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应用品管圈活动降低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渗出发生率,提高患儿家长满意度,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护患和谐。方法按品管圈理论的步骤进行计划、实施、确认和处置,分析导致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渗出发生的真因,探讨解决对策并实施,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渗出发生率由活动前的23.6%降低至活动后的13%,患儿家长满意度由活动前90%的提高至活动后的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可有效降低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渗出的发生率,提高患儿家长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沈园 《妇幼护理》2023,3(10):2359-2362
目的 探究个体化护理对小儿静脉输液护理的效果。方法 我院 2019 年 7 月至 2020 年 7 月收治的输液患儿 130 例,随机 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65 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个体化护理。对比两组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护理风 险事件发生率、患儿输液配合度及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患儿输液配合 度及家属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小儿静脉输液实施个体化护理,能够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护理风险发生率, 提高患儿的输液配合度及家属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护理程序在小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护理程序应用对预防小儿输液相关性静脉炎的作用。方法:建立小儿静脉输液护理程序,实验组116例患儿按照护理程序进行护理,对照组118例按常规给予输液治疗及护理,比较两组静脉炎的发生几率。结果:实验组患儿的静脉炎发生几率和严重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小儿静脉输液护理程序能有效预防输液相关性静脉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周围静脉输液是临床15项护理操作技术之一,为了保证患儿得到及时的治疗,为了减轻患儿的穿刺痛苦,为了避免静脉输液反应的发生,临床护理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5.
根据小儿特殊的生理特点,头皮静脉输液在小儿静脉输液中比较常见.此操作需要护理人员熟练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方法.随着这方面护理研究的不断深入,对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操作前的准备,操作时的方法以及拔针、留置针的应用等方面有了较大进展.现就这些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小儿头皮静脉输液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根据有无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将163例行头皮静脉输液患儿分为对照组78例和干预组85例,对照组给予静脉输液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给予护理风险管理措施.观察两组患儿发生静脉输液不良事件、基础护理合格率和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情况.结果:干预组发生静脉输液不良事件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基础护理合格率和家属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能明显减少小儿头皮静脉输液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基础护理质量和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2005年1月-2006年12月两年来儿科住院病儿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和临床资料对比分析,探讨小儿静脉输液失败的原因及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小儿头皮静脉输液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11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240例患儿,随机分为2组,采用常规护理患儿设为对照组,使用护理风险管理患儿设为实验组,比较2组患儿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护理人员对风险认识程度、护理质量、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儿针头脱落发生率(3.33%)、液体渗出率(2.50%)、反复穿刺发生率(4.17%)显著低于对照组(12.50%、14.17%、10.83%),且实验组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95.83%)明显高于对照组(72.50%);实验组护理人员对风险管理意识、风险因素意识、风险管理态度、风险管理意向及处理能力均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儿家属对基础护理、操作熟练度、操作规范度及服务态度的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险管理在小儿头皮静脉输液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可有效改善临床护理质量,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护理风险管理在小儿头皮静脉输液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2月来我院治疗的216例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患儿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对216例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患儿实施随机分组。对照组108例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患儿实施常规管理方式进行护理,实验组108例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患儿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方式进行护理,分析比较两组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患儿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患儿家属的满意度评分。结果实验组108例患儿的不良事件发生率(9.26%)显著低于对照组患儿(28.70%),且实验组和对照组患儿家属的满意度评分存在显著区别(P0.05)。结论对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患儿采取护理风险管理,能显著降低患儿发生不良事件的机率,提高患儿家属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选取我院98例静脉输液患儿,分为循证组和对照组各49例,循证组采用循证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效果。结果循证组患儿FLACC1.04±0.05分,Wong-Baker2.15±0.37分,对照组患儿FLACC4.82±0.24分,Wong-Baker4.33±0.58分。对照组FLACC和Wong-Baker均明显高于循证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循证护理是一种在不影响治疗效果条件下,能够有效减轻静脉输液疼痛的新型护理方法。  相似文献   

11.
阳性强化法在社区门诊小儿静脉输液中应用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阳性强化法在社区门诊小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3年9月在哈尔滨市某社区卫生服务站静脉输液的患儿28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患儿140例。干预组患儿在静脉输液前给予阳性强化法,对照组患儿在输液前进行常规安慰与鼓励,干预2天后评估患儿配合程度、疼痛程度、一次穿刺成功率、家属满意率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干预组患儿的配合程度、一次穿刺成功率、患儿家属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患儿的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阳性强化法可提高患儿配合度,降低患儿对疼痛的敏感度,减少穿刺失败因素,从而提高了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和护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评判性思维在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2年1~4月在神经外科工作的护士进行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运用评判性思维在静脉输液过程中进行分析、判断、制定与落实相应护理措施,观察实施评判性思维培训后患者的静脉输液穿刺成功率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 对护理人员进行静脉输液评判性思维的培训后,患者的静脉穿刺成功率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较培训前明显提高.结论 对护士在静脉输液过程中实施评判性思维培训可有效提高护士的穿刺技能,减少输液肿胀及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3种不同静脉输液途径在肠外营养中的效果。方法将90例长期肠外营养的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各30例,其中A组留置针、B组深静脉置管(CVC)、C组经外周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进行置管给药,并观察长期置管的临床效果。结果A组置管成功率为93.0%,B组为96.7%,C组为96.7%,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留置时间A组平均(1.5±0.14)d,B组平均(6.5±0.19)d,C组平均(138±4.03)d,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静脉炎发生8例,B组3例,C组1例,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ICC导管为长期肠外营养支持的患者提供了一条无痛性治疗途径,对保证患者配合治疗,完成营养支持计划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基于智能输液管理系统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2018年10月-2019年12月我院老年特需病房需要静脉输液的患者100例,本研究采用前后对照,纳入研究的患者正常护理下前3d内的输液数据(对照组)和智能输液管理系统下所选患者之后3d内的输液数据(实验组)。收集两组期间的响铃率、工作量和护理满意度等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实验组响铃率低于对照组,且实验组护士工作量少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满意度调查中非常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智能输液管理系统的应用优化了我院输液流程,护士能在护士站了解患者输液时的即时信息,可降低响铃率,减少护士工作量,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将多功能儿童输液装置应用于患儿的输液过程中,旨在降低患儿输液重注率和外渗率,提高患儿舒适度。 方法 自行设计多功能儿童输液装置,将其应用于患儿的输液过程中,选取2017年7月—12月收治的输液患儿120例作为试验组,2017年1月—6月收治的输液患儿120例作为对照组,试验组采用多功能儿童输液装置输液,对照组采用传统输液装置输液,收集两组静脉通路建立时间、输液满意度、输液重注率和外渗率等指标。 结果 试验组静脉穿刺时间为(1.49±0.33) min,对照组静脉穿刺时间为(2.52±0.43) 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和对照组输液外渗率分别为5.83%和24.16%,输液重注率分别为6.66%和22.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112名家长认为非常满意,8名家长认为比较满意,对照组4名家长认为非常满意,39名认为比较满意,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多功能儿童输液装置可有效缩短静脉穿刺时间,提高患儿家长满意度,降低患儿输液重注率和外渗率,提高护士工作效率,保证患儿输液安全。  相似文献   

16.
自制固定夹板在小儿手部静脉输液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自制的固定夹板对小儿手部静脉输液中的安全稳定性和舒适性。方法将203例2个月~8岁手背静脉输液的住院患儿按住院的先后分为对照组(使用硬纸盒或普通小夹板)和实验组(使用自制固定夹板),观察输液过程中药液外渗、针头脱位、输液畅通、指端循环及患儿舒适度等情况,并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指端血液循环不良发生率分别为1.0%和8.4%;固定处皮肤过敏或破损分别为0和5.7%;患儿舒适满意度分别为99.0%和69.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自行设计制作的小儿手部输液夹板安全、舒适,能减少静脉输液过程中固定所致的不良反应,可以替代常规的纸盒或木质夹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提高小儿静脉输液的顺从性、穿刺成功率、满意度的影响。方法收集2012年6-7月于接受静脉输液治疗的患儿18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各90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通过改进小儿静脉输液相关护理工作,提高护理干预技术。比较两组患儿的顺从性、穿刺成功率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静脉输液的顺从性为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2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0.99;P<0.05);观察组患儿穿刺成功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7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7.54;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满意度为98.8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7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4.61;P<0.05)。结论积极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提高患儿静脉输液的顺从性、穿刺成功率及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构建儿童静脉输液过程质量监控数据表并评价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根据静脉输液操作流程,形成静脉输液执行、巡查2项过程质量监控数据表,实现静脉输液全流程质量监控.于2020年12月在上海市某三级甲等儿科医院正式运行数据表,比较数据表应用后(2021年3月—4月)与试运行阶段(2020年10月—11月)的静脉输液执行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责任包干工作制在静脉输液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0~12月神经内科住院需要静脉输液治疗患者50例为对照组,采用常规静脉输液护理;选取2011年1~3月同类患者50例为实验组,实施责任包干工作制静脉输液,观察、比较两组平均每日案例静脉输液完成时间、一针穿刺成功率及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实验组平均每日案例静脉输液完成时间、一针穿刺成功率及患者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静脉输液实施责任包干工作制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从而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学龄前患儿周围静脉输液管理的临床过程和结果,为临床学龄前患儿静脉输液护理提供依据。方法选择门诊静脉输液的学龄前患儿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输液护理措施,观察组采用输液安全预防性护理措施,使用自行设计的学龄前患儿静脉输液风险评估及防范措施表记录患儿输液情况,比较两组首次穿刺成功率、药液外渗情况、呼叫换液和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静脉输液首次穿刺成功率为94.00%,静脉药液外渗发生率为12.00%,输液呼叫率为43.33%,均优于对照组的68.00%,40.00%,49.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Z值分别为10.981,-3.098,75.614;P<0.05)。观察组患儿家长对换液及时满意度、巡视维护、解决问题能力得分分别为(4.27&#177;0.56),(4.43&#177;0.38),(4.48&#177;0.51)分,均高于对照组的(3.13&#177;0.42),(3.16&#177;0.64),(3.11&#177;0.6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828,2.963,2.977;P<0.05)。结论学龄前患儿静脉输液过程中安全管理能提高首次穿刺成功率,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患儿家长满意度更高,值得临床推广与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