医务室学生的原始相关体检资料,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2003年比较,2008年15岁~18岁高中生身高、体重均呈正增长,其中男生体重增长率超过身高增长率,男生的超重及肥胖率均高于女生.男、女生胸围发育呈负增长,身体匀程度下降.2008年男生、女生身体机能发育明显好于2003年,呈现增长趋势.学生常见病中近视患病率仍然居高不下,龋齿和贫血患病率则呈现下降趋势.[结论]15岁~18岁高中生身体机能在改善,但是胸围发育下滑及近视、超重和肥胖已成为主要健康问题,应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控制近视、超重和肥胖率的上升.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苏州市区学龄前儿童肥胖检出率及原因,给我国学龄前儿童肥胖问题的干预研究提供科研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苏州市城区23所幼儿园2岁~6岁儿童2 356名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苏州市区学龄前儿童总肥胖率为6.54%,男童肥胖率(7.34%)高于女童(5.49%),学龄前儿童肥胖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结论]苏州市区学龄前儿童肥胖问题严重,控制学龄前儿童肥胖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7.
郑州地区儿童单纯性肥胖症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了解郑州地区肥胖儿童发生情况。方法:对2001年体质调研的5760名中小学生,包括郑州市城区和郊区各2880名,城区和郊区男、女各1440名,进行包括年龄、性别、班级、出生日期、体质量、身高的调查,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城区2879名(1名男主项目填写不全)中小学生超重发生率16.53%,肥胖发生率28.97%,小学生、初中、高中各阶段超重和肥胖发生率无明显差异(χ^2=12.31,P&;gt;O.25);而男生肥胖发生率明显高于女生[χ^2=44.46,P&;lt;0.001);郊区2880名中小学生超重发生率17.39%,肥胖发生率13.65%,小学生,初中、高中各阶段肥胖发生率分别为12.15%、14.17%、16.11%,差异显著(χ^2=353.42,P&;lt;0.005);郊区男女儿童肥胖发生率及肥胖度无明显差异(χ^2=0.66,P&;gt;0.25);城区中小学生肥胖发生率明显高于郊区(χ^2=201,P&;lt;0.005).7~1O岁儿童单纯性肥胖发生率(28.54%)是1989年(8.23%)的3.47倍(χ^2=163.80,P&;lt;0.005),其中重度肥胖发生率(4.79%)是1989年(0.43%)的11.14倍。结论:儿童肥胖发生率急剧上升,采取有效措施防治儿童肥胖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安徽省成年人超重、肥胖和中心性肥胖流行特征与变化情况。方法利用2013年和2015年中国成年人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项目中安徽省12个监测点数据,分析2015年成年人超重、肥胖和中心性肥胖流行现状及在不同人群的分布特征,并与2013年比较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2015年安徽省成年人超重率为34.69%,肥胖率为12.96%,中心性肥胖前期率18.79%,中心性肥胖率为25.50%。 男性超重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81,P=0.008)。 随着年龄增长,超重率、肥胖率和中心性肥胖率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趋势χ2=8.420、5.002、16.719,均P<0.05);40~49岁组超重率最高,50~59岁组肥胖率和中心性肥胖率均最高。 随文化程度升高,超重和中心性肥胖检出率均呈现下降的趋势(χ2=30.714、9.031,均P<0.01)。 不同经济水平间超重率和中心性肥胖前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家庭人均年收入最高者超重率和中心性肥胖前期率均最低。 与2013年比较,2015年成年人超重、肥胖、中心性肥胖前期、中心性肥胖率、体质指数和腰围均降低;但男性超重率和中心性肥胖前期率,城镇超重率、肥胖率和体质指数呈升高现象。结论2015年安徽省成年人的超重、肥胖、中心性肥胖前期和中心性肥胖情况较2013年有所改善,但仍保持较高水平,应加强干预工作。  相似文献   

9.
肥胖给人类生活、学习与工作带来诸多不便,与高血压病、高血脂、冠心病、Ⅱ型糖尿病的发病都有关系。近10年来,我国儿童少年肥胖发生率有显著升高,7~18岁男生超重、肥胖率由1985年的2.75%上升至1995年的8.65%;女生由3.38%上升至7.18...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福州市718岁儿童青少年体质指数与血压的相关性,为开展相关的健康教育、健康促进提供基线资料。方法随机抽取福州市2个城区中等水平的小学和中学各一所,从各年级每个年龄段随机抽取至少20人,男女各半,共调查718岁儿童青少年体质指数与血压的相关性,为开展相关的健康教育、健康促进提供基线资料。方法随机抽取福州市2个城区中等水平的小学和中学各一所,从各年级每个年龄段随机抽取至少20人,男女各半,共调查718岁儿童青少年590人并进行身高、体重和血压的测量。依据《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体重指数值分类标准》,将学生分为正常、超重和肥胖3类,比较3类学生的收缩压及舒张压。结果 718岁儿童青少年590人并进行身高、体重和血压的测量。依据《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体重指数值分类标准》,将学生分为正常、超重和肥胖3类,比较3类学生的收缩压及舒张压。结果 712岁男生的超重率和肥胖率均高于1312岁男生的超重率和肥胖率均高于1318岁的男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体重组比较,718岁的男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体重组比较,712岁、1312岁、1318岁和718岁和718岁男生超重肥胖组的SBP和DBP均值以及1318岁男生超重肥胖组的SBP和DBP均值以及1318岁和718岁和718岁女生超重肥胖组SBP均值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18岁女生超重肥胖组SBP均值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12岁男生的BMI与SBP、DBP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1312岁男生的BMI与SBP、DBP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1318岁男生和女生的BMI与SBP、DBP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在控制了年龄、性别因素后,718岁男生和女生的BMI与SBP、DBP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在控制了年龄、性别因素后,712岁男生及1312岁男生及1318岁男生、女生BMI与SBP仍呈独立正相关(P<0.05),1318岁男生、女生BMI与SBP仍呈独立正相关(P<0.05),1318岁男生BMI与DBP也呈独立正相关(P<0.05)。结论福州市718岁男生BMI与DBP也呈独立正相关(P<0.05)。结论福州市718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检出率男生比女生高、低年龄组比高年龄组高;BMI与血压呈独立正相关,BMI与SBP的相关性比BMI与DBP相关性强,年龄越大BMI与SBP的相关性也越强,男生的BMI与SBP、DBP的相关性较女生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郑州地区肥胖儿童发生情况。方法:对2001年体质调研的5760名中小学生,包括郑州市城区和郊区各2880名,城区和郊区男、女各1440名,进行包括年龄、性别、班级、出生日期、体质量、身高的调查,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城区2879名(1名男主项目填写不全)中小学生超重发生率16.53%,肥胖发生率28.97%,小学生、初中、高中各阶段超重和肥胖发生率无明显差异(χ2=12.31,P>0.25);而男生肥胖发生率明显高于女生(χ2=44.46,P<0.001);郊区2880名中小学生超重发生率17.39%,肥胖发生率13.65%,小学生、初中、高中各阶段肥胖发生率分别为12.15%、14.17%、16.11%,差异显著(χ2=353.42,P<0.005);郊区男女儿童肥胖发生率及肥胖度无明显差异(χ2=0.66,P>0.25);城区中小学生肥胖发生率明显高于郊区(χ2=201,P<0.005),7~10岁儿童单纯性肥胖发生率(28.54%)是1989年(8.23%)的3.47倍(χ2=163.80,P<0.005),其中重度肥胖发生率(4.79%)是1989年(0.43%)的11.14倍。结论:儿童肥胖发生率急剧上升,采取有效措施防治儿童肥胖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2.
目的:采用皮褶厚度计算体脂含量的方法,了解大连学生超重和肥胖流行现状和流行趋势,为青少年生长发育研究、改善学生营养状况和制定学生肥胖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①2005-05/06采用简单随机抽样原则,抽取大连市区的出生并生长的7~18岁汉族学生2474名,其中男生1244名,女生1230名。采用国际通用的人体测量学方法测量纳入学生的肱三头肌和肩胛下角部的皮褶厚度,并通过皮褶厚度推算体密度,计算全身体脂含量,再利用体脂含量判断肥胖并计算发生率。并将上述结果与1995年大连市内7~17岁汉族学生1190名和2000年大连市内7~18岁汉族学生1275名肥胖调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②性别差异比较使用大样本的u检验。结果:2005年参与调查的2474名学生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学生体脂含量女生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男生则在11岁时达高峰后呈逐渐下降趋势,生长曲线男女无交叉现象。而且相同年龄段的体脂含量均是女生高于男生,并且除10~13岁年龄组外,其他年龄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u>1.96,2.58,P<0.05~0.01)。②与1995年调查结果比较,学生体脂含量10年来有较大程度增长,10年平均增长男女生分别为6.31%和4.47%。③学生2000年超重、轻度肥胖和中重度肥胖的发生率男生分别为14.3%,11.1%和7.9%,女生分别为11.0%,7.2%和2.8%。2005年超重、轻度肥胖和中重度肥胖的发生率男生分别为18.0%、11.6%和19.9%,女生分别为15.0%,10.2%和11.7%。结论:①2005年青春期后学生体脂含量有性别差异。②大连学生10年来体脂含量有较大程度的增长,并有继续增加的趋势。③大连学生5年间超重、轻度肥胖和中重度肥胖的发生率增加明显。  相似文献   

13.
长沙市中小学生2002~2005年营养状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长沙市中小学生营养状况以及变化趋势,为营养性疾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测量长沙市99509名7~18岁学生的身高、体重,采用《中国学生身高体重发育监测信息管理与评价系统》进行营养状况评价。【结果】中小学生营养不良率为15.44%,低于1995年全国调查平均水平(32.5%);肥胖率为8.80%,略高于全国调查平均水平(7.76%)。营养不良率为初中生〉高中生〉小学生;肥胖率为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小学生肥胖的平均检出率〉营养不良的平均检出率;初、高中生营养不良的平均检出率〉肥胖的平均检出率。女生营养不良的平均检出率〉男生;男生肥胖的平均检出率〉女生。【结论】长沙市中小学生肥胖率处于较高水平,应采取综合性干预措施,改善学生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4.
目的全面了解泰安市中小学生的生长发育、身体健康状况及常见病发病率,分析其原因,积极应对。方法根据《山东省中小学生健康体检管理实施办法》对泰安市2011-2012年10459名中小学生的身高、体质量、胸围、肺活量、视力、沙眼患病率等几个方面进行数据监测,运用学生体检软件对体检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泰安市中小学生的身高、体质量、胸围、肺活量与全国青少年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相吻合;视力低下的比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长,男生占38.46%,女生占44.86%;肥胖比例加大,高于2005年全国平均水平,男生肥胖率达28.56%,女生肥胖率13.64%,男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5.541, P<0.05,除6岁、11岁年龄组)。结论通过合理饮食,改善学习环境,培养正确的学习方式,加强青少年体育锻炼,可以有效减少常见病发病率,增强青少年体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参与体育活动儿童青少年年龄、性别与动态视敏度、静态视敏度的关系。方法 2018年5月至2019年9月,方便抽取学龄儿童1465例参与静态视敏度和动态视敏度测量。结果 6~9岁儿童动态视敏度随年龄增长而升高,11~14岁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男生动态视敏度显著高于女生(t=5.147, P 0.001)。6~8岁儿童静态视敏度随年龄增长而下降,8~11岁呈波动式变化,11~14岁随年龄增长而下降,女生下降幅度较大。男生静态视敏度显著高于女生(t=3.692, P 0.001)。6~8岁儿童近视百分比随年龄增长而上升,8~11岁波动较大,11~14岁近视百分比大幅上升。年龄与动态视敏度低度正相关(r=0.046, P 0.05),与静态视敏度中度负相关(r=-0.364, P 0.05),动态视敏度与静态视敏度呈中度正相关(r=0.409, P 0.05)。路径分析显示,年龄、性别不同程度直接或间接影响动态视敏度、右眼视力、左眼视力和静态视敏度。结论男生视力总体优于女生;年龄与动态视敏度呈正相关。应根据年龄和性别发展差异,特别是视功能发展的敏感期,设计不同的体育锻炼方法,以提升体育锻炼改善青少年视功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陕西省27200名0~18岁健康儿童体质指数参考曲线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目的 用于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评价的方法很多,各种方法各有优缺点,尚未形成一种统一的评价方法,由此造成不同地区儿童青少年肥胖及超重发病率缺乏可比性。近年来,WH0肥胖工作组的专家建议在儿童肥胖的常规评价中应采用体质指数(BMI)的年龄别百分位数。但是到目前为止,中国还没有BMI的年龄别百分位数报道。本提供了陕西省0—18岁儿童的BMI的年龄别百分位数曲线。方法 采用LMS法拟合曲线;所有分析均采用由TJ Cole教授提供的LMS法的特殊软件,分性别和地区进行分析。结果 BMI中位数曲线由生命早期的12.70kg/m^2迅速增加,8个月达高峰,为17.02kg/m^2,然后下降,达6岁左右的14.6lkg/m2最低点后平稳变化。城市儿童脂肪重聚比乡村儿童早2年,男生比女生早1年,脂肪重聚后,女生的BMI增加比男生快,城市儿童的增加比乡村儿童的快,随着青春期的开始,女生BMI逐渐大于男生,乡村男女生之间的差别大于城市的。陕西省儿童青少年超重百分位数所在曲线男女生分别为P95.3,和P94.5,肥胖所在百分位数曲线男女生分别为P99.5和P99.8,明显低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标准。结论 通过LMS法,建立了陕西省儿童青少年BMI的年龄别百分位数曲线,百分位数曲线、超重与肥胖的界值可用于陕西省0—18岁儿童青少年营养状况的评价,不同性别、地区间的差别可帮助理解肥胖的原因及预防。  相似文献   

17.
儿童少年肥胖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贾薇  陈诗潜 《现代康复》1999,3(2):230-231
肥胖给人类生活、学习与工作带来诸多不便。与高血压病、高血脂、冠心病、Ⅱ型糖尿病的发病都有关系。近10年来。我国儿童少年肥胖发生率有显升高,7~18岁男生超重、肥胖率由1985年的2.75%上升至1995年的8.65%;女生由3.38%上升至7.18%。肥胖作为慢性炎日益受到关注。现对1990-1996年的有关献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喀什市维吾尔族成年人超重和肥胖的情况,并分析不同体质量指数(bodynhg.ssindex,BMI)与血糖、胰岛素抵抗、血压、血脂的关系。【方法】调查喀什市2个社区维吾尔族年龄20~93岁的居民8586名,进行体格测量和实验室测定相关指标,分别以年龄、性别分层统计分析超重和肥胖流行病学情况,分析不同体重指数与血糖、血压、血脂的关系。【结果】喀什市维吾尔族成年居民超重现患率50.94%(4374/8586),肥胖现患率为46.91%(4028/8586)。男性分别为48.63%和44.52%;女性分别为53.68%和49.77%;35岁以上年龄组女性超重肥胖现患率高于男性(Pd0.01)。超重和肥胖现患率随年龄增长呈增长趋势。随BMI增加,收缩压、舒张压增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喀什市维吾尔族成年居民的每天膳食特点为高热量,平均(13.36士5.62)MJ/d和高脂肪,平均脂肪热量比41.06%。【结论】喀什市维吾尔族成年人中超重和肥胖病现患率高,中、老年人与36~60岁女性的超舌与肥胖聊.惠率高.热量括入高.膳仓结柏不合理.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比较重庆市不同地区中小学学生生长发育水平和营养状况。方法根据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将重庆划分为一圈两翼三个片区,采用整群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23 316名中小学学生进行身高、体质量的测量,按《儿童青少年身高标准体重筛查标准表(2002年)》分为营养不良、较低体质量、正常体质量、超重、肥胖5个层次来判断生长发育水平。结果主城区男、女生的身高均显著高于东南翼和东北翼相同年龄的学生(P<0.05),主城区7~18岁男生、8~11岁女生的体质量显著高于东南翼和东北翼的学生(P<0.05),而3个地区其余年龄女生的体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城区、东南翼、东北翼男生肥胖率为10.79%、5.13%、7.29%,女生肥胖率为6.68%、5.21%、5.54%。结论主城区中小学学生的身高明显高于两翼地区,但主城区中小学学生的肥胖率也很高,应引起高度重视,加强营养改善。  相似文献   

20.
乌鲁木齐市维吾尔族成年人超重和肥胖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探讨乌鲁木齐市维吾尔族成年人超重和肥胖的情况,并分析不同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与血糖、胰岛素抵抗、血压、血脂关系。方法:调查乌鲁木齐市10个单位维吾尔族年龄20~84岁的居民,进行体格测量和实验室测定相关指标,分别以年龄、性别分层统计分析超重和肥胖流行病学情况,分析不同体重指数与血糖、血压、血脂的关系。结果:以WHO现行肥胖诊断标准(超重BMI≥25kg/m^2,肥胖≥30kg/m^2)为标准,乌鲁木齐市维吾尔族成年城市居民超重现患率为:65.6%.肥胖现患率为18.3%。男性分别为71.2%,17.7%;女性分别为55.9%,19.3%;男性超重现患率高于女性(χ^2=15.7,15.5,P&;lt;0.01)。超重和肥胖现患率随年龄增长呈增长趋势。随BMI增加,收缩压、舒张压增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28.6438,5.8172,P&;lt;0.01);空腹胰岛素、稳态模式胰岛素抵抗指数呈上升趋势,与体质量正相关(r=0.9424.0.9321,P&;lt;0.05)。乌鲁木齐市维吾尔族成年居民的每天膳食特点为高热量【平均(12.35&;#177;5.62)MJ/d】和高脂肪(平均脂肪热量比39.02%)。结论:乌鲁木齐市维吾尔族成年人中超重和肥胖病现患率高、年轻人与男性的超重与肥胖现患率高、热量摄入高、膳食结构不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