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股骨远端的Hoffa骨折是一种罕见的损伤,为股骨髁的冠状面骨折,涉及一个或两个髁.在不同类型的Hoffa骨折中,外髁比内髁骨折更常见[1] ,外髁骨折占Hoffa骨折的78%~85% [1- 2].Hoffa骨折在AO/OTA分型属于33-B3型.这类关节内骨折的治疗目的是实现关节面解剖复位.切开复位内固定是Hoffa骨折的首选治疗策略,个体治疗策略不同导致术后效果差异很大.选择最佳治疗方法仍很困难.有研究证实单用钢板或拉力螺钉内固定不足以使Hoffa骨折达到坚强固定,可能会导致复位丢失、不愈合甚至骨吸收,影响手术效果[3- 4].目前关于这类骨折手术效果的报道文献较少,且大多数为病例报告.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8年8月笔者医院收治的Hoffa骨折患者22例,观察螺钉加锁定钢板治疗Hoffa骨折的长期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成人肱骨远端骨折(含髁间骨折)的手术内固定方法和疗效。方法 2006年1月—2009年6月手术治疗成人肱骨远端骨折患者50例,其中陈旧性骨折3例,开放性骨折10例。AO/ASIF分型:A型3例,B型7例,C型40例。按照不同的骨折类型采用相应的内固定并进行功能锻炼。定期随访并手术后1、3、6个月拍片,了解骨折愈合和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50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3个月,50例均骨折愈合,肘关节功能恢复满意。结论对成人肱骨远端骨折采用手术方法 ,术中充分显露,骨折关节面解剖复位,在髁上部利用钢板,螺钉,克氏针合理运用牢靠固定,可以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关节镜引导下微创治疗股骨髁部B型骨折的临床效果及手术适应症。方法:自2009年3月~2011年3月,对11例(11膝)股骨髁部B型骨折患者进行关节镜引导下复位空心螺钉固定术,其中男7例,女4例,年龄平均34.5岁;将骨折依国际内固定研究会(AO)标准分类,B1型3例,B2型4例,B3型4例。清理关节腔后,在关节镜监视下牵引,用点式复位钳不断调整以复位骨折,镜下证实关节面分离<2 mm和骨折的软骨面平整后,打入导针,用空心螺钉固定。结果:全部1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17个月(10~27个月),术后复查X线片示骨折均解剖对位,术后6月骨折均达到骨性愈合,Lysholm膝关节评分平均为90分(83~95分),膝关节屈伸活动度平均为131°(120~140°)。结论:关节镜引导下复位空心螺钉固定股骨髁部B型骨折具有微创、可视、复位确切等优点,并对合并膝内损伤者具有明显诊治优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逆行掌侧螺钉内固定治疗战士腕舟骨骨折的手术疗效。方法对14例战士腕舟骨骨折采用掌侧切开复位逆行螺钉内固定治疗,用Cooney’s临床评分系统对患腕的疼痛情况,腕关节活动度及握力进行评分。结果14例中有13例愈合,1例不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12周,平均腕关节活动度为健侧的90%,握力为健侧的95%,12例患者没有疼痛,1例轻度疼痛,另外l例不愈合有中度疼痛,除1例不愈合患者外,其余都能胜任原有的工作,按Cooney’s评分10例优,3例良,1例差。结论逆行掌侧螺钉内固定治疗腕舟骨骨折手术操作简单,对腕舟骨残存的血运破坏小,固定牢靠,可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及提高骨折愈合率,是治疗腕舟骨骨折的一种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5.
抗滑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双髁骨折26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抗滑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双髁骨折的临床效果。 方法 26例胫骨平台双髁骨折,按Schatzker分类为Ⅴ型和Ⅵ型。采用切开复位,胫骨平台外侧使用支持钢板、内侧使用短节段的1 /3管形或重建钢板做抗滑的有限固定。随访至骨折愈合,观察骨折有无再移位,并测定关节活动度和爱荷华(Iowa)膝关节评分。 结果 26例骨折全部愈合,无再移位发生,平均关节活动度为屈曲92°,平均Iowa评分为93分。 结论 联合外侧支持钢板和内侧抗滑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双髁骨折是一种很好的选择,但尚需要大规模的病例来验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等距无头加压螺纹钉治疗Hoffa骨折的效果。方法 2010年6月-2012年12月,我院共收治Hoffa骨折5例,其中外髁骨折3例,内髁骨折1例,双髁骨折1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17-54岁,平均年龄35.8岁。5例行前正中切口切开复位,不等距无头加压螺纹钉内固定治疗,术后第2d拔管,开始主动和被动活动锻炼,术后2个月逐渐下地负重行走。结果 5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4-30个月,平均15个月。骨折均获骨性愈合,功能恢复参照Letenneur方法进行评估,优良4例,可1例。本组无深部感染、内固定松动和关节僵直发生。结论临床上Hoffa骨折比较少见,股骨外髁发生率高于股骨内髁,双髁骨折更少见。不等距无头加压螺纹钉把持力强,无头结构适合股骨髁部骨折,可以达到骨折端解剖复位、坚强稳定的内固定及早期功能锻炼,术后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股骨髁部粉碎骨折保守治疗效果差,采用手术复位内固定以利恢复膝关节功能。方法:2005~2009年采用L形钢板和螺钉骨栓髂骨植骨内固定治疗股骨髁粉碎骨折52例。术中先用螺丝固定内处髁,然后用L形钢板固定髁和股骨干。结果:所有骨折愈合,骨折解剖复位47例。随访1~3.5年,总优良率88.5%。结论:股骨髁部粉碎骨折应早期手术。采用L形钢板和螺钉内固定能达到解剖复位,坚强固定,早期功能锻炼,有利膝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6月~2006年12月股骨粗隆间骨折117例,其中,骨折类型按Evans分型:Ⅰ型中Ⅰa13例,Ⅰb28例,Ⅰc33例,Ⅰd22例,Ⅱ型21例,根据不同类型早期手术,采用空心钉21例,动力髋加压螺钉(DHS)53例,动力髁加压螺钉(DCS)27例,股骨近端髓钉(PFN)16例。术后早期功能锻炼,鼓励早期下床活动。结果:5例失访,其余术后随访6个月~2年,平均12.6个月。1例DHS内固定术后出现伤口感染;1例DHS内固定发生骨不愈合,1例DHS、2例DCS、1例髓钉内固定发生髋内翻,2例髓钉、1例DHS内固定发生术中再骨折,1例DCS发生肢体短缩。功能优良率91.7%。结论: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根据不同类型选择不同内固定方法,早期手术,效果可靠,病人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Ⅰ期修复所有骨性和关节囊韧带结构治疗Mason-JohnstonⅣ型桡骨头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 2007年8月-2011年11月,对16例Ⅳ型桡骨头骨折采用切开复位螺钉或钢板内固定同时用缝合锚钉修复撕裂的关节囊韧带结构,其中男11例,女5例;平均年龄31.6岁(18 ~52岁).左侧7例,右侧9例;主力侧13例,非主力侧3例.受伤至手术平均时间为6.2d(2~11 d).部分关节面2~3骨折块9例,完全关节面2~4骨折块7例.部分关节面骨折用直径1.5 mm、2.0 mm AO微型螺钉固定,完全关节面骨折复位后以直径2.0 mm AO微型钢板塑形后螺钉固定.术后早期指导患者进行肘关节主动及辅助功能锻炼.末次随访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Broberg-Morrey肘关节功能评分进行功能评估. 结果 术后平均随访时间22.6个月(12~ 38个月),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感染发生;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4.8个月(3.3 ~6.2个月).本组共10例(其中部分关节面骨折4例,完全关节面骨折6例)在肱骨内外髁韧带附着处出现较小而无临床症状的骨化现象.部分关节面骨折组优2例,良6,可1例,优良率为89%;完全关节面骨折组优1例,良4,可2例,优良率为72%.总优良率为81%.部分关节面骨折组与完全关节面骨折组比较,屈伸活动度、旋转活动度、Broberg-Morrey评分和VAS评分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Ⅰ期修复所有骨性和关节囊韧带结构治疗Mason-JohnstonⅣ型桡骨头骨折,使其获得三个平面的及时稳定性,有利于早期功能练习,从而减少肘关节术后僵硬、疼痛和异位骨化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逆行髓内钉固定治疗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股骨髁上骨折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描述研究分析。2012年2月-2016年8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骨科、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应用髓内钉逆行固定全膝关节置换术后KimⅠB型股骨髁上骨折40例,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龄37~76岁,平均60.5岁。记录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随访Neer评分、VAS评分。结果手术时间40~70min,平均52.1min;术中出血量30~105mL,平均65.5mL;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17~33周,平均20.8周。无内固定松动、断裂,骨髓炎不良情况。40例均完成随访,随访时间13~35个月,平均20.6个月;Neer评分平均85.2分。40例患者中非常满意10例,满意24例,不满意6例,总满意率为85.0%(34/40)。患者术后2周VAS评分平均32.1分,功能25.3分,运动18.3分,解剖重建8.8分;术后2年VAS评分平均77.1分。结论股骨逆行髓内钉治疗全膝关节置换术后KimⅠB型股骨髁上骨折疗效确切,创伤小,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投弹的运动学分析和投弹骨折的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运动学角度分析投弹运动的基本规律,探讨发生肱骨螺旋形骨折的力学机制和预防要点。方法训练现场测试采用常速摄像机定点、定焦,正侧面拍摄30名士兵的投弹动作,采用爱捷人体解析系统处理;6名士兵在肢体14个相关点贴敷反光标记,在实验室进一步测试,采用运动分析仪测定投弹运动全过程的姿态及各关节点速度峰值时的手臂角、肩臂角、躯干上臂夹角等,数据处理用Kintrak软件完成。结果30名士兵弹体最大和最小出手速度分别为14.776~9.285m/s[(12.23±1.36)m/s];并给出了肩、肘、腕速度峰值的两类情况。记录了从引臂-加速-投弹出手的运动全过程,腕关节加速度最大时和前臂与X方向夹角加速度最大时,躯干上臂夹角均值分别为90.2°、99.1°,而此时手臂角均值分别为80.2°、95.2°,肩臂角均在160°。结论投弹应以肩关节为主要转动中心,上臂带动前臂从肩上方运动,速度由肩-肘-腕依次达到最大值,既可得到最大出手速度,也可避免不必要的损伤。投掷臂从肩侧“撇弹”是易发肱骨骨折的危险动作,应特别强调加以避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对使用全髋关节置换(total hip replacement,THR)以及微创动力髋螺钉(minimally invasive dynamic hip screw,MIDHS)治疗伴有骨质疏松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探讨两者之间的差异. 方法 回顾性收集48例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采用THR(THR组,24例)或MIDHS( MIDHS组,24例)治疗,经过6个月以上的随访,比较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引流、术后髋部的功能评分及术后并发症等方面存在的差异. 结果 与MIDHS组比较,THR组手术花费时间长,术中出血及术后引流量多.THR组不同骨质疏松程度不同,但假体松动率无明显差异.MIDHS组骨质疏松不同导致内固定松动率差异明显.术后MIDHS组和THR组内置物松动率分别为33.3%、4.1%(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髋功能评定无明显差异.结论 为能获得早期更多功能恢复及较少的术后并发症,对于伴骨质疏松的转子间骨折患者,如果高龄且骨质疏松不明显可考虑行MIDHS,而年龄较轻但骨质疏松明显的可考虑行THR.  相似文献   

13.
股骨远端骨折是老年骨质疏松性下肢骨折常见的类型。由于这类患者多存在骨质疏松、骨折粉碎、全身情况不良等特点,临床治疗面临挑战。随着对该类骨折认识的深入以及内固定器械的发展和手术技术的进步,更多新的治疗方法逐渐得到应用。笔者对近年该类骨折手术入路、固定方式选择、假体置换及抗骨质疏松治疗等方面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为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尺骨冠状突骨折手术治疗的必要性,评价合并有韧带损伤或桡骨头骨折的修复效果。方法2001—2004年手术治疗16例尺骨冠状突骨折患者,其中男14例,女2例;年龄18~54岁,平均36.6岁。手术中骨折复位后以螺钉或克氏针固定,同时修复前关节囊,对合并桡骨头骨折或侧副韧带损伤给予同期处理,术后功能锻炼。结果随访8~24个月,骨折临床愈合时间6~8周。平均Mayo肘关节评分80分。结论冠状突骨折需积极处理,重视软组织及韧带的检查及处理,尽量保留桡骨小头的完整性。单纯冠状突骨折手术处理后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介绍关节镜辅助下清创、自体髂骨移植治疗萎缩型长骨骨折不愈合,特别是伴有严重皮肤软组织损伤的萎缩型不愈合的初步经验. 方法选择13例萎缩型长骨骨折不愈合,其中男8例,女5例.伴严重皮肤软组织损伤7例.X线监视下建立两个关节镜入口,关节镜直视下骨折端清创、自体松质骨移植治疗.结果 骨折端手术平均出血量为15 ml,平均手术时间为65 min.除取髂骨区出现并发症外,植骨区都无严重的术中和术后并发症,所有骨折均获得无痛和稳定的骨性愈合,关节活动范围无进一步丢失.骨折愈合时间3~7个月,平均为5.2个月.结论 关节镜辅助下植骨治疗萎缩型长骨不愈合,创伤小,愈合率高,特别适用于伴有严重皮肤软组织损伤的患者.  相似文献   

16.
We have seen two cases of traumatic subcapital fractures of the femoral neck which resembled pathologic fractures on plain radiography. We have named this entity pseudopathologic fracture of the femoral neck and offer suggestions for why it occurs.  相似文献   

17.
胸腰椎Chance骨折的特点及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胸腰椎Chance骨折的损伤机制、合并伤及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Chance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8例,女3例;年龄16~56岁,平均31岁。重物砸伤9例,高处坠落伤7例,交通伤5例。Chance骨折发生在T11 1例,T12 3例,L1 9例,L2 6例,L3 1例,L2-3 1例。所有患者均无明显脊髓神经损伤。合并伤:高处坠落伤中1例合并踝关节开放脱位与颅脑损伤,1例合并跟骨骨折,另有1例合并T10压缩骨折;交通伤中1例合并肠系膜撕裂及脾破裂;重物砸伤中1例合并多根肋骨骨折,1例合并血气胸。所有患者行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治疗。结果 随访时间8个月~4.7年,平均3.1年,无并发症发生。伤椎前缘高度由术前(75.7±15.5)%恢复至术后(96.1±3.4)%(t=-6.61,P〈0.01),末次随访时为(94.8±3.4)%,与术后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8,P〉0.05)。Cobb角由术前(10.71±8.51)。恢复至术后(-1.1±9.7)。(t=4.80,P〈0.01),末次随访时为(-0.7±10.9)°,与术后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1,P〉0.05)。随访时患者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平均为9.5(0~35)。结论 胸腰椎Chance骨折损伤机制较为复杂,不只是发生在系有安全带的交通伤中。不同的致伤因素引起的合并伤也不相同。Chance骨折是一种不稳定性脊柱骨折,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可重建脊柱的稳定性,恢复脊柱序列,获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8.
MR imaging: its role in detecting occult fractures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Magnetic resonance (MR) studies were performed on 30 consecutive patients who continued to be symptomatic despite negative or inconclusive findings on radiographs and other imaging studies including radionuclide bone scans, computed tomography, and/or polytomography. There were 9 men and 21 women, 20–92 years old (mean age 63 years) whose MR studies were done 3–72 h after frank trauma in 22 cases and in another 8 after 1–4 weeks of increasing pain subsequently attributed to trauma or unaccustomed effort. MR studies were performed using 0.5-T (Phillips) or 1.5-T (Phillips, GE) superconductive magnets. Results indicated that: (1) MR images allowed identification of acute fractures in an emergency room setting, as well as subtle subacute or chronic fractures in the context of strong clinical suspicions despite negative or inconclusive radiographs and other subsequently indecisive imaging studies. (2) MR imaging is the most sensitive way of documenting the earliest changes in traumatized osseous and soft tissue structures simultaneously.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应用胫骨下段螺旋形接骨板治疗成年人肱骨近端延及中段骨折的固定技术并评价其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04年5月-2009年2月应用胫骨下段螺旋形接骨板治疗成年人肱骨近端延及中段骨折并获得随访的患者共15例,其中男10例,女5例;年龄19~65岁(平均38岁),总结其手术方法并对其肩关节功能进行评价.结果 15例患者随访7~24个月,平均13个月.结果 显示全部患者均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4.7个月,未见内固定物松动或断裂.参照Neer肩关节功能评价标准:优7例,良好6例,优良率为87%.结论 应用胫骨螺旋形接骨板固定技术治疗成年人肱骨近端延及中段的骨折简单有效,创伤小.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