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李莉 《首都医药》1999,6(4):55-55
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嗅、无刺激性的气体,与血红蛋白结合生成碳氧血红蛋白,从而造成机体严重缺氧,严重者可引起死亡.  相似文献   

2.
<正>上海市杨浦区中心医院高压氧科1994年至2007年共收治急性CO中毒440例,其中重症156例,发现2例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样改变,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纳洛酮早期治疗急性重度一氧化碳中毒预防迟发脑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是人体吸入燃烧不完全的含碳物质,即吸入过量一氧化碳,人体内碳氧血红蛋白增高、而氧和血红蛋白减少,造成机体急性缺氧,临床表现为急性脑缺氧并伴有其它脏器缺氧性改变。本病近年来有增高趋势,传统治疗方法病死率较高,特别是重度一氧化碳中毒,假愈后迟发性脑病发生率高,愈后差。  相似文献   

4.
项小华 《中国药业》2000,9(4):51-51
纳洛酮对各种病因引起的昏迷具有良好的催醒作用。我院急诊科自1996年4月至1999年4月应用该药治疗急性一氧化碳(CO)中毒20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本组 40例均符合急性 CO中毒的分类和诊断标准[1],其中男27例,女13例,年龄24~65岁,平均46.22岁。中毒至就诊时间最短0.5h,最长4.25h,平均2.5h。按就诊次序将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0例。治疗组中度中毒12例,重度中毒8例;对照组中度中毒13例,重度中毒7例。两组的年龄、性别、病情无显著性差异(P…  相似文献   

5.
高压氧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莹华 《临床医药实践》2006,15(10):764-764
目的:观察高压氧(HBO)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治疗的疗效。方法:收集2001年-2004年收治的114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病历,根据临床症状分为轻度29例,中度32例,重度53例。采用HBO治疗为主,统计其有效率。结果:其中轻度、中度有效率100%,重度有效率96.3%,HBO治疗总有效率达98.2%。结论:HOB能促进昏迷患者清醒,降低迟发性脑病的发生率及病死率,改善预后。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患者应尽早进行HBO治疗。  相似文献   

6.
一氧化碳(CO)毒性效应虽然已引起广泛的重视,但急性 CO 中毒的发病率,死亡率在急性中毒中仍居首位,如治疗不及时,方法不妥当,则可使中毒患者出现迟发脑病,甚至可危及生命。本文综合63例CO 中毒患者分别采取常压氧(NBO)和高压氧(HBO)进行治疗,其疗效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析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院前急救措施和临床治疗措施。方法 选择85例一氧化碳中毒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42例由急救中心120送入院的患者视为试验组,送入院过程中行相关院前急救;另43例由家属送入院的患者视为对照组,未实施院前急救,所有患者到院后均采取相关的临床治疗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死亡发生率以及治疗后的格拉斯哥评分。结果 试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76%、死亡发生率为0,对照组的相应值分别为20.93%、9.30%,试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将对照组中4例死亡患者剔除,试验组患者的格拉斯哥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平均清醒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实施院前急救并配合相应的临床治疗措施,可以有效防止并发症与死亡情况的发生,并迅速改善患者的意识状态。  相似文献   

8.
一氧化碳(CO)是一种血液窒息性气体,一旦进入人体,易引起中毒,导致神经系统损伤及其他脏器的损害,改善预后的关键在于早期发现和及时救治。我院2000年9月至2004年3月诊治CO中毒患儿42例,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我科对2000年1月至2006年12月收治的200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OP)患者采用高压氧(HB0)治疗结合药物治疗等综合治疗措施,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分析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纳洛酮救治急性重度一氧化碳中毒的效果。方法在急性重度一氧化碳中毒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纳洛酮,据临床观察及出院随访结果对疗效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65例患者中1例转院,64例痊愈出院,随访无一例出现迟发性脑病。结论纳洛酮治疗急性重度一氧化碳中毒疗效肯定,安全。  相似文献   

11.
我院1998年至2002年应用纳洛酮(NLX)治疗急性重度一氧化碳中毒昏迷30例,疗效确切,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共收集急性重度一氧化碳中毒昏迷患者60例,分为两组:NLX组30例,男13例,女17例,年龄10~70岁;对照组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1~61岁。  相似文献   

12.
张乔 《安徽医药》2005,9(5):345-345
目的探讨纳洛酮在一氧化碳(CO)中毒抢救中的应用. 方法在急性CO中毒常规综合抢救基础上加用纳洛酮,并与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比较. 结果纳洛酮治疗组较常规治疗组清醒时间缩短(P<0.01). 结论纳洛酮可常规用于急性CO中毒病人的抢救,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李锦仙  唐凯英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3):2012-2013
一氧化碳中毒早期高压氧治疗非常重要,治疗关键是预防迟发性中毒性脑病和减轻残留神经功能障碍,采取高压氧综合治疗是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44例救治及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 ,含碳物质不完全燃烧均可以产生一氧化碳 (CO) ,意外接触高浓度的 CO可发生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我院自 1997年 1月至 2 0 0 1年 5月收治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病人 44例 ,现将救治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44例一氧化碳中毒患者 ,男 2 4例 ,女 2 0例 ,年龄 7~6 8岁。根据国家标准 (GB781- 88)分为轻、中、重度中毒。本组轻度中毒 10例 ,表现为乏力、头痛、头昏、呕吐等 ;中度中毒 18例 ,表现为浅至中度昏迷 ,经治疗后无明显并发症 ;重度中毒 16例 ,表现为深昏迷 ,各种反射消失 ,持续数小时至数天并发脑水…  相似文献   

15.
目的:就急诊内科治疗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临床效果予以观察分析,进一步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方法:将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入本院的100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按治疗措施的不同均分为50例/组的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为常规治疗,观察组为急诊内科治疗(高压氧+药物治疗),对比治疗成果。结果:从数据可见,观察组患者在心肌酶指标对比中均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治疗总有效率对比下,观察组为96.00%,高于对照组的82.00%,差异显著(P<0.05)。最后,在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稳定因素中,认为患者的心肌损伤、昏迷时间等对病情影响较大,是挽救生命的要点,在对比患者的意识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上,观察组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为其实施急诊内科治疗有效性良好,有助于缩短治疗用时,提升抢救成功率,并改善患者的心肌酶指标,具备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急性CO中毒的患者在急诊中毒中占死亡的首位,经及时治疗,多数可以痊愈。但大约有10%~30%的较严重患者于急性中毒恢复后,经过2—60d的“假愈期”可再次出现一系列神经精神症状,称为CO中毒迟发性脑病(delayed eneephalopathy after acute carbon monoxide poisoning,DEACMP),该病以痴呆为主,临床表现为精神及意识障碍、锥体及锥体外系功能障碍。虽经积极治疗可逐渐恢复,但仍有一部分患者留有严重后遗症,丧失工作甚至生活自理能力,给社会及家庭造成很大负担。本研究用纳洛酮配合高压氧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观察疗效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我们自2000年11月~2003年3月应用纳洛酮治疗急性一氧化碳重度中毒26例与1997年10月~2000年10月常规治疗25例作为对照组 ,探讨纳洛酮治疗急性一氧化碳重度中毒临床意义。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1 1一般资料 :治疗组26例 ,其中男4例 ,女22例 ,年龄12~73岁 ,中毒到就诊时间1 0~6 5小时 ,平均2 5小时。对照组25例 ,其中男4例 ,女21例 ,年龄10~71岁 ,中毒至就诊时间1 0~6 0小时 ,平均2 6小时。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中毒到就诊时间在统计学上差异无显著性 (P>0 05) ,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经询问病史及血中碳氧血红蛋白测定确诊为一氧化碳中…  相似文献   

18.
纳洛酮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目的:探讨纳洛酮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疗效。方法:治疗组21例(男性16例,女性5例,年龄39±s19a)除常规治疗外,加用纳洛酮1.2~1.6mg溶于5%葡萄糖20mL中静脉推注,qh,直至病人清醒,对照组20例(男性15例女性5例,年龄41±20a)用纠正缺氧,预防脑水肿,保持呼吸道通畅等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平均促醒时间对中度中毒分别为1.2±0.4h和2.6±0.6h(P〈0.01)  相似文献   

19.
重度一氧化碳中毒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报道较少,现就我院1996-2002年收治的重度一氧化碳中毒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20例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