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创伤是现代社会青壮年的重要致残和死亡原因,对社会劳动力和家庭稳定造成严重影响,被称为"发达社会疾病"[1].近年来,尽管复苏、创伤外科和重症监护技术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严重创伤的致死、致残率依然很高.研究表明,25%的严重创伤患者早期即可出现凝血功能障碍,且死亡率比不伴凝血功能障碍患者高4倍,创伤后急性凝血功能障碍成为创伤领域的研究热点[2].创伤后伴发的急性凝血功能障碍被称为急性创伤性凝血功能障碍、创伤诱导的凝血功能障碍或创伤早期凝血功能障碍等.Hess等[3]首先将其命名为创伤休克性急性凝血功能障碍(acute coagulopathy of trauma-shock,ACoTS),这一命名体现了创伤患者并发凝血功能障碍这一病理生理过程的自然进程,被广泛接受.笔者就近年来对于ACoTS的研究进展,特别是对其发生机制方面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血栓弹力图在严重多发伤患者中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大出血和凝血病在严重创伤患者中常见,可以明显增加患者的死亡率.尽早诊断和处理凝血病是降低创伤死亡率的关键之一[1,2].血栓弹力图( thrombelastography,TEG)能够反映全血的凝血和纤溶水平,以及所形成的血凝块的坚固性和弹力度等[3],是监测凝血/纤溶状况比较理想的方法,已广泛用于肝移植、心脏外科等大手术[4,5].笔者检测了45例严重多发伤患者第1,3,7天TEG的动态变化,观察与常规凝血指标的关系,初步探讨其在严重创伤救治中的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严重创伤后凝血功能障碍被认为是凝血因子消耗与稀释所致,但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创伤后凝血功能障碍在创伤后早期即出现.这种创伤后早期由于内源性凝血失衡导致的凝血功能障碍称之为急性创伤性凝血功能障碍(ATC),并发ATC伤者并发症、伤死率明显增加.传统凝血试验诊断凝血功能障碍能够提供的信息有限,以血栓弹力图分析仪、旋转式血栓弹力测定法为主要内容的黏弹性止血试验(VHA)更能反映复杂凝血过程的全貌,根据VHA结果实施的早期目标导向凝血治疗能够改变血液制品输注、改善创伤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严重多发伤患者血浆内毒素水平的变化及其与创伤后胃肠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 将27例多发伤患者分为轻伤组(ISS评分〈16分)12例,重伤组(ISS评分〉16分)15例;将27例多发伤患者分为非胃肠功能障碍组6例和胃肠功能障碍组21例;设正常对照组10例,正常对照组采静脉血1次,27例多发伤患者于伤后第1、3天采静脉血2次,应用动态浊度法检测血浆内毒素变化。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轻伤与重伤组血浆内毒素水平在伤后1、3天均明显升高(P〈0.01);重伤组伤后第3天血浆内毒素水平较轻伤组明显升高(P〈0.01);创伤后第3天胃肠功能障碍组与非胃肠功能障碍组血浆内毒素水平差异显著,其内毒素水平与胃肠功能障碍程度相关性显著。结论 严重创伤后血浆内毒素水平明显升高,其变化不仅与伤创的严重程度有关还与肠功能障碍密程度密切相关,这种动态变化可能对早期预测创伤后胃肠功能障碍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损伤控制复苏(damage control resuscitation,DCR)在抢救严重多发伤合并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用DCR救治严重多发伤合并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27例(DCR组),并与传统正压液体复苏治疗的32例患者(对照组)的结果进行比较.观察乳酸清除时间、凝血功能、DIC发病率及病死率等.结果 采用DCR救治严重多发伤合并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疗效良好,乳酸清除时间短,凝血功能恢复快,DIC发病率及病死率显著降低,与传统正压液体复苏疗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DCR能够明显提高严重多发伤合并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生存率,同时也为其他类型休克患者的复苏抢救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多发伤的救治   总被引:139,自引:14,他引:139  
多发伤 (multipletrauma)是平时和战时均很常见的一种创伤 ,其发生部位和组合情况各不相同 ,伤情大都很严重 ,休克发生率高 ,低血氧严重 ,易发生感染和脏器功能紊乱 ,治疗难度大 ,死亡率也较高[1 ] 。战时多发伤发生率为 4 .8%~ 1 8.0 % ,甚至70 %以上 ,出现这样大的差异不仅与每次战争中战斗激烈程度和使用的武器种类有关 ,而且还与对多发伤的概念认识不一致有关[1 ] 。在平时的城市爆炸事故中 ,多发伤发生率也常在 50 %以上 (表 1 )。1 定义多发伤的定义有着不同的说法 ,因而统计数据的差异很大。Dorland医学辞典[7] 说 :凡多于一个机…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重组活化Ⅶ因子(recombinant activated factorⅦ,rⅦa)治疗严重多发伤失血性休克伴凝血功能障碍的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2012年6月收治的16例严重多发伤凝血功能障碍并使用rⅦa治疗的患者,比较使用rⅦa前后血制品使用量和凝血象变化情况. 结果 用药后9例24 h内出血停止,7例出血减少并在72 h内停止.生存13例,死亡3例.生存患者未见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深静脉血栓发生.末次给药后48 h较首次给药前48 h输注红细胞、新鲜冰冻血浆、冷沉淀、血小板用量均减少,其中新鲜冰冻血浆及冷沉淀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首次给药前及末次给药后4h内,凝血象指标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rⅦa是严重多发伤凝血功能障碍时作为外科手术止血后的重要补充手段,效果明显、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8.
严重多发伤患者常因继发MODS而导致不良预后.早期预测MODS的发生对于指导治疗、预判转归及提高创伤患者的生存率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创伤后一系列免疫物质的血液浓度变化可能与创伤严重程度及脓毒血症、MODS等并发症的发生相关联,但这些指标用于预测严重多发伤后MODS并发症的价值仍不十分明确[1].  相似文献   

9.
创伤性凝血病防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重创伤患者容易发生凝血功能紊乱,先后提出"急性创伤性凝血病"~([1])、"创伤早期的凝血病"~([2])、"创伤相关的凝血病"~([3])、"创伤休克的急性凝血病"~([4])等概念来描述此现象.目前认为创伤性凝血病是发生在严重创伤早期的凝血功能障碍,对预后有着重要影响,需要尽早识别和及时处理.笔者综述了有关这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严重创伤后,常出现严重的生理功能紊乱和机体代谢功能障碍,导致低体温、凝血病、代谢性酸中毒等“致命三联征”,机体因生理功能耗竭而不能承受长时间的确定性手术。在严重创伤患者抢救中,适时实施损害控制外科策略,通过采取各种快速、有效的暂时性措施,维持患者基本的生命功能,再进入ICU进行复苏和纠正生理功能紊乱,有计划地分次进行确定性治疗,对降低死亡率、提高救治成功率具有重要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损伤控制外科理念在严重创伤和多发伤救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高速公路及机动车辆的普及、超高层建筑的增多、化工爆炸、煤矿塌方等突发灾难事件的无法预测性,使得创伤发生率有增无减,并且致伤因素的动能明显加大,严重创伤和多发伤的比例显著增加。由于伤情复杂、内环境紊乱严重及免疫功能明显抑制,多发伤患者容易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甚至多器官功能衰竭(MOF),死亡率极高。创伤多发生于青壮年,伤后潜在寿命损失年数和对社会生产力的影响甚至超过其他疾病,因此提高其诊治水平的紧迫性远远超过其他疾病。近二十年来,损伤控制外科(damage control surgery,DCS)理念作为严重创伤和多发伤治疗的新策略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2.
凝血功能障碍经常发生在重型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后[1-3],并与预后不良有关联[1].凝血功能异常不仅是损伤的一个结果,也可能进一步引起继发性损伤.积极筛选和早期干预这种重型TBI后凝血异常十分重要.然而,重型TBI后凝血功能障碍的发病时间和持续时间还不清楚.笔者评估重型TBI后凝血功能障碍的时程(发病时间和持续时间)及其与并发症和病死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多发伤患者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多发伤患者死亡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 680例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筛选单个危险因素,应用COX模型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确定引起多发伤患者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本组多发伤患者死亡率为9.2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颅脑损伤、ISS≥16分、创伤后心脏骤停、低血压、急性肺损伤(ALI)/ARDS、机械通气、低体温、肺部感染、严重脓毒症、感染性休克、高钠血症、急性肾功能不全(ARF)、高胆红素血症、血小板减少、MODS、入院第1天输液总量≥5 L等危险因素与多发伤患者死亡密切相关(P<0.01).多因素综合分析显示,严重颅脑损伤(GCS≤8分)、ISS≥16分、创伤早期心脏骤停、MODS(受累器官数≥3个)及感染性休克等是多发伤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充分认识多发伤患者死亡危险因素,及时采取恰当的临床对策,可能是降低多发伤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创伤已成为40岁以下成人的第一位死亡原因,其中严重多发伤及其伴发的创伤性休克是导致患者死亡最为重要的原因[1].因此,如何最大限度提高严重多发伤患者的生存率仍是创伤急救领域的研究热点和重点.与传统的专科专治急救模式相比,一体化创伤急救模式下的严重多发伤急诊规范救治因其强调生存链与创伤救治连续体理念,正逐渐被广大医师所重视和接受.我院2007年1月创建急诊危重病中心,采取创伤一体化救治新模式,对严重多发伤实行急诊规范化救治.  相似文献   

15.
严重交通伤是造成青壮年死亡的最常见原因,而早期不准确的伤情评估是导致患者死亡率增加的主要因素之一[1,2].目前临床上对严重交通伤患者的救治,基本遵循高级创伤生命支持(advanced trauma life support,ATLS)的处置原则[3].但是该指南并没有肯定影像学,尤其是全身CT检查(whole - body computed tomography,WBCT)在损伤评估中的价值.近年来,国外研究已发现,多发伤患者在早期复苏阶段行WBCT可在短时间内获得高清晰、全面和客观的影像学资料,显著降低漏诊发生率和提高患者生存率[4-7].  相似文献   

16.
创伤早期由于凝血系统激活而加重凝血功能障碍形成创伤性凝血病(TIC),而TIC的发生则进一步加重多发伤患者出血,是使多发伤患者病死率增高的重要因素.目前,随着TIC检测技术的进步和大量研究发表,对TIC危险因素、发病机制、诊断标准及治疗等认识的不断深入,TIC患者预后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相似文献   

17.
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到2020年创伤将上升至死亡原因的第二位,仅次于肿瘤[1-2].虽然损伤控制外科、限制性液体复苏等新技术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严重创伤患者的生存率[3-4],但创伤患者常因大量失血而需要输血治疗.创伤并发的凝血功能障碍、大量输血并发症及血液资源短缺等要求临床医师对严重创伤患者的合理安全输血必须要有足够的认识.本期刊出了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创伤和重症急救技术研究"资助的专家组成员发布的主要针对成年人的"严重创伤输血专家共识"(下称共识).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一期手术治疗重度胸外伤合并多发伤的可行性及优越性。方法 对 5 1例多发伤患者创伤程度、一期手术治疗的抢救方法、术后并发症以及死亡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ISS≥2 5者 3 9例 ,1 6相似文献   

19.
骨盆骨折多由强大暴力所致,常合并严重多发伤,伤情复杂,治疗困难,处理不当可引起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随着工农业及交通业的发展,骨盆骨折呈逐年上升趋势,已成为青壮年严重创伤中致残、致死的重要因素.因此,骨盆骨折目前仍是创伤骨科面临的富有挑战性的研究课题[1].尽管对骨盆骨折治疗尚有各种争议[2],但在损伤控制下,采取包括止血、及时处理多发伤等有效手段抢救生命的同时,早期对骨折进行复位与固定的基本原则已得到多数人的共识[3,4].  相似文献   

20.
越来越多的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出现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1].因此,检测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前凝血功能的变化,及早采取相应的措施,对预防和减少其术后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发生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