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耳声发射联合自动听性脑干诱发电位检查(AABR)在新生儿听力筛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22年1—9月进行听力筛查的200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应用耳声发射法、耳声发射联合AABR进行听力初筛、满月进行复筛,比较两种筛查方法的阳性率。结果 初筛阶段,耳声发射筛查阳性率(6.50%,13/200)明显低于耳声发射+AABR(12.5%,25/200);复筛阶段,耳声发射筛查阳性率(1.5%,3/200)略低于耳声发射+AABR(3.0%,6/200)。结论 应用耳声发射联合AABR为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有利于提高筛出率,从而利于临床早期诊断及采取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听性脑干反应(ABR)及多频稳态诱发电位(ASSR)在评估中枢性协调障碍(ZKS)患儿的听力状况及脑干听通道功能受损情况中的作用。方法对ZKS患儿38例76耳及同龄健康儿童20例40耳进行ABR及ASSR测试。结果ZKS组患儿的ABRⅠ、Ⅲ、Ⅴ渡潜伏期,Ⅰ~Ⅲ及Ⅰ~Ⅴ波峰间期较对照组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KS组ASSR各频率反应阈值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联合应用ABR和ASSR,可以为定量定性的评估ZKS患儿听力损失状况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临床诊断用ABR仪通过加载SmartScreen程序进行新生儿蜗后病变筛查的可行性。方法2006年6月至2009年10月在解放军第309医院和解放军第316医院妇产科出生的2864例新生儿中的550例在出生后42d后接受AABR筛查,用美国智听公司诊断用ABR仪加载SmartScreener测试程序进行。AABR采用35dBnHL的短声刺激,刺激率为19.3次/s,叠加500—2000次,在标准隔声室内进行测试。对于筛查不通过者转诊至上级听力诊断中心进行听力评估。结果550例新生儿中535例通过了初筛,筛查通过率97.27%(535/550),所有测试未通过者转往北京市指定的听力筛查中心,转诊百分比5.24‰(15/2864),诊断听力正常12例,确诊感音神经性聋、先天性小耳畸形和唇腭裂各1例次,占同期出生新生儿的1.05‰(3/2864)。AABR筛查通过的535例婴儿,随访半年以上,听力发育未见明显异常。结论诊断用ABR仪加载SmartScree—net测试程序不需要添加额外设备,利用产妇产后42d到医院复查时对婴儿进行筛查,如发现筛查异常还可立即进行诊断性ABR检查,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叶娟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21,27(14):2206-2207
目的:了解听性脑干反应对于高危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8月至2021年1月接收的600例进行听力筛查的高危新生儿,根据接收时间的顺序,征求其监护人意愿,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0例。对照组男175例,女125例,年龄(0.6±0.2)岁;观察组男180例,女120例,年龄(0.5±0.... 相似文献
7.
8.
目的分析宿迁市区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的现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宿迁市区出生新生儿听力筛查情况,应用瞬态诱发耳声发射(TEOAE)进行听力筛查。初筛未通过者于42d后复查;复筛仍未通过者于出生后3个月应用听性脑干反应(ABR)行听力损失诊断。结果 2010年宿迁市区共出生新生儿14 000例,初筛9790例,初筛率69.93%。初筛通过9250例,初筛通过率94.48%;复筛516例,复筛率95.56%;复筛通过452例,复筛通过率87.60%。最终13例确诊为不同程度的先天性听力损失,先天性听力损失检出率1.33‰。结论宿迁市区新生儿初筛率明显偏低,有必要尽快建立适合本地区特点的听力筛查模式。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探究耳声发射与自动听性脑干反应联合应用对新生儿听力筛查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在本院接受听力筛查的320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将新生儿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患儿160例,320耳.对照组行耳听发射筛查,研究组新生儿行耳声发射与自动听性脑干反应联合应用.对比两组新生儿筛查结果,之后对未通过筛查患儿进行复诊,对比两组患儿的诊断准确率以及假阳性率.结果 研究组新生儿筛查通过例数(80.00%比90.62%)以及耳数(83.13%比91.88%)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患儿的诊断确诊率为90.74%,对照组为57.69%,研究组确诊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儿假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3.60%比12.8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新生儿行听力筛查时,选择耳声发射联合自动听性脑干反应具有更高的准确率,且假阳性率较低. 相似文献
11.
多频稳态听觉诱发反应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频稳态诱发电位 ( multi-frequency steady-state evoked potential, MFSSEP) 又称听觉稳态反应( auditory steady-state response, ASSR) ,是近年来才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客观听力检测技术。由于其结果的特异性高,客观性强,输出强度大,可以双耳同时测量多个频率且它与纯音测听和ABR有很好的相关性,显示出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本文主要对ASSR的原理和临床应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高危新生儿耳声发射听力筛查的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耳声发射筛查假阴性结果在高危新生儿各病种间的分布情况,探讨对不同类型高危新生儿选择合适的听力筛查技术的意义。方法选取2005年4月至2009年4月深圳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科重症监护病房住院的婴儿在病情稳定后进行DPOAE筛查和ABR检查。结果在双耳均完成听性脑干反应和耳声发射两项测试的303例606耳中未通过DPOAE筛查的有108例157耳,ABR异常的有65例111耳;其中56耳通过DPOAE而ABR异常,分别占ABR异常总耳数50.45%(56/111)和本组总耳数的9.24%(56/606),其中80.36%(45/56)耳系极重度异常,占ABR异常总耳数的40.54%(45/111)。DPOAE筛查阴性的449耳中有56耳ABR异常,DPOAE筛查的假阴性率为12.47%(56/449)。分组结果显示在核黄疸、高胆红素血症、极低出生体质量、缺氧缺血性脑病和细菌性脑膜炎等疾病的ABR异常耳中均有不同比例出现DPAOE筛查阴性结果;特别是在核黄疸或高胆红素血症的ABR异常耳中DPOAE筛查阴性的比例分别高达80.77%(42/52)和54.55%(6/11)。在无合并症的早产儿和宫内感染、甲状腺功能低下、颅内出血、胎粪吸入综合征、肺炎等疾病中,ABR异常耳的DPOAE筛查均为阳性。结论对NICU特别是有高胆红素血症、极低出生体质量、缺氧缺血性脑病和细菌性脑膜炎等蜗后性听损伤高危因素的新生儿,强烈推荐运用OAE和ABR同步初筛查;对于高胆红素血症和核黄疸患儿,初筛时无论是否通过耳声发射筛查都一定要进行ABR筛查。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感音神经性聋儿童患者多频听觉稳态反应(multiple frequency auditory steady state response,MFASSR)测试结果的分析,并比较其与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对客观听阈评估的准确性,为MFASSR临床应用提供指导。方法对感应神经性聋儿童进行纯音测听、ABR、MFASSR测试。MFASSR各频率反应阈与相应频率纯音听阈及ABR反应阈进行比较。结果①MFASSR不同频率的引出率比ABR高,1kHz最高,其次是2kHz;②MFASSR反应阈和纯音听阈之间有较强的相关性,相关性最低为0.5kHz;MFASSR四个频率和ABR反应阈均相关,随着频率的增高,相关性逐渐增强;③在1、2、4kHz MFASSR对纯音听阈评估比ABR对纯音听阈的评估准确性高。结论MFASSR用作感音神经性聋儿童具有频率特异性的客观听阈的评估,但需要综合应用ABR等来提供更为全面的信息。 相似文献
14.
目的应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法与听性脑干反应(ABR)联合应用,初步探讨该法在我院推广应用的价值。方法应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法对3389名新生儿,分别于出生的1~5d及5d~1个月(提前出院而延筛)进行听力筛查,经3次筛查不通过的新生儿联合应用GSI诱发电位仪进行检查,作出听力损伤的结论。结果对3389例新生儿进行DPOAE听力筛选,经1~3次DPOAE筛查通过,通过率为99.93%,复筛未通过者由ABR确诊,共检出听力障碍儿4例,发病率为1.18‰,其中正常新生儿1例,发病率为0.46‰,高危新生儿3例,发病率为19.86‰。结论DPOAE测试具有方便、快速、无创、客观等优点,但其只能反映耳蜗功能,不能用来诊断听神经或中枢听觉通路病损,同时由于假阳性率较高,对未通过DPOAE筛查者不能立即作出听力损伤的结论。ABR测试为比较可靠的新生儿听力筛查工具,联合DPOAE和ABR听力筛查技术,使其相互补充,能提高新生儿听力筛查的精确性、可靠性,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和分析新生儿听力筛查中假阳性的发生率和原因,研究应对措施.方法 应用瞬态诱发耳声发射(TEOAE)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ABR)对2008年8月至2009年8月在我院产科出生的正常新生儿2040例及新生儿科收治的高危新生儿1189例进行听力筛查.初筛时间为生后2-5天,用TEOAE进行,复筛应用TEOAE和ABR于生后42天左右回访及预防接种同时进行.复筛仍未通过者,于生后3个月行听力诊断性检查,评估听力水平,并继续跟踪随访.结果 产科出生的正常新生儿初筛阳性率4.51%,假阳性率4.37%,复筛阳性率11.96%,假阳性率8.99%;新生儿科收治的高危新生儿初筛阳性率10.56%,假阳性率7.69%,复筛阳性率18.75%,假阳性率14.29%.结论 对新生儿应进行早期听力筛查,TEOAE假阳性率可通过配以ABR同时进行及合理的处置,减少假阳性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全自动听觉脑干反应(AABR)系统对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时间对筛查结果的影响。方法用AABR对2007年1月至2008年6月在本院分娩的新生儿1821例进行听力初筛,其中有时间记录完整的1663例,占已筛查的91.32%。结果1663例新生儿,分别在≤24h、≤48h、≤72h、≤96h进行初筛,其通过率分别为181例,占61.77%;536例,占72.04%;344例,占84.11%;189例,占87.10%。初筛时间主要集中在48~72h之间,占69.33%。初筛共1821例新生儿,未通过439例,接受复筛284例,通过275例,占96.83%。随着时间的向后推移,听力筛查通过率逐渐提高。结论听力筛查的时机选择,至少应在新生儿出生72h以后进行,或在42d进行初筛,可减少假阳性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抚触在新生儿听力筛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2月至2011年10月在我院正常足月分娩的新生儿320名,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60名。对照组给予常规新生儿听力筛查处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按国际上通用的抚触法给予抚触。观察两组新生儿筛查通过率、筛查时间及筛查状态。结果观察组新生儿初筛通过率、筛查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筛查时间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新生儿测试状况良好率为97.5%,高于对照组的79.4%。结论抚触利于新生儿处于安静状态,缩短听力筛查时间,提高筛查通过率,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不同筛查技术对新生儿听力筛查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因医院听力初筛未通过42 d转诊到我院进行听力筛查的新生儿60例为观察对象,对所有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包括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ABR)。统计单独DPOAE筛查结果、单独AABR筛查结果、DPOAE联合AABR筛查结果。复筛未通过者于3月龄时进行听力综合评估。比较3种筛查方式的筛查未通过率、听力障碍筛查准确率。结果 DPOAE与AABR筛查未通过率、听力障碍筛查准确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DPOAE联合AABR筛查未通过率、听力障碍筛查准确率显著高于DPOAE与AABR(P <0.05)。结论 在新生儿听力筛查中,采取DPOAE联合AABR筛查比其中任1项筛查单独运用的价值更高,可提高筛查准确性。 相似文献
19.
759例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讨论新生儿听力筛查,早期发现有听力障碍的新生儿并对其进行早期干预、治疗。方法用MAICOMB11的贝尔风专利探头进行全自动听性脑干反应测试系统(automated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 testing,AABR)进行新生儿的听力筛查,对出生2~3d和30~42d的新生儿分别进行听力的初筛和复筛。结果759例中初筛一次通过694例,占91.44%;未通过者65例在30~42d复筛通过者61例,占93.85%;复筛未通过者4例;其中有1例确诊为新生儿的听力障碍,发生率1.3‰。结论2~3d新生儿听力普遍筛查及30~42d复筛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有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瞬态诱发耳声发射(TEOAE)应用于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常规方法、经验和操作技巧体会。方法通过采用瞬态诱发耳声发射(TEOAE)分别对两个年度出生的婴儿共5534例,进行听力筛查,经过不断总结经验,改正操作技巧方法,通过率不断提高,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结果第一年共筛查2413例,通过率72%,第二年共筛查3121例,通过率是88%。结论新生儿听力筛查通过率与操作技巧有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