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特尔立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特尔立 (GM -CSF)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后粒细胞减少的疗效。方法 :5 6例急性白血病患者随机分成特尔立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化疗结束后 72h给予特尔立 5 μg/Kg .d皮下注射 ,连续应用 5~ 14天 (或NAC≥ 1× 10 9/L时停用 )。对照组不加任何刺激造血药物。结果 :2 8例应用特尔立治疗的急性白血病患者NAC恢复到 0 5× 10 9/L和 1 0×10 9/L的时间分别为 7 2和 11 6天 ,较对照组分别缩短 4天和 7天 ;3~ 5级感染发生率和致死性感染发生率均较对照组降低 ;治疗过程中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特尔立对急性白血病诱导化疗后白细胞减少有促进恢复作用 ,且能降低 3~ 5级感染率和致死性感染发生率 ;临床应用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5.
急性药物性粒细胞减少症5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药物性粒细胞减少症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诊断为急性药物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患者50例。结果患者女多于男(1:0.61),且多为成年人(82%);共涉及20种药物,解热镇痛药最多(32%),其次是抗风湿药、磺胺类、抗甲状腺药,而抗生素大部分是联合用药导致粒细胞减少症;临床多采用维生素B4、鲨肝醇、碳酸锂、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 CSF)以及抗感染治疗后治愈。结论急性药物性粒细胞减少症多由解热镇痛药引起,成年人为主,积极对症治疗后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特尔立在儿童急性白血病化疗后提高白细胞数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30例儿童急性白血病分二组用药,治疗组用特尔立3~5ug/(kg.d),而对照组用惠尔血3~5ug/(kg.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白细胞数变化。结果:治疗组有明显提高白细胞的作用(P〈0.001)。两种有效率、提高白细胞数值及白细胞恢复天数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也未见不良反应。结论:特尔立对儿童急性白血病化疗后提高白细胞数确实有儿而且安全。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肿瘤病人大剂量联合化疗药物易使骨髓抑制、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减少甚至缺乏,使化疗被迫延期或停止。我院近2a使用非格司亭(吉粒芬)促进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从而加速成熟中性粒细胞的生成,能促进其从骨髓向外周血液释放,增强成熟中性粒细胞功能。现将有关资料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对象与方法 患者40例,男26例,女14例,年龄47岁(15~67岁),肺癌9例,肝癌10例,大肠癌5例,卵巢癌4例,淋巴癌、头颈癌各3例,骨髓瘤、白血病、重型再障Ⅱ型各2例。根据不同的肿瘤病人进行化疗,WBC下降至<2.0×109L为使用非格司亭指征,化疗后第1天…  相似文献   

8.
应用特尔立(rHuGm-CsF)治疗因化疗所致的白细胞减少。对同等条件的同期住院患者做比较研究。结果,治疗组在用药后4天内白细胞升高至正常水平,对照组15天无1例白细胞升至正常范围,二组白细胞减少持续时间的均值差异显著(p<0.001)。结论:特尔立有的在短时间内显著升高白细胞的作用,副作用小,能够确保病人常规化疗的如期进行。特尔立与进口GM-CF比较均具有显著升高白细胞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生白失对肿瘤化疗患者中性粒细胞的预防作用和对中性粒细胞减少并感染发热的治疗作用。方法 16例经病理检查证实的恶性肿瘤,采用交叉自身配对对照的方法,分别使用同样方案和剂量的化疗,加用(治疗组)或不加用(空白对照组)生白欣的两组患者中性粒细胞绝对数(ANC)的。12例各种原因所致ANC减少并感染发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比较同时加用生白欣(治疗组)或 单用抗菌素(对照组)的两组患者ANC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硫唑嘌呤致严重粒细胞减少的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硫唑嘌呤致严重粒细胞减少的处理郝俊文孙成春王景祥(济南军区总医院济南250031)硫唑嘌呤(Azathioprine,Aza)作为免疫抑制剂广泛用于临床器官移植,其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肝脏损害、脱发等。我院自1978年开展肾移植手术以来,Aza一...  相似文献   

11.
蔡成才 《中国医药》2012,7(4):423-425
目的 分析一组临床常用药物致白细胞减少和粒细胞缺乏的临床表现,提高对药物所致血液系统损害的认识,促进合理用药,提高临床用药安全性.方法 收集1990年1月至2010年12月经我院血液科诊治的66例药物性白细胞减少和粒细胞缺乏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6例药物性白细胞减少和粒细胞缺乏患者中,抗甲状腺功能亢进药所致者16例,占24.2%,抗菌药物9例,占13.6%;抗精神病药物9例,占13.6%;抗癫痫病药物9例,占13.6%;抗类风湿性关节炎药物6例,占9.1%;抗痛风药物4例,占6.1%;降糖药物3例,占4.5%;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肤损害的药物3例,占4.5%;治疗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药物2例,占3.0%;解热镇痛药物2例,占3.0%;预防乳腺癌根治术后复发的抗雌激素药物2例,占3.0%;口腔科治疗牙痛的中成药制剂1例,占1.5%.临床表现有:白细胞下降(54例,81.8%),粒细胞缺乏(12例,18.2%),骨髓造血功能停滞(3例,4.5%),高热(23例,34.8%),皮肤损害(10例,15.1%),继发各种感染(58例,89%),重症感染(10例,15.1%),感染性休克(3例,4.5%),真菌性败血症(2例,3%),肝功能衰竭(1例,1.5%),肾功能衰竭(1例,1.5%),死亡(3例,4.5%).结论 临床部分常用药物可致白细胞减少、粒细胞缺乏而继发各种感染,可导致病情急剧变化,甚至危及生命,所以要高度重视药物使用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抗甲状腺药物致粒细胞减少和粒细胞缺乏1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抗甲状腺药物(ATD)引起的粒细胞减少症(粒减)和粒细胞缺乏症(粒缺)的原因、治疗措施。方法 对16例因ATD引起的粒细胞减少和粒细胞缺乏而住院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粒细胞减少及粒细胞缺乏而多发生于用药的3个月内,粒细胞缺乏而均以发热为首发症状,经停用或换用ATD,并用糖皮质激素、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升白细胞等综合治疗,预后良好,无1例死亡。在粒细胞缺乏而的治疗中,普遍存在应用解热镇痛药退热治疗及不合理使用rhG-CSF。结论 ATD治疗中应监测血白细胞,尽早发现粒细胞减少及粒细胞缺乏而;在粒细胞缺乏而的治疗中,应慎用解热镇痛药退热治疗,血白细胞恢复正常后及时停用G-CSF。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化疗对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术后出现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8年1月至2010年10月收治的72例恶性肿瘤患者,均给予化疗治疗,探讨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化疗中性粒细胞减少情况。结果本组72例患者,化疗后均进行随访,无瘤生存48例(66.7%),复发24例(33.3%)。72例患者无中性粒细胞缺乏共17例(23.6%),有中性粒细胞缺乏者共55例(76.3%),其中I度12例(16.7%),Ⅱ度25例(34.7%),Ⅲ度11例(15.3%),IV度7例(9.7%)。与无中性粒细胞组比较,I度、Ⅱ度、Ⅲ度、IV度组,感染发生率均显著增高,P<0.05,P<0.01,P<0.001。结论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治疗,可以对肿瘤的复发直到一定的控制作用,化疗过程中易出现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导致患者院内感染发生增加,因此,在临床上要加强对中性粒细胞的监控。  相似文献   

14.
王学文  应江山 《天津医药》1997,25(8):496-497
粒-巨噬经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属于造血生长因子的一种。对于红系(BFU-E)、粒-巨噬系(CFU-GM)、巨核系(CFU-Meg)、嗜酸粒细胞(CFU-Eo)祖细胞均有刺激作用。并使粒(CFU-G)和单核巨噬系(CFU-M)祖细胞分化为成熟粒细胞和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其生物学效应可概括为生长因子、分化因子、激活因子和诱导因子。对粒-单核细胞具有多种功能效应,如增强、刺激该类细胞的细胞毒作用、介质释放、吞噬、细胞粘附和化学吸引等。本科于1996年3月29日至7月14日间临床应用国产重组人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粒巨升治疗药物性粒或白细胞减少症9例(12例次).现对其增白作用小结于下。  相似文献   

15.
我院于2003年曾收治1例因药物致粒细胞缺乏及血小板减少的患者,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我科自1999年加用生脉注射液治疗粒细胞减少症,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病,它是各种原因所致肝脏炎症的晚期阶段,在我国主要为肝炎肝硬化,但其它原因的肝硬化也时有发生,其并发症很多一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腹水、自发性腹膜炎、白细胞、血小板减少等。这些并发病往往是临床医师诊治中较为棘手的问题,也是患者预后不良的重要原因。近两年来,笔者针对肝硬化所引起的白细胞、血小板减少的问题,依从“脾居中州、为后天之本、气血之源”的中医理论,以益气健脾、调补肝肾、活血化瘀着手,自制健脾升白汤,应用于临床,取得非常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化疗对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术后出现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分析。方法分析72例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化疗中性粒细胞减少情况。结果化疗后随访,无瘤生存48例(66.7%),复发24例(33.3%);无中性粒细胞缺乏17例(23.6%),有中性粒细胞缺乏55例(76.3%),其中I度12例(16.7%),Ⅱ度25例(34.7%),Ⅲ度11例(15.3%),IV度7例(9.7%)。与无中性粒细胞组比较,Ⅰ度、Ⅱ度、Ⅲ度、IV度组,感染发生率均显著增高,P<0.05,P<0.01,P<0.001。结论化疗治疗对肿瘤的复发起一定控制作用,化疗过程中易出现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导致患者院内感染发生增加,临床上要加强对中性粒细胞的监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药物性白细胞减少和粒细胞缺乏症的相关现象,提高临床用药的合理性。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相关症状患者的原发疾病、治疗药物、不良反应出现时间,临床表现,治疗和结局等。结果 1相关原发疾病主要为甲亢、病菌感染性疾病、精神病和炎症。导致白细胞减少症的药物主要为甲亢治疗药物,抗菌药物,精神病治疗药物,此外降糖药物,抗雌激素药物和中成药制剂已占据一定比例;导致粒细胞缺乏症的药物主要为甲亢治疗药物,抗痛风药物也占据一定比例。不良反应发生主要集中在两个时间段:1个月内和3个月后,其中精神病不良反应的发生时间较迟。2临床表现有疲惫、骨髓造血功能停滞、高热、皮肤损害、继发感染等。治疗:严密监测,病情较轻者调整用药剂量和频率,换药或酌情加用中药治疗;病情较重者换药,注意抗感染,加用集落刺激因子、维生素B6、维生素B4、肌苷、丙种球蛋白等治疗。结局:病情均得到有效控制,白细胞和粒细胞均恢复到正常水平,无患者死亡。结论患者用药前要做药敏试验,用药期间要严密监测。对于发生相关不良反应者,若有明确的药物诱因,要立即换用其他药物;若没有明确的药物诱因,要进一步做药敏试验,找出导致不良反应的药物。可酌情减少药物剂量和频率并加用中药治疗,病情严重者要给予对症治疗。  相似文献   

20.
多抗甲素片治疗粒细胞减少症的疗效观察郝玉成(南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南阳473000)我院用成都市泰星药业有限公司所生产的多抗甲素片治疗粒细胞减少症38例,同时设对照组观察,结果显示多抗甲素片的临床疗效均优于对照组。现将临床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