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早期液体复苏对腹部严重创伤后腹腔间隙综合征的影响。方法 2011年7月~2014年7月,笔者采用膀胱测压法监测70例危重患者腹腔内压,比较常规组和损害控制复苏组(damage control resuscitation,DCR)的每日液体平衡量及累积液体平衡总量。结果与DCR组比较,常规组住院第1、2天液体平衡量显著增加[(2 780±690)m L vs(1 728±275)m L,(1 415±1 000)m L vs(910±1 200)m L],两组在第3天液体平衡量无显著差异;常规组的1~3d累积液体平衡量较DCR组均显著增加[(2 780±690)m L vs(1 728±275)m L,(4 510±1 149)m L vs(3 250±724)m L,(5 246±1 490)m L vs(4 170±1 926)m L];DCR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均显著低于常规组。结论对腹部严重创伤患者,应积极实施DCR,可有效地减少复苏液体量、降低腹腔高压症/腹腔间隙综合征(IAH/ACS)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2.
重视和加强对严重创伤的早期救治   总被引:62,自引:4,他引:62  
随着现代交通与高层建筑的迅速发展,创伤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创伤医学的地位显得日益重要。尤其值得重视的是,创伤死亡在青壮年中是首位死因。因此,创伤急救水平的提高是当前创伤医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在创伤急救中有些问题仍是当前的薄弱环节,也是在抢救严重创伤时所...  相似文献   

3.
<正>解答:限制性液体复苏即低压复苏,指在出血控制前,通过限制液体输注速度和输液量,使血压维持在相对较低的水平(即允许性低血压),直至彻底止血。目的是寻求一个复苏平衡点,既可通过液体复苏适当恢复组织器官的血液灌注,又不至于过多扰乱机体内环境和代偿机制。低压复苏是目前研究的一个热点,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如复苏中将血压控制在什么  相似文献   

4.
损害控制性复苏(damage control resuscitation,DCR)作为针对严重创伤失血患者的系统救治方法贯穿于院前、急诊室、手术室和ICU,通过积极有效地阻止或(和)纠正"致死三联征"(低体温、酸中毒和凝血功能障碍),致力于降低患者死亡率,改善生理社会功能,最大程度地优化预后结局。本文就DCR近年来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合分析,主要就允许性低压和大量输血方案等相关内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限制性液体复苏和积极/正压液体复苏救治地震创伤未控制失血性休克(TUHS)患者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将62例地震创伤未控制失血性休克的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限制性液体复苏组(Ⅰ组,30例)和积极/正压液体复苏组(Ⅱ组,32例),均用平衡液和贺斯为复苏液(2∶1),分别按限制性液体复苏和积极/正压液体复苏方案进行液体复苏,随后进行手术止血.动态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心率、中心静脉压(CVP),在复苏的4个时相点检测剩余碱、乳酸和肌酐.结果 两组MAP在充分液体复苏前各自稳定在50~70 mm Hg和70~90 mm Hg,心率在早期复苏后明显下降,CVP升高(组内P<0.01,组间T1P<0.01),且均在正常范围内变化.总输液量Ⅰ组明显少于Ⅱ组(P<0.01).两组尿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复苏后剩余碱值变化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苏后两组乳酸水平均明显下降(P<0.01),Ⅰ组变化更为显著,与Ⅱ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血清肌酐在复苏后均明显下降,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较于积极/正压液体复苏,限制性液体复苏在减少输液量的同时,能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增加组织氧供,改善微循环,保护肾功能,用于TUHS的液体复苏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创伤、手术、严重感染等是外科危重患者最常见的问题,很多会引起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或休克,在外科休克中,失血性休克已被公认为是效循环血量不足的典型代表,而且失血性休克又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极危重症之一,严重者可导致死亡。液体复苏已经成为失血性休克在临床中的重要治疗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7.
下肢严重创伤的救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索下肢严重创伤的救治方法。 方法 总结 1989~ 1999年下肢严重创伤患者 42例 ,按下肢创伤严重度评分 (mangledextremityseverityscore ,MESS)为 (6.2 4± 1.45)分 ,MESS<7分 3 4例 ,MESS≥ 7分 8例 ;用显微外科血管吻合技术、复合组织瓣移植技术、复合骨组织瓣移植技术抢救下肢严重创伤肢体。 结果 除 2例死亡和 1例延期截肢外 ,其余 3 9例获 4~ 13年随访 ,3 9例肢体成活等长。功能评定结果 :Ⅰ级 (优 ) 2 9例 ,Ⅱ级 (良 ) 8例 ,Ⅲ级 (可 ) 1例 ,Ⅳ级 (差 ) 1例 ,优良率 95%。 结论 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严格掌握好保肢指征抢救下肢严重创伤是可行的 ,并可获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颅脑损伤并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效果。方法:选择颅脑损伤并创伤出血性休克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液体复苏法。比较两组输液量、凝血酶原时间、血细胞比容、血乳酸水平和病死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输液量、凝血酶原时间、血细胞比容和病死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显著(P〈0.05);两组血乳酸水平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颅脑损伤并创伤失血性休克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法救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不同液体复苏策略对严重骨盆骨折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严重骨盆骨折合并活动性出血的液体复苏方法.方法 分析我院近年救治的C型骨盆骨折合并休克的病例83例,分成常规快速液体复苏组和控制液体复苏组,比较两组24小时输血总量、死亡率、MODS发生率、凝血功能的变化.结果 控制液体复苏组24小时总输血量、MODS发生率、死亡率明显低于快速液体复苏组(P<0.05),凝血指标的变化明显小于快速液体复苏组(P<0.05).结论 严重骨盆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在出血未得到有效控制前,控制液体复苏可以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输血总量,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创伤已经成为和平时期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创伤是<45岁人群死亡的首要原因,创伤死亡高峰出现在伤后4h内,死亡原因多为颅、胸、腹部创伤或大量出血.这个阶段的急诊救治的情况直接决定了创伤患者的救治结果,过去对严重创伤的急救采取分科会诊、分科救治模式,常因为顾此失彼、重专科轻整体、频繁会诊而耽误最佳抢救时机,最终影响救治效果.因此,建立完善的创伤救治体系,尽快对伤者实施确定性抢救是创伤救治成功的关键[1].  相似文献   

11.
严重创伤救治若干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创伤事件日渐增多,形成有效的救治策略以提高对严重创伤的综合反应能力越来越受重视。在不影响结局的前提下,遵循标准化的评估策略对创伤进行评估能高效率的实现早期的明确诊断。对于有活动性出血的创伤失血性休克建议损伤控制限制性液体复苏,同时应早期识别和重视创伤凝血病的发生。对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骨盆骨折的处理,应能实现有效的止血,且重视多学科团队协作在其中的作用。各创伤机构应能发挥自身优势,建立区域创伤救治体系,组建一支高素质的专业队伍,最终提高严重创伤的救治水平。  相似文献   

12.
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液体复苏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未控制出血的创伤失血性休克(hemorrhagic traumatic shock,HTS)的液体复苏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536例未控制出血的HTS患者的液体复苏方法,比较常规液体复苏组和限制性液体复苏组以及7.5%高渗氯化钠组和林格氏液组的治愈率、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发生率及死亡率.结果 常规液体复苏组治愈率为63.5%,死亡率为36.5%,ARDS发生率为23.8%,MODS发生率为35.1%;限制性液体复苏组治愈率为82.7%,死亡率为17.3%,ARDS发生率为8.7%,MODS发生率为16.5%.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7.5%高渗氯化钠组治愈率为86.6%,死亡率为13.4%,ARDS发生率为3.1%,MODS发生率为9.4%;林格氏液组的治愈率为74.O%,死亡率为26.0%,ARDS发生率为14.2%,MODS发生率为23.6%.结论 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特别是7.5%高渗氯化钠更能减少未控制出血的HTS患者MODS和ARDS的发生率,提高其治愈率.  相似文献   

13.
14.
王一镗 《中华创伤杂志》1985,1(2):113-114,122
近20年来的研究,已较深入地了解到不同创伤类型的血流动力学紊乱、休克时器官功能及其代谢障碍。在现代社会中,严重多发性创伤的发生率很高,所以,也继续深入研究创伤的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提高严重多发创伤的救治成功率。方法 2003年6月~2008年6月收治严重多发创伤69例。外伤原因为交通伤、高处坠落伤、斗殴刀刺伤等。按AIS90版与ISS标准评定均>16,最高89。损伤组织器官依次为颅脑、左心室、右上肺、左右胸腔、肝及血管、脾脏、左肾、膈肌、胰腺、小肠,脊柱及骨盆等。同时伤及2~3个部位54例,4~5个部位15例。急诊抗休克65例,急诊手术69例,抢救手术11例。结果存活66例(95.65%),入院时血压为零及心脏刀刺伤11例均抢救成功。死亡3例(4.35%),死于重度脑外伤。无一例并发症及MOF。结论严重多发创伤救治严禁按诊断程序救治,采取争分夺秒地边抗休克复苏边进行急诊手术。及时手术止血是抗休克的根本措施,开胸剖腹探查是急救患者的诊断与救治的首选方法。手术治疗应选择最佳时机与恰当术式,同时注意早期保护重要器官。处理器官伤仍坚持"保全生命第一,保全器官第二"的手术救治原则。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骨盆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早期液体复苏的方法,以提高存活率,降低死亡率和后期并发症.方法 收集本院急诊科2001年2月~2009年12月救治的85例骨盆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临床资料,分为常规液体复苏组A组(42例)和限制性液体复苏组B组(43例),比较复苏4小时后其血清乳酸含量、凝血酶原时间(PT)、血小板计数(P...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严重多发性创伤有效可靠的救治方法。方法 对急诊处于休克状态,主诉不清,伤因不明的病人。边检查,边治疗,保持通气正常的情况下控制出血、抗休克、扩容,并按胸、头、腹、四肢的顺序抢救,除外心脏损伤、气胸、大出血,应先抢救颅脑损伤并脑疝的病人。结果 本组277例,其中合并颅脑损伤215例,4例因早期休克、脑疝死亡;56例重型颅脑损伤行急诊手术,其中45例术前休克已基本纠正;5例手术止血及抗休克同时进行,8例经抗休克等抢救治疗待病情稳定后再行手术;46例开放性骨折均行早期清创缝合,酌情采用内外固定。结论 迅速查明伤情,本着先救命后治伤的抢救原则,综合分析伤情,合理有效的治疗,避免误诊,是成功救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创伤休克早期液体复苏新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严重创伤休克传统的复苏方法是主张积极快速复苏,并使用正性肌力或血管活性药物以尽快恢复血压,即所谓的积极(正压)复苏(aggressive/norntotensive resuseitation)或即刻复苏(immediate resuseitation)但近年来随着休克病理生理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对组织体液和氧代谢的深入研究,这些传统的休克液体复苏概念正受到挑战,提出了一些新的复苏方法,包括限制性(低压性)液体复苏(limited/hypotensive fluid resuseitation)、延迟性液体复苏(delayed fluid resuseitation)和低温复苏(hypothermie resuseitation)的概念。  相似文献   

19.
战创伤休克液体复苏新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0.
救治严重创伤的控制损害策略和方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创伤患者除救治因创伤打击(第一次打击)造成的损伤外,还始终贯穿着如何防止创伤对受伤者引发的一系列损害(第二次打击)以防止全身情况的进一步恶化。为此,临床上多年来建立了一整套方案、程序和常规,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这些方案用于救治严重创伤和多发伤的效果仍不完全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