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研究种植体表面化学活化处理对种植体周围骨缺损愈合的影响.方法:采用6只成年Beagle犬,拔除下颌双侧前磨牙和第一磨牙3个月后行种植体植入术,在下颌第三前磨牙(P3)和第一磨牙(M1)部位常规制备直径2.8mm、深10mm的孔洞,其冠方5mm区域进一步扩孔制备成直径5.3mm的种植窝.每侧下颌骨植入直径3.3mm、长10mm的modSLA(化学活化大颗粒喷砂酸蚀)和SLA(大颗粒喷砂酸蚀)种植体各1颗,形成种植体冠方深5mm、宽1mm的环形骨缺损.双侧共植入4颗种植体,采用非埋入式愈合方式.术后2周、4周和8周时收获含种植体的骨组织标本,制成切片后,经苦味酸品红染色,检测骨结合率(BIC%)、新骨填充率(NBF%)以及新骨与种植体接触的最冠方水平至缺损底部的距离(B-D).应用SPSS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观察期内无种植体松动脱落.3个时间段内,2组种植体周围的骨缺损区域皆有新骨生成,新骨形成始于缺损区的根方和侧方骨壁.2周和4周时,modSLA种植体的BIC%、NBF%和B-D值显著高于SLA种植体的相应指标值(P<0.05);8周时,2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化学活化表面处理方式有利于促进种植体周围骨缺损的早期骨愈合.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钛合金经阳极氧化改性后电化学沉积金属锌(Zn)及锌-银(Zn-Ag)复合离子种植体植入动物体内骨结合情况。方法:实验样本共分为4组:钛合金种植体酸蚀处理为A组,钛合金种植体酸蚀后阳极氧化为B组,B组基础上电化学沉积Zn膜层(C组)、Zn-Ag复合膜层(D组),每组9枚,共计36枚。分别将4组试件对称植入9只新西兰大白兔左右两侧下颌骨体,每侧2枚。于2、4、8周分批处死取骨进行CBCT、扫描电镜、元素分析、荧光标记检测。结果:钛合金经阳极氧化处理电化学沉积制备的含锌、银无机抗菌剂的金属离子膜层种植体表面微孔结构更致密;相同时间段内有膜层种植体周围骨密度均高于无膜层种植体;随时间增加Zn-Ag复合膜层种植体骨结合能力最好,周围骨矿化沉积速度及骨量更高。结论:阳极氧化处理种植体电化学加载抗菌金属离子Zn和Zn-Ag,可以赋予种植体一定抗菌性的同时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可以提高骨结合速度,维持植入早期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骨组织对两种不同处理的种植体表面早期反应的不同.方法 种植体分为喷砂、双重酸处理组(A组)和喷砂、双重酸、双氧水、热处理组(B组),然后随机植入兔子股骨远心末端,2、4、8周后制作带种植体的骨组织样品,采用带能谱分析的扫描电镜观察分析.结果 植入2周后在两组种植体表面均见到有机骨基质层,4~8周时B组种植体表面新生骨组织比A组附着多,EDX分析显示富含钙磷.结论 两组种植体表面在植入早期骨反应大致相同,均在表面形成有机骨基质层,但B组种植体表面比A组种植体表面在植入后期更能促进新骨形成.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构建干扰型LRP5慢病毒(LV-LRP5),评估LRP5基因的干扰对大颗粒喷砂酸蚀表面处理(SLA)的种植体表面骨结合的影响。方法种植体表面进行SLA处理,构建LV-LRP5慢病毒载体,通过转染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检测转染效果。SLA表面处理种植体分为两组:LV-LRP5组和空白组。LV-LRP5的种植体周围注射shRNA病毒液,空白组常规种植。6周后取含有种植体的组织块进行硬组织切片,HE染色观察和评估新骨的形成,测量种植体-骨接触率和种植体螺纹内的骨密度来评价成骨的效果。结果 LV-LRP5能稳定转染BMSCs。种植体植入6周后,空白组种植体与新骨之间的接触较广泛,而LV-LRP5组种植体与新骨之间的接触较局限。LV-LRP5组的种植体-骨接触率及螺纹内骨密度均较空白组低,经统计学分析,两组在6周时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SLA种植体表面干扰LRP5降低了种植体骨结合,该过程可能通过降低Wnt/LRP5信号系统或联结其他成骨信号系统进行。  相似文献   

5.
种植体用钛合金酸碱热处理后的表面性能及诱导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酸蚀加碱热处理后种植体用钛合金(H6A14V)表面微观结构的变化及在模拟体液中诱导钙磷沉积的能力。方法对钛合金表面分别采用打磨抛光、大颗粒喷砂酸蚀(SLA)、碱热、酸蚀加碱热处理,测试其表面理化性质变化,然后对其进行模拟体液(SBF)浸泡实验,采用带能谱分析的扫描电镜(SEM)及X射线衍射(XRD)观察分析沉积物。结果经过酸蚀加碱热处理的钛合金表面形成了多级孔洞的微观粗糙结构;经SBF浸泡实验后,其表面出现羟基磷灰石沉积,钙磷原子数百分比高于其他实验组(P〈0.05)。结论酸蚀加碱热处理的钛合金表面同时具有良好的表面形态和生物活性,在模拟体液中浸泡可诱导羟基磷灰石形成,有利于骨结合的早期形成。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新型复合材料纳米氟磷灰石聚醚醚酮(nano-fluorapatite polyetheretherketone,nFA/PEEK)的生物相容性和促进骨结合的效能。方法:喷砂nFA/PEEK和非喷砂nFA/PEEK种植体各10枚,植入6只Beagle犬后肢胫骨内,同体同侧后肢胫骨上植入喷砂和非喷砂种植体各1枚(其中4只为双后肢,2只为单后肢)。四环素荧光标记,8周和12周各随机处死3只(各含1只单后肢实验犬),获取种植体-骨组织标本(每组各5份样本)。制作骨磨片,苦味酸品红染色,Bio-Quant图像分析软件测定种植体周围骨组织静态学参数、骨结合率(bone to implant percentage,BIC)和骨矿化沉积速率(mineral apposition rate,MAR)。结果:骨组织静态学参数结果证实表面喷砂处理的nFA/PEEK种植体周围骨组织更致密;12周末喷砂nFA/PEEK的BIC组内最高为82.01%,8周末喷砂nFA/PEEK的MAR组内最高为1.49μm/d;8周和12周末喷砂nFA/PEEK的BIC和MAR分别高于对应非喷砂nFA/PEEK种植体(P<0.05)。结论:表面喷砂处理可增强种植体的初期稳定,nFA/PEEK种植体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成骨效能,具备未来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犬动物实验, 检测喷砂处理螺纹柱状纳米氟磷灰石聚醚醚酮材料(nFA/PEEK)的生物相容性和成骨性能。方法: 将喷砂和非喷砂nFA/PEEK各10颗, 延期植入6只犬下颌前磨牙区, 术后8周和12周末各随机处死3只, 种植体骨标本行同步辐射扫描后, 制作非脱钙种植骨组织切片, 四环素荧光标记测定动态参数骨结合率(BIC)和矿化沉积率(MAR)。苦味酸品红染色测定骨的静态参数。采用SPSS18.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同步辐射扫描8周, 种植体骨床界面呈现连续接触, 新生骨组织长入螺纹凹陷处;12周均基本形成骨结合, 喷砂组新骨形成和成熟更快。8周末的BIC(63.34%)和MAR(1.51 μm/d)均显著高于(P<0.05)未喷砂组种植体(22.97%, 1.34 μm/d);12周末喷砂组的BIC(75.49%)显著高于(P>0.05)未喷砂组 (55.35%), 但MAR (1.28 μm/d 对1.27 μm/d) 无显著差异。骨静态学参数喷砂组骨体积分数和骨小梁数量显著高于非喷砂组, 但骨小梁间隔显著低于非喷砂组(P<0.05), 表明喷砂组更有利于骨量的增加, 但骨小梁厚度无显著差异。结论: 本研究表明, 喷砂处理nFA/PEEK种植体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与其骨床结合紧密。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TM种植体-骨结合界面及其上 1/3倒楔形间隙的成骨情况.方法 用医用钝钛钛棒加工成两组种植体,实验组为锥度5.44°、表面进行喷砂酸蚀处理的TM种植体,锥度从种植体上1/3处开始变化;对照组为仿straumann的表面喷砂酸蚀(sandblast large grit and acid-etching,SLA)圆柱状螺纹种植体.建立Beagle犬下颌骨种植模型,3只犬每只植入实验组TM种植体和对照组仿straumann -SLA圆柱状螺纹种植体各4枚,3只实验犬分别于4周、8周和12周处死,截取下颌骨行显微CT三维重建,观察种植体-骨结合界面及上1/3间隙的成骨情况.结果 8周时实验组TM种植体上1/3倒楔形间隙开始有骨修复,12周时对照组仿straumann-SLA种植体颈部骨质有吸收迹象,实验组TM种植体颈部骨质仍得到良好保存.结论 TM种植体能形成良好骨结合界面,体部上1/3的锥度设计可保存颈部皮质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PRP复合骨诱导活性材料(osteoinduction active material,OAM)对种植体周围骨缺损的修复效果,探讨其作为种植体周围骨缺损修复材料的可行性.方法:Beagle犬4只,拔除双侧下颌第一、二、四前磨牙,3个月后植入种植体,制备种植体周围骨缺损并植入相应骨移植材料.A组植入PRP/ OAM,B组植入PRP,磷酸三钙,对照组植入磷酸三钙.种植术后8、16周各处死2只动物,进行组织学观察,能谱分析种植体-新骨界面Ca2+含量,采用SPSS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8周时,实验A组新骨与种植体形成区段性骨结合;实验B组种植体边缘可见新骨形成,但量较少;对照组种植体边缘为纤维性界面.16周时,实验A组可见哈佛系统,实验A、B组新骨与种植体形成骨整合;对照组为纤维性结合.能谱分析显示,8、16周时各组间钙含量百分比均存在显著差异.实验A组最高,实验B组其次,对照组最低.结论:PRP及PRP/OAM应用于种植体周围骨缺损中,可以促进骨缺损的修复,并形成理想的种植体-骨结合界面.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rhBMP-2/PDLLA涂层诱导钛种植体周围新骨形成情况。方法:选取8只比格犬,在其双侧胫骨随机植入PDLLA/rhBMP-2、PDLLA、rhBMP-2涂层和空白种植体,术后2、4、8、12周进行生物力学测定和骨形态计量学分析,比较各组新骨形成和骨结合情况。结果:rhBMP-2/PDLLA涂层种植体周围新骨形成早于其他组;4周时rhBMP-2/PDLLA涂层种植体骨结合明显优于PDLLA组、空白组(P〈0.05),8周和12周时PDLLA/rhBMP-2涂层种植体骨结合优于PDLLA组,并有大于其他两组的趋势。结论:新型涂层材料PDLLA/rhBMP-2具有促进新骨形成和提高骨结合率的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