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总结腔内隔绝术治疗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适应证的选择、临床疗效以及探讨并发症的防治原则。方法:采用TALENT带膜支架施行主动脉腔内隔绝术治疗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患者22例(其中1例病因为EhlersDanlos综合征),从发病至手术间隔时间为7h~10年。并发高血压18例,冠心病、心绞痛3例,2型糖尿病1例,脑卒中史2例,并发胸腔积液2例。结果:22例患者共置入23枚覆膜支架。术中无一例死亡。3例术中出现明显内漏,2例予球囊扩张,1例再置入1枚短支架后内漏消失。所有患者主动脉夹层破口均成功隔绝,技术成功率达100%。1例EhlersDanlos综合征患者,在成功隔绝主动脉后出现支架置入所经股动脉、髂外动脉、髂总动脉、腹主动脉广泛血管撕裂,失血性休克,予以抗休克处理及施行急诊人造血管置换术,患者病情好转恢复。术后3~6个月随访,所有患者复查螺旋CT示假腔径缩小并见腔内血栓形成,真腔径增大,无瘤体破裂、内漏及支架移位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腔内隔绝术治疗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具有技术可靠、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成功率高等优点,尤其适用不能耐受传统开胸手术的老年高危患者。施行腔内隔绝术治疗EhlersDanlos综合征的血管并发症、手术并发症及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胸主动脉腔内修复(EVR)治疗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方法和疗效。方法:15例DeBakeyⅢb型胸主动脉夹层患者行腔内隔绝术。术后对所有患者行CT随访,评价其临床改善程度与真假腔的变化。结果:15例患者全麻下均成功进行了覆膜支架胸主动脉腔内隔绝术,术中造影显示夹层动脉瘤裂口完全封闭或内漏明显较少。术后1~22个月随访,术后30d内死亡1例,1例术后出现左下肢体运动障碍,余13例无明显术后并发症。结论:胸主动脉腔内隔绝术治疗DeBakey Ⅲb型夹层动脉瘤并发症少,术后恢复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主动脉腔内隔绝术(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EVAR)治疗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的技术方法及疗效.方法 对近3年江西省人民医收治的21例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9例患者均行左锁骨下动脉穿刺,行升主动脉造影,了解主动脉真假腔、夹层裂口及其与重要血管分支的位置关系.切开右侧股动脉置入覆膜血管内支架,封堵原发破口,置入支架后重复造影检查以观察真假腔血流变化、主动脉分支供血的情况.结果 19例患者支架置入定位准确,术后即刻造影显示真腔血流恢复正常.手术成功率100%,无截瘫及瘤体破裂等严重并发症,无围术期死亡.所有患者术后3~6个月复查增强计算机断层扫描,假腔不再显影,支架通畅,无扭曲、移位.结论 EVAR治疗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是安全有效的,但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4.
血管腔内隔绝术治疗DeBakey Ⅲ型动脉瘤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管腔内隔绝术治疗降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方法和疗效。方法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患者8例,进行血管腔内隔绝术(其中2例为DeBakeyⅢa型,6例为DeBakeyⅢb型)。结果8例均成功行血管腔内隔绝术,出现I型内漏4例,经球囊扩张后2例内漏消失,2例仍有少量内漏。进行22~36个月的临床随访。1例于术后23个月死于颅内出血,余7例均存活。结论血管腔内置入带膜支架型人工血管是治疗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简便、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17例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的腔内修复治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17例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治疗的经验和临床效果.方法:17例急性胸背痛患者经CT动脉造影(CTA)确诊为DeBakey Ⅲ型主动脉夹层.依据术前CTA影像资料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结果确认夹层破口位置,选择合适的带膜人工血管支架,在DSA监视下施行带膜人工血管支架移植术.术后1个月和术后6个月~1年行CTA检查,观察手术疗效以及有无内漏、支架移位和塌陷等术后并发症.结果:17手术成功,1 例术后3 d夹层进展为A型,3个月后死亡.无术后截瘫,无内漏、支架移位和塌陷发生.结论:腔内修复术治疗DeBakey Ⅲ型主动脉夹层创伤小,严重并发症少,近期和中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计算机断层扫描及影像分析软件评估血流动力学因素对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后远端主动脉重建的影响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8月于青海大学附属医院接受主动脉腔内隔绝术的200例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数据,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利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对发生支架远端主动脉负性重建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吻合率88.5%。随访(1.5±0.4)年,随访期内30例(21.8%)患者支架远端主动脉出现负性重建。单因素分析发现假腔有分支灌注、夹层总长度、破口数及内漏影响主动脉重建(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假腔有分支灌注和破口数是患者术后支架远端主动脉负性重建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假腔有分支灌注和破口数是影响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后患者远端主动脉负性重建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主动脉夹层是临床上最复杂和最危险的主动脉疾患,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的急性期病死率高达27.4%,国内报道总体病死率为14.9%[1]。传统的治疗方法为主动脉人工血管置换,病死率、并发症都较高,近年来行腔内隔绝治疗逐步成为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的优先选择。我院自2000年来实施6例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行腔内隔绝术,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皮主动脉内覆膜支架技术治疗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经皮主动脉内覆膜支架技术治疗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患者64例的临床资料。结果:64例手术均成功。术后48h内,1例出现TIA1次,1例出现上消化道出血,2例出现脑梗死,1例出现肾功能损害并于10d后恢复。术后追踪随访6~12个月,无截瘫发生,胸背剧痛等症状均消失。结论:经皮主动脉内覆膜支架技术治疗DeBakeylⅢ型主动脉夹层近期效果满意,但需合理选择适应证,术前、后应合理控制血压。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治疗非外伤性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急性破裂的疗效.方法 对5例非外伤性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急性破裂患者行TEVAR治疗.结果 5例均急诊成功行TEVAR,1例术后第1天放血性胸水后死亡,另4例临床治愈.4例术后随访6~12个月,无不良事件发生.结论 非外伤性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急性破裂行急诊TEVAR可降低患者病死率.  相似文献   

10.
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210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02年4月至2010年10月于沈阳军区总医院行主动脉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210例资料,年龄(53.4±11.1)岁。经股动脉切开置入覆膜支架封堵胸主动脉破裂口,置入后造影检查证实疗效;合并严重冠状动脉狭窄者于腔内隔绝术后3~7 d完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观察介入治疗的疗效。结果腔内隔绝术成功率100%,共置入208枚主体覆膜支架及13枚cuff支架。20例患者完全封闭左锁骨下动脉开口,无左上肢及脑供血不足症状。26例患者行PCI成功率100%,对32支靶血管共置入36枚冠状动脉支架,无出血、心肌梗死等并发症。患者术后平均随访(60±35)个月,随访率96.6%(201/208)。33例出现腔内隔绝术后综合征,13例术后有残余内漏,其中8例残余内漏于术后3个月自行封闭。术后半年,3例再发升主动脉夹层,1例发生截瘫。术后1年,1例发生迟发性内漏。行PCI患者无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本组共死亡6例,其中与腔内隔绝术有关死亡4例,分别发生在术后1 h、术后5 d、出院后2 d、15 d,与腔内隔绝术无关死亡2例,分别问胃癌晚期和肺心病。结论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近期及长期疗效好、并发症低。合并冠心病患者择期二次行PCI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老年人胸主动脉夹层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老年胸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全组患者按DeBakey法分类,Ⅰ型5例,Ⅱ型16例,Ⅲ型25例。其中24例行主动脉置换术(置换组),17例行腔内隔绝术(隔绝组),5例采用保守治疗(保守治疗组)。结果全组患者手术死亡2例(8.3%)。随访9~21个月,术后近期死亡3例(6.8%),余康复良好,移植物通畅,无扭曲及移位。结论对于老年胸主动脉夹层患者这一高危人群,需根据其不同情况,采用适合的治疗方法,以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腔内隔绝联合血管旁路移植术治疗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9例腔内隔绝联合血管旁路移植术治疗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护理。结果 29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1例(3.4%)患者术后4小时后发生瘤体破裂死亡,1例(3.4%)患者截瘫,12例(41.3%)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躁动和谵妄,3例(10.3%)患者发热,28例患者经及时的治疗和精心的护理,恢复良好,痊愈出院。结论术前、术后做好心理护理,及时缓解疼痛,严密控制各种诱发危险因素,对术后患者应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瞳孔变化、肢体活动及血运情况,防止伤口感染,做好躁动和谵妄患者的安全护理,对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的适应证选择、并发症防治及疗效。方法 分析 2 0 0 2 - 0 4~ 2 0 0 3- 0 4完成的 8例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的微创腔内隔绝术 (即经股动脉或髂动脉将支架 -人造血管复合移植物导入主动脉、封闭夹层裂口 )。移植物长度 97~ 99mm ,直径 34~ 4 2mm。结果  8例均获成功。术后无死亡、截瘫及心、肺、肾等严重并发症。平均随访 (9 5± 4 6 )个月全部存活 ,无迟发内漏。结论 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安全、有效 ,可作为治疗本病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局麻术式下行腔内修复术治疗主动脉夹层或动脉瘤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 22例采用在局麻下行主动脉瘤及腔内修复术的患者术后直接送回病房后,对其进行心理护理、血压控制、患肢的观察及切口护理、发热护理、器官供血状况及下肢动脉栓塞的观察和出院指导。结果 22例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在局麻下行腔内修复术植入覆膜支架22枚,手术成功率100%(22/22),无内漏,无手术死亡,未发生肾功能衰竭及截瘫。术后造影显示夹层裂口完全封闭且恢复真腔血流。其中有17例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中、低度发热,经及时治疗和护理恢复良好。所有患者术后6~8h可下床活动,7~10d出院。结论护士精心和专业的围手术期观察护理是局麻方式下行经皮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患者手术安全和顺利康复的有效保证。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影响血管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 2008年1月至2011年9月在我院行覆膜支架血管腔内隔绝治疗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292例,按腔内隔绝术后1周内是否发生并发症分为并发症组(81例)及无并发症组(211例),术后半年、1年、2年随访,观察患者近、中期全因死亡.结果 292例均获临床成功,院内总死亡率1.7%.并发症组院内死亡率为6.3%,无并发症组院内死亡率为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平均随访23个月,失访4例,随访期内总死亡率为5.6%,并发症组与无并发症死亡率分别为10.3%和3.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在多变量COX回归模型中,术前升主动脉最大直径(HR=3.651,95%CI 1.304~10.220,P=0.014)和降主动脉最大直径(HR=1.528,95% CI 1.237~1.886,P=0.001)为患者2年内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血管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术后围手术期并发症可能导致患者近中期死亡风险增加.术前升主动脉最大直径及降主动脉直径是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后近中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治疗DeBakev Ⅲ A型主动脉夹层的疗效.方法 选择DeBakey Ⅲ A 型主动脉夹层患者9例,先行保守治疗4周,然后行TEVAR.治疗过程中采用全主动脉64排CTA观察胸腔积液、心包积液、主动脉弓及升主动脉假腔内血栓、降主动脉夹层的变化.结果 术后9例患者均恢复较好,痊愈出院;随访6~30个月,无不良事件发生.结论 DeBakey Ⅲ A主动脉夹层患者经保守治疗后行TEVAR治疗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7.
不同类型胸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进一步探讨腔内隔绝术治疗胸主动脉夹层的适应症选择和疗效.方法2002年8月至2004年11月我院住院的4例(年龄48~82岁;男3例,女1例)胸主动脉夹层患者行腔内隔绝术,并进行临床分析和随访,评价其临床效果.结果在全麻下4例均成功在胸主动脉夹层的血管腔内释放覆膜支架,其中为Standford A型及StandfordB型各2例,共使用Talent覆膜血管支架4个,术中造影证实Standford B型夹层裂口完全封闭,无术中严重并发症及死亡发生,Standford A型1例术后证实内漏存在,术后3天死亡,1例在支架释放后出现左冠脉急性闭塞致死亡.结论应用覆膜血管内支架行腔内隔绝术(EVGE)是治疗Stand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安全有效的方法.Standford A型夹层行EVGE术仍有待进一步对技术及器械进行改良.  相似文献   

18.
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治疗75例DeBakey Ⅲ型主动脉夹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总结主动脉腔内修复术(EVAR)治疗DeBakey Ⅲ型主动脉夹层适应证的选择、临床疗效以及探讨并发症的防治原则.方法 2002年12月至2007年6月采用TALENT带膜支架施行EVAR治疗75例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男65例,女10例,平均年龄54.4±12.6(29~83)岁.1例29岁女性病因考虑为埃-当综合征,2例年青男性分别继发于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和外伤车祸.全部患者均经螺旋CT或磁共振血管造影检查确诊.全身麻醉下经股动脉置入带膜血管内支架,封堵原发破口,重复造影检查.结果 75例患者共置入81枚带膜支架.其中2例因近端破口接近左锁骨下动脉,先行颈总动脉-锁骨下动脉旁路移植术,再置入支架,支架近段覆盖左锁骨下动脉.25例支架置入后出现明显内漏,20例予球囊扩张,6例置入1枚短支架后内漏消失.支架置入技术成功率为100%.1例埃-当综合征女性患者术中出现股动脉、髂外动脉、髂总动脉广泛血管撕裂,失血性休克,经抢救好转恢复.2例术后早期死于夹层破裂.术后随访1~24个月,2例(包括1例埃-当综合征患者)术后半年发生猝死,1例术后1年复查CT发现支架远端出现破口,经外科手术治疗后恢复良好;其余存活者复查螺旋CT示假腔径缩小并见腔内血栓形成,真腔径增大,无瘤体破裂、内漏及支架移位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EVAR治疗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具有技术可靠、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成功率高等优点,尤其适用于不能耐受传统开胸手术的老年高危患者.而对于年轻的主动脉夹层患者要注意排除埃-当综合征等遗传性疾病,用EVAR治疗埃-当综合征的血管并发症,目前尚未见报道,其手术并发症及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9.
应用带膜支架腔内置入术治疗主动脉夹层的初步经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介绍应用带膜支架腔内置入术治疗主动脉夹层的初步经验。方法 :在全麻、数字减影动脉造影术 (DSA)监控下 ,切开股动脉 ,将带膜支架置入降主动脉内膜破口处 ,将破口封闭。采用国产带膜支架腔内置入治疗 7例主动脉夹层患者 ,DeBakeyⅢa型 2例、Ⅲb型 4例 ,Ⅰ型 1例。 7例中 60岁以上 5例 ,其中 70岁以上 2例 ,有 6例伴随其他脏器疾病。结果 :所有患者带膜支架置入后破口完全封闭 ,真腔血流恢复正常 ,技术成功率 10 0 %。无中转开胸手术 ,无截瘫、瘤体破裂等严重并发症 ,无围术期死亡。随访 1~ 12个月 ,1例 2个月后腹主动脉内膜破口再置一个带膜支架 ,余 6例均经螺旋计算机断层摄影术证实无内漏及支架移位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带膜支架腔内置入治疗主动脉夹层具有技术可靠、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成功率高等优点 ,尤其适合不能耐受传统开胸手术的高危患者  相似文献   

20.
主动脉夹层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围术期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并发症的特点及预防处理措施。方法2001年6月至2005年5月,在我院行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治疗主动脉夹层78例。男性71例,女性7例,平均年龄52.7±12.3岁(31~80岁),DeBakeyⅢ型76例,DeBakeyⅠ型2例。分析术中及术后30 d内并发症的特点。结果78例患者共发生并发症15例,包括升主动脉夹层3例,发生率3.8%(3/78),分别在术中、术后第1天、第7天时发生,其中2例死于夹层破裂,心包填塞;急性肾衰2例,发生率2.6%(2/78),其中死亡1例;支架近端内漏5例,发生率6.4%(5/78);术中脑梗塞1例,发生率1.3%(1/78);术后脑出血1例,发生率1.3%(1/78),死亡;股动脉损伤1例,发生率1.3%(1/78);肱动脉假性动脉瘤、左上肢一过性缺血各1例。其中术后死亡4例,死亡率为5.1%(4/78)。结论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严重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应予以充分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