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32排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在结肠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吴越  窦新民  康柳青 《河北医药》2009,31(23):3232-3233
目的初步探讨32排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在结肠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32排螺旋CT对20例经病理确诊结肠癌患者行结肠充气容积扫描,在独立工作站上行结肠三维重建,包括表面遮盖法(SSD)、CT仿真内窥镜技术(CTVE)、多平面重建技术(MPR)及透明重建技术(Raysum),将各种重建后图像与手术病理资料分别行对照分析。结果MPR在检出病灶的同时还可对病灶的密度、形态、范围、肠壁受损程度以及肠外情况做出准确判断,而CTVE对病灶大体形态显示上略占优势,SSD及Raysum能较好显示结肠病变范围及肠腔狭窄程度。结论通过容积扫描发现病灶后.再通过SSD、CTVE及Raysum对全结肠进行浏览,并运用MPR对病灶进行多视角、多方位观察,能够提高CT对结肠肿瘤性病变的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多种图像后处理技术对结肠、直肠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1例结肠、直肠癌患者进行全腹容积扫描,于工作站分别行多平面重建(MPR)、表面遮盖显示(SSD)、VR透明处理显示、仿真内镜(CTVE)重建,并与钡灌肠及纤维结肠镜检查结果进行对照。结果所有患者CT诊断准确率为100%。各种后处理技术对显示病变形态、范围、肠腔内外情况、供血等细节上及结肠整体情况上各有不同价值。结论多层螺旋CT多种模式图像后处理技术的结合应用非常有利于结肠癌的诊断。  相似文献   

3.
16层螺旋CT在骨骼系统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在骨骼系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总结骨关节骨折、脊柱畸形及内固定术后共73个病例的16层螺旋CT表现.所有病例均在AW4.2后处理工作站进行三维成像(3D)及多平面重建(MPR),透明显示(Raysum)等多种成像技术进行观察。结果 全部病例3D成像清晰、逼真,不但能够清晰的显示关节面碎裂程度、塌陷移位情况及骨折线的立体走行方向.而且结合MPR以及Raysum技术还能够很好的显示骨质内部的具体情况。结论 16层螺旋CT3D成像、MPR及透明显示等多种技术,能够充分显示骨与关节的立体图像、内部结构及病理改变,在骨骼系统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结肠充气多层螺旋CT(MSCT)扫描在结肠疾病及大肠癌术前分期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7例临床怀疑结肠疾病的患者,进行MSCT检查,并利用工作站进行后处理以获取CT仿真内镜(CTVE)、多平面重建(MPR)、表面阴影成像(SSD)和透明显示(Raysum)图像,并结合横断面图像,分析其图像特征,并与纤维内窥镜、手术病理对照分析,探讨多层螺旋CT在结肠疾病中的应用价值;并对手术病理证实的结肠癌进行术前Dukes分期评价。结果MSCT显示大肠癌部位的敏感性达100%;对大肠癌Duke分期的准确率为92.30%,对浆膜面浸润诊断的灵敏度90.90%,特异度为90%。4种后处理对结肠癌的浆膜面浸润情况及病理对照符合率依次为:MPR(92.3%),CTVE(84.6%),Raysum(69.2%),SSD(50%)。结论MSCT扫描对大肠癌的术前分期很有价值,尤其对判断局部浸润和远处转移的情况更为准确,对评估大肠癌术前分期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结肠癌患者多层螺旋CT及图像后处理诊断结果。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56例结肠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多层螺旋CT进行全结肠容积扫描,并应用图像后处理技术对比4种后处理图像,同时与病理结果做对照。结果与病理结果比较,4种后处理图像技术中,以CT仿真结肠镜(CTVC)对病理分型诊断符合率最高(96.4%),显著高于其他三种图像技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以透明显示(Raysum)对病理病变长度诊断符合率最高(100.0%),显著高于其他三种图像技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以平面重建(MPR)对病理肠周侵犯程度符合率最高(98.2%),显著高于其他三种图像技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16层西门子螺旋CT及图像后处理技术有助于提高结肠癌患者诊断率。  相似文献   

6.
万林  肖云龙  胡晓华 《江西医药》2013,48(7):633-634
目的评价16层螺旋CTPA及重建技术对肺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4例肺栓塞患者进行16层螺旋CTPA及图像后处理分析的资料。结果 24例肺栓塞病人发现372支不同节段肺动脉栓子,有4种形态,在重建技术中,显示效果依次为薄层、MPR、MIP、VR,VR在亚段上意义不大。结论多层螺旋CT可以准确显示肺栓塞栓子的部位、形态及其间接征象;薄层及MPR为可靠的图像后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MSCT)三维图像后处理技术在小儿支气管异物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4例支气管异物患儿64层MSCT的影像学资料,所有病例经MSCT横断位扫描,并行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容积重现(VR)和CT仿真内镜(CTVE)三维图像后处理。结果14例支气管异物患儿,异物为米粒4例,花生衣1例,开心果2例,瓜子仁2例,果冻2例,葡萄干1例,不明异物2例。异物发生部位在右主支气管开口处5例,右主支气管5例,右下支气管1例,左主支气管3例。64层MSCT三维图像后处理技术能够准确地显示异物的位置、形态及大小,有异物所引起的支气管的狭窄和异物阻塞产生的间接征象。结论64层MSCT三维图像后处理技术能准确、直观地显示支气管异物。对小儿呼吸道异物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胸部外伤骨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利用16层螺旋CT容积扫描对临床怀疑骨折的60例患者进行后重建,运用容积再现技术(VR)及曲面重建技术(CPR)和多平面薄层重建技术(MPR)显示骨折的部位、数量,判断16层螺旋CT诊断胸廓骨折的价值。结果:60例患者中,共发现肋骨骨折259处,锁骨骨折13例,肩胛骨骨折16例,胸椎骨折8例,胸骨骨折2例。运用容积再现技术及曲面重建和多平面薄层重建技术可显示骨折的位置、数量及断端移位情况。各种后处理图像中,VR在显示骨折的空间解剖结构上有优势,CPR在显示微细肋骨骨折上效果较好,MPR像能从冠状位和矢状位判断解剖关系,而轴位图像是诊断的基础。结论:16层螺旋CT利用容积再现及曲面重建图像和多平面薄层重建可准确诊断不同程度的胸壁骨折,对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诊断隐匿性骨折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志强 《江西医药》2010,45(1):55-5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MPR)在诊断隐匿性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例经X线(CR)检查阴性而临床怀疑骨折的外伤根据患者损伤部位多层螺旋CT容积扫描,调整MPR图像调整显示骨的横断面、矢状面及冠状面图像分析。结果经多层螺旋CT重建MPR图像共确诊骨折20例。结论多层螺旋CT重建对临床怀疑骨折而平片检查阴性的骨折病例能明确作出诊断:提高多层螺旋CT对隐匿性骨折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0.
64层螺旋CT在隐匿性肋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迟宝权  刘亚静  康洁 《河北医药》2011,33(16):2418-2420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及其后重建技术在隐匿性肋骨骨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2例胸部外伤考虑隐匿性肋骨骨折患者,进行64层螺旋CT平扫,将所得原始数据经工作站进行图像后处理,获得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建(CPR)图像。并比较各种重建图像对隐匿性骨折的显示能力。结果综合运用各种后重建技术,可清晰显示不同部位、不同类型肋骨隐匿性骨折。重建以CPR技术显示效果最佳,MPR、VR次之。42例胸部外伤患者共确诊59处肋骨隐匿性骨折。结论64层螺旋CT及其后重建技术图像显示清晰,满足对肋骨隐匿性骨折进行定位、定性分析,是肋骨隐匿性骨折检查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仿真结肠镜(CT virtual colonoscopy,CTVC)及其二维三维重建在结肠占位的CT表现及临床应用。方法回顾分析52例行64排螺旋CT双体位结肠扫描的结肠癌病例,所有患者均进行结肠充气仰卧位及俯卧位增强扫描,其中20例增加了左或右侧位三期扫描,将MSCT扫描原始数据传送至ADW4.4工作站采用CT仿真结肠镜(CTVC)、多平面重建(MPR)、表面遮盖显示(SSD)、透明重建显示(Raysum)4种方法进行结肠重建处理,对病灶的形态、大小、密度、结肠壁受损的程度、范围以及结肠外情况、淋巴结转移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做出准确判断。结果结肠、直肠癌52例,全部病例均经过手术及纤维结肠镜检查活检病理证实。结论 MSCT仿真结肠镜可显示结肠占位病变的形态、大小及肠壁、肠周侵犯情况,多体位扫描能使病变肠管扩张充分,更好地显示病灶的细节,提高病变检出的敏感性,为临床选择合理的治疗提供有价值的依据,是诊断结肠占位的一种有效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周围型小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的周围型小肺癌(直径≤20 mm)36例。全部行MSCT扫描,分别以MPR、SSD、VR技术进行重建,并与横断面薄层扫描对比分析。结果MPR在显示血管集束征、分叶征、细短毛刺征,SSD显示胸膜凹陷,VR显示血管集束征、分叶征中的敏感性均较横断薄层扫描提高10%以上。结论MSCT后处理技术在显示肺癌征象上较横断面图像具有较高的价值,特别是多种后处理方法联合应用对诊断周围型小肺癌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3.
多层螺旋CT的MPR影像处理技术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影像处理技术在提高CT诊断符合率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出655例病例,受检部位均采用螺旋扫描,其中颅脑外伤150例;颈部165例;胸部165例;腹部175例。在轴位图像上诊断,通过MPR处理后,再用MPR图像进行诊断。通过前后两次诊断结果综合统计分析。结果150例颅脑外伤发现2例骨折漏诊,骨折漏诊率为1.5%,个别病例并发现多发性骨折。颈部165例有35例发现肿大淋巴结,其中有3例数量诊断不正确,肿大淋巴结数量错误率为0.8%.胸部165例有1例病变部位出现诊断错误,病变错误定位率为0.6%。腹部175例出现2例漏诊,腹部漏诊率为1.1%。结论多层螺旋CT的多平面重建影像处理技术,由于其图像各向同性的优势,提高了CT诊断符合率,克服了漏诊及误诊现象,应该成为常规影像诊断技术,广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MSCT)充气增强扫描在结肠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结肠癌MSCT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局限性肠壁增厚为观察对象,结合平扫、增强检查观察肠壁的强化方式及程度,同时采用多平面重建技术观察病变部位(MPR)。结果:50例结肠癌在平扫CT上表现为肠壁局限性增厚,增强后病变部位明显强化,MPR可以准确显示病变部位及累及范围,与术中定位一致。以病理学为金标准,MSCT充气增强扫描准确诊断结肠癌47例,其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96%,92%,94%。结论:MSCT充气增强扫描可以清晰显示肿块部位、大小及形态,同时联合应用MPR重建显示周围浸润、直肠受侵及淋巴结转移情况,对结肠癌准确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周围型小肺癌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周围型小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行MSCT扫描且经病理证实的周围型小肺癌(直径≤20mm)36例,分别以MPR、SSD、VR技术进行重建,并与横断面薄层图像对比分析。结果MPR显示血管集束征、分叶征、细短毛刺征,SSD显示胸膜凹陷,VR显示血管集束征、分叶征敏感性均较横断薄层图像提高10%以上。结论MSCT后处理技术在显示肺癌征象上较横断面图像具有较高的价值,特别是多种后处理方法联合应用更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创伤性骨折中的诊断效果.方法 选择江门市新会区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创伤性骨折患者140例,均先接受DR平片扫描,随后为进一步确诊接受多层螺旋CT检查,并展开多平面重建、表面遮盖法重建以及容积重建等图像后处理技术,观察骨关节骨折的检出情况.结果 140例患者中,临床明确诊断出196处骨折,其中,DR平片检查出142例骨折,其检出率为72.4%;多层螺旋CT扫描及图像后处理检查出187处骨折,其检出率为95.4%,两组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13.005,P<0.05).结论 多层螺旋CT检查之后展开多平面重建、表面遮盖法重建以及容积重建等图像后处理技术对骨关节进行多角度、多方位检查,可以对微小的骨折病变进行有效、直观的观察,还可以提供骨折的立体图像,使影像检查准确率得到显著提高,降低了漏诊率与误诊率,是目前对骨关节创伤进行无创检查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胸腔叶间包裹性积液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临床随访证实的胸腔叶间包裹性积液患者的多层螺旋CT扫描影像特点,每例均进行薄层重建及多平面重组(MPR)。结果多层螺旋CT及多平面重组能清晰地显示病灶的形态及与叶间裂的关系。结论螺旋CT扫描及三维重组能多方位显示病灶,使病灶定位准确,利于叶间包裹性积液的确诊。  相似文献   

18.
荣耀  曹伟  孔凡彬 《黑龙江医药》2011,24(6):1001-100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 (MSCT)三维重建在上颌埋伏牙定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4例埋伏牙患者进行轴位螺旋CT扫描,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及齿科后处理软件获得埋伏牙多方位图像及曲面断层影像.结果:在24例患者中均清晰显示埋伏牙,牙齿的形态、结构及与邻牙的解剖关系.结论:MSCT三维重建技术可以...  相似文献   

19.
目的讨论多层螺旋CT(MSCT)及随访观察对外伤性假性肺囊肿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8例外伤性假性肺囊肿患者均行MSCT检查,重建层厚2.5mm,重建间隔1.25mm,同时行多平面重组(MPR)观察,对所有患者首次和复查的CT横断面及MPR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例患者中,共发现病例灶35个,其中多发7例,单发11例,多为圆形、类圆形,最大径线1.3~3.9cm,CT表现为气囊肿23个(65.7%),液气囊肿11个(31.4%),液性囊肿1个(2.9%),所有病例CT复查2~6次,35个病灶中,26个病例不同程度的变小,3个病灶变化不明显,6个病灶有所增大。结论多层螺旋CT及MPR图像能够明确诊断外伤性假性肺囊肿,随访观察可以了解病灶动态变化,对临床制定治疗方案、疾病转归及预后评估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