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广西城乡成人超重、肥胖患病流行特征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南宁、钦州、贺州、河池市4个市和天等、巴马、靖西、忻城4个县,每个县市再分别抽取3个乡镇和街道,每个乡镇(街道)再整群随机抽取2个村(居委会):按单纯随机抽样原则,在每村(居委会)抽取90户,以其中18岁以上成人为调查对象。按《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工作手册》,对其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广西城乡成年居民BMI平均水平为21.72±3.18,其中城市居民BMI为22.59±3.36,显著高于农村(20.83±2.69,P〈0.01);成年居民超重率、肥胖率分别为17.51%和4.16%,其中,城市居民超重率、肥胖率分别为24.78%、6.60%显著高于农村(10.05%、1.59%)(P〈0.01);城市男性居民肥胖率和农村女性居民超重率不同年龄组发病无显著差别,而城乡其他性别居民的肥胖和超重率均随年龄的增加而升高,农村18~29岁青壮年居民超重率达8.67%,已接近城市同年龄组水平。单因素分析显示超重、肥胖与高年龄、高学历、轻体力活动等因素有关,而Loqistic回归模型多因素显示年龄、轻体力和高收入是城市居民超重、肥胖的共同的危险因素,而高收入、高中以上学历和汉族则是农村居民超重、肥胖的共同危险因素。结论广西居民尤其是城市居民成人超重、肥胖流行严重,农村青壮年居民超重已接近城市居民;急需通过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以提高城乡居民防治超重、肥胖的行为和技能,增强体力活动和注意改善脂肪摄入与能量平衡,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西南地区中老年人群超重及肥胖流行状况与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采取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共收集2008~2010年重庆及成都地区城乡40~79岁常住居民( n=7205)的有效数据,包括年龄、腰围、臀围、舒张压、心率、餐后血糖、三酰甘油、锻炼频率、尿酸等调查内容,描述西南地区中老年人超重、肥胖的患病率及在城乡、男女人群中的分布特点,探讨超重及肥胖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2008~2010年西南地区中老年人超重率为35.91%(城市37.02%,农村32.92%,男性33.84%,女性37.41%);肥胖率为11.40%(城市11.13%,农村11.40%;男性8.94%,女性12.84%);其中,城市超重率高于农村,女性超重率高于男性。女性肥胖率高于男性( P<0.01),城乡肥胖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缺乏运动、超重或肥胖家族史是男性超重及肥胖的危险因素,城乡差异、缺乏运动是女性超重及肥胖的危险因素。结论西南地区中老年人群超重、肥胖率高,有接近一半的人体质量超过正常标准。应在社区加强超重及肥胖相关的健康教育,遏制该地区人群超重、肥胖的严峻形势,对于心脑血管疾病防治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青岛市城乡成人超重、肥胖状况以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多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青岛市6个区(市南、市北、四方、即墨、黄岛、胶南)35岁以上常住居民6 000人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结果 青岛市居民超重率42.61%,男性高于女性,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7.78,P<0.01);肥胖率为25.06%,男性高于女性,差别无统计学意义(χ2=3.52,P>0.05);城市超重率41.96%,肥胖率23.45%,农村超重率43.49%,肥胖率26.61%.不同年龄组间比较,除农村的超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超重率及肥胖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1.233~118.930,P<0.01);超重率、肥胖率均随年龄的增加而升高,65岁之后均有所下降.乡村在45岁~、55岁~肥胖率均高于城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85, P<0.01;χ2=5.86, P<0.05).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城市居民教育程度对超重与肥胖有保护作用(OR=-0.439、-0.303,P<0.01),收入水平是危险因素(OR=0.091、0.119,P<0.01), 体力活动仅是超重的保护因素(OR=-0.195,P<0.01),农村的超重影响因素与城市相同.结论 青岛市城乡居民超重率、肥胖率均高于2002年青岛市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结果.体力活动是城乡居民超重和肥胖干预的重要因素,应增加体力活动,预防和控制超重与肥胖.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北京市房山区成人超重、肥胖、中心性肥胖的分布特征及其危险因素,探讨房山区成人肥胖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取2017年北京市房山区24个乡镇的常住居民4 835人,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及身高、体重、腰围等指标的测量。结果北京市房山区成人的超重率、肥胖率和中心性肥胖率分别为40. 4%、20. 6%和66. 8%。男性的超重率、肥胖率、中心性肥胖率均高于女性。超重率、中心性肥胖率均呈现随年龄增长而升高的趋势,肥胖率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农村地区人群的超重率、肥胖率、中心性肥胖率均高于城镇人群。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升高、男性、文化程度升高为超重、肥胖、中心性肥胖的相关危险因素。结论北京市房山区成人的超重、肥胖、中心性肥胖呈现较高的患病水平,提示应加强房山区肥胖干预,农村人群为重点防控人群。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调查泉州市乡镇成年居民超重和肥胖流行现状,为制定卫生政策和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2011年11月泉州市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流行病学调查的资料,对1 071名18~85岁的泉州市常住乡镇成年居民进行超重和肥胖的流行状况进行分析。结果泉州市乡镇成年居民总的超重现患病率为30.6%,总的肥胖现患病率为6.7%,男性与女性超重肥胖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男性超重肥胖率趋于年轻化,女性超重肥胖率以中年女性明显;经Logistic回归分析,超重肥胖患者的餐后血糖、甘油三酯、收缩压的发生风险增加,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泉州市乡镇成年人超重和肥胖的患病率高,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成都市社区成年居民肥胖和超重情况的差异及影响肥胖和超重的主要因素。方法分别于2010、2014年在3个社区进行两次社区卫生服务的横断面调查。两次调查均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在成都市某城区的3个社区进行入户问卷调查。结果2010年与2014年相比,社区成年居民超重率从27.9%上升至31.2%,其增加幅度为11.8%;肥胖率从6.9%上升至7.7%,其增加幅度为11.6%。年龄标化后,超重率由28.9%上升到30.4%,肥胖率由7.2%上升到7.5%。logistic 回归结果显示:男性超重、肥胖患病率和增长幅度均高于女性;45~<55岁超重率最高,而18~<25岁肥胖率最高且该年龄段居民超重和肥胖率增长最快;非再婚人群、低文化程度、锻炼、饮食口味重及静坐时间长的人群超重和肥胖率较高。结论成都市社区成年居民超重和肥胖率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应采取综合措施,运用健康促进理论与技术,以社区为平台,加强重点人群防治,促进不健康生活方式的改变,强化健康教育,增强自我保健意识。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南京市鼓楼区华侨路地区中老年人健康状况,探明三种慢性病主要危险因素,找出社区慢病防治途径和方法。方法对来自5个居民委员会的626名中老年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对12个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有意义的因素。结果调查人群体重超重及肥胖率分别为41.85%和14.06%,高血压病、糖尿病和血脂异常的标准化患病率分别是47.60%、27.32%和84.20%,与高血压病相关的因素有年龄、BMI分级、腹型肥胖、血脂异常;与血脂异常相关的因素有BMI分级、高血压病、糖尿病;与糖尿病密切相关的因素有年龄和血脂异常。结论年龄、超重肥胖、文化程度等与三种慢性病的发病关系密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当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和一级预防,这是社区慢性病防治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五莲县居民高血压及超重、肥胖患病状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慢性病综合防治工作。方法在山东省五莲县3个乡镇(街道)抽取2127名20岁以上居民进行调查。结果调查20岁以上居民2127名,高血压患病率为38.98%,超重、肥胖率为36.34%。高血压患病率,体重正常组为32.05%,超重组为48.91%,肥胖组为62.02%(P0.01)。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影响高血压患病的因素有性别、年龄、总胆固醇、体重指数、血糖(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强体力活动(高血压的保护因素)。结论调查人群中高血压患病率与超重、肥胖率相关,控制体重有利于降低高血压的患病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2012年吉林省成年人超重和肥胖的患病情况,分析其分布规律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采取调查问卷和体格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共收集吉林省32个调查县(市、区)18~79岁常住居民20 839人的有效数据。以体质指数(BMI)作为超重、肥胖的判定指标。样本经过复杂加权后,统计描述吉林省成年人超重(24≤BMI<28)、肥胖(BMI≥28)的患病率,分析不同人群中超重、肥胖的分布,探讨体质量超标(BMI≥24)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2012年吉林省成年人超重率为32.3%(男性34.3%,女性30.2%;城市32.9%,农村31.6%);肥胖率为14.6%(男性16.3%,女性12.8%;城市14.6%,农村14.6%);吉林省成年男性超重率及肥胖率均高于女性(P<0.001),但城乡间超重率和肥胖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男性、45~55岁、已婚或离异、其他职业、既往吸烟、饮酒和肉食为主饮食者更容易发生体质量超标;而吸烟、素食为主饮食、睡眠时间超过7 h者不容易发生体质量超标(P<0.05)。结论:与2010年全国、吉林省调查结果比较,2012年吉林省成年人超重、肥胖患病率增高,体质量超标的影响因素包括性别、年龄、婚姻状况、职业性质、吸烟、饮酒、饮食习惯和睡眠时间,提示应根据相关影响因素进一步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切实有效地预防和控制超重、肥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章艳珍  方勤  李李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7,42(12):1664-1667
目的:调查黄山地区地方特色食品及特色茶的摄入情况,探讨地方特色食品摄入对超重/肥胖患病率的影响,为地方特色食品的合理摄入,改善居民健康状况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黄山市境内三区四县518户常住居民,每户选取一名40岁以上的家庭成员作为调查对象.采用食物频率问卷法记录调查对象一年的特色食品摄入频率和摄入量,再折算成标准人日摄入量.结果:518人中,超重/肥胖率为26.6%(38/518),腹型肥胖率为28.76%(149/518).其中,不同年龄段人群的超重/肥胖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性别、受教育程度、吸烟、饮酒、运动、劳动情况人群的超重/肥胖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吸烟、饮酒、运动、劳动情况居民的腹型肥胖率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黄山烧饼摄入频率和不同饮茶情况居民的超重/肥胖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他地方特色食品对居民超重/肥胖率均无明显影响(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黄山烧饼摄入频率增加是超重/肥胖的危险因素(OR=1.432,P<0.05).结论:黄山烧饼和茶叶的摄入频率可能对当地居民的超重/肥胖有着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调查廊坊市卫生学校学生超重、肥胖及超重、肥胖学生对肥胖危害认知情况,为干预超重、肥胖提供依据.方法 测量身高、体重,计算学生超重率、肥胖率;自制问卷调查超重、肥胖学生对肥胖危害的认知情况.结果 城市学生超重率为15.12%,肥胖率为5.81%;农村学生超重率为13.57%,肥胖率为4.0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男生超重率为16.87%,肥胖率为6.26%,女生超重率为12.86%,肥胖率为3.62%;男生对于自身超重或肥胖的认知率为51.76%,明显低于女生(91.76%),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结论 廊坊市卫生学校学生超重、肥胖的发生率较高,城乡差异不明显,男生超重率、肥胖率高于女生,学生对于超重、肥胖的危害认识不足,采取减重措施比例偏低.  相似文献   

12.
成年后肥胖和超重与母乳喂养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母乳喂养与成年后肥胖和超重的关系.方法 选择哈尔滨市35~45岁符合标准的健康居民768人,以体质指数(BMI)作为肥胖和超重的判定标准,观察成年后肥胖和超重与母乳喂养的关系.结果 不同哺乳方式居民的肥胖发生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1);超重发生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非母乳和纯母乳喂养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非母乳喂养居民和母乳喂养居民(纯母乳喂养 混合母乳喂养)肥胖、超重发生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22、0.021).不同母乳喂养时间者肥胖和超重发生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71、0.974).在影响成人肥胖的各种因素中,母乳喂养可使成年后肥胖的危险性降低18.4%,出生体质量、母亲BMI和能量撮入水平为危险因素,可使肥胖的危险性分别增加到1.516、1.922和1.738倍.结论 母乳喂养对于成人肥胖和超重的发生具有一定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奉化市超重和肥胖的流行情况,为开展肥胖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奉化市18岁及以上居民600例进行问卷调查和身体测量,调查超重和肥胖的现患率。结果奉化市居民超重率32.83%,肥胖率为10.00%,超重率男性为30.04%,女性为35.01%,肥胖率男性为7.22%,女性为12.17%;年龄、文化程度、吸烟及饮酒与超重肥胖患病率有关;超重肥胖组高血压、糖尿病及高血脂患病均高于非超重肥胖组。调查人群中96.33%的人平时测量体重,体质量指数知晓率为6.50%,10.51%的超重和肥胖患者采取措施控制体重。结论奉化市居民超重和肥胖率较高,防控形势不容乐观,应针对超重和肥胖患病现状采取综合性预防措施,以降低其患病率。  相似文献   

14.
超重肥胖对血糖和血脂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操刚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4):317-318
目的:探讨超重与肥胖对血糖和血脂水平的影响,为心血管病、糖尿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测量咸宁市农村1641例居民的身高、体重、腰围和臀围,采集空腹静脉血测定血糖(FSG)、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用Fried-wald’s公式计算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对超重肥胖组和体重正常组血糖、血脂进行比较。结果:超重肥胖率为20.78%,超重肥胖组FSG、TG及LDL-C水平高于体重正常组,而HDL-C水平低于体重正常组;超重肥胖组FSG、TG及HDL-C异常检出率也高于体重正常组;相关分析显示,体质指数(BMI)、腰臀比(WHR)与FSG、TC、TG呈正相关,WHR与HDL-C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山东沿海地区2004年超重和肥胖的流行特征,确定超重和肥胖的高危人群和地区。方法    采用随机、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调查烟台、威海、日照、东营、青岛沿海5城市的常住成年居民,通过面对面询问调查获取居民的一般情况,体检获取身高、体质量、腰围数据,分析超重和肥胖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共调查≥18岁成年人4752人,体质量指数(BMI)均值为(24.12±3.57)kg/m2,男性[(24.22±3.43)kg/m2]与女性[(24.07±3.69)kg/m2]、城市[(24.22±3.56)kg/m2]与农村[(24.06±3.57)kg/m2]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腰围均值为(84.09±11.01)cm,男性[(86.69±10.36)cm]大于女性[(81.70±11.06)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城乡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重、肥胖、腹型肥胖的标化发生率分别为32.2%、13.3%、54.9%;超重发生率男性高于女性(35.6% vs 30.8%,P<0.01),城市高于农村(35.8% vs 32.4%,P<0.01);肥胖和腹型肥胖发生率在性别和城乡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重和肥胖的影响因素为性别、城乡、年龄、吸烟、饮酒、劳动强度、体育锻炼;年龄、饮酒、劳动强度、体育锻炼是腹型肥胖的影响因素。结论    2004年山东沿海地区有一半的成年人处于超重和肥胖状态,早期干预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湖北省部分地区中老年人超重和肥胖病的流行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确定可以进行健康干预的重点环节。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湖北省12县(市)、区2811位年龄≥35岁的居民进行面访。结果:超重与肥胖的年龄标化患病率分别为36.6%和9.8%,超重肥胖率在干部、文化程度高的以及高收入人群中最高,在农民、文盲、以及低收入人群中最低;常吃甜食是超重的相关影响因素,重体力职业活动可以减少其危险性,体育锻炼是肥胖的保护因素。在超重肥胖人群中,一些主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患病率明显高于非超重肥胖人群。结论:湖北省超重肥胖状况处于全国中等水平,不容乐观。超重肥胖人群是慢性病防治的重点干预人群,需加强健康教育。体力活动和体育锻炼是可干预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调查比较重庆主城某社区居民2003、2013年超重、肥胖及中心性肥胖情况,分析其流行趋势.方法 分别于2003、2013年对该社区人群进行现况调查,内容包括填写调查问卷、人体学测量、血糖及血脂检测等.结果 2003、2013年分别调查3 073、5 938人.年龄标化后,男性超重率由2003年的44.3%上升至2013年的45.5%,而女性超重率由28.3%下降至26.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407、0.260);男性肥胖率由10.0%上升至10.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67),而女性肥胖率由8.3%下降至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男性中心性肥胖率由50.9%上升至53.9%,而女性由39.6%下降至35.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42、0.017).结论 该社区人群超重率、肥胖率及中心性肥胖率均较高,男性中心性肥胖率增加明显.  相似文献   

18.
广州市457名在校学生肥胖和血脂紊乱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广州市457名在校学生肥胖和血脂紊乱状况。方法随机抽取广州市区小学、初中、高中各一所学校的学生共457名,测量身高、体重、脂肪含量,采集静脉血测定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按照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NCEP)推荐的儿童血脂异常诊断标准进行分析。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体重指数依据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推荐标准。结果该样本中31.1%出现血脂紊乱,超重+肥胖率为36.3%,肥胖率为15.8%;血脂紊乱发生率在体型正常者中与超重或肥胖者中有显著性差异(P〈0.05);TC和脂肪含量在男女性别之间总体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重指数(BMI)除LDL-C外,与TG、TC、HDL—C相关系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此次调查结果显示,457名学生中,按照青少年肥胖分级,超重与肥胖率已达到Ⅲ级水平中的高度警戒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广州市东山、越秀区居民肥胖与高血压的关系。方法根据2002年广东省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方案,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广州市东山、越秀区常住居民,体检获取身高、体重、腰围、血压值,并对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两个区居民超重率男性为33.3%(标化率26.66%),女性为28.4%(标化率21.91%);肥胖率男性为6.7%(标化率6.4%),女性为7.2%(标化率5.09%);标化超重率、标化肥胖率男、女性间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性的平均收缩压、舒张压均随着体重指数的上升而上升(r男收缩压=0.751,r男舒张压=0.547,r女收缩压=0.801,r女舒张压=0.587,P<0.01);男女性的高血压患病率随着体重指数的上升而上升(趋势χ2男=30.32,趋势χ2女=121.32,P<0.01);男女性腹部肥胖组的平均收缩压、舒张压及高血压患病率均高于腰围正常组(P<0.01)。结论超重和肥胖与高血压有关联,是高血压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山西省新绛县居民慢性病危险因素,制订慢性病防治对策。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对全县年龄≥18岁的居民1000人进行问卷调查,并对其进行血压、血糖、血脂、腰围等核心指标测量。结果超重、肥胖率达48.40%,其中重度肥胖占14.80%;摄油量超标比例79.1%、摄盐量超标比例64.5%;成年男性人口烟草使用率高达53.33%,缺乏运动比例57.2%。血糖、血脂、血压、腰围超标比例均随年龄的增高而增高,35岁以上显著升高;血糖超标比例城市高于农村,男女性别间无差异。血脂超标比例城市高于农村、女性高于男性。血压和腰围超标比例女性高于男性,城市农村间无差异。结论35岁以上人口患慢性病的危险因素增高,慢性病的控制可以通过生活方式改变和实行综合干预措施实现。制订综合防治干预措施,从宣传控烟、过量饮酒有害健康;降低食盐摄入量、食油摄入量,科学指导人群合理营养;开放健身活动场所,建立健身跑道,企事业单位开展工间操,倡导全民健康生活方式;社区开设健康自测点,居民可自测身高、体重、血压、血糖、腰围,对自身健康进行管理;改变居民的不良行为和生活习惯,通过政府主导、全社会参与、多部门行动综合控制慢性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