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研究前哨淋巴结显像在宫颈癌诊断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5例Ⅰa~Ⅱb期宫颈癌患者,术前行前哨淋巴结显像;术中用γ探测仪定位前哨淋巴结;术后对前哨淋巴结和非前哨淋巴结进行病理检查。结果前哨淋巴结与非前哨淋巴结病理检查结果具有很高的符合率,灵敏性83.3%,准确性97.1%,阴性预测值96.6%。结论前哨淋巴结显像检查对盆腔淋巴结肿瘤转移状况具有代表性和诊断意义,该检查用于宫颈癌的诊断和术前手术方案的选择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早期宫颈癌标准手术方式是广泛性子宫切除+盆腔淋巴清扫术,但早期宫颈癌的盆腔淋巴结转移率并不高,文献报道为0%~27%,为了这并不高的阳性淋巴结而让所有早期宫颈癌患者都接受盆腔淋巴清扫术所带来的可能并发症和切除健康淋巴结而造成免疫功能的损害这一现象已引起众多学者的关注。1977年Cabanas首先将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node,SLN)的检测和切除应用临床以来,随着淋巴引流示踪剂的改进和SLN检测技术的提高,SLN活检术已取代传统的区域淋巴清扫术,成为黑色素瘤和乳腺癌等恶性肿瘤手术治疗的常规术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腋窝前哨淋巴结(SLN)阳性的乳腺癌患者非前哨淋巴结(nSLN)转移情况与其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8年2月吉林大学第二医院乳腺外科64例临床分期为T1-2N0M0期、SLN阳性并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ALND)的乳腺癌病人资料,其中28例患者nSLN有转移、36例患者nSLN无转移。应用卡方检验、秩和检验以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分析nSLN转移与其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在SLN阳性的乳腺癌病人中,56%(36/64)腋窝淋巴结转移仅限于SLN。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nSLN转移与阳性SLN数目、原发肿瘤直径以及神经/脉管等淋巴结外浸润情况有关(Z=-1.991,P=0.047;Z=-2.145,P=0.031;χ^2=5.630,P=0.018);与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激素受体状态、是否多个病灶、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以及Ki67表达状况无关。多因素分析显示,原发肿瘤直径、神经/脉管等淋巴结外浸润以及阳性SLN数目均为nSLN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OR=2.700,P=0.006;OR=2.759,P=0.008;OR=1.934,P=0.009)。结论肿瘤直径较大、有神经/脉管等淋巴结外浸润以及阳性SLN数目较多的SLN阳性乳腺癌患者更容易发生nSLN转移。 相似文献
4.
5.
《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2011,(1):36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是最早接受肿瘤区内淋巴引流和发生肿瘤转移的第一站淋巴结。若该淋巴结无转移,则其他淋巴结出现转移几率小,估计仅为5%以下或更低。通过SLN活检预测腋窝淋巴结是否转移,可避免无转移腋窝淋巴 相似文献
6.
中华墨汁在宫颈癌前哨淋巴结活检示踪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中华墨汁在宫颈癌前哨淋巴结(scentinel lymph node,SLN)识别中的作用。方法术前在官颈癌周围正常黏膜3,6,9,12点处注射消毒的10%中华墨汁1ml,共计4ml。待中华墨汁进入腹腔后,打开阔韧带及后腹膜,观察宫颈旁、闭孔区、髂血管区的淋巴脂肪组织。结果注射中华墨汁至观察到淋巴组织染色的平均时间为150min。18例宫颈癌患者中,可识别SLN为16例,成功率为89%。这16例可识别SLN为79枚,平均每侧可识别为2.4枚。每例可识别SLN为1~8枚,2处以上可识别SLN为14例;单侧可识别者为3例,双侧可识别为13例。其中2例淋巴结转移,预测准确性为100%,假阴性率为0。未能识别SLN的2例,为术前行放疗所致。18例患者示踪后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中华墨汁作为淋巴系统示踪剂,效果可靠、染色持久、经济方便,是宫颈癌SLN检测的理想示踪剂。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前哨淋巴结阳性早期乳腺癌患者腋窝,非前哨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本文于本院2019年12月~2020年12月收治前哨淋巴结阳性早期乳腺癌患者中,选取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非SLN阳性组和非SLN阴性组,单因素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和病理资料,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非前哨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两...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前哨淋巴结对乳腺癌腋淋巴结状态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不同分期乳腺癌患者共171例,于乳晕周围多点注射亚甲蓝2ml,6min后先行前哨淋巴结活检,随后行改良根治术。检出的SLN及非SLN分别行病理学检查。结果SLN总的检出成功率为91.2%,总的准确性为95.5%,灵敏度为92.3%,特异性为100%,假阴性率为8.8%,阳性预测值为100%,阴性预测值为87.3%。其中Ⅰ期乳癌SLN的检出成功率、准确性及假阴性率与Ⅱ期及Ⅲ期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肿瘤的分期、淋巴管示踪成功、示踪剂的注射部位以及学习曲线直接影响前哨淋巴结的检出成功率及假阴性率。前哨淋巴结能准确地预测Ⅰ期乳腺癌的腋淋巴结状态。 相似文献
9.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是乳腺外科领域在20世纪90年代中的一个里程碑.淋巴转移是乳腺癌重要的转移方式,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是淋巴转移必经的第一站淋巴结.以SLNB评价腋窝淋巴转移的情况为乳腺癌的手术提供了全新的思路.通过这种微创方法可以筛查出腋窝淋巴结无转移的患者,避免不必要的腋窝清扫,保证了患者的美观和上肢功能.SLNB的活检方法主要有蓝染技术、淋巴放射显影技术、蓝染与淋巴放射显影结合技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探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技术的现状及研究进展。方法复习近年来国内、外关于乳腺癌SLNB的相关文献,对SLNB的发展、乳腺癌SLNB临床价值、应用现状、方法、适应症、禁忌症、存在的问题及前景的展望等进行分析与综述。结果乳腺SLNB是一项比较稳定、准确的技术,能够准确定位、检取SLN。随着SLNB研究的不断改进和深入,SLNB的适应症范围正在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相对禁忌症都将变为适应症。且该技术创伤小,并发症少,能准确判断腋窝淋巴结分期,指导选择性的腋窝淋巴结清扫(axillary lymph node dissection,ALND),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结论乳腺癌SLNB代表目前乳腺癌外科治疗的最高发展水平,成为乳腺癌外科治疗的主要手段,随着该项研究的不断进展及相关检验、检测设备和水平的不断提高,假阴性、微小转移等问题都将迎刃而解,乳腺癌SLNB这项乳腺癌外科治疗史上的革命性的技术必将有更加广泛和深入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在乳腺癌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年6月-2014年6月间收治的28例行乳腺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于术前2~4 h在肿瘤下方或瘤床内注射0.4 mL/37MBq放射性物质99mTc_DX,术中用r探测仪定位并切除前哨淋巴结(SLN),再行乳腺肿瘤切除及腋窝淋巴结(ALN)清扫。首先对SLN及ALN进行常规HE检测,再行免疫组织化学(1HC)检测及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检测细胞角蛋白19(CKl9)mRNA的表达以检测淋巴结的微转移。结果:本次研究的检出率为100%,共检出43枚前哨淋巴结。18例患者有1枚,5例2枚、5例3枚。腋窝淋巴结共检出67枚。患者经HE染色检测后发现4例发生转移;利用印片细胞学对患者前哨淋巴结的阴阳性进行判断,经检查后发现阳性5例,阴性23例。结论:乳腺癌SLNB是可行的,SLN可以预测ALN的转移情况,它在保乳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并且有利于判断是否为患者行腋窝淋巴结清扫,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直肠癌前哨淋巴结活检及前哨淋巴结微转移检测方法,分析CNP,SLN的可行性.方法?对到该院进行治疗的45名结直肠癌患者进行CNP和TSC联合活检,对常规病理学检查SLN及非SLN均阴性的SLN行细胞角蛋白进行检测,记录并分析检查结果.结果?45名患者中有30名患者检测出30个SLN,总体的SLN活检成功率为90.1%,每例平均1.75个.结论?CNP联合TSC活性检查对于预测其区域淋巴结的转移状态具有很大的意义,但是SLN中mRNA的水平差异与预后有一定关系,需要作出进一步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寻找术中注射生物染料检测乳腺癌哨兵淋巴结(sentinel 1ymph rlode,SLN)方法,并研究哨兵淋巴结活检(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预测腋窝淋巴结状况的准确性。方法 对71例乳腺癌患者进行了术中注射亚甲蓝染色法检测SLN,与腋窝淋巴结切除术(axilary lymph node dissection,ALND)后的淋巴结转移状况进行对比分析。全部病例经病理证实。结果 71例患者中成功检测出SLN 70例,成功率为97%。共检出SLN 188个,每例SLNl~4个,平均每例检出SLN 2.7个。本研究分别出现1例假阴性结果,假阴性率为2%(1/42)。70例患者中有28例SLN阳性,阳性率为40%;共检测出SLN76个,其中57个为转移癌,转移率为75%(57/76)。SLNB预测ALN的灵敏度为96%,特异性为100%,准确性为97%。结论 术中注射亚甲蓝染色检测乳腺癌SLN经济实用,可以较准确地预测腋窝淋巴结的转移状况。 相似文献
14.
乳腺癌是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前哨淋巴结(sentinellymph node,SLN)是肿瘤转移的第一站,通过前哨淋巴结的转移状态可以判断患者是否需要进行腋窝淋巴结清扫(axilary lymph nodesdissection,ALND)。本研究采用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R)技术在术中对前哨淋巴结进行快速检测,通过分析细胞角蛋白(CK19)基因、泌乳素诱导蛋白(PIP)基因和胆色素原脱氨酶(PBGD)基因的存在与否,来判断前哨淋巴结是否发生转移,与GeneSearch法判断的结果一致,LAMPR方法具有快速、简便、准确等优点,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宫颈癌术后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在我院行宫颈癌根治术的10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盆腔淋巴结转移发生情况分为发生组和未发生组,采用单因素分析与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宫颈癌术后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结果 108例宫颈癌患者术后盆腔淋巴结转移发生率为21.30%。发生组的肿瘤直径≥4 cm、病理类型为腺癌、脉管浸润比例均显著高于未发生组(P <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直径≥4 cm、病理类型为腺癌、脉管浸润均为宫颈癌术后发生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OR>1, P <0.05)。结论 肿瘤直径≥4 cm、病理类型为腺癌、脉管浸润为宫颈癌术后发生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临床医学工程》2019,(5):609-610
目的探讨美兰注射在早期宫颈癌前哨淋巴结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拟行宫颈癌手术的72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 B组、 C组、 D组,各18例。术前5~10 min在A组宫颈12点位置、 B组3点位置、C组6点位置及D组9点位置注射美兰,术中根据美兰染色情况确认前哨淋巴结,观察不同宫颈位置前哨淋巴结的染色情况,并在切除染色前哨淋巴结后,常规清除盆腔淋巴结,所有切除淋巴结均送病理检查,比较各组前哨淋巴结不同标注区域检出阳性率。结果 C组前哨淋巴结检出阳性率为88.89%,显著高于A组的11.11%、 B组的5.56%及D组的16.67%(P <0.05)。前哨淋巴结病理检查准确率为97.22%,显著高于非前哨淋巴结的84.72%(P <0.05)。结论美兰注射在早期宫颈癌患者前哨淋巴结清扫中有重要标记作用,在宫颈6点方向注射染色效果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和常规手术近期临床疗效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9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普外二科收治的56例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的乳腺癌患者,比较腔镜组和常规组的近期临床疗效。结果与常规组相比较,腔镜组平均手术出血量较少(44.3 ml vs 89.4 ml,P〈0.05)、平均手术时间较长(92.5 min vs70.5 min,P〈0.05),但平均淋巴结数和平均阳性淋巴结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6.1 vs 16.9,3.5 vs 3.8;P〉0.05)。术后并发症中腔镜组有一例出现术后伤口感染,常规组有两例出现术后淋巴瘘。结论乳腺癌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与传统手术相比较不但同样能彻底的清扫腋窝淋巴结,同时具有微创、美容、并发症少等优势,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早期乳腺癌腔镜下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2月本院头颈乳腺科收治的I、Ⅱ期乳腺癌患者7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淋巴结清扫方式的不同分为腔镜下手术腋窝淋巴结清扫组(观察组)35例和传统手术腋窝淋巴结清扫组(对照组)35例。观察并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枚数、术后引流量、预后等。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115.46±23.45)min、(78.73±18.34)min,平均术中出血量分别为(48.36±10.35)mL、(87.42±20.76)mL,平均淋巴结清扫数分别为(16.67±4.37)枚、(18.74±4.98)枚,平均术后引流量分别为(195.57±47.87)mL、(362.72±67.93)mL;两组平均随访(22.21±14.48)个月,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复发转移者分别为3例和4例。观察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长,但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较对照组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复发转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乳腺癌腔镜下腋窝淋巴结清扫与传统手术清扫的临床效果无明显差异,但腔镜具有微创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宫颈癌中EphA2,nm23-H1蛋白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检测EphA2蛋白和nm23-H1蛋白在宫颈癌中的表达,探讨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本研究标本取自2002年3月至2005年12月在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妇产科手术切除的56例宫颈癌石蜡标本(实验组),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EphA2,nm23-H1蛋白在56例宫颈癌(12例有淋巴结转移.44例无淋巴结转移)患者石蜡标本和在12例正常宫颈组织标本(对照组)中的表达,分析EphA2和nm23H1蛋白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本研究结果显示,EphA2蛋白实验组的阳性表达率(85.7%,48/56)明显高于对照组(25.0%,3/12)。实验组中,12例有淋巴结转移患者的EphA2蛋白的阳性率为100%,44例不伴随淋巴结转移患者EphA2蛋白的阳性率为81.8%(36/44),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实验组nm23-H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48.2%,27/56)低于对照组(91.7%,11/12)。实验组中.12例有淋巴结转移患者的nm23-H1蛋白阳性表达率为8.3%(1/12),44例不伴有淋巴结转移患者的为59.1%(26/44),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EphA2和nm23-H1蛋白在宫颈癌中的表达与患者有无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这提示,EphA2和nm23-H1蛋白可望为宫颈癌患者预后,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膀胱癌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骨桥蛋白(OPN)水平对淋巴转移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5年1月在某院泌尿外科接受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的29例膀胱癌患者,根据术后淋巴结转移情况分为淋巴结阴性组(14例)及淋巴结阳性组(15例),选择同期健康人群30例,对各组血清VEGF、OPN及尿肿瘤标志物进行检测。结果淋巴结阴性组和淋巴结阳性组VEGF、OPN、核基质蛋白22(NMP22)、角蛋白19可溶性片段(CYFR21-1)、膀胱肿瘤抗原(BTA)均高于对照组,且淋巴结阳性组高于淋巴结阴性组(P0.05)。VEGF与NMP22、CYFR21-1、BTA呈显著正相关,OPN与NMP22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 VEGF及OPN水平升高是导致膀胱癌淋巴转移的重要因素,该过程与尿液肿瘤标志物升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