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脾胃是后天之根本,周身百骸都有赖于其化生的水谷精微充养。调理脾胃,既可治好脾胃自身疾病,也能治好脾胃病以外的脏腑疾病。从"治脾以安五脏"的历史发展渊源、脾胃与他脏的生理病理关系、经方中"治脾以安五脏"的运用体现三方面来探寻"治脾以安五脏"的重要性,并肯定其对临床治疗疾病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医学对中风的研究经历了2000多年,中风的论治一直以来都是详于肝肾而略于脾胃,中风的病理因素主要为风、火、痰、气、瘀、虚,其中痰、虚属脾胃。脾胃在中风的发病中于肝肾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人以脾中之气为本,胃气供给全身器官营养,而心肺肝肾之生理机能必赖脾精之输布,故脾胃是其他四脏生理活动的中心,它脏的生理活动是以脾胃为枢纽,所以脾胃一虚,五脏受病而产生阳气下陷,阴火上乘,导致阴阳失调,气血逆乱,遂发本病。所以对于脾胃在中风中的治疗不可不详。  相似文献   

3.
调理脾胃法源于<内经>,施用于<伤寒杂病论>,发展于<脾胃论>.李东恒指出:人以脾中之气为本,胃气供给全身器官营养,而心肺肝肾之生理机能必赖脾精之输布,故脾胃是其它四脏生理活动之中心,他脏的生理活动是以脾胃为枢纽.  相似文献   

4.
上下交损治其中——路志正教授学术思想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路志正教授善于运用脾胃理论治疗疑难病证,认为脾胃居中为气机升降之枢纽,交通上、下而联系四脏。在治疗上下同病如心肾失交、肺肾同病、心肝同病、肺肝同病等五脏相关之病时,应从调理脾胃入手,调脾胃可安五脏,这也是治疗复杂病证的治本之法。  相似文献   

5.
重症肌无力病本在于脾胃,且与五脏相关。饮食、情志、外感或久病等因素可损伤脾胃。脾胃虚损,水谷不化,其精微物质不能濡养周身,肌肉失养而出现乏力,甚至痿废不用;五脏密切相关,脾胃虚损,亦致他脏受损。脾胃功能损伤,中焦气机失常,影响全身气、血、津液的运行,可导致胸腺瘤的生成。心包积液发生机制为脾胃亏虚,水谷不化,水液输布失常,日久成湿,聚而成饮,饮邪停积于心肺。因此,重症肌无力胸腺瘤术后复发伴大量心包积液可以从脾胃论治。  相似文献   

6.
脾胃居于人体中焦,为后天之本,仓廪之官,气血生化之源,人体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均赖脾胃所化生水谷精微的滋养;脾胃亦为人体气机升降斡旋的枢纽,居于中土之位,左为心肝,右为肺肾,脾升胃降,协调着其他各脏气机的升降,在脾胃的气机升降协调下,肝得疏泄,肺得宣降,心火肾水得以既济相交。如此,脾胃安则五脏健,五脏健则机体无恙。  相似文献   

7.
再论中焦气机与神志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关于中焦气机与神志的关系,笔者已有专文论述【‘」,今特从中焦气机为五神脏气机枢纽角度再行探讨。l中焦气机为五脏气机之枢纽(素问·六节藏象论)说:“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脱者,……此至阴之类,通于土气。”“至”,有往来之意,“至阴”,有承阳启阴之用,说明中焦脾胃有上下升降、转输往复的作用。(素问·刺禁论)说:“肝生于左,肺藏于右,心部于表,肾治手里,牌为之使,胃为之市。”“使”与“市”可引申为通畅之意,即肝心肺肾四脏之气的升降出入,要依靠中焦脾升胃降的作用。中焦脾胃气机为五脏气机之枢纽,主要包括三方面…  相似文献   

8.
谈脾属至阴,为五脏之使贺娟(北京中医药大学内经教研室北京100029)宋艾云(山东临沂铁路医院中医科)关键词:脾胃;至阴;五脏之使;转枢;五脏;营卫之气历代医家,自仲景起,注重脾胃者不乏其人,或辨证善寻及脾胃,或用药善顾护脾胃,或病后善调理脾胃。东垣...  相似文献   

9.
脾"居中央""灌四旁"出自《内经》,是对脾胃状态的高度概括。"居中央"的内涵:脾胃同居中央的空间位置,通过受纳、腐熟、运化水谷精微的基本功能,发挥脾胃作为"气血之源""气机之枢""五脏之本"的三大生命意义。"灌四旁"的内涵:脾胃的功能以"灌四旁"的方式得以延伸,在空间上以远至四肢,外及腠理,重及五脏为代表,将人体五官、百骸、九窍全部涵盖于内,并营养之,时间上形成了脏气法时的规律。脾"居中央""灌四旁"的理论提示调脾胃可以生气血、养五脏、维平衡。  相似文献   

10.
《景岳全书·泄泻》中说:“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主纳化水谷,若脾胃运化失健,气机升降失常,水谷清浊不分,遂混杂而下,则发为泄泻。凡外感风暑湿寒热、内伤情志、饮食失宜等,皆可伤及脾胃,导致泄泻。然脏腑相连,五脏相关,脾胃的运纳还有赖于诸脏的协助配合尚能完成。临床所见,五脏之中,导致泄泻的主要因素是脾失健运,同时,肝失疏泄、肾失温煦也是影响脾运失常进而发生泄泻的常见原因。因此,张珍玉教授认为泄泻的病位主要在脾,与肝、肾存在密切关系。以下就张珍玉教授对泄泻的独到认识进行初步总结。  相似文献   

11.
从他脏论治冠心病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五脏是根于结构基础之上的对全身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中各种器官、组织、细胞及分子等多层次多方位的功能划分及概括。冠心病的发病、病理及临床表现决不是单一因素或某一些因素线性作用的结果。冠心病的各证型均非涉及某一指标的独立变化,某一证型内各层次各指标的改变不是各自独立,而是在网络系统内发生非线性的互相联系和作用,证型的演变及症状表现是这些多种物质互相作用而整合后的结果。因年龄、体质、病程之不同,网络内各种物质的变化及相互作用不同,所以口才的生理、病理变化也不同,故病症的临床表现千变万化。这也是以五脏相关阐释中医学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特色的内在机制,也是从五脏相关论治冠心病的依据所在。冠心病的病位在心,病变为心脏、血脉气血阴阳失调,痰瘀痹阻,而与其他四脏生理病理病证的密切相关是从他脏论治冠心病的基础。理论及实践中均积累了大量的心与他脏相关、从他脏论治冠心病的资料。  相似文献   

12.
根据中医整体观念,五脏是一个整体,它们在生理情况下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在病理情况下相互影响。"脾者土也,治中央,常以四时长四藏",因而四时之气的生、长、收、藏皆得"土"助益。据脾胃与四脏之间在生理病理方面的密切相关,王庆其教授在临床上主张治脾胃可以安五脏、治五脏能够调脾胃,并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3.
胃癌术后患者多存在正气不足、气血阴阳亏虚的情况,其正气亏虚的诸多症候也对生活质量带来极大影响。临床以脾胃不足为主要病机特点,可见脾胃虚寒、气血两虚、脾肾阳虚、脾胃阴伤等证,在治疗上应强调补益后天的原则,在固护脾胃的同时,兼补他脏之虚。中药膏方中纳入药味较多,相互配伍可调养全身,奏营养五脏六腑枯燥虚弱之效。  相似文献   

14.
基于邓铁涛教授的五脏相关理论,结合现代医学研究成果,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及其并发症的病机演变规律。COPD的主病之脏为肺,同时与脾、肾、心、肝等密切相关,互相影响可致他脏之病。COPD患者反复外感后,可导致肺气亏虚,痰湿内生。痰留肺间致本脏传变而出现支气管扩张、肺癌;气虚不能助心行血,心血瘀阻则致高血压、心功能不全等心血管疾病;肺气亏虚,子病犯母,脾胃运化失司,痰湿内生则致胃食管反流病;肺气郁滞,肝失疏泄则致焦虑、抑郁等情志病;肺虚及肾,肾精亏虚,骨软无力则致骨质疏松;肺脾肾虚,呼吸不利,气道肌肉失养则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肺胀病久,肺脾肾阴津亏损,燥热内盛则为消渴。临床治疗COPD应首先注意筛查其合并症,基于五脏相关理论,综合调理全身脏腑以防治COPD合并症,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精神意识思维情感等活动,中医学统称为神或神志.在中医理论体系中,"五脏藏神"就是一种关于神与五脏关系的理论,而在五脏皆藏神的整体协调关系中,脾胃又起着枢轴的作用,对人体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脾胃既是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又是生命活动的枢轴.<素问·刺禁论>言:"肝生于左,肺藏于右,心部于表,肾治于里,脾为之使,胃为之市."认为肝、肺、心、肾四脏之气的升降出入是以脾胃为枢轴的.若脾胃升降失常,则清阳之气不能上升,浊阴之气不能下降,继而影响其他脏腑功能而产生各种疾病,其中包括神志性疾病.纵观<内经>及历代医家医案,其治疗神志性疾病,多数将调理脾胃作为主要的治疗方法[1].目前,运用吐、下、补清四大治法调理脾胃在精神类疾患方面的临床应用仍很广泛.现分别总结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从胆论治"由"凡十一脏取决于胆"引申而来。"凡十一脏取决于胆"见于《内经》的《素问·六节藏象论》。人之机体以五脏为核心,其中心为君主之官,并未取决于之;肾乃先天之本,仍未取决于之;脾胃为后天之本,亦未取决于之。《内经》为何强调"十一脏取决于胆"?本文从胆与气血、脏腑的关系来解读"凡十一脏取决于胆",进而在理论上探讨"从胆论治"与少儿推拿的关系及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着重探讨了《内经》有关衰老机制的论述.认为在人体中,五脏皆虚则意味着衰老,其中肾、脾、心三脏在全身衰老过程中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要作用,肾为衰老之根本,脾为衰老之关键,心为衰老之征象,三脏功能的自然衰退,便是人体的自然衰老过程。  相似文献   

18.
郁证多由肝失疏泄而致肝气郁滞所诱发,然郁证的病机演变所涉及的脏腑众多,从五脏分别论治郁证的研究亦十分详尽。而"肝为五脏之贼",若肝为病极易累及其他四脏,亦可致郁,鲜有研究从此角度论述郁证。该文以肝主疏泄和藏血的生理功能以及"肝为五脏之贼"等相关的理论为基础,全面讨论"肝为五脏之贼"与郁证的关系,其中详细阐述了五脏受致病因素影响而致郁的机理以及肝病和肝病累及他脏相兼致郁的病机证治。  相似文献   

19.
血是循行于脉管中的赤色液体,它富含营养,对全身各脏器起濡养作用,且是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血液的化生是否充足,与人类的健康密切相关。读阅有关血之生成的论述,多言营气和津液为其主要成分,而急略了血这一精华物质复杂的化生过程。本文旨在从五脏功能的角度,谈谈血的生成。文中引经据典,结合临床,充分阐述了五脏在血之生成中的重要作用。其中,血之本在肾,血之充在脾胃,肺调节血的生成,心阳化赤成血,肾精归肝化血。进而提出,血的化生靠五脏的协同作用,血的生成充足与否,与五脏的功能活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五脏为藏精之脏,但有以通为用之特性,其通主要表现为气机的升降出入和谐有序,血清精的畅通无阻,脏气通达,人即安和,分别从心,肝,脾,肺,肾各脏的生理,病理讨论了五脏以通为用的机理,提出了治五脏之疾,应以通为要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