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应用酶联免疫测定法对广西壮族自治区原发性肝癌高发的扶绥县和低发的阳朔县,进行了黄曲霉毒素B_1及代谢物黄曲霉毒素M_1和原发性肝癌关系的流行病调查。结果发现,原发性肝癌的死亡率与黄曲霉毒素B_1摄入量,晨尿黄曲霉毒素M_1排出量呈明显的正相关。展尿黄曲霉毒素M_1排出量可作为人群接触黄曲霉毒素B_1水平的指标。原发性肝癌死亡率与玉米、花生和花生油的摄入量有关。  相似文献   

2.
3.
黄曲霉毒素与肝癌关系研究现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流行病学研究表明:长期慢性暴露于AFB1与肝癌发生有明显的关系.此后又被大量的动物试验所证实,因此国际癌症研究组织和毒理学机构将其定为致癌物.  相似文献   

4.
黄曲霉毒素(AFT)是很强的致癌物,能诱导多种动物的肝癌。许多流行病学的研究也已表明AFT与人的原发性肝癌(PHC)有密切关系,同时指出摄入AFT可能是PHC的重要病因之一。但是由于不能用AFT直接在人体上做实验,所以对AFT在人体液和肝组织中的水平了解不多,无法获得各个体暴露水平的准确资料,阻碍了对AFT与PHC关系的研究。因此对人体液和组织中的  相似文献   

5.
黄曲霉毒素B_1(以下简称毒素B_1)的强烈致癌性已为国内外大量动物实验证实。它与人类肝癌的关系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启东是肝癌高发地区,肝癌死亡率一直在50/10万左右。为探索肝癌病因,1973年以来对黄曲霉毒素与肝癌的关  相似文献   

6.
流行病学资料表明,AFB_1污染与肝癌发病地理分布一致;AFB_1摄入量与肝癌发病率呈正相关。AFB_1可诱发所有实验动物致肝癌,但是否肯定引起人的肝癌尚有争议。为了阻断AFB_1的致癌作用,晚期动物实验集中在食物中寻找预防剂,其中绿茶可能是一种安全和有效的保护剂。AFB_1与HBV、饮水污染、遗传等呈协同致癌作用。关于AFB_1的致癌机理远未澄清,可能与影响正常肝细胞结构、功能和抑制机体的免疫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阐明在肝癌高发区东南沿海肝癌与水中微囊藻毒素(MC)的关系.方法应用生态学、病例对照、定群、Meta分析和危险度评估等流行病学调查方法.通过F344和HBVx转基因鼠动物试验进一步证明.结果用Meta分析的方法对6个肝癌病例进行对照研究,结果表明,饮沟塘水的合并比数比为2,46(95%CI,1.69~2.59),归因危险度为30.39%(95%CI,23.30%~37.47%),一致性检验P>0.05.沟塘水由于富营养化,造成藻类疯长,藻细胞死后释出藻类毒素.实验室研究证明,这种毒素是趋肝的促癌因素,在HBVx转基因鼠中,与起始剂黄曲霉毒素和MC一起可引起肝细胞肝癌.结论沟塘水中以MC为代表的藻类毒素是趋肝致肝炎和肝癌的促癌剂.MC与乙型肝炎和黄曲霉毒素3个环境危险因素组合,可能是我国肝癌高发的原因之一.[全文刊登于中华肿瘤杂志2001,23(2)96]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道近20年来黄曲霉毒素B_1(AFB_1)与扶绥肝癌关系的流行病学研究结果:(1)扶绥县的气候特点适宜黄曲霉菌的生长和产毒,(2)8697份粮油食品的检测结果表明,该地区是AFB_1的重污染区;(3)AFB_1的污染水平及居民的AFB_1摄入量与肝癌死亡率有高度相关;(4)AFB_1摄入量与肝癌死亡率有剂量—反应关系;(5)10年前瞻性研究结果,高摄毒组居民患肝癌的危险性是低摄毒组居民的4.3倍。作者认为,AFB_1是扶绥肝癌高发的一个主要危险因素,采取措施减少和消除这一因素的影响,对控制和降低当地居民肝癌的发病率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黄曲霉毒素B1与扶绥肝癌关系的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10.
黄曲霉毒素是黄曲霉和寄生曲霉的代谢产物.动物实验证明黄曲霉毒素,能引起肝细胞肝癌。人类流行病学调查表明,黄曲霉毒素与人类肝癌发病率有相关关系,且存在着剂量反应关系。VanRansbany等人于1985年就莫桑比克和南非特兰西斯克地区人群中,黄曲霉毒素摄入量与肝癌发病率的剂量——反应关系的研究工作进行了报道。  相似文献   

11.
黄曲霉毒素是黄曲霉和寄生曲霉的代谢产物.动物实验证明黄曲霉毒素,能引起肝细胞肝癌。人类流行病学调查表明,黄曲霉毒素与人类肝癌发病率有相关关系,且存在着剂量反应关系。VanRansbany等人于1985年就莫桑比克和南非特兰西斯克地区人群中,黄曲霉毒素摄入量与肝癌发病率的剂量——反应关系的研究工作进行了报道。  相似文献   

12.
肝炎与肝癌的关系,早已引起人们的重视。1974年,我们在广西肝癌高发区对1964年普查发现的肝病(肝炎)患者进行了十年前瞻性观察。发现肝炎患者发生肝癌的相对危险性比非肝炎对照组高九倍多,但当时未能确定为何型肝炎。1965年Blumberg发现澳抗以来,国内外一些学者根据病理学、血清流行病学的调查研究结果,证明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中黄曲霉毒素(AF)暴露与肝癌发生的关系.方法 在肝癌高发现场,对515例感染HBV的肝癌高危人群进行了21年定群纵向研究.结果 (1)观察人群肝癌人年发生率为1437.25/10万,极显著地高于相应自然人群的184.53/10万(P=0.000,RR=7.79),其他肿瘤两组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76).(2)定期观察人群中发现的肝癌患者平均年龄较相应自然人群提前了1.4年,治后平均生存期延长了6.42个月.(3)AF暴露对象的肝癌人年发生率为2784.96/10万,极显著地高于非暴露人群的1251.02/10万(P=0.008,RR=2.23),其他肿瘤的发生率与AF暴露与否无关.(4)AF暴露人群肝癌发生率随着尿中AFM1排出量增加而上升,当24 h尿中AFM1排出量>100 ng时,肝癌的人年发生率高达4717.82/10万.尿中AFM1排出量与肝功能异常明显相关(P=0.035),与HBeAg无明显相关性(P=0.812).(5)HBV感染同时伴有AF暴露人群的人年肝癌发病率(2784.96/10万)极显著地高于观察人群(P=0.001)和相应自然人群(P=0.000,RR=15.09).(6)诊断乙肝到肝癌发生的平均时间为14.65年,中位时间13.68年;诊断肝硬化到肝癌发生的平均时间为7.38年,中位时间6.40年.结论 HBV是肝癌发生的主要病因因素,AF暴露在肝癌的发生中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定期观察肝癌高危人群能有效地实现早诊早治,提高疗效;防治肝炎和AF污染是预防肝癌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Lu PX  Wang JB  Zhang QN  Wu Y  Sun Y  Chen TY 《中华医学杂志》2010,90(24):1665-1669
目的 研究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中黄曲霉毒素(AF)暴露与肝癌发生的关系.方法 在肝癌高发现场,对515例感染HBV的肝癌高危人群进行了21年定群纵向研究.结果 (1)观察人群肝癌人年发生率为1437.25/10万,极显著地高于相应自然人群的184.53/10万(P=0.000,RR=7.79),其他肿瘤两组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76).(2)定期观察人群中发现的肝癌患者平均年龄较相应自然人群提前了1.4年,治后平均生存期延长了6.42个月.(3)AF暴露对象的肝癌人年发生率为2784.96/10万,极显著地高于非暴露人群的1251.02/10万(P=0.008,RR=2.23),其他肿瘤的发生率与AF暴露与否无关.(4)AF暴露人群肝癌发生率随着尿中AFM1排出量增加而上升,当24 h尿中AFM1排出量>100 ng时,肝癌的人年发生率高达4717.82/10万.尿中AFM1排出量与肝功能异常明显相关(P=0.035),与HBeAg无明显相关性(P=0.812).(5)HBV感染同时伴有AF暴露人群的人年肝癌发病率(2784.96/10万)极显著地高于观察人群(P=0.001)和相应自然人群(P=0.000,RR=15.09).(6)诊断乙肝到肝癌发生的平均时间为14.65年,中位时间13.68年;诊断肝硬化到肝癌发生的平均时间为7.38年,中位时间6.40年.结论 HBV是肝癌发生的主要病因因素,AF暴露在肝癌的发生中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定期观察肝癌高危人群能有效地实现早诊早治,提高疗效;防治肝炎和AF污染是预防肝癌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中黄曲霉毒素(AF)暴露与肝癌发生的关系.方法 在肝癌高发现场,对515例感染HBV的肝癌高危人群进行了21年定群纵向研究.结果 (1)观察人群肝癌人年发生率为1437.25/10万,极显著地高于相应自然人群的184.53/10万(P=0.000,RR=7.79),其他肿瘤两组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76).(2)定期观察人群中发现的肝癌患者平均年龄较相应自然人群提前了1.4年,治后平均生存期延长了6.42个月.(3)AF暴露对象的肝癌人年发生率为2784.96/10万,极显著地高于非暴露人群的1251.02/10万(P=0.008,RR=2.23),其他肿瘤的发生率与AF暴露与否无关.(4)AF暴露人群肝癌发生率随着尿中AFM1排出量增加而上升,当24 h尿中AFM1排出量>100 ng时,肝癌的人年发生率高达4717.82/10万.尿中AFM1排出量与肝功能异常明显相关(P=0.035),与HBeAg无明显相关性(P=0.812).(5)HBV感染同时伴有AF暴露人群的人年肝癌发病率(2784.96/10万)极显著地高于观察人群(P=0.001)和相应自然人群(P=0.000,RR=15.09).(6)诊断乙肝到肝癌发生的平均时间为14.65年,中位时间13.68年;诊断肝硬化到肝癌发生的平均时间为7.38年,中位时间6.40年.结论 HBV是肝癌发生的主要病因因素,AF暴露在肝癌的发生中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定期观察肝癌高危人群能有效地实现早诊早治,提高疗效;防治肝炎和AF污染是预防肝癌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肝癌发生中乙肝病毒感染与黄曲霉毒素暴露的作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Lu P  Kuang S  Wang J 《中华医学杂志》1998,78(5):340-342
目的研究肝癌发生中乙型肝炎病毒(HBV)与黄曲霉毒素(AF)的作用。方法在肝癌高发区,对737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和699例HBsAg阴性人群进行了10年前瞻性研究,同时按1∶5的病例对照模式,随机对队列中30例肝癌和相应的150例非肝癌人群进行血清中黄曲霉毒素B1白蛋白加成物(AFB1Alb)测定。结果(1)HBsAg阳性组平均年肝癌发生率为824.13/10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97/10万,相对危险度(RR)为1161,其他肿瘤发病率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2)肝癌组人群血清中AFB1Alb阳性率为7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8.7%,比值比(OR)为347,肝癌组人群血清中AFB1Alb的浓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HBV感染及AF暴露是肝癌发生的重要病因因素,两者可能具有协同致癌作用  相似文献   

17.
原发性肝癌的病因具有多因素、多途径、多阶段的特点。迄今为止的研究表明,黄曲霉毒素(AFT)是启东肝癌高发的重要环境因素之一。1972年~1992年,启东肝癌研究所等单位立足现场,因地制宜,建立了完整的调查和实验体系,筛选出了黄曲霉毒素B_1(AFB_1)和黄曲  相似文献   

18.
陆东东 《右江医学》1998,26(4):215-216
为研究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患者黄曲霉毒素水平与肝癌发生的关系,对604名HBsAg阳性的肝癌高危人群进行5年的队列研究。结果肝癌组血清AFB1-白蛋白加合物阳性检出率为73.5%,平均水平为1.65pmol/mg白蛋白;对照组阳性检出率为50.0%,平均水平为1.45pmol/mg白蛋白,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加合物阳性者肝癌相对危险度估计值(OR)为2.8。显示HBsAg阳性患者中黄曲霉毒素与肝癌的发生呈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黄曲霉毒素B_1与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羟胺法测定 AFB_1染毒后小鼠体内红细胞及肝组织中 SOD 活力的变化,探讨AFB_1致癌的可能机制。结果表明,AFB_1对 SOD 活力的抑制有一时间峰值,染毒6h 后对SOD 活力影响最大,SOD 活力下降比对照组有明显的差异(P<0. 05) 。提示 AFB_1毒性可能与自由基有关。  相似文献   

20.
饮茶习惯与原发性肝癌关系的现况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大样本的流行病学现况调查方法对肝癌高低发区男性人群饮茶习惯与肝癌死亡率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不同地区男性人群的饮茶率及每周饮茶量与原发性肝癌的死亡率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2和-0.91.即饮茶率及饮茶量较高的地区,肝癌死亡率相对较低。饮茶人群中肝癌的累积死亡率为120.05/10万,显著的低于非饮茶人群(245.53/10万),在对吸烟、饮酒因素分层后仍可得到同样结果。说明饮茶可能具有一定的防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